文末引用了她在1968年寫在小說《庭院深深》中的歌:
“?不如歸去 ,多少的往事,已難追憶;多少的恩怨,已隨風而逝;“?不如歸去 ,多少的往事,已難追憶;多少的恩怨,已隨風而逝;
兩個世界 ,幾許癡迷,幾載的離散,欲訴相思。
這天上人間,可能再聚,聽那杜鵑,在林中輕啼。
不如歸去,不如歸去,啊啊,不如歸去”?
兩個世界 ,幾許癡迷,幾載的離散,欲訴相思。
這天上人間,可能再聚,聽那杜鵑,在林中輕啼。
不如歸去,不如歸去,啊啊,不如歸去”?
對一位86歲的老人而言,這並不是一個積極的詞匯。
但文章發布時並沒有引發什麽反響,因為這位86歲的老人是瓊瑤,大半輩子都在踐行“紅塵作伴、活得瀟瀟灑灑”的瓊瑤。
她文字裏的情緒永遠像油畫色塊一般濃烈,以至於大眾更多隻是把這篇文章看做某種6年前插管風波的後續。
2017年時,79歲的瓊瑤與繼子繼女爆發激烈矛盾,導火索是要不要給病重的丈夫平鑫濤插胃鼻管。
當時矛盾的核心,也在今天瓊瑤遺書中再次被提及。
16年,瓊瑤的丈夫平鑫濤中風住院,瓊瑤一直在社交賬號上記錄自己陪床照顧的心路曆程。
其中細節非常痛苦崩潰,譬如難受到吃抗抑鬱藥,心絞痛隻能自己抱住自己,對著鏡子練習微笑,然後躺在床上背唐婉的《釵頭鳳》……
文字很有畫麵感,也很瓊瑤。
17年4月,瓊瑤發布了多篇長文,記錄回憶丈夫患上失智症的過程。
後來她在采訪中透露,丈夫失智後自己每天都會問丈夫三個問題。
“你好不好?”“你有沒有不舒服”“你愛不愛我?”,並直言“我們之間,就靠這3個問題支撐著”。
而當患上阿茲海默的丈夫已經不再能認出她,對著她喊出“媽”時,瓊瑤陷入了巨大的崩潰。
在治療方案上,瓊瑤和平家子女?(平鑫濤與原配的孩子)意見相左,但在麻醉科醫生的建議下,瓊瑤還是妥協讓平鑫濤插上了胃鼻管進行治療。?
瓊瑤在看到丈夫因插管而不適呻吟後,自己也極度痛苦。
因為她認為自己同意為丈夫插管、是一種對他意願的“背叛”。
雙方的矛盾逐漸激化,開始在社交平台上互發公開信彼此反駁。
在這個過程中,瓊瑤其實比較處於輿論的下風。
平鑫濤兒子平雲在公開信中點出,“真正的重點始終不在於究竟要不要插鼻胃管這件事,而是我們跟您對於父親值不值得繼續活下去的認知不同”。
平雲的女兒也緊接著發文,希望大眾看完平雲這封公開信,“沒有戲劇化的台詞,?隻有身為人子最深的哀痛與不舍”。?
對比之下,瓊瑤的控訴與回應的確更情緒化、私人化,她反複強調的“愛人不再愛我”“沒有意義”的痛苦不止平家子女無法理解,大部分圍觀者也很難立刻共情。
失智老人的晚年生活質量,這個命題顯然難以純粹地以“愛情”為唯一評判標準。
這場風波的核心,本質是生命價值觀的差距。
平家子女出於孝道、不舍、社會道德等因素想要延續父親的生命,而瓊瑤則不忍愛人極度痛苦地活著。
這一點在瓊瑤的書《雪花飄落之前》中有更詳細的闡述,她在前言中將“老、病、死”的痛苦煎熬形容為?慘烈,並記錄了這樣一個故事。?
在醫院照顧丈夫時,瓊瑤在病房外獨自看了一部叫《美好的味道》的電影。
本以為是美食電影,實際上卻是一部科幻片。
電影講述末日之前,所有人類先是失去了嗅覺,又失去了聽覺,但還是頑強活著,用其他方式來彌補。
後來又失去了味覺,食不知味讓人類恐慌、但仍為了生存吞咽沒有味道的食物,最後人類失去了視覺,末日來了,人類滅亡。
瓊瑤看完後想到了病房內的丈夫,他當時已經插上鼻胃管,她忍不住想他還有嗅覺嗎?四百多天沒有用嘴吃東西,他還有味覺嗎?
聽力也隻剩下一絲,雖然還能睜開眼,但還能看多久呢?
在過去的幾年間,瓊瑤一直在致力於推廣臨終關懷等概念,她在向兒子兒媳的公開信中早有相關叮囑。
晚年經曆的這一切,讓瓊瑤開始集中地開始思考死亡,而她為自己寫下的答案是:
“但我願生之時如火花般熾烈燃燒,死之際如雪花般飄然落地。”
又或者用她遺書中的那個詞更準確,?“翩然”,翩然地走了。
火花與雪花,她給自己留下的這個注解,旁人再無法超越。
在很長一段時間內,“瓊瑤”不僅是一個人物,而是成為了一種形容詞。
形容著一種以浮於現實、情感為驅動、戲劇誇誕、甚至有時挑戰公序良俗的狀態,大多數時候不是褒義詞。
它指代著瓊瑤劇裏那些被吐槽過千萬回的台詞:
“你失去的隻不過是一條腿,而紫菱失去的是她的愛情。”
“你無情,你冷酷,你無理取鬧”
有時也被用於指代瓊瑤本人的愛情觀,?每一段感情都飽滿熾熱得讓當下年輕人感到陌生。
瓊瑤在自傳中寫當時有妻兒的平鑫濤猛烈追求自己,她想分手,平鑫濤甚至鬧自殺。
有一次質問她是否真的要分手,她回答是,平鑫濤就讓她下車,把車子朝懸崖裏開,瓊瑤則撲到引擎蓋上攔住他。
她與平的婚外情維持了十多年,直到平鑫濤與前妻結束長達8年的離婚大戰、與瓊瑤結婚,之後二人彼此陪伴了約40年。
這段感情世俗多是批判,但它十分“瓊瑤”。
在情愛的外殼下,瓊瑤給一代人的童年留下了無數個掙脫束縛的瞬間:
野生的無法被馴化的小燕子,在抗日戰場拿起槍的如萍,“為什麽你可以我不可以”的雪姨,拒絕和親逃離皇宮的含香……
瓊瑤筆下沉浸於愛情中的男男女女,看似瘋癲,其實?很多時候是在把愛情當做一種對抗枷鎖的武器在使用。
格格阿哥們想逃出紫禁城、逃離皇權的禁錮與責任,亂世裏的青年想抗議不公、逃出舊社會的家庭架構、找尋自我。
和這些枷鎖比起來,他們赤手空拳,瓊瑤把愛情分發給他們當武器,在書中讓他們從愛情中汲取勇氣與自我肯定。
在上世紀30年代生人的瓊瑤的眼中,兩個人之間不管不顧的小愛,或許稱得上是一種對於大家族勢力的反抗。
隻是等到瓊瑤劇興起的80年代、千禧年前後,愛情已經變成了一種選擇,“轟轟烈烈的愛情”開始缺少動機。
如今,“愛情”所導向的婚姻更是已經成為了新一代年輕人所認為的新枷鎖。
在今天之前誰也不會想到,到最後,瓊瑤本人用最“瓊瑤”的方式,給瓊瑤的時代畫上了句號。
像火花一般濃烈地,在生死命題上帶給人們以新的衝擊。
有人真的用一生踐行自己寫下的、相信的,直到生命的最後一刻。
最後一部被影視化的瓊瑤作品,是《花非花霧非霧》。
11年前浮誇、情緒化、“作天作地”的男女情愛故事,甚至還曾在今年以鬼畜搞笑的方式爆火了一次。
對瓊瑤劇耳熟能詳的這一代人,長大後幾乎都做過一件事:?和“瓊瑤”割席。
很長時間以來,我們並不惋惜、甚至樂見愛情至上的時代苟延殘喘。
利益、權衡、前途、清醒,是人生的新關鍵詞。
奮不顧身、飛蛾撲火、全心全意地“愛”,顯得可笑。
直到今天,瓊瑤的遺書結尾再度提到——
“祝福大家健康快樂,活得瀟瀟灑灑”
無數人才重新想起,原來當年在電視機前看得著迷的,不止是你儂我儂風花雪月,更是“紅塵作伴,策馬奔騰”、共享人世繁華。
看瓊瑤長大的我們,也隻能在這個平平無奇的工作日悼念一段傳奇人生的逝去,終究活成了無法“紅塵作伴,瀟瀟灑灑”的樣子。
當時矛盾的核心,也在今天瓊瑤遺書中再次被提及。
16年,瓊瑤的丈夫平鑫濤中風住院,瓊瑤一直在社交賬號上記錄自己陪床照顧的心路曆程。
其中細節非常痛苦崩潰,譬如難受到吃抗抑鬱藥,心絞痛隻能自己抱住自己,對著鏡子練習微笑,然後躺在床上背唐婉的《釵頭鳳》……
文字很有畫麵感,也很瓊瑤。
17年4月,瓊瑤發布了多篇長文,記錄回憶丈夫患上失智症的過程。
後來她在采訪中透露,丈夫失智後自己每天都會問丈夫三個問題。
“你好不好?”“你有沒有不舒服”“你愛不愛我?”,並直言“我們之間,就靠這3個問題支撐著”。
而當患上阿茲海默的丈夫已經不再能認出她,對著她喊出“媽”時,瓊瑤陷入了巨大的崩潰。
在治療方案上,瓊瑤和平家子女?(平鑫濤與原配的孩子)意見相左,但在麻醉科醫生的建議下,瓊瑤還是妥協讓平鑫濤插上了胃鼻管進行治療。?
瓊瑤在看到丈夫因插管而不適呻吟後,自己也極度痛苦。
因為她認為自己同意為丈夫插管、是一種對他意願的“背叛”。
雙方的矛盾逐漸激化,開始在社交平台上互發公開信彼此反駁。
在這個過程中,瓊瑤其實比較處於輿論的下風。
平鑫濤兒子平雲在公開信中點出,“真正的重點始終不在於究竟要不要插鼻胃管這件事,而是我們跟您對於父親值不值得繼續活下去的認知不同”。
平雲的女兒也緊接著發文,希望大眾看完平雲這封公開信,“沒有戲劇化的台詞,?隻有身為人子最深的哀痛與不舍”。?
對比之下,瓊瑤的控訴與回應的確更情緒化、私人化,她反複強調的“愛人不再愛我”“沒有意義”的痛苦不止平家子女無法理解,大部分圍觀者也很難立刻共情。
失智老人的晚年生活質量,這個命題顯然難以純粹地以“愛情”為唯一評判標準。
這場風波的核心,本質是生命價值觀的差距。
平家子女出於孝道、不舍、社會道德等因素想要延續父親的生命,而瓊瑤則不忍愛人極度痛苦地活著。
這一點在瓊瑤的書《雪花飄落之前》中有更詳細的闡述,她在前言中將“老、病、死”的痛苦煎熬形容為?慘烈,並記錄了這樣一個故事。?
在醫院照顧丈夫時,瓊瑤在病房外獨自看了一部叫《美好的味道》的電影。
本以為是美食電影,實際上卻是一部科幻片。
電影講述末日之前,所有人類先是失去了嗅覺,又失去了聽覺,但還是頑強活著,用其他方式來彌補。
後來又失去了味覺,食不知味讓人類恐慌、但仍為了生存吞咽沒有味道的食物,最後人類失去了視覺,末日來了,人類滅亡。
瓊瑤看完後想到了病房內的丈夫,他當時已經插上鼻胃管,她忍不住想他還有嗅覺嗎?四百多天沒有用嘴吃東西,他還有味覺嗎?
聽力也隻剩下一絲,雖然還能睜開眼,但還能看多久呢?
在過去的幾年間,瓊瑤一直在致力於推廣臨終關懷等概念,她在向兒子兒媳的公開信中早有相關叮囑。
晚年經曆的這一切,讓瓊瑤開始集中地開始思考死亡,而她為自己寫下的答案是:
“但我願生之時如火花般熾烈燃燒,死之際如雪花般飄然落地。”
又或者用她遺書中的那個詞更準確,?“翩然”,翩然地走了。
火花與雪花,她給自己留下的這個注解,旁人再無法超越。
在很長一段時間內,“瓊瑤”不僅是一個人物,而是成為了一種形容詞。
形容著一種以浮於現實、情感為驅動、戲劇誇誕、甚至有時挑戰公序良俗的狀態,大多數時候不是褒義詞。
它指代著瓊瑤劇裏那些被吐槽過千萬回的台詞:
“你失去的隻不過是一條腿,而紫菱失去的是她的愛情。”
“你無情,你冷酷,你無理取鬧”
有時也被用於指代瓊瑤本人的愛情觀,?每一段感情都飽滿熾熱得讓當下年輕人感到陌生。
瓊瑤在自傳中寫當時有妻兒的平鑫濤猛烈追求自己,她想分手,平鑫濤甚至鬧自殺。
有一次質問她是否真的要分手,她回答是,平鑫濤就讓她下車,把車子朝懸崖裏開,瓊瑤則撲到引擎蓋上攔住他。
我不知道我們彼此這樣隔著窗玻璃,互相注視了多久,在我的意識裏,那可能有一百個世紀那麽長。在那一瞬間,沒有天,沒有地,沒有世界,沒有宇宙,更沒有其他的人類,這世上隻剩我們兩個,一個在車內,一個在車外,再有的,就是生,或死……可是,我沒掉進懸崖,他用力一拉,我就掉進他的懷抱裏去了。我不知道我們彼此這樣隔著窗玻璃,互相注視了多久,在我的意識裏,那可能有一百個世紀那麽長。在那一瞬間,沒有天,沒有地,沒有世界,沒有宇宙,更沒有其他的人類,這世上隻剩我們兩個,一個在車內,一個在車外,再有的,就是生,或死……可是,我沒掉進懸崖,他用力一拉,我就掉進他的懷抱裏去了。
她與平的婚外情維持了十多年,直到平鑫濤與前妻結束長達8年的離婚大戰、與瓊瑤結婚,之後二人彼此陪伴了約40年。
這段感情世俗多是批判,但它十分“瓊瑤”。
在情愛的外殼下,瓊瑤給一代人的童年留下了無數個掙脫束縛的瞬間:
野生的無法被馴化的小燕子,在抗日戰場拿起槍的如萍,“為什麽你可以我不可以”的雪姨,拒絕和親逃離皇宮的含香……
瓊瑤筆下沉浸於愛情中的男男女女,看似瘋癲,其實?很多時候是在把愛情當做一種對抗枷鎖的武器在使用。
格格阿哥們想逃出紫禁城、逃離皇權的禁錮與責任,亂世裏的青年想抗議不公、逃出舊社會的家庭架構、找尋自我。
和這些枷鎖比起來,他們赤手空拳,瓊瑤把愛情分發給他們當武器,在書中讓他們從愛情中汲取勇氣與自我肯定。
在上世紀30年代生人的瓊瑤的眼中,兩個人之間不管不顧的小愛,或許稱得上是一種對於大家族勢力的反抗。
隻是等到瓊瑤劇興起的80年代、千禧年前後,愛情已經變成了一種選擇,“轟轟烈烈的愛情”開始缺少動機。
如今,“愛情”所導向的婚姻更是已經成為了新一代年輕人所認為的新枷鎖。
在今天之前誰也不會想到,到最後,瓊瑤本人用最“瓊瑤”的方式,給瓊瑤的時代畫上了句號。
像火花一般濃烈地,在生死命題上帶給人們以新的衝擊。
有人真的用一生踐行自己寫下的、相信的,直到生命的最後一刻。
最後一部被影視化的瓊瑤作品,是《花非花霧非霧》。
11年前浮誇、情緒化、“作天作地”的男女情愛故事,甚至還曾在今年以鬼畜搞笑的方式爆火了一次。
對瓊瑤劇耳熟能詳的這一代人,長大後幾乎都做過一件事:?和“瓊瑤”割席。
很長時間以來,我們並不惋惜、甚至樂見愛情至上的時代苟延殘喘。
利益、權衡、前途、清醒,是人生的新關鍵詞。
奮不顧身、飛蛾撲火、全心全意地“愛”,顯得可笑。
直到今天,瓊瑤的遺書結尾再度提到——
“祝福大家健康快樂,活得瀟瀟灑灑”
無數人才重新想起,原來當年在電視機前看得著迷的,不止是你儂我儂風花雪月,更是“紅塵作伴,策馬奔騰”、共享人世繁華。
看瓊瑤長大的我們,也隻能在這個平平無奇的工作日悼念一段傳奇人生的逝去,終究活成了無法“紅塵作伴,瀟瀟灑灑”的樣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