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是玉女掌門人周慧敏帶來了她90年代的招牌舞曲《自作多情》。
當經典的旋律響起,女神的一顰一笑竟還是記憶中的模樣。
但最讓人驚喜的,還得數接下來這兩位。
伴隨著哥哥的幾句歌聲打頭陣,譚詠麟緩緩出場,一口氣獻唱了張國榮的《風繼續吹》+陳百強的《一生何求》。
一時之間,觀眾的思緒,瞬間被拉回到了那個港樂最輝煌燦爛的80年代。
直到陳慧嫻的至尊金曲《千千闕歌》一出,全場毫無意外地集體陷入了大合唱環節。
沒想到,大招還在後麵,陳慧嫻前半段唱的是《千千闕歌》,後半段則過渡成了梅豔芳的《夕陽之歌》。
要論節目效果,還是芒果台會玩。
當歌曲結束的那一刻,銀幕上出現了梅豔芳2003年告別演唱會中的經典一幕。
兩位香港歌後,用她們的代表作,完成了一次跨時空的對話。
誰能想到有生之年,還能看到陳慧嫻演繹梅姐的版本。
直到譚詠麟和陳慧嫻合體唱出《說不出再見》,代表80年代的港樂巨星一個個閃過,站在台上的他們仿佛在和一位位故去的老友們敘舊。
當校長被問到他最想回到香港樂壇的哪一年時,他的回答是1984年。
那一年,老朋友們都還在。
那一年的香港樂壇,就像這座蓬勃的都市一樣,處處閃耀著榮光。
1983年啟用的香港紅磡體育場(紅館),成為了歌手和樂迷40年來的頂級朝聖殿堂。
26歲的陳百強因為一首《偏偏喜歡你》在香港紅到發紫,成為了80年代香港少女心中的完美偶像。
出道剛兩年的梅豔芳,憑借二專《赤色梅豔芳》拿下了5白金的銷量,在女歌手中一騎絕塵。
那一年,哥哥張國榮憑借一曲《Monica》橫空出世。
這首動感的舞曲打破了香港樂壇以往的抒情風格,開創了歌壇快歌勁舞熱潮。
《Monica》不但成為了港樂史上一首裏程碑意義的作品,也徹底奠定了張國榮歌壇巨星的地位。
而說到譚詠麟,彼時的他已經脫離溫拿樂隊單飛許久,可惜他在歌壇的事業一直沒能延續溫拿時期的紅火勢頭。
直到1984年,他相繼發布了“愛情三部曲”三張專輯,結果張張爆紅,一躍成為了全香港最紅的男星,風頭無倆。
至此,香港樂壇正式進入了“三王一後”的時代。
這四位“殿堂級巨星”不但讓港樂進入了全盛時期,也基本上壟斷了整個80年代香港樂壇的各大獎項。
80年代的香港樂壇,還發生過一起載入樂壇史冊的“張譚爭霸”事件。
兩位天王的粉絲各成一派,但凡兩人同時出現,必定是掌聲和噓聲齊飛。
“張譚爭霸”也直接導致了譚詠麟和張國榮在80年代末相繼宣布不再領取任何音樂相關的獎項。
哥哥甚至在1989年12月連開33場告別樂壇演唱會,從此封麥。
除了三王一後之外,80年代的香港樂壇還出現了一位人氣居高不下,受盡樂迷萬千寵愛的美少女。
80年代中期,20歲左右的陳慧嫻
1986年,加盟寶麗金唱片的陳慧嫻,推出專輯《反叛》。
一首由林敏聰作詞的超動感舞曲《跳舞街》,響徹了整個80年代後期的香港舞廳。
陳慧嫻的嗓音,清脆甜美之餘,還帶著一絲淡淡的哀婉。
無論什麽風格的歌曲,都能被她唱得絲絲入扣,動人心弦。
1989年,24歲的陳慧嫻因為要赴美留學,宣布在這一年退出歌壇。
寶麗金特地為她製作了一張“離別”主題的專輯《永遠是你的朋友》。
《千千闋歌》便是其中的最強代表。
當年,陳慧嫻的《千千闋歌》和梅豔芳的《夕陽之歌》發布的時間十分接近,而且都翻唱自近藤真彥的《夕焼けの歌》。
一時之間,“千夕之爭”成為了當年樂壇的熱門話題。
《夕陽之歌》由陳少琪填詞,歌曲中的“斜陽無限,無奈隻一息間燦爛”仿佛寫盡梅豔芳一生真實寫照。
而林振強作詞的《千千闕歌》則刻畫出了濃濃的離愁別緒。
加上盧東尼的超強編曲和陳慧嫻無懈可擊的演繹,此曲一推出就橫掃全港各大獎項,幾十年來傳唱整個華人世界,也為港樂留下了濃墨重彩的一筆。
聽完這首歌,就要說再見了……
1989年《陳慧嫻幾時再見演唱會》被網友譽為紅館最經典演唱會TOP3。
當熟悉的人唱響熟悉的旋律,我們隱藏在腦海深處的記憶仿佛也被瞬間喚醒。
本季《聲生不息》第一期正是以年代為主線,串起了觀眾們的回憶。
除了80、90年代的代表性歌手,節目組也邀請了許多代表著不同年代的港樂歌手加盟。
古巨基、薛凱琪、港樂天後容祖兒都獻上經典港樂作品。
但最讓樂迷們驚喜的是,第一季呼聲就很高的衛蘭這一季終於來了。
衛蘭傾情獻唱《她整晚在寫信+命硬》
作為聽著《大哥》、《心亂如麻》長大的大灣區孩子,衛蘭這個名字簡直是貫穿了小IN整個青春期的存在。
這也是衛蘭第一次參加內地的音綜節目,她極具辨識度的甜美嗓音一出,仍然是港樂無代餐的存在。
不過把話說回來,回憶雖美,但情懷牌打得太多,勢必會讓觀眾有些審美疲勞。
這期的節目,也引發了一些港樂迷的質疑聲音:
“來來去去都是炒冷飯,搞來搞去還是吃老本……”
其實節目裏非常濃墨重彩地探討了“港樂已死”這個話題。
確實,那個輝煌到足以輻射到整個亞洲和全球華人的港樂時代已經過去了。
但港樂真的已死嗎?顯然不是。
如今的港樂雖已不複當年盛景,但港樂其實也一直在推陳出新,源源不斷地湧現新鮮血液。
在如今這個信息高速流轉的時代,每個人都有不同的渠道去了解來自世界各地的文化、音樂,類似《千千闕歌》這樣的“集體回憶”確實?再難誕生。?
但在大灣區,年輕一代的樂迷,早已經開始聽著新一代的港樂。
林家謙、湯令山、Dear Jane……如果仔細聽聽,這幾年的香港樂壇,依然有一批新的音樂人,在做一些優秀的新港樂。
香樂如今的人氣王MC張天賦,經過幾年的沉澱積累,已經收獲了一大批忠實的樂迷。
他今年在大灣區的演唱會,基本一票難求,熱度不輸華語一線歌手。
就像港樂著名大師胡偉立老先生所說的那樣,一個事物產生以後必定會走向消亡。
我們對過往港樂的緬懷隻是減緩它的消亡。
回憶如夢如幻,可人不能總活在回憶裏。
輝煌過了,那個時代就是過去了,與其緬懷,不如再創造一個新時代。
港樂如潮,潮湧不止,港樂從來未死,而是以更有趣的方式活著。
就像容祖兒說的:”港樂可能再難遇到巨星時代,但小星星足夠耀眼,也能把天空照亮。“
撰文、編輯/ Eric
圖
直到陳慧嫻的至尊金曲《千千闕歌》一出,全場毫無意外地集體陷入了大合唱環節。
沒想到,大招還在後麵,陳慧嫻前半段唱的是《千千闕歌》,後半段則過渡成了梅豔芳的《夕陽之歌》。
要論節目效果,還是芒果台會玩。
當歌曲結束的那一刻,銀幕上出現了梅豔芳2003年告別演唱會中的經典一幕。
兩位香港歌後,用她們的代表作,完成了一次跨時空的對話。
誰能想到有生之年,還能看到陳慧嫻演繹梅姐的版本。
直到譚詠麟和陳慧嫻合體唱出《說不出再見》,代表80年代的港樂巨星一個個閃過,站在台上的他們仿佛在和一位位故去的老友們敘舊。
當校長被問到他最想回到香港樂壇的哪一年時,他的回答是1984年。
那一年,老朋友們都還在。
那一年的香港樂壇,就像這座蓬勃的都市一樣,處處閃耀著榮光。
1983年啟用的香港紅磡體育場(紅館),成為了歌手和樂迷40年來的頂級朝聖殿堂。
26歲的陳百強因為一首《偏偏喜歡你》在香港紅到發紫,成為了80年代香港少女心中的完美偶像。
出道剛兩年的梅豔芳,憑借二專《赤色梅豔芳》拿下了5白金的銷量,在女歌手中一騎絕塵。
那一年,哥哥張國榮憑借一曲《Monica》橫空出世。
這首動感的舞曲打破了香港樂壇以往的抒情風格,開創了歌壇快歌勁舞熱潮。
《Monica》不但成為了港樂史上一首裏程碑意義的作品,也徹底奠定了張國榮歌壇巨星的地位。
而說到譚詠麟,彼時的他已經脫離溫拿樂隊單飛許久,可惜他在歌壇的事業一直沒能延續溫拿時期的紅火勢頭。
直到1984年,他相繼發布了“愛情三部曲”三張專輯,結果張張爆紅,一躍成為了全香港最紅的男星,風頭無倆。
至此,香港樂壇正式進入了“三王一後”的時代。
這四位“殿堂級巨星”不但讓港樂進入了全盛時期,也基本上壟斷了整個80年代香港樂壇的各大獎項。
80年代的香港樂壇,還發生過一起載入樂壇史冊的“張譚爭霸”事件。
兩位天王的粉絲各成一派,但凡兩人同時出現,必定是掌聲和噓聲齊飛。
“張譚爭霸”也直接導致了譚詠麟和張國榮在80年代末相繼宣布不再領取任何音樂相關的獎項。
哥哥甚至在1989年12月連開33場告別樂壇演唱會,從此封麥。
除了三王一後之外,80年代的香港樂壇還出現了一位人氣居高不下,受盡樂迷萬千寵愛的美少女。
80年代中期,20歲左右的陳慧嫻
1986年,加盟寶麗金唱片的陳慧嫻,推出專輯《反叛》。
一首由林敏聰作詞的超動感舞曲《跳舞街》,響徹了整個80年代後期的香港舞廳。
陳慧嫻的嗓音,清脆甜美之餘,還帶著一絲淡淡的哀婉。
無論什麽風格的歌曲,都能被她唱得絲絲入扣,動人心弦。
1989年,24歲的陳慧嫻因為要赴美留學,宣布在這一年退出歌壇。
寶麗金特地為她製作了一張“離別”主題的專輯《永遠是你的朋友》。
《千千闋歌》便是其中的最強代表。
當年,陳慧嫻的《千千闋歌》和梅豔芳的《夕陽之歌》發布的時間十分接近,而且都翻唱自近藤真彥的《夕焼けの歌》。
一時之間,“千夕之爭”成為了當年樂壇的熱門話題。
《夕陽之歌》由陳少琪填詞,歌曲中的“斜陽無限,無奈隻一息間燦爛”仿佛寫盡梅豔芳一生真實寫照。
而林振強作詞的《千千闕歌》則刻畫出了濃濃的離愁別緒。
加上盧東尼的超強編曲和陳慧嫻無懈可擊的演繹,此曲一推出就橫掃全港各大獎項,幾十年來傳唱整個華人世界,也為港樂留下了濃墨重彩的一筆。
聽完這首歌,就要說再見了……
1989年《陳慧嫻幾時再見演唱會》被網友譽為紅館最經典演唱會TOP3。
當熟悉的人唱響熟悉的旋律,我們隱藏在腦海深處的記憶仿佛也被瞬間喚醒。
本季《聲生不息》第一期正是以年代為主線,串起了觀眾們的回憶。
除了80、90年代的代表性歌手,節目組也邀請了許多代表著不同年代的港樂歌手加盟。
古巨基、薛凱琪、港樂天後容祖兒都獻上經典港樂作品。
但最讓樂迷們驚喜的是,第一季呼聲就很高的衛蘭這一季終於來了。
衛蘭傾情獻唱《她整晚在寫信+命硬》
作為聽著《大哥》、《心亂如麻》長大的大灣區孩子,衛蘭這個名字簡直是貫穿了小IN整個青春期的存在。
這也是衛蘭第一次參加內地的音綜節目,她極具辨識度的甜美嗓音一出,仍然是港樂無代餐的存在。
不過把話說回來,回憶雖美,但情懷牌打得太多,勢必會讓觀眾有些審美疲勞。
這期的節目,也引發了一些港樂迷的質疑聲音:
“來來去去都是炒冷飯,搞來搞去還是吃老本……”
其實節目裏非常濃墨重彩地探討了“港樂已死”這個話題。
確實,那個輝煌到足以輻射到整個亞洲和全球華人的港樂時代已經過去了。
但港樂真的已死嗎?顯然不是。
如今的港樂雖已不複當年盛景,但港樂其實也一直在推陳出新,源源不斷地湧現新鮮血液。
在如今這個信息高速流轉的時代,每個人都有不同的渠道去了解來自世界各地的文化、音樂,類似《千千闕歌》這樣的“集體回憶”確實?再難誕生。?
但在大灣區,年輕一代的樂迷,早已經開始聽著新一代的港樂。
林家謙、湯令山、Dear Jane……如果仔細聽聽,這幾年的香港樂壇,依然有一批新的音樂人,在做一些優秀的新港樂。
香樂如今的人氣王MC張天賦,經過幾年的沉澱積累,已經收獲了一大批忠實的樂迷。
他今年在大灣區的演唱會,基本一票難求,熱度不輸華語一線歌手。
就像港樂著名大師胡偉立老先生所說的那樣,一個事物產生以後必定會走向消亡。
我們對過往港樂的緬懷隻是減緩它的消亡。
回憶如夢如幻,可人不能總活在回憶裏。
輝煌過了,那個時代就是過去了,與其緬懷,不如再創造一個新時代。
港樂如潮,潮湧不止,港樂從來未死,而是以更有趣的方式活著。
就像容祖兒說的:”港樂可能再難遇到巨星時代,但小星星足夠耀眼,也能把天空照亮。“
撰文、編輯/ Eric
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