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星人設崩塌,會被國內封殺嗎?
文章來源: 精準心理何日輝 於
- 新聞取自各大新聞媒體,新聞內容並不代表本網立場!
金星是國內最有名的跨性別者,也是國內LGBTQ+群體的典型代表。
金星從小習舞,入選軍區歌舞團,在國內外獲獎無數,還曾在國家文化部擔任職務,在軍隊裏的軍銜一度達到副師級。
但更令金星出名的,是她的跨性別經曆。
1995年,28歲的金星在北京接受了變性手術,從一名小夥子變成了一名姑娘。
在那個時代的國內社會,這個舉動絕對是驚世駭俗的。
成為女性後,金星繼續在國內外演出、獲獎,還跨界到主持、脫口秀、綜藝和電影等領域。她剛出道時,因為性格直率、敢怒敢言,很受歡迎。
她還跟德國人漢斯結婚,收養了3個孩子,從媒體報道來看,家庭生活也很幸福。
所以,在國內LGBTQ+人士的眼裏,尤其是也有性別煩躁的青少年的心目中,金星簡直是閃閃發光的榜樣:
不但追隨心中所想,勇敢地改變了性別,還事業有成,家庭幸福。
當然,這主要是指“拒演風波”之前的金星。
自從金星公開展示“LGBTQ+彩虹旗”,並接連被國內城市拒演後,她在國內的事業大受打擊,國內網友對她的評價大大降低。她甚至麵臨被封殺的風險。
金星公開說,她從小的言行舉止就更像女性,從小就渴望成為女性。難道,她的性別煩躁真的是先天的?
其實未必。
在係統化、精準化臨床心理幹預的實踐中,也遇到不少有性別煩躁、想變性的青少年、大學生群體。
當利用係統化、精準化臨床心理幹預技術深入到他們的內隱記憶層麵時,竟發現他們的性別煩躁不是天生的,而是源自於後天經曆,尤其是幼兒、兒童時期的經曆。
正是因為這些事發生的時候他們很小,對自身的心理活動還缺乏覺察,所以他們在外顯記憶層麵都不記得了,以為自己天生就是“靈魂投錯了胎”。
雖然沒有機會深入到金星的內隱記憶層麵,尋找她性別煩躁的真正根源,但根據她的成長經曆,結合精準化臨床心理幹預的顛覆性發現,我們深入分析並得出結論:
金星當時的性別煩躁也是後天經曆導致的,而不是天生的。
希望以下深入分析能令更多有性別煩躁的人,恢複更加客觀、理性的態度,再作出性別上的決定。
01、金星從小性格陰柔,6歲就想變性,這是天生的?
1967年,金星出生在遼寧省沈陽市,父親在部隊工作,母親是科學研究院的資料保管員。金星還有一個姐姐,叫金香蘭。
金星一家四口的照片,圖片來源於網絡
由於父親工作繁忙,金星從小就跟母親、姐姐相處的時間比較多,母親、姐姐也寵愛他。
在金星3歲之前,他經常跟著母親去女澡堂洗澡,而且從沒有感覺到不自然、害羞。
後來金星稍微長大一點,父親工作不忙的時候,也曾帶著金星去男澡堂洗澡。金星卻感到十分緊張和害羞。
而且,那時的金星雖是個男孩子,但卻不愛跟男孩一起玩,反而覺得他們跑來跑去、耍刀弄槍、滿身臭汗,非常粗魯。
金星兒時的照片,圖片來源於網絡
相反,他最喜歡跟姐姐、女同學們玩,跳皮筋、玩洋娃娃、扮家家酒,玩得非常開心。
金星說自己的性格從小就像個女孩,陰柔、安靜,愛往女孩中紮堆,跟她們成為姐妹,並且從6歲起就渴望成為女性。
隻不過,那時候的金星覺得這屬於癡心妄想,隻好將這種想法埋在心底。
金星從小就展現出對舞蹈的喜愛與熱情。在那個年代,學舞蹈的女孩比男孩多得多,像金星這麽熱愛舞蹈的男孩就更少了。
9歲時,金星如願進入了沈陽軍區前進歌舞團,後來因表現出色,被送去北京解放軍藝術學院舞蹈係進修。
1985 年,金星從解放軍藝術學院畢業,開始在國內外舞壇嶄露頭角,去美國繼續進修,去世界各地演出,獲得很多獎項和榮譽。
在這期間,金星想變成女性的念頭卻從未動搖過,甚至變得更加堅定。
那時候的金星還談過幾段戀愛,對方都是外籍男性,都喜歡他那種陰柔、像女子般的氣質。
還有消息說,金星在美國接受過相關的心理測驗。若分數達60分及以上,傾向女性;70
分及以上能做女人;90分及以上則為完全的女人。金星當時的測試成績達97分。
當時在國外,個體想變性還屬於一種精神障礙,是“易性症”,尚未去病化。個體必須先看心理醫生至少2年,如果還是無效的話,才能接受變性手術。
但金星從沒找過心理醫生,除了因為價格昂貴之外,也因為她認為自己很早就作出了決定,沒有人能夠改變。
金星向姐姐坦白了自己要變性的想法,“倘若繼續這般生活,自己要麽發瘋,要麽就會選擇自殺。”金星姐姐泣不成聲,但表示自己會支持。
金星還把這個想法告訴了父母,但父母完全無法接受,金星隻好暫時作罷。
直到1995 年春節,金星回到沈陽過年,又跟父母提及做變性手術。父母當場落淚,連準備年夜飯都沒了心情。
金星變性前的照片,圖片來源於網絡
金星含淚向父母傾訴自己身為男人的煩惱,還表示:若父母不同意,自己便去流浪。
再加上金星的姐姐也不斷勸父母,最終父母才鬆了口,同意金星做變性手術。
1995年,金星在北京香山整形醫院做變性手術。變性手術極為複雜,風險極高,金星在變性的過程中經曆了極大的痛苦,還曾因醫療事故導致小腿受傷。
但金星全程堅持了下來,最終如願成了一名女性。不過,金星沒法正常生育,而且要定期注射雌激素。
02、她的性別煩躁,跟這些後天經曆有關
從上麵的公開經曆來看,似乎金星從出生起,其性格和內心就是個女孩,仿佛產品出廠時被裝錯了包裝袋。
但是,根據精準精神心理學的知識,金星從小就性格陰柔、渴望成為女性,很可能與以下3方麵的後天經曆有關。
第一,金星從小就跟父親聚少離多,成長過程中缺乏男性角色的陪伴和引導,而是跟母親、姐姐相處得多,感情更親密。
這導致兒時的金星缺乏陽剛之氣,而且跟女性相處時更自在、快樂,在不知不覺間也習得了很多身邊女性的認知和觀念,並以為那是自己本來就有的。
還有,雖然金星小時候很喜歡跟女孩兒一起玩,但有些場合下,畢竟男女有別,要區分對待。
在這種情況下,不排除金星因為希望繼續跟女孩兒們待在一起,或希望得到跟女孩一樣的待遇,所以希望自己也是個女孩。
我們在係統化、精準化臨床心理幹預中,就遇到一個男孩屬於這種情況。
這個男孩也從小就想要變性,而且跟兒童時期的一件事有關。
當時他很小,跟女孩兒們玩得很開心。突然,女孩兒們說要上廁所了,成群結隊地往女廁走。
這孩子當時懵懵懂懂的,也想跟著大家一起去。結果有個女孩轉頭阻止了他,說,“這是女廁,你應該去對麵的男廁。”
這個男孩當時非常鬱悶,“為什麽我不能跟我的小夥伴們一起上廁所呢?”他的內心萌發了一種想法:我要是變成女孩就好了!
還有,不排除小時候的金星跟男孩相處、玩耍時,曾遭受過疊加性心理創傷。
比如遭到男孩欺淩、嘲笑、捉弄等,所以對男孩產生了抵觸和厭惡,並且不希望自己屬於這個群體。
我們以前分享過一個想變性的抑鬱症孩子,他前來就診時還是個中學生,非常篤定地認為自己應該成為女性。
後來我們發現,由於他父親忙於工作,經常不在家,他從小跟著媽媽生活,備受寵愛,缺少體育鍛煉和家務勞動,體弱多病。
而且,他媽媽的性格比較軟弱,每次他被同學欺負後告訴媽媽,他媽媽都是大事化小,小事化了。
所以,這個孩子從小就膽小怕事,怯懦文靜,說話和舉止都斯斯文文的。這種性格讓他更容易跟女孩們成為朋友,但也更容易被學校裏的男孩欺負。
有一次,2名男同學把他摁在地上拳打腳踢,還對他撒尿,用生殖器羞辱他,長達2個多小時。
這使他對男性的生殖器官產生了強烈的厭惡和憤怒,甚至一看到自己的生殖器也感到非常惡心。
逐漸地,他希望自己能成為女孩,認為這樣不但可以擺脫令他厭惡的男性生殖器,作為女孩還可以受到保護、寵愛,不再被男孩們拳打腳踢。
金星在兒時有沒有類似的經曆?我們不得而知。
不過,她說自己17歲時遇到過校園暴力,有一天剛練完舞,就被一群不認識的男孩莫名其妙地打了一頓,這跟她不願意成為一名男性的念頭也有關聯。
而且,金星從小跟父親去男澡堂覺得很緊張,反而在女澡堂覺得自在,這其實並不能說明她的性別煩躁是天生的。
金星從小就跟母親、姐姐非常親密,3歲前母親經常帶他去女澡堂,說明他小時候長期跟姐姐、母親一起洗澡。
所以,對於成年女性的裸體,女澡堂裏的氛圍,金星不但不會害羞、有違和感,反而會感到非常熟悉,親切。說得直白些就是,他早就習慣了。
後來他跟父親去男澡堂,直麵成年男性的赤裸身體、汗味和氣息等等,他反而覺得非常別扭、不自在。
但這並不意味著他的靈魂是女性,這隻是當時的他非常不適應,因為男澡堂的感覺跟他熟悉的女澡堂完全不一樣!
某種程度上,這跟“鹹甜豆花之爭”有點像。從小吃習慣了甜豆花的人,再吃鹹的,自然會覺得奇怪。這跟天生的靈魂沒有關係。
順便說一句,其實孩子在3、4歲時,就已經有朦朧的性別意識了。父母不宜再帶孩子去異性的澡堂、更衣室,這存在極大的隱患。
我們接診過的一位戀足成癮患者,他在3、4歲時經常隨母親到澡堂洗澡。
有些阿姨看他可愛,便用腳逗他的性器官“小弟弟”。他感覺癢癢的,挺舒服。後來他再跟媽媽去澡堂時,總不自覺地向阿姨們那邊靠,用小弟弟去觸碰女性的腳。
反複多次後,他形成了疊加性心理渴求,將女性足部與小弟弟帶來的快感聯係在一起,對女性足部的感覺越來越強烈。
到了青春期,他的這種“喜好”與自慰行為結合,就逐漸發展成戀足成癮,隻有女性的腳才能引起他的性興奮。
而幼年的金星在女澡堂中是否有過一些與“性”相關的經曆,導致了病理性記憶,並導致變性的想法?這要進入金星的內隱記憶層麵才能像福爾摩斯一樣去破案。
03、出國留學後,她深受LGBTQ+文化的影響
還有一點,金星從小愛跳舞。這也不見得就是天賦、天生熱愛,有可能是在某個情境下,他看到女性跳舞的身姿時,觸發了強烈的正性情緒。
金星,圖片來源於網絡
而他學習舞蹈時,無法避免要學習一些優美的、妙曼的姿勢,這會讓他更具有女性的“陰柔美”。
而他在跳舞時感到快樂,受到老師和同學的肯定,這也會強化他對這種“陰柔美”的熱愛,並更堅定地認為自己應是女孩。
類似的例子我們在臨床中也遇到過。
有一位抑鬱症患者義豪,他從小就學習中國舞,這導致他在生活中經常不自覺地出現一些比較柔美的肢體動作,比如翹蘭花指。
因為這些動作,很多同學嘲笑義豪是“娘炮”,他遭受了大量的疊加性心理創傷,內心缺乏安全感,渴望被保護。
那誰能保護自己?義豪認為男性更強大,能夠保護自己,逐漸對男性產生了不一樣的感覺。
當時,義豪還沒出現同性戀行為,隻是有這個念頭和傾向。我們也並沒有針對這個性取向的問題進行處理。
不過,我們修複了他缺乏安全感的問題後,他變得更加自信、淡定,認為自己不再需要尋求男性的保護,他喜歡同性的傾向大大減弱了,甚至說想談個女朋友。
成年後,金星在美國留學、生活多年,還經常去歐洲演出。她變性前談過幾次戀愛,對象都是西方男子。
可見,在當時的西方社會裏,LGBT文化雖然還沒有演變成“政治正確”,但也已經比較常見了,尤其是在文藝藝術圈裏。
金星受到這個文化的影響,會更加認為每個人在性取向、性認同方麵的選擇是一種民主與自由,想變性的念頭自然會更強烈。
而且,以前的金星不敢真正決定變性,很大程度上是因為覺得這是大逆不道的、不正常的。
但金星是在上世紀80年代出國的,那時候美國、歐洲在各個方麵都領先中國很多,那個年代出過國的人,很容易認為美國代表著先進文化,有媚外的心態。
所以,那時的金星也會認為西方社會的LGBT文化是比較先進的,國內的人不接受變性是落後的。這也令她更堅定地追求“先進文化”,決定變性。
04、如果她再不自我反省,會被國內封殺!
當然,我們沒有跟金星本人直接交流過,無法利用精準化臨床心理幹預技術深入到她的內隱記憶層麵,也沒法得知她更詳細的成長經曆。
以上是基於她的公開經曆、結合精準精神心理學知識的推測。但這種推測是基於大量臨床心理幹預經驗的,所以比泛泛而談更加深入、也更加接近真相。
但無論金星想變性的具體根源是什麽,有一點是非常明顯的。現在的金星已經出現了偏執型人格障礙、自戀型人格障礙(NPD)。
金星從小就有性別認同方麵的強烈內心衝突,變性前他是男兒身,但舉止陰柔,還談過男朋友,肯定遭受過很多人的不理解,甚至是白眼、閑言閑語。
這導致那時的金星出現了一定的偏執型人格改變,比較敏感多疑,尤其是在自身的性別方麵。
95年,金星終於變性了。她的事業不但沒有受到影響,還發展得越來越好。跳舞繼續拿各類大獎,還成了主持人、明星。
金星,圖片來源於網絡
這當然跟金星的個人能力有關,但其實,這也與國內環境、國內網友對金星的包容有很大關係。
金星雖然是跨性別者,但她從沒有因此被國內網友歧視,相關的合作資源,無論是官方的還是非官方的,都沒有因此對她區別對待。
或許金星一開始也對此也感到慶幸,但很明顯,現在的她對此毫無感恩之心。她甚至將國內網友的善良、包容當成理所當然。
由於事業上的成功,金星長期被身邊的人阿諛奉承、過度誇獎,做電視、綜藝節目時也被捧得很高,並且得到LGBTQ+群體的大力支持。
這些因素不斷強化了金星自以為是的偏執型人格障礙,而且由以前的敏感多疑,逐步轉化為自以為是、固執己見,並出現了自戀型人格障礙(NPD)。
她的事業越成功,名氣越大,越是得到LGBTQ+群體的支持,她就越發覺得自己的決定、認知都是對的。
她認定“LGBTQ+運動”是合理的,是代表了自由、民主和先進,進而公然在國內展示“LGBTQ+彩虹旗”,宣揚LGBTQ+文化。
要是她承認錯誤,積極地自我反省和改變,這也就隻是一場小風波。人孰無過?知錯能改就好。
可是,她對此矢口否認,刻意隱瞞,還發圖暗示批評她的國內網友是烏合之眾、無知愚昧!
以前的金星三觀是比較正的,也懂得尊重國內大眾。但這次事件表明,現在的她已經變了。
偏執型人格障礙、自戀型人格障礙(NPD)等因素導致她的三觀發生了極大的變化,跟國內的主流價值觀有嚴重衝突!
如今金星連續被4個城市拒演,遭受了極大的心理創傷,但她還是不會自我反省,隻會更加篤定地認為國內社會和大眾沒得救了。
每個人的三觀都是自己的精神支柱,金星很難改變她對LGBTQ+文化的看法和認知,這會導致她跟國內主流價值觀的對立越來越嚴重。
就算她後續迫於輿論壓力、團隊演出壓力而公開道歉,這也不是發自真心的。
相反,一旦她後續有機會在國內接受采訪,或者在節目中露臉,她的這個心理創傷很容易被激活。
要是她難以控製好情緒,再次發表出格的言論,激怒國內主流社會,國內就再也容不下她了。她在國內會被封殺。
所以,從她個人角度出發的話,金星最好移民到德國去,這是她此生最好的出路。
她現在的丈夫就是德國人,而德國剛剛通過了“性別自決法”,可以說是“LGBTQ+運動”的“天堂”,跟金星的三觀高度契合。
當然,我們也很希望對於金星會被國內封殺的猜測沒有成真,期待被啪啪打臉!
因為,如果金星能夠深刻地自我反省、改變及提升,順應國內主流價值觀,科學、理性地看待LGBTQ+文化的話,這能帶動國內LGBTQ+群體也變得更理性、客觀。
對於整個社會來說,這有極大的積極意義。
隻不過,這個大團圓結局的發生可能性很低很低,想讓金星自我反省、改變及提升,這很難很難!
最後,如果父母發現自己的孩子有同性戀、跨性別的念頭和行為,希望父母千萬不要站在道德高度指責孩子。
父母自己要先了解這個問題背後的精準精神心理學知識,要意識到這很可能來自於哪方麵的後天經曆,其中是否有自己的家庭教育失誤。
然後,父母要積極改善親子關係,並引導孩子也意識到這背後的心理根源,不要以為這是天生的。
如果孩子願意尋找、修複這背後的病理性記憶,恢複了主流選擇,這當然是一大幸事。
可如果孩子無法實現這一點,或者不願意這麽做,父母也要尊重孩子,並且繼續保持良好的親子關係,緩解孩子的在外承受的心理壓力。
不過,父母一定要引導孩子明白:
雖然我們後天可以選擇自己的性取向和性別,但這種選擇的背後有病理性記憶,而不是基因遺傳導致的,也不是先天的,國內社會絕大多數人還是無法真正深入理解LGBTQ+,但這不是愚昧無知。
隻要我們生活在中國,就不宜去挑戰國內社會的主流價值觀,絕不能作出公開宣揚LGBTQ+文化、貶低國內社會大眾等出格行為!否則,就要承擔相應的責任!
如果能實現這一點,即使孩子是LGBTQ+人士,他們在國內也會得到極大的包容、尊重,避免遭遇心理創傷,心態也會更平和,更有可能獲得真正的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