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死!星巴克在中國被對手圍追堵截 價格戰殺到見骨

文章來源: - 新聞取自各大新聞媒體,新聞內容並不代表本網立場!
被閱讀次數

卷死!星巴克在中國被對手圍追堵截 價格戰殺到見骨

2017年統一被迫賣掉星巴克中國股權,現在看來是一樁神交易。(路透)

近年,星巴克在中國的咖啡競賽被兩家後起之秀圍追堵截,殺到見骨的價格戰,讓星巴克無從閃躲,再加上中國經濟疲軟不振,讓星巴克疑似考慮自中國退場。

據了解,瑞幸和庫迪這兩家中國本土咖啡品牌均採“低價換市場”的策略,在中國快速崛起,這兩個本土咖啡的門市數量突破1萬家,僅花了6年和2年即達成,讓曾為中國咖啡行業指標的星巴克感到威脅。

以往星巴克曾多次表示“不參與價格戰”,但在2023年初庫迪咖啡率先發起的“9.9元時代”,星巴克也開始參戰促銷,頻繁地在中國小程序裡推出優惠活動。直到近期,星巴克甚至還回歸了“19元人民幣早餐組合”活動。

專家指出,庫迪自成立開始就一直扮演著咖啡市場上的一條“鯰魚”。今年以來更是動作頻頻,當中最受注目的兩枚震撼彈,包括宣示將“全場9.9元促銷三年”,還有計劃一年內佈局8000家“快速到貨”的配送服務店。



庫迪咖啡複製瑞幸模式,2年內展店數已超過1萬家。(擷取自小紅書)

咖啡界“鯰魚”加速崛起 拚規模也拚價格

7年前、也就是2017年,瑞幸在北京的銀河SOHO開設第一家門市,當時星巴克在中國已有3124家門店,現今瑞幸總門店已突破2萬家。

截至2024年第三季,瑞幸淨新開店達1382家、季增6.9%,總門市數量為2萬1343家,包括1萬3936家自營門市及7407家聯營門市。根據數據,瑞幸咖啡2024年第三季平均每月交易金額為7980萬人民幣、年增36.5%。

至於庫迪咖啡,其門市數從1到1萬家隻花了2年時間,是該行業崛起最快的新星。專家指出,庫迪從成立以來就是透過複製瑞幸模式,被業界稱為“咖啡界的鯰魚”。

而星巴克中國今年第四季淨新增290家門市,新進入78個縣級市場,整體中國門市總數量達到7596家,覆蓋近中國1000個縣級市場。

但中國咖啡市場不斷冒出大小“庫迪”,包括從肯德基獨立出來的“肯悅咖啡”,今年9月也宣布突破400家門市,其背後的百勝中國預計,今年底門市數將擴展到500-600家。蜜雪冰城旗下品牌“幸運咖”,截至今年6月門市數也已超過2700家。

另外還有一家“滬咖”,其門市數也近2000家。來自上海的挪瓦咖啡,門市數量也超過1800家、遍佈全中國34個省份,並建立了18個倉儲中心,而與便利商店策略合作的“咖啡+便利商店”,預計2025年可達到1萬家。



瑞幸應戰9.9元咖啡價格戰,一年多後經營利潤已呈負數。(擷取自網絡)

中國咖啡店也流行補貼 盈利率負數也要拚

在中國,除了政府大錢“補貼”產業界,企業間的“補貼”也不惶多讓。一直以來,瑞幸的商業模式就是靠“大量補貼”來吸引消費者,消費者時常可以拿到“1.8 折”、甚至“零折”(指免費)的優惠券。

庫迪在2023年推出了“9.9元價格戰”,不但讓中國大小品牌接連沉淪,這場腥風血雨讓瑞幸出現忌憚,也應戰推出9.9元。據報導,當時瑞幸一杯售價人民幣14元,瑞幸擔心客群在兩造價格比對下會有被割韭菜的感覺,而被庫迪奪食,就像當初瑞幸搶了星巴克的客流。

專家指出,庫迪這場野蠻的打法,背後靠的就是聯營商的支持,而支持的關鍵就在於“多重低價補貼政策”。據知情人士透露,在“9.9元價格戰”期間,庫迪每個月光補貼支出金額就“過億人民幣”。

而瑞幸9.9元活動推出之後,經營利潤率持續走低。根據財報,2023年二季的經營利潤率達到18.9%,隨後的第三、四季持續降低至13.4%、3%,到了今年第一季,直接成負數(-1.3%)。瑞幸財務長指出,瑞幸利潤顯著下降,主要是由於公司持續進行的9.9元高品質咖啡促銷活動,讓產品的平均定價降低了。

不但瑞幸降低,星巴克中國去年的平均售價下降2%,今年降幅擴大至8%。與此同時,星巴克的同店銷售額下滑14%,交易量下滑6%,不過,目前星巴克利潤率仍有2位數。



2023年麥當勞收購凱雷28%持股,持續擴大中國市場。(彭博)

賣身或退出真兩難 麥當勞解套當例子

根據星巴克財報,截至2024年9月29日止,淨新增290家門市,新進入78個縣級市場,整體中國門市總數量達到7596家,覆蓋近中國1000個縣級市場。基於年度門市拓展規劃,星巴克中國今年淨新增790家門市、年增12%,

業內人士指出,這數字刷新了星巴克中國的曆史最佳表現,在投資機構眼裡,星巴克中國或許就是第二個“金拱門”。

市場傳出,星巴克正在研究中國業務的各種選擇,包含可能出售股權的可能性,而星巴克已經非正式地評估了潛在投資者,當中包括中國國內的私募股權公司。

中國咖啡專家指出,星巴克中國的品牌地位未動搖,忠誠客戶和購買力量也仍龐大,隻是中國購買咖啡猶如繁花盛開,年輕人選擇多元,導致星巴克中國出現成長乏力。

專家建議,星巴克中國可參考麥當勞中國的解套方法,將“直營變特許”。2016年3月,麥當勞中國宣佈出售它20年的特許經營權,隨後它至少收到了來自六個財團的競購意向。

2017年8月,麥當勞與中信資本、中信股份和凱雷投資集團完成了交割,將中國內地和香港共計約2700家麥當勞餐廳的20年特許經營權,以總對價最高20.8億美元,出售給中信集團與凱雷。此外,三方將成立新的合資公司“金拱門”。中信集團、凱雷和麥當勞分別持有金拱門52%、28%和20%的股權。

專家指出,麥當勞還未股權重組前,中國業績處於下滑狀態,與目前的星巴克相似。分拆後,中國業務開始複甦,利潤和門市也快速成長。現今麥當勞在中國的店鋪數量已經翻倍、達到5500家,中國成為麥當勞營收的第二大市場。

因此,若星巴克中國與私募合作策略,除了可迅速實現擴張,風險也可共同承擔,還會得到一筆數額不小的出售特許經營權利金,用於未來的擴張道路。



市場傳出,星巴克中國擬似退出中國。(路透)

統一“被迫”賣星巴克股權 竟是神交易

中國咖啡賽道煙硝濃厚,內捲加劇的慘烈,讓業者直呼『要麽捲死、要麽餓死』。反觀多年前,台灣星巴克“被迫”賣股權,反倒成為一樁神交易。不但價格賣在最高點,現在也避免在中國泥淖打滾的窘境。

據報導,2016年上海星巴克業績佔全球星巴克約8.8%,台灣星巴克約1.7%。而當時上海單店平均每日收入28萬人民幣,台灣店日營收平均約為7.7萬台幣,兩者差距甚大。

2017年7月,星巴克取得了統一企業和統一超市兩家公司經營的江浙滬地區共1300家門市的100%股權,星巴克收歸中國內地所有門市,股權交易金額為334.5億元。

與此同時,統一企業與統一超市也以1.75億美元收購台灣統一星巴克公司剩餘的50%股份。當時統一擁有了星巴克在台灣市場共410家門市100%的經營權。

業界人士認為,2002年星巴克由統一引進中國市場後,曾跑贏了許多等咖啡品牌,因此,統一以中國小金雞換台灣醜小鴨,曾讓市場深感不解。

但現在,中國的咖啡消費環境發生了變化,原本擁有市場定價權的星巴克也遭中國業者殺價追趕,統一7年前“被迫”賣出中國星巴克股權,現在看來是“因禍得福”。

查看評論(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