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限向內卷!壓垮駱駝的一二三四五根稻草

文章來源: - 新聞取自各大新聞媒體,新聞內容並不代表本網立場!
被閱讀次數



今天看了經濟觀察報的《你無限卷低價 侵蝕的是別人工資》,稿子聚焦了當下製造業的一些問題。

簡單來說,一家輪胎企業扛不住了。一方麵,由於異常天氣導致橡膠主產區經曆幹旱、高溫和暴雨後減產,導致原料價格和生產成本暴漲4成,另一方麵,下遊終端產品輪胎的價格想漲個3%-5%都很難。

每生產一條輪胎都是在虧損的情況下,企業隻有選擇減產保現金流。這家輪胎企業的出貨量同比直接萎縮了三分之一。

即便這樣還是不行。

如果隻有這樣,那這家企業不過是這幾年裏很普通的一個案例,這個稿子進一步描述了企業陷入這種困境的複雜原因。

像輪胎廠這樣身處紅海的民營企業,銀行不愛貸款給他們,想融資就要去找提供供應鏈金融服務的國企,這不單意味著更高的金融成本,還要讓渡利潤分配權,甚至幫助該國企做倒爺貿易賺出口退稅。

三年時間,利息加利潤抽成,輪胎廠一共給了國企6000萬,當他們想換一個國企融資時,倒是沒有那麽多附加條件,隻是年化利率:

15%。

大星寫過這個問題,中國500強利潤率4.1%,9月份造車企業利潤率3.4%,統計局絞盡腦汁統計出中國企業平均利潤率是5.76%。一家造輪胎的企業,你要它還15%的利息,除非它輪胎裏還夾著很刑的東西賣。

生產一個虧一個,還欠著這麽多饑荒,企業去找當地政府希望看在以往戴過大紅花的麵子上拉兄弟一把,說白了,就是去要稅費和租金優惠,而地方政府給予的反饋是“此為市場行為,企業需做好承擔風險的準備和措施。”

這段時間比亞迪對供應商壓價的行為引發了很多討論,其實這在現而今非常普遍。在這篇稿子裏,輪胎廠廠長講了個“朋友廠子”的故事,說朋友廠子收到了上遊大客戶提出“降低20%供貨價”的要求,否則就換供應商。

成本利潤倒掛,金融成本承受不了,上級幫扶沒戲之後,隻有再苦一苦員工了。

從今年下半年開始,輪胎廠每天都有年輕人離開,這些年輕人以前靠加班提高收入,現在:

沒班可加。

輪胎行業同行們減產之後直接調整用工策略,除了沒有加班外,更傾向使用職業院校實習生和成本更低的中老年員工,都這樣了還是處境艱難。

其它更狠的企業已經開始使用共享員工,這不僅讓他們規避了固定員工高昂的社保支出,還可以和其它工廠拚員工,拚得多,省得多。

這種方式還有個大家耳熟能詳的名字:

降本增效。

前幾天大星說現在各種平台卷低價,問題不在平台和消費者,很多讀者留言試圖證明大星錯了。比如一個哥們兒說,企業應該增強自己的競爭力,把主要精力集中在研發領域,用更高的生產效率來給市場供應更好的產品。

你上學的時候政治課一定學得很好吧?那你看看這個輪胎廠子,它一睜眼就是利息、稅費、成本和人員開支,拿啥搞研發。

同理,買低價商品的消費者如果都退化成了零工經濟的一員,你讓他們拿什麽去買又好又貴的商品?

有不少博主在說現在的問題是創造財富的群體不能分配財富。這話對,但沒這麽簡單。110年前,老福特當年用給工人提高工資的辦法促使他們能買得起福特汽車,這個高薪高消費的方案一度被奉為經典。

但你看看這些年的福特,因為全美汽車工人聯合會(UAW)的不斷要求,工人收入大幅上漲,甚至擠占了公司大部分現金流,它哪兒還有錢去搞研發跟同行競爭?最終還是要大幅裁員。

大星想說的是,很多問題現在需要消費者、工廠、平台、金融機構和上級單位一起努力解決,因為問題不是單一主體製造的,解決也不能隻靠單一主體。

就比如有的車企,壓供貨商的價也就罷了,人家貨款一壓一年,甚至利用自己的資金池給供貨商放貸吃息差,再比如給這個輪胎廠搞15%利率的國企,還有一些不能說的,你們少弄點這些亂七八糟的,企業是不是就能喘口氣,工人是不是多收個三五鬥?

關鍵是,誰能讓他們做做人呢?

查看評論(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