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丨楊素 鳳凰網《CC情報局》特約專家 編輯丨白金娜 龍雨 核心提要: 1. 作家瓊瑤在台灣家中輕生,享年86歲,好友代發布了她的遺書。在遺書中,她安慰讀者不要悲傷,表達了對有尊嚴離世的渴望。瓊瑤在丈夫平鑫濤生病期間感到心力交瘁,她的輕生與對其生死處理的思考密切相關。 2. 2016年,瓊瑤因丈夫平鑫濤的生死問題與繼子女爆發“插管之爭”。 平鑫濤因中風和失智症住院,其子女希望為他插鼻胃管維持生命,但瓊瑤希望讓他安靜離世,最終兩方意見不合,瓊瑤被迫妥協。 她在2017年出版《雪花飄落之前》記錄了這段痛苦的經曆,並表達了希望以尊嚴離世的願望。 3. 瓊瑤的離世引發了對善終權的廣泛討論。 雖然瓊瑤公開支持安樂死,但在台灣這一議題仍麵臨法律和道德的爭議,未被合法化。 瓊瑤對生命的選擇反映了死亡麵前的個體選擇權,以及現代社會關於生命質量與尊嚴的思考。 她的離世不僅是文學界的損失,也引發人們對於生命、死亡與愛的思考。 知名作家瓊瑤離世,享壽86歲,最後聲明披露輕生真相 不如歸去! 上月底才在臉書PO文回憶亡夫平鑫濤,華語著名作家瓊瑤寫下長文:“不如歸去,多少的往事,已難追憶;多少的恩怨,已隨風而逝……” 未料12月4日,卻驚傳憾事,用許多人所熟悉的瓊瑤體留下了一封遺書,由親友代為發布後,知名作家瓊瑤,在新北市淡水區家中輕生去世,終年86歲。 2017年,瓊瑤曾閱讀一篇名為《預約自己的美好告別》的文章之後有感而發,曾向後代叮嚀自己的身後事,包括“不要用任何宗教方式悼念我”、“將我盡速火化成灰,采取花葬,讓我歸於塵土”、“不發訃文、不公祭、不開追悼會”。宛如當初她也是選擇用花葬送走摯愛,一代知名作家就此翩然離世。 瓊瑤(本名陳喆),籍貫湖南衡陽,生於四川成都,生前曾創作許多愛情暢銷書,包括《庭院深深》、《幾度夕陽紅》、《煙雨蒙蒙》、《我是一片雲》、《窗外》,《還珠格格》三部曲,風靡兩岸,被稱為“愛情教母”。作品不僅在台灣,甚至在華人世界中都具有廣泛的影響力。她的作品多以浪漫愛情為主題,人生也是波瀾壯闊,處處感情泛濫,成為不少人心中的經典。 瓊瑤過去也曾在社群媒體,臉書po文討論善終權、宣示自己會在生命的終點,放棄搶救、以及有創治療、插任何醫療管子維生。過去瓊瑤也曾分享過,她的丈夫平鑫濤躺在醫院,什麽都不能做,連自己翻身都不能,一天要抽三次痰,要定期換鼻胃管,這樣都讓她感到心力交瘁。在丈夫去世後,她曾出書談論善終權,引起媒體和公眾的關注,並在她過世後,也成為熱議話題。 熟悉她的朋友明白,她的輕生去世,仍與她對平鑫濤“生死”問題的處理有關。她在五年前做出的決定,早已成為她今天輕生去世的伏筆。 ▎瓊瑤上一次公開露麵是去年,正值第一本長篇小說《窗外》出版60周年,85歲的她攜眾多歌手一起出席“當那一首歌響起:瓊瑤創作60周年演唱會”。 爭奪丈夫平鑫濤的“善終權”與震撼人心的“插管”之爭 瓊瑤的“心結”其實在她去世前一周就已有暴露。 11月28日,她在網上貼文寫下“憶亡夫”,搭配影片中歌曲“不如歸去”(電視劇“庭院深深”主題曲),此曲作詞就是瓊瑤,作曲是12月2日因癌症過世的劉家昌,主唱是蔡琴;影片中搭配她與老公平鑫濤的影片,伴隨歌詞,猶如為自己拍下追思影片。 這則長篇貼文彌漫著對先生平鑫濤的懷念。“生命的最後一裏路,不應該是這樣無助、淒慘的!這是愛的淩遲呀!我的心聲沒有人聽到,連你也聽不到。至於你兒女認為會有的奇跡,從來沒有來臨過!你,就這樣在我一次次的‘握手’中,一次次的‘相對兩無言’中,支持了一千多個痛苦的日子,還是去了!” 瓊瑤所說的痛苦與受傷,其實源自於那場震撼華人世界的“插管之爭”。 瓊瑤在晚年的善終權風波,是一場涉及個人生死觀、醫療倫理和家庭糾紛的複雜事件。風波源於她對死亡的態度和選擇。 2016年3月,瓊瑤的丈夫、皇冠文化集團創辦人平鑫濤因中風住進醫院。平鑫濤其後被診斷患上“血管型失智症”(血管癡呆症),亦經曆過大、小中風。但瓊瑤就應否為患上失智症的丈夫平鑫濤插鼻胃管,與繼子女發生糾紛,在社交媒體上展開論戰。 平鑫濤與前妻所生的三個兒女平瑩、平珩、平雲,一心想給父親插鼻胃管,但瓊瑤不願意,她想讓平鑫濤安安靜靜地走。而子女則認為,平鑫濤沒有病危,“不讓插鼻胃管,就是要餓死他”。瓊瑤這才發現,三人立場與她不對盤。 在平鑫濤是否要插鼻胃管這一問題上,瓊瑤和丈夫的三個兒女“隔空喊話”了幾個月。她因此和繼子女鬧翻。 不過在作家、也是麻醉科醫生侯文詠的勸說下,她妥協了。她形容自己“含淚投降”,決定遵照子女決定,同意插管維生。 但眼見摯愛痛苦呻吟,她錐心50幾年的相知相許,在此刻化為輕煙,她發文說:“我失去了鑫濤,也失去了他的兒女!因為那根他X的鼻胃管!” 這場“插管之爭”,也變成一出倫理劇,引起華人社會的關注。 這場論戰本是瓊瑤家事,但因為瓊瑤與平鑫濤的婚姻有傳奇色彩,瓊瑤作品又流傳廣泛,難免引發大量關注,人們在討論的過程中會代入諸多不同觀點。這場轟轟烈烈的討論並非隻有八卦,有關病危者可不可以決定自己生死的生命話題,激發了許多思考。 瓊瑤在這場爭論後,交出了丈夫的監護權。也就是說,在那場眾所周知的家庭危機中,她“輸”了。 2017年3月,她寫了《雪花飄落之前》。這本書記錄了丈夫如何患上失智症臥床住院,她與丈夫的子女如何就“要不要插鼻胃管維係生命”意見不合並最終妥協的過程。 在書中,她講述了自己照顧平鑫濤失智生活的同時,在寫給兒子陳中維和兒媳何琇瓊的公開信中,叮囑他們不要讓自己變成“臥床老人”:希望自己在生命末期能夠有尊嚴地離世,而不是通過醫療手段被強行延續生命,承受不必要的痛苦。 2019年5月23日,91歲的平鑫濤去世。 瓊瑤在臉書寫下:“鑫濤,你解脫了!我,也放下了。從今以後,我要活得快樂,幫你把過去三年多的痛苦一起活回來。” 但“插管之爭”已給瓊瑤留下了深刻的創傷。她並沒有與她所說的那樣,把過去的三年用快樂活回來。 而是在其後的五年裏,深陷抑鬱與痛苦中。 ▎ 瓊瑤日前突在臉書更新丈夫平鑫濤臥床插鼻胃管照。 瓊瑤“翩然離去”,如何麵對“尊嚴死”之爭再起 瓊瑤的離去,再次將安樂死推上台麵,成為熱議話題。 她在臉書發布的遺書中,安慰讀者“不要哭,不要傷心,不要為我難過。我已經‘翩然’的去了”,也溫柔提醒,如今她的“死亡”是在自己生命的終站實行的,而尚且年輕的讀者們,希望大家千萬不要輕易放棄生命。 她說:“一時的挫折打擊,可能是美好生命中的‘磨練’,希望你們經得起磨練,像我一樣,活到八十六、七歲,體力不支時,再來選擇如何麵對死亡”,同時她也期望:“但願那時,人類已經找到很人道的方式,來幫助‘老人’們,快樂的‘歸去’。” 瓊瑤之所以提倡“尊嚴死”,是受罹患血管型失智症臥病在床的平鑫濤影響,不希望人生最後一段時光也過得如此痛苦。 瓊瑤認為,死亡應該是一個有尊嚴的過程,而不是一場無止境的煎熬。她希望在無法維持自我尊嚴的情況下,能夠選擇如何結束自己的生命。因此,瓊瑤公開表達了對安樂死的支持,認為人在無望複原、身心痛苦不堪的情況下,選擇安樂死可以減少無謂的折磨。 瓊瑤也曾表示,作為一位母親,她不希望自己的親人因為自己的病痛而感到沉重的負擔。她希望能夠早些決定結束自己的生命,以免拖累家人。人應該有權決定自己的死亡方式,包括拒絕過度的醫療幹預,選擇一種無痛苦、有尊嚴的離世方式。 但是在中國台灣地區,安樂死並未合法化,因此光是在道德層麵,就很難獲得多數的支持。 甚至根據現行法律,選擇安樂死仍屬於非法行為,並且醫生及家屬如果支持此類行為,可能會麵臨法律責任。 台灣地區直到在2016年通過“病人自主權利法”,才賦予末期病人放棄或選擇維生醫療的權利。人們也開始認為,隨著醫學技術的發展,對於病人的照顧不應該僅僅停留在延長生命的層麵,還應該關注患者的生命質量。 但是善終權與安樂死的合法化問題,畢竟對許多人還是個禁忌話題,雖然有些子女尊重母親的選擇,認為她應該擁有選擇死亡的權利,但也有一些瓊瑤子女對這個問題持保留態度,認為母親的這些想法可能會受到情緒影響,並且應該由專業醫生來評估她的健康狀況。 此外,瓊瑤家族內部也有一些成員對她的“善終權”持不同的觀點。一些親屬認為瓊瑤應該繼續接受治療,並且積極尋求醫學上的解決方案,而不是選擇死亡。他們的立場多半是基於傳統的家庭觀念,認為親人應該在最困難的時候彼此扶持,努力度過每一個困境。 因此瓊瑤是否擁有選擇死亡的權利,以及在她未來無法表達意願的情況下,如何確保她的選擇能夠得到尊重,似乎成了無解的難題。 瓊瑤的“善終權”主張在台灣社會雖引起了廣泛討論與支持;另一方麵,也有人質疑和反對,認為這涉及到倫理和家庭關係的問題。讓瓊瑤承受了來自社會的不少壓力和批評。 尤其瓊瑤近年常傳出身體微恙,雖仍常用臉書分享近況,她最後發布的“憶亡夫”,不舍2019年病逝的平鑫濤,更曬出她在病房內與平鑫濤的合照,讓人不禁心痛唏噓。 “當你入土,我認為我們的故事結束了!不料後續的發展,讓我多麽傷心啊!不管我為你受過多少委屈,我都認了,反正今生抵擋不了你的追求,就是我的罪過。但是,我倆之間,應該沒有辜負,沒有謊言,沒有秘密,不是嗎?你為什麽要留下遺憾。” 快刀斬亂麻的瓊瑤,終於用行動貫徹了她對善終權的信念。“說不清,寫不盡,心似雙絲網,中有千千結!”未料成為瓊瑤最後留下的遺言。 瓊瑤的文字如同一麵鏡子,映照出人們內心深處的柔情與堅韌。她晚年的善終權爭議,既是個人對生死的選擇問題,也是現代社會在麵對生死問題時所需處理的道德、法律及情感層麵的問題。無論如何,瓊瑤的故事,讓我們再次思考個體在麵對死亡時的選擇權利,以及如何在法律與道德框架中平衡這些選擇。 瓊瑤的離世,也是文學界的一大損失,文學界失去了一顆璀璨的明星。她的作品,她的獨特筆觸和深情的故事,將永遠在我們心中閃耀,感謝她帶來的無數感動與美好回憶。希望她用文字編織的夢想和愛情,繼續激勵我們在現實生活中找到希望和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