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人朝你下跪你該怎麽做?" 考公人狂刷“下跪題”?

文章來源: - 新聞取自各大新聞媒體,新聞內容並不代表本網立場!
被閱讀次數



一個幹瘦的、白發蒼蒼的老人就在眼前,噗通一聲,朝你跪下了。

這時你發現自己是一名藍衣城管,正在街邊執法。老人是被驅趕的流動攤販,你剛按規矩沒收了他的秤具,以免他下次再犯。但突然間他下跪了,還緊緊扯住你的衣袖,求你把“家當”還給他。這時圍觀群眾越來越多,還有人掏出手機對準了你。

請聽題——眾目睽睽下,接下來你該怎麽做?

實際上,這是如今考公考編麵試環節裏一種很流行的題型,“下跪題”。這個場景也是基於2024年4月湖南衡陽的真實事件。如果你有誌上岸且刷過題庫,會發現此類題目一直循環出現:2024年10月,浙江慈溪一女子違章駕駛電動車被交警攔下,女子情緒激動當場下跪;2021年6月,安徽合肥一名水果攤大娘突遇城管檢查,當場下跪;2014年8月,十多名考生家長在遼寧省教育廳鐵門前,齊齊當場下跪……

有網友把“下跪題”和“媽媽老婆掉進水裏先救誰”的情商難題相提並論,說體製人無論“不予理睬”還是“當場跑路”還是“耐心解釋”,大概率都會讓自己陷入輿論困境。

眼下,考公考編熱正逐年攀升,競爭上崗戰況愈發激烈。2024年國考報名人數已經達到了303.3萬人(2020年為143.7萬人),平均每77名考生中隻能上岸1人。經過第一輪筆試逃殺後,不滿35歲的年輕考生們又將進入麵試環節,直麵諸如“下跪題”之類的體製內頻發的現實工作難題。

一位山東省的培訓老師向鳳凰網表示,除了“下跪題”,常規考題還有包括如何與領導、同事相處的“人際關係題”,對某個社會熱點談認識、談對策的“綜合分析能力題”等。當今考公考編麵試留給考生的時間很短,要求10分鍾內答兩道題,從看題到回答隻有幾十秒的反應時間,隨後一個考生要同時麵對五到七名考官臨場發揮。在他的培訓機構,每年都有考生看到真題後“哇地一聲哭出來”,因為大腦空白,一個字都答不上來。

於是考公培訓機構的重要性得以彰顯。比如應對“群眾下跪”問題,甚至有老師給出了SOP標準化解題思路:第一,立即行動,同跪攙扶……第二,做通工作,帶離現場……第三,澄清誤會,平息事態……第四,依規辦理,送走老人……這些參考答案被逐字逐句成文,傳為備考麵試“寶典”,以低至幾毛錢的價格出現在二手交易平台和社交媒體上,供前赴後繼的考生購買並背誦。

不過,無論是培訓行業的老師、體製內在職人員,還是成功上岸的考生,回頭再看備考和麵試過程,最大的感受往往是:“紙上談兵”。

演習的準備,從打開在閑魚上買來的第一個備考資料包開始。

90後李彬想起那個叫做“引路人”的資料包,五年前死去的備考記憶重新活過來了。她備考時,資料包價格幾十塊錢,到了今年二手交易平台上,已經低至0.99元。

資料包的內容包羅萬象,有關麵試的每一步表現都被精心設計:從進入考場時的“敲門順口溜”,到男生西裝不打領帶要解開第一顆扣子,雙手關門轉身後心中默數一二三邁著不緊不慢的步子走向考場中央,露出自信的微笑點頭向考官問好……還有曆年真題的參考答案,如何用思維導圖解答包括“城建局工作人員臨近年關麵臨農民工集體討薪該怎麽辦”、“怎樣製定減稅降費的供給側改革政策”等等難題。

在囤資料包之外,不少考生選擇掏錢上培訓班。2020年,李彬曾有一個快35歲的朋友想考基層公務員崗(據當年國家公務員局的招考簡章,報考年齡要求35周歲以下),筆試成績出來後感覺良好,立即報了一個為期20天、價格3萬元的“封閉培訓班”,“說這次花了幾萬塊錢一定要考上”。培訓結束後,李彬看見朋友“20天裏瘦了十幾斤”。

在這類高價的考公培訓班裏,老師會用一個叫做“參培率”(參加培訓班考生的比例)的數據說明每年麵試的緊張氣氛。從業十年的培訓老師周亦同說,這個數字可能已經接近60%,“競爭正在越來越激烈”。大部分考生很難考一次就成功上岸,有著9年考公考編培訓經驗的秦力說,自己的學生大部分都已經連續考了兩年到五年不等,“考進去是小概率事件,考不進去才是常態”。

題目越來越難。“如果這幾年我考公考編,可能我也答不上來。”李彬說,拿自己的單位——一家博物館的麵試題目來看,出現了“偏門文物”。去年她做麵試考場工作人員時,四分之一考生抽到了關於某件商周青銅器上的銘文的題目,難住了絕大多數。有一位男考生沉默好一會兒說,“不好意思,老師打到了我的知識盲區”,然後起身踢到凳子,尷尬地逃離了考場。“但你考進來,實際工作內容裏並不會麵對這個題目。”李彬補充說。

考公考編麵試題的畫風日漸捉摸不透,在培訓行業幹滿13年的王秀竹說,近幾年考題難度大最主要的原因在於越來越緊跟社會熱點,比如直接問考生“怎麽刺激生育率提高” “如何看待天價彩禮和移風易俗”“怎麽看待基層公務員填各種各樣表格,戲稱自己是‘表哥’‘表姐’的問題”。10月19日,上海某國考培訓機構啟動了今年第一個公務員麵試備考培訓班,甫一開課所有考生就被建議,“從現在開始”關注所有發生的社會熱點“直到考前一周”——因為2022年考公麵試前一周的“全國統一大市場建設相關文件發布”就被出成了麵試題,很多考生都栽了。

在這個麵試備考培訓班現場,30多個學生正坐在教室裏(其中隻有2個女生),每人都拿著一摞A4材料,詳細羅列著麵試流程、禮儀、模擬題、真題等內容。未來的國家公務員,也許將在他們之中誕生。

講台上,看起來30歲左右的老師在投屏自己的打字界麵。她問:“在信息化時代,有很多人用5分鍾讀一本名著,用10分鍾了解一段曆史,對此你怎麽看?”

她簡單給了同學們一分鍾的思考時間,但還等不及在座備考人發表觀點,就直接開始講參考答案:“速讀時代,現代人的時間被碎片化了,普遍有一種浮躁的心態,忽視了長期主義……”

接著她強調:“這道題你沒答出‘碎片化’,就很難拿高分了。”

說著,她要求學生逐字逐句把自己的回答記下來,邊記邊朗讀,“不念你到麵試的時候小心一句話也說不出來”。教室裏的音量齊刷刷的,像上了發條,開始逐漸放大。

事後,教室裏一位備考的男士對鳳凰網說:“一旦我有什麽想法冒出來,老師又會說這樣的答案拿不到高分,幹脆放棄自己的想法,背答案吧。”

學生被迫“背答案”的另一麵是,老師也對沒想法的學生們很頭疼。

社交平台上有篇題目為“你根本不知道,考公麵試的考官有多麽痛苦”的帖子,講到一位處長曾經抱怨考生的回答“毫無自己的觀點和看法”,都在機械性背誦一些準備好的答案,“比在單位裏聽領導念稿子還痛苦”。帖子評論區高讚回答來自一位自稱當過考官的網友,他說有一場麵試有27個考生,一道題目問及最喜歡的植物和原因,結果有20人回答喜歡仙人掌,因為它“堅韌不拔”,據說“仙人掌”到了第十多次時,“主考官忍笑彎腰趴桌上起不來了”。

即便是“紙上談兵”,也有明確的規則。第一條鐵律便是,必須用“政府思維”來提出對策。

“什麽是政府思維,就是假定你就是公務員,要站在政府的角度說話。”在一堂考公培訓麵試課裏,鳳凰網聽到一位“行業名師”在3分鍾內強調了多次“政府思維”,她舉例了一道講市場監管部門工作人員如何推動市場化、法製化的題目,表示高分答案應當是“通過宣傳、普法、創造良好營商環境、加強自身隊伍建設、多部門合力來引導市場化與法製化,而不是要求市民和企業有守法意識”。她具體解釋道,政府思維就是“不能說‘要求市民、群眾從自身做起’,你憑什麽這樣要求呢?”

規則之二是使用一些“萬精油”語句來給自己創造更多的思考時間。“看到自己不會的(題),第一時間就去談‘宣傳引導’,爭取一些思考時間”,比如針對“5分鍾讀名著”,可以回答“運用政務融媒體來開展宣傳,鼓勵年輕朋友深度閱讀……”

規則之三是絕對不能暴露自己“被培訓過了”。培訓老師再三叮囑,嚴禁使用以下語句答題:“我們要用一分為二的觀點”、“用辯證的態度”等,因為考官會默認這些語句就是“培訓痕跡”,然後給個更低的分數。

王秀竹對鳳凰網表示,麵試最重要的價值,是篩選那些與體製內價值觀達成共識的潛在人才,而麵試題目的變化,也就是國家大政與時俱進的過程。

她回憶,2012年開始,考題多圍繞作風建設、反腐倡廉,流行“抓老虎、拍蒼蠅”,她印象深刻的典型題目是國稅部門崗位麵試考題問:你和同事一起外出進行稅務稽查,該單位負責人神情一直緊張,同事告訴你,負責人希望能放他們一馬,還給你們每人發一張購物卡,這時你該怎麽辦?

王秀竹開始熟練拆解題幹中的關鍵詞。她蹦出的第一個詞是“拒絕”,“這是原則性問題”,“卡是絕對不能收的”。接著她指出,“題幹並沒有表明(這家公司)一定是稅務上有違法問題,此時考察的是考生的靈活性”,她說,如果嚴辭拒絕,單位負責人很可能馬上去銷毀賬冊,甚至產生肢體衝突,稽查工作可能中斷。第三個要點是麵對可能已經動搖的同事,如何說服他、繞過他,繼續稽查工作?

2015年前後,考題進入了“打贏脫貧攻堅戰”階段,“精準扶貧政策”、“如何麵對貧困戶”的題目大量出現。“幹部積極、群眾不積極”的現象該怎麽處理,王秀竹記得變著法地考了好幾年。比如扶貧政策推行一段時間後,開始流傳一個基層幹部下鄉的笑話,“一些人說幹部沒來的時候過得挺幸福的,來了之後知道自己和山外的差距,產生心理落差,就覺得不那麽幸福了”,笑話後來變成了一道題目,問:對於這種說法,你認同嗎?

2017年前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成為熱門考點,一連幾年湧現出不少“如何在實現經濟社會發展的同時注重生態問題”的題目。王秀竹回憶,在這個時期,山東省考出現過“如何組織全市參與全球熄燈一小時活動”,她說這道題目的考點在於,“一刀切”的形式不能出現,“製定一項政策、組織一次活動,是要對實際情況進行調研的,統一拉閘,像醫院這樣的單位能行嗎?”她隨後表示,出現考題的原因也正是在實際工作中遇到了“一刀切”的問題。

至於有考生試圖挑戰“政府思維”,質疑題幹“熄燈一小時”這個活動本身是否過於形式主義,那就有些不合適了。“因為出題意味著是政府上級領導交給你辦的任務,放到情境當中,即便有爭議,你能駁斥領導交辦的任務嗎?”

在華東地區工作的公務員楊怡告訴鳳凰網,在體製內,萬變不離其宗的第一條原則是“絕對服從並且完成上級領導安排的工作”。她隨後補充,最近五年迅速排位至第二重要的原則,是“絕對不能引發負麵輿情”,“領導在很多場合都是這麽強調的”。

這些現實快速照進考公試題裏。有培訓機構統計,近五年處置輿情類的題目在考公考編真題中總共出現了17次(絕對的“大題”了),“群眾下跪”“集體上訪”的問題開始與“路人拍攝視頻發到網上”共同出現在題幹當中,並且問考生該怎麽處理。幾年下來,“下跪輿情題”已經成為考公考編中經久不衰的一種範式。

梁西東曾做過10年的鄉鎮幹部,他說,2016年剛開始做精準扶貧工作時,政府辦事風格比較強硬,例如在村裏修路要用到某個村民的地,“錢肯定是會賠給你的,但在你同意或者不同意上,不會征求那麽多你的意見”。當時他的做法是,先帶著計算好的賠償金數額說服村民,如果自己無法說通,就請村中有威望的人,比如村支書、村長來勸說,如果還是無法說通,那就隻有請公安來介入。不過,“自媒體發展起來以後,(政府處理事情的)態度明顯轉變,慢慢溫和起來。我覺得這是監督的作用,是件好事,公權力需要關在籠子裏。”

前述真實的“下跪事件”中,隨後的處理方式也能觀察到政府姿態從強硬到溫和的轉變。在2014年的事件中,據人民網報道,當天遼寧省教育廳對下跪的家長們不予理睬,即便事發時正值盛夏,有家長因高溫暈倒,最後請來警方“解決”,其後教育廳沒給出具體如何安置考生的辦法,學校也表示“無能為力”。而到了2021年的事件裏,執法人員也當場麵對大娘跪倒,並且不斷請她起身說話,被網友同情“大家都不容易”。在2024年這起事件裏,下跪視頻當場被路人發到網上,一天後,所在地官方就發布通告,稱執法隊員在老人下跪後返還了秤具,表達了“對自己沒能及時攙扶老人表示深深的自責和內疚”,隨即被停職。

態度的轉變還直接體現在招錄執法人員的偏向上。上海一名考公考編培訓老師告訴學生,今年某區麵試執法類公務員時給了一名長相白淨、情緒極其穩定的考生最高分,該學生是她班裏的,她直呼“意外”,因為往年的印象是偏向於那些身體看起來強壯的考生,“我和幾位老師複盤下來,感覺是因為他非常具有親和力”,她隨後補充,“氣勢洶洶在現在的上海公務員麵試中不太受青睞”。

體製內近幾年“對於投訴、信訪非常在意”,楊怡說。李彬則把12345市民投訴熱線在疫情以後的威力稱為“對體製內服務人員的一次巨大衝擊”,“2023年投訴量達到巔峰”,“我們也從以前對無理投訴的愛搭不理變成了‘跪式服務’”,因為投訴變成了體製內單位評估工作的重要標尺之一,“投訴比較多,評優評先資格很有可能會被取消,可能還會通報批評”。梁西東說,在體製內通報批評的嚴重後果是直接影響績效,“當時我們縣裏隻有兩個級別,一等績效一年能拿到一萬多,二等是一萬九,差了幾千塊錢。”

“(比起扣錢),體製內最大的bug是領導普遍更要麵子。”李彬補充,如果領導被通報批評,就會把壓力直接轉嫁到下屬身上,“這就造成了我們麵對不合理訴求的時候越來越跪著跟人說話”。

她記得前陣有人投訴博物館,說館內某文創產品售罄缺貨,害自己白跑一趟,便打電話給12345要求博物館“賠一個缺貨產品給她”。12345熱線把投訴反饋到李彬的單位,博物館嚐試聯係投訴人,核實情況後向她賠禮道歉,表示“以後肯定會提升服務、及時補貨,讓大家都能購買到“,問對方是否滿意處理結果,對方仍表示不滿意,此時消除這一投訴的辦法隻有實現她的願望——“賠一個缺貨產品”。為了消除投訴,博物館隻得照做,待對方滿意後,還要按照標準模板撰寫投訴結案回複。

王秀竹說,近幾年圍繞12345市民投訴熱線的題目普遍出現在各地麵試當中。有機構預測今年考試熱點會是“12345收到大量明顯不合理、不合規的訴求,對此你怎麽看”,預測中舉例不合理訴求包括“孩子考砸了心情鬱悶,希望重新組織高考”,“希望財政部門查詢丈夫的工資發放時間和明細”(2024年4月內蒙古包頭12345公示的不合理訴求)……

隨後,培訓機構一如既往給出了參考答案:12345是便民熱線不是“許願池”,我認為我們應該對不合理的訴求勇敢說“不”,讓12345更好地發揮服務群眾的價值,這並不會損害政府的形象,因為民眾看到的是貼近實際、勇於擔當的麵貌……

不過,這樣的回答似乎與實際情況相差甚遠。剛剛過去的十一國慶節,李彬供職的博物館又發生了一件讓工作人員無奈的投訴,遊客懷疑寄存處工作人員偷了自己寄存的特產,報警要求查監控,結果發現特產是遊客孩子離開時掉落的,該遊客因為返回博物館向工作人員討要賠償產生車費,“要求我們幫她把車費出了,後來警察竟然還給了她車費”。

她隨後補充,體製內的工作方式開始默認與“投訴群眾”起爭執是不當行為,為了避免更多工作步驟,更傾向於“無論對錯,大事化小、小事化了”的態度。

而在一名IP地址為安徽的網友發表了現實世界公務員處理“下跪題”的方式,和參考答案大相徑庭。“當群眾下跪的時候,已經是潛在輿情了,應該第一時間聯係領導並上報網信辦,群眾本身辦事需求反而不那麽重要了。材料不符合規定,第一可以容缺受理,第二可以聯係當地社區/村委幫辦代辦,第三可以登記上門辦理。”他表示,這才是現實中基層處理的正確流程。

周亦同認為,在公務員麵試的標準答案裏,總是假定一種積極的結局,比如“我把他扶起來了”,那麽自然而然接下來就能夠自導自演把下跪者引導出公共場合,進入會議室認真傾聽問題,“可是現實是永遠不會按照套路出牌的,我有學員考進體製內,遇到過胡攪蠻纏的群眾,扶不起來,就癱在那兒,你沒辦法往下進行了。”

在梁西東看來,在實際公務員的工作當中,真正好的解決方案並不能寫進麵試的參考答案裏,那往往是一些遊走在灰色地帶的做法。

之前他曾在廣西某村工作,村子沒有路和橋,一到下雨天,山上就會衝刷下來泥砂,毀壞田地和村民的房子。梁西東不僅想治理泥沙,還想給村裏修路、修橋,“這樣無論刮風下雨,孩子們也可以順利去上課”。但是每一件事情都需要資金,當時村裏向上級申請了專項建設資金,遲遲得不到回音。

梁西東就想了個招,讓一個當地的企業家把衝刷下來的泥沙運走賣錢,然後把一部分錢用來修路修橋。“政策上是模糊的,泥沙嚴格來說是不允許擅自挖走變賣的,但商人憑什麽給你免費修橋呢?要給他點好處。”他記得,當時水利局執法大隊接到舉報說有人擅自挖走泥沙販賣,來村裏查看情況,“當時我在鄉鎮政府,執法大隊同屬體製內職能部門,我們之間溝通了一下,講清楚是為了降低河床、治理水患,同時能夠修橋修路,上級資金不知要等到猴年馬月,隻能自己先想辦法解決問題。最後水利局是睜一隻眼閉一隻眼的。”

“在這個過程當中,請大家喝兩瓶酒,企業家送我兩瓶酒,這都肯定是有的,沒有這些就太不符合實際了。”梁西東坦言,販賣泥沙賺的錢遠遠超過了修路修橋,但讓企業家掙到錢以後,之後村子裏發展扶貧產業,讓村民製作的藤編產品、養豬,相應的企業家也拿出錢來購買這些土特產,資助貧困家庭的孩子讀書,“這些錢又回饋到村子裏了。而這個過程實際上很難成為現在考公考編麵試題裏麵的答案。完全按規定做事,很多根本就辦不了。”

梁西東也曾參加過早年的國考。回想當年麵試裏印象最深刻的題目,他說是關於“如何處理群眾上訪”的問題,“當時我沒有備考,但年輕,腦子比較快,給的答案是:想辦法站高一點,先請他們選出一個代表,把自己的訴求告訴我,然後我出自己的承諾,想辦法滿足他們的訴求。”最後這個答案得到了全場高分,他成功上岸。

但正式工作以後,真的好幾次遇到了群眾上訪,他才發現當初的答案實在“太嫩”,“實際遇到你整個人的狀態是有點懵的,因為一大群人在你麵前,他們年紀比你大多了,七嘴八舌,樣子挺凶的,我甚至不知道怎麽組織語言,他們好像也完全不聽你的”。

後來他才知道,答案前缺了最關鍵的一步——找到村裏最有威望的人一起去處理這些事情,“最好是村支書、村主任,他們能先幫你壓製一下群眾的情緒”,“這是我的第一課,村裏的人情世故”。

類似的題目屬於考公考編麵試中另一大題型,“人際關係題”。在麵試培訓班材料裏,這種題型又被細分為以下四種類型:“向上管理”(和領導的關係)、“平行管理”(同事關係)、“向下管理”(和下屬的關係)、“群眾關係”。

比如,一些真題資料包裏出現了此類題目:你是一名家住本地的公務員,每年過春節,領導都安排外地同事回老家而你值班,但今年你想和父母在家過年,你該怎麽跟領導申請不要安排值班;小李是一名選調生(應屆大學畢業生作為黨政機關幹部後備人選到基層工作),他被安排進村工作,到村民家裏他擦了凳子才坐上去,村民覺得被大學生嫌棄了,如果你是小李,接下來該怎麽辦?

“實際上你永遠也不知道真題究竟是什麽,因為官方從來不公布題目。”王秀竹說,業內整理真題的方式是考完麵試的考生立即回憶題目,記憶會出現偏差,但至少題幹當中的關鍵詞加上慣常出題思路,再交叉求證互聯網上其他回憶題目的內容,就能拚湊出完整題目,“但還是有很多博主為了博眼球,用一些並不可能是真題的題目來講解。”

在真真假假的題目和參考答案中,備考學生度過了忐忑的上岸之路。

李彬後來回憶,她實際沒有按照資料包裏指引的流程,“敲門三次雙手輕輕推門”,而是單手開門、關門;也沒有向考官點頭打招呼;不過,她記得當時自己的答案完美地套用了考公麵試模版:首先綜合陳述觀點,可以助力家鄉發展文化產業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接著稱讚家鄉曆史底蘊比較深厚,文化產業可以成為一張名片,然後說自己所學專業可以深入挖掘,最後做了些對未來工作的展望。她說,自己懷著一種已經備考多年不能讓時間白白流逝的心態麵試,最後在崗位隻招一個人的情況下,她上岸了。

考生和考生之間的暗中較勁,也可能成為決賽環節的“黑天鵝事件”。曾經備考過4次的趙欣喬告訴我,候場考生中有故意跑去和競爭者說自己筆試成績第一,隻為破壞對方心態,還有人謊稱引導員要求把個人信息寫在紙上帶入考場,害同場考生取消考試資格。

當然,更多備考者直接倒在了這場被稱作“大型情商測試”的考場裏,麵對考官麵無表情,還沒抽題就冒冷汗、手足無措。

即便成功上岸,一些體製人還是免不了在往後的工作中“破防”。後來考入編製的林一曾在社交媒體上刷到過大數據自動推送的一道“真題”:你作為單位新進員工,領導安排了一個業務骨幹指導工作,他經常對你愛答不理,在你提問時說“這個問題我講了八百遍了,你還不會啊,你是不是隻會考試?”辦公室同事哄堂大笑,你該怎麽辦?

那刻,林一說自己沒忍住——她遇到過一模一樣的真實困境,當時她迅速衝出辦公室去廁所隔間裏默默流淚幾分鍾,洗把臉又重新回到辦公室,後來她送了些小禮物給“業務骨幹”,工作氛圍又恢複了友善和平。“現實大考”這關,她算是過了。

文中梁西東、周亦同、李彬、秦力、楊怡

王秀竹、趙欣喬、林一為化名

查看評論(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