僅1%優勢多數通過爭議公投 摩爾多瓦能順利入歐嗎?

文章來源: - 新聞取自各大新聞媒體,新聞內容並不代表本網立場!
被閱讀次數



當地時間10月20日,摩爾多瓦就“將摩加入歐盟一體化寫入憲法”舉行全民公投。最終計票結果顯示,超半數民眾支持修改現行憲法、將加入歐盟確立為該國的戰略目標。然而,支持票僅不到1%的微弱優勢遠低於外界的預期。

該國同日舉行的總統選舉同樣出乎意料:現任總統馬婭·桑杜未能獲得過半選票,不得不參加11月3日的第二輪角逐。

摩爾多瓦與戰前烏克蘭同為歐洲最窮的國家,今年人均國內生產總值(GDP)預計隻有不到7500美元,失業率和貧困率亦冠絕歐洲。隨著俄羅斯與西方的關係趨於緊張,地處俄歐地緣中間的摩爾多瓦處境愈發敏感。

摩總統對“境外勢力”幹預公投的強烈指責,凸顯出此次公投和總統選舉的爭議,更折射出這個前蘇聯加盟國的實質問題——摩政壇曠日持久的親歐與親俄路線之爭。即便公投後順利走完法律程序、成功修改憲法,摩國內各派和地區國家在這一問題上的爭鬥恐怕不會偃旗息鼓,該國邁向歐盟的道路也注定不會平坦。

“外國勢力”左右公投?

“犯罪集團夥同敵視我們國家利益的外國勢力,用數千萬歐元、謊言、宣傳攻擊我們的國家,用最可恥的手段讓我們的公民和國家深陷不確定和不穩定之中……我們有證據清楚表明,犯罪集團旨在收買30萬張選票——舞弊欺詐的規模前所未有。他們的目標是破壞民主進程。”

當九成入歐公投計票結果出爐後,現任總統桑杜在摩爾多瓦首都基希納烏召開緊急新聞發布會,發出上述措辭激烈的指責。彼時,親歐派及其支持者的情緒頗為失落:實時開票之初,反對票便占據多數,直至鄉村地區計票結束、大城市開票結果累計更新後,支持票數才迎頭趕上、逐漸縮小差距。

到了10月21日淩晨1點,親歐陣營中幾乎無人有信心能贏得公投。不少民眾大失所望,早早離開,隨手把自帶的歐盟旗幟丟棄在座椅和地上。進入最後關頭,隨著海外選票統計公布(近77%的海外選民支持入歐),支持票得以反超,最終以50.38%比49.62%的微弱優勢勝出——從絕對數量來看,支持票僅比反對票多出不到1.2萬。

由於此次投票率達到51.68%,超過三分之一的法定最低要求,因此公投應被視為有效。按照法定程序,摩中央選舉委員會將向摩憲法法院提交關於公投結果的報告,後者將在10天內作出裁決。一旦裁決確認多數公民支持加入歐盟,該國憲法序言將增添“將加入歐盟確立為摩爾多瓦未來堅定不移的目標”這一條款。

盡管“支持入歐”這一結果在意料之中,但計票過程的跌宕起伏卻令外界大感意外。此前的民調預測,約65%的該國民眾支持加入歐盟,同時桑杜將在總統選舉中以絕對多數一輪當選。

可實際上,這兩大樂觀預期無一實現:不僅入歐公投跌跌撞撞、勉強通關,桑杜的得票率僅有42.45%,不得不在11月3日與反對黨社會主義者黨支持的亞曆山大·斯托亞諾格洛進行決戰——後者被視為屬於廣義的“親俄陣營”,且抵製入歐公投。

雖然沒直接點名,桑杜口中的“外國勢力”顯然指向了與該國關係錯綜複雜的俄羅斯,“犯罪集團”則暗指摩爾多瓦境內的“親俄派”勢力。

早在公投和總統選舉前幾個月,摩檢察部門和公安部門便開始著手查處“俄羅斯現金流入”、“收買選票”的問題。

基希納烏國際機場海關負責人魯斯蘭·亞曆山德羅夫指出,今年5月起,該機場海關人員發現來自莫斯科的旅客攜帶巨額現金入境,“幾乎人人都攜帶現金,2000到7000歐元不等”。他提到,這些旅客所搭乘的航線高度一致,即“莫斯科-伊斯坦布爾-基希納烏”或者“莫斯科-埃裏溫(亞美尼亞首都)-基希納烏”。亞曆山德羅夫認為:“一般來說,人們不會攜帶這麽多現金入境,至少從莫斯科來的旅客不會”。

自那時起,摩有關部門在機場布置大量嗅探犬,重點排查始發航班為莫斯科的旅客。兩場投票之前,該國機場進入高度警戒狀態:凡是來自上述“高風險”航線的航班,半數以上乘客都要額外接受行李排查,嗅探犬更是全員出動。此外,摩警方和檢察部門同步調查可疑現金,曾在一日之內截獲150萬美元,被查的現金攜帶者卻無一人要求拿回錢款。

遭到多國製裁的俄羅斯工業通訊銀行(Promsvyazbank)也成為資金流入的途徑。摩警察部門負責人維奧雷爾·切爾訥烏泰亞努提供的數據顯示,截至10月初,摩全國有13萬人通過該銀行收到匯款,這個數字達到10%的投票選民。其中,9月查明的轉賬金額累計高達150萬美元。

英國廣播公司(BBC)製片人在摩德涅斯特河左岸地區的一處投票站經曆了一件軼事:一位女性居民將選票投入投票箱後,公然詢問監票人員該在哪裏領錢。BBC記者旋即問她是否收錢投票,後者爽快承認且毫無不安。令該女子感到氣憤的是,送她前來投票站的男子不再接她的電話,承諾的錢毫無下文,“他耍了我!”

摩反腐敗檢察院檢察長韋羅妮卡·德拉加利納將此形容為“明目張膽地腐蝕選舉”,首要目的是“讓公投失敗”。按照摩現行法律,用錢或其他物品收買選票可能招致五年監禁,而新出爐的法律進一步將收受錢財視為行政違法,但在摩目前的經濟和民生狀況下,金錢的誘惑遠遠超過了法律的威懾。

摩政府的重點懷疑對象鎖定在該國金融寡頭伊蘭·紹爾(Ilan Shor)身上。紹爾以親俄著稱,曾因巨額銀行詐騙和洗錢遭到刑事指控和缺席判刑,他於2019年離境前往俄羅斯居住,並在今年獲得俄羅斯國籍。

紹爾曾在社交平台TikTok上公開呼籲摩爾多瓦選民對入歐公投說“不”,並承諾將為摩民眾補足每月5000列伊(約合1980元人民幣)的養老金。因被指控施加“惡意影響”,他所創立的反對黨在去年被摩當局取締,他本人也遭到西方製裁。

俄羅斯政府則對摩當局的指責矢口否認。俄總統新聞秘書佩斯科夫表示,“如果桑杜說,她得票太少是某些或其他犯罪團夥造成的,那麽她應該提供證據。”

佩斯科夫指責桑杜政府進行了不自由的選舉活動,因為親俄反對派被剝奪了競選機會。他指出,這些人受到迫害,“他們被關進監獄,受到審訊,不被允許進入該國,媒體被關閉,互聯網資源被封鎖等”。佩斯科夫說,盡管親俄勢力遭到封殺和迫害,但顯然許多摩爾多瓦人並不支持桑杜的政策。

入歐前景並不樂觀

2020年12月就任總統後,桑杜提出了摩爾多瓦2030年加入歐盟的戰略目標,該國入歐的腳步明顯加快:2022年初俄烏衝突全麵爆發後,當年3月摩爾多瓦便向歐盟提交入盟申請,6月22日便獲得入盟候選國地位(甚至比烏克蘭早了一天),成為歐盟九個候選國之一;2023年12月,歐洲理事會決定與摩爾多瓦開啟入盟談判;今年6月25日,歐盟正式啟動這一談判。

桑杜希望入歐的迫切心情不難理解。作為該國首位女性總統的桑杜親歐立場鮮明,她能說流利的英語和法語,多次身著牛仔褲和運動鞋出席歐盟活動,頗得歐盟領導層的認可。

以首都基希納烏為代表,當地不少年輕人向往西方生活方式,把加入歐盟視為國家生活的未來。俄烏衝突的爆發,進一步強化了這種入歐心態。長期以來,摩經濟困難、嚴重依賴定居歐盟國家的海外公民匯款,亦是該國與歐盟密切聯係的一種體現。

在此背景下,修改本國憲法、明確入歐這一戰略目標,被摩政府賦予了格外的涵義,桑杜甚至把此次公投定義為“塑造摩爾多瓦未來數十年的前途”。不過,當權的親歐派或許高估了此次修憲公投的意義,這更可能預示著摩爾多瓦加入歐盟的艱難征途剛剛開始。

畢竟,公投本身並不具有法律上的強製約束力,也不可能促使歐盟加快摩爾多瓦的入盟進程。摩親歐派本想通過公投和總統大選的雙雙大勝,令該國入歐進程不可逆轉。但最終的投票結果反而說明:從政壇到民間,入歐並非摩堅定的全國共識;親俄陣營仍具有不可小覷的能量,這意味著在入歐進程中摩政府首先麵臨內部整合的挑戰。

如果真像親歐派陣營所說,公投和總統選舉中親俄派“超乎正常”的得票率並非真實情況,而是俄羅斯收買了30萬張選票的結果,那恰恰證明一點:除了親俄群體外,在這個總人口260萬的國家中,還有相當數量的民眾並沒有加入歐盟的堅定立場,或者說他們對這個“決定國家前途”的大事持無所謂的態度——隻要有錢拿,便能對歐盟說不,即解決個人經濟需求重於“祖國入歐”的前途。

同理,假如俄羅斯“買票舞弊”成功,公投日之前美國《外交政策》雜誌關於“俄羅斯幹預不再生效”的論斷便不攻自破。反過來,如果公投結果能體現該國的真實民意,美國智庫卡內基國際和平基金會此前發文所說的“對俄支持度下降”便是言過其實。

其實,該智庫在同一篇文章中說明,俄羅斯在摩國內的影響力難以輕易消減。根據美國智庫“國際共和研究所”(IRI)今年6月的民調數據,摩半數民眾把俄羅斯視為該國最重要的經濟夥伴和政治夥伴之一,如此看待歐盟的摩爾多瓦人則約占三分之二(可同時多選)。從這個意義上說,公投和總統選舉的得票情況,體現了摩社會在親歐還是親俄問題上的高度對立。

在地域分野上,摩北部和東部地區壓倒性反對入歐,中部地區和海外摩爾多瓦人一邊倒支持入歐。至於三個分離運動頗為活躍的地區——以加告茲人為主體的加告茲自治區、以保加利亞族為主體的塔拉克利亞區、摩政府不能實控的德涅斯特左岸地區——親俄派更是占據絕對優勢。

值得注意的是,加告茲地區不僅崇拜俄總統普京,還把被摩政府定罪的紹爾視為英雄,表示會按照紹爾的指示投票(近95%民眾反對入歐),當地領導人更是無視摩政府禁令,始終允許俄國有電視頻道和俄語大行其道。出於曆史因素,這些少數民族地區天然恐懼羅馬尼亞(歐盟國家),擔心摩爾多瓦加入歐盟、與前者走向一體化後,有被羅馬尼亞“吞並”的風險。

不可忽視的還有摩議會尖銳對立的政黨格局,該國中右翼、自由派、親歐執政黨“團結與行動黨”,以及左翼、社會保守主義、親俄疑歐派“社會主義者黨—共產黨人黨”聯盟在政治光譜和多個議題上截然相對、激烈對衝,印證了桑杜所說的公投勝利隻是“第一場戰鬥”。

無論俄羅斯未來會以何種方式“阻礙”摩爾多瓦入歐(俄政府多次暗示,摩爾多瓦的未來利益在於融入以俄為主的前蘇聯國家一體化進程),歐盟固有的準入機製早已證明:隨著入盟程序的推進,難度隻會增大。相比於國內親俄派和俄羅斯,摩爾多瓦入歐真正的阻礙恐怕來自歐盟。

按照歐盟的規定,候選國家“轉正”需要達到其製定的“哥本哈根標準”——國家機構穩定,能維護民主、法治、人權,存在運作良好的市場經濟,有能力應對歐盟內部的競爭壓力,履行歐盟義務。因此摩政府不僅要簽署一係列保證,還要接受歐盟一年一度的綜合審查,以判定其是否符合所有標準。

上述標準的製定和解釋權完全在歐盟一方,導致目前九個候選國很難決定自己的入歐進程。土耳其早在1999年便成為歐盟候選國家,此後談判進展緩慢,到了2016年,談判更是完全凍結。塞爾維亞、黑山成為候選國均超過10年,談判進程仍在繼續,可距離轉正仍是遙遙無期。

相比之下,摩爾多瓦近年來關停了13家電視頻道和30個網站,司法改革進程備受批評,與哥本哈根標準幾乎背道而馳。由於俄羅斯因素的影響,德涅斯特左岸等敏感地區潛藏危機,這讓摩內部政治穩定難有保證。一旦俄烏衝突加劇並激化俄歐摩擦,摩爾多瓦的處境隻會更加微妙。

公投的勝利或許是一個重要象征,但投票結果甚至修改憲法並不能直接扭轉摩爾多瓦的國家命運與地緣處境。是如願成為歐盟大家庭的正式成員,還是成為俄羅斯與西方衝突的又一個前沿地帶,恐怕這不是摩國內親歐派或親俄派能掌控的趨向。

查看評論(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