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三十四年汽車老將的“仗義執言”
文章來源: 三聯生活周刊 於
- 新聞取自各大新聞媒體,新聞內容並不代表本網立場!
出海的“打3分就差不多”為甚。
從某個角度看,魏建軍的批評在當下這個時間點顯得格外突兀。10月14日,2024年第90屆巴黎車展在巴黎凡爾賽門展覽中心拉開序幕。始於1898年的巴黎車展,是全世界誕生最早的汽車展覽,也是如今世界五大車展之一。而今年,參展的中國汽車品牌多達9家,幾乎占到了參展品牌總數的1/5,遠超其他國家。
中國汽車工業協會發布的數據也顯示,繼去年成為全世界汽車出口第一大國後,今年1至9月,我國汽車出口431.2萬輛,同比增長27.3%。
從表現到數據,一切的一切,都顯示著中國汽車行業正處於春風得意的時刻。
甚至長城汽車自己,都算得上是中國汽車品牌出海的典型代表:根據其半年報,今年上半年,長城汽車海外銷售達19.98萬輛,同比增長62.09%。
但就是在這樣的大背景下,魏建軍說出了“打3分”以及相關的批評言論。作為一個深耕汽車行業三十四年的老將,他的“仗義執言”,或許點出了一些中國汽車行業狂飆突進背後值得關注的隱憂。
“中國汽車出海,
打3分差不多”
既然談到了出海這個話題,首先,我們就來看看中國車企在海外麵臨的現實情況究竟如何,這“3分”,從何而來。
用“冰與火之歌”來形容當下中國車企出海的狀態,可以說恰如其分:一方麵,是國產汽車憑借電動化、智能化等優勢,在海外銷售數量上實現快速增長;但另一方麵,國產汽車在進入海外不同地區市場時,一些摩擦與不適應的問題也正在慢慢浮現。
首先,是如何建立對“全球化”這個概念的理解。貿易壁壘的出現,是近期大家都關注到了的最新消息。誠然,我們希望在全球每個角落都能擁有一個完全公平的競爭環境,但客觀上,我們也要意識到:汽車產業占據整個歐盟GDP的7%,是歐洲的核心經濟支柱。而當有中國車企在歐洲喊出了“零利潤”這個詞、甚至一年內降價數萬元時,這種競爭策略用短期的銷量,換來了當地生態係統的集體反撲。
其次,是“品牌”在出海過程中的缺席。在訪談中,魏建軍就拿自家王牌產品坦克300舉例,對比來自美國吉普公司的同類型車型牧馬人。他又驕傲又無奈地說,坦克300無論從性能、舒適度、發動機的功效配置上都不輸牧馬人,但在售價方麵卻不得不低一頭。他自己總結,“我們所有的中國汽車品牌(在海外)賣的都是產品,都沒賣品牌;哪怕有品牌,但是這個品牌(在海外)有溢價嗎?”
長城坦克300
第三,是產品設計製造的適配問題。從用戶需求看,一個顯而易見的道理是,不同地區的用戶對汽車的需求各有不同。在位於東南亞的泰國,2023年最受歡迎的車型是皮卡,因為那裏地形複雜,皮卡的適應能力強;但在西歐傳統發達國家,A級SUV才是市場王者——畢竟歐洲城市裏的路可沒那麽寬。魏建軍也舉例說,雖然國人都愛真皮座椅,但在日本和沙特這樣的國家,因為氣候條件不同,布藝座椅才更受歡迎。
但目前,中國出口的大部分車輛都是整車,而且大都是“一款車型賣全球”。一方麵,成本在運輸和關稅層麵就偏高,另一方麵,也很難根據不同市場的狀況及時做出調整——畢竟全世界那麽多國家和地區,想要在國內完成設計生產工作的及時更新,幾乎不可能。
而縱觀商業史上那些成功的跨國經營公司,他們的秘訣無非是:到當地去——深入當地,了解當地,融入當地,和諧共生。比如,魏建軍稱讚過的豐田,他們80%以上的銷量都在海外市場,靠的就是6個地區總部和至少14個全球生產基地,以及在幾十個國家鋪設的營銷網絡。
在海外市場耕耘27年的長城,也學習總結了一套自己的經驗,即“產能在地化、經營本土化、品牌跨文化和供應鏈安全化”這“國際新四化”。2023年,長城汽車在中東的首家配件中心在阿聯酋啟動運營,形成1+N配件保障體係;與烏茲別克斯坦汽車集團ADM汽車工廠就當地市場開發合作簽署戰略合作協議,長城汽車旗下產品將實現本地化生產;並與越南成安集團、新加坡Cycle
& Carriage集團、英之傑集團等經銷商建立戰略合作夥伴關係,加速鋪設海外本土經銷商網絡。
長城汽車在中東舉辦沙漠越野活動
一切的一切,都將歸結為一個問題:如何在海外市場生態中,成為一個有益的存在。就像魏建軍在訪談中說的那樣,“我們要正確理解全球化,尊重他國文化,用長期主義的思想培養我們的能力,跟大家共同發展成長。”
“遵守規則,
建立長期主義思想”
事實上,風光背後的隱憂,絕不僅發生在海外市場。將視線轉回國內市場,這種喜與憂交織的情況,也非無跡可尋。
工業和信息化部的數據顯示,2023年,中國品牌乘用車市場占有率持續攀升,2023年累計銷售1459.6萬輛,同比增長24.1%,年度市場份額達到56%,比上年攀升6.1個百分點。其中,新能源汽車在中國品牌的銷量占比達到49.9%。
也就是說,2023年,在中國每賣出2輛車,就有1輛來自國產汽車品牌;而國產汽車品牌每賣出2輛車,就有1輛是新能源汽車。
新能源汽車近幾年在中國逐漸普及
這當然是曆史性的時刻,也是中國汽車工業曆史性的成就。
然而,在一片風光背後,“自燃”“虛標”“背刺”“割韭菜”等,也成為了國產汽車行業前行路上背負的陰影。究其原因,還是因為在極度內卷的競爭狀態下,行業逐漸出現了一些突破規則底線的行為。
以爭議最大的質量問題為例,據不完全統計,在剛剛過去的9月,國內上市了超過20款新車,其中不少都是前兩年甚至半年前新車型的改款,而這也意味著,整個產業鏈上的供應商在生產研發時,也麵臨極為緊張的時間周期。過往較長周期的零部件測試還有沒有時間支持?零部件適配性到底還有沒有足夠的時間去獲得充分驗證?這些都是疑問。
再比如近兩年愈發多見的“背刺老車主”現象。剛上市幾個月的新車,很快就出現改款與降價的情況,讓許多車主前腳剛提了新車,後腳就發現自己買到了老款車型。
而更可悲的,是那些在競爭中徹底失敗、被迫關門的幾十家車企,以及他們遺留下來的幾十萬無處售後保養的車主。據不完全統計,除了年初宣布停工停產的高合汽車外,近年來“消失”的國產汽車品牌還包括威馬汽車、寶能汽車、雷丁汽車、奇點汽車、陸地方舟、康迪汽車、青年汽車、賽麟汽車、拜騰汽車、博郡汽車、樂視汽車、愛馳汽車、恒大汽車等等。
應該說,競爭不可怕,可怕的是無底線的競爭。在任何一個市場中,“遵守規則”“尊重規律”都應該是競爭的底線,而這也是魏建軍在訪談中多次強調的概念。
魏建軍在訪談中多次提及“規則”
從成績上看,我國汽車行業憑借在電動化方向上的提前布局,近幾年實現了對外資及合資品牌的“彎道超車”。但汽車終歸是工業皇冠上的“明珠”,在很多需要經驗積累沉澱的方向上,很難講中國汽車行業實現了超越——除了成熟的汽車文化外,尤以產品質量和安全為重。
“實際上安全和質量,都是用成本來構建的。”魏建軍說。而在當下多家企業叫苦“不賺錢”甚至“虧錢”賣車的大環境下,很難說消費者能獲得足夠的安全與質量保證。“過度的價格競爭隻會導致惡性循環,讓整個行業失去健康的發展環境。”他在此前另一場直播中也說道。
在這樣的環境中,長城在魏建軍“有底線”“不參與惡性競爭”的原則下,還保持了一定的盈利水平,守住了自己的市場基本盤,已算不易。更遑論其他基礎不牢、根基不深的小廠新廠了。
“正視差距,
腳踏實地練內功”
當然,“長期主義”的話說得容易,做起來一點都不簡單。如何在當下幾乎“肉搏”的市場競爭中有底線地活下來,對每一家汽車公司來說都是難題。
但翻看中國汽車產業一路走來的成長史,也可以看到,其實答案一直寫在裏麵。
就拿新能源汽車核心要素“三電”中的“電池”來說。動力電池技術發軔於日本,而後在韓國得到進一步的發展,最終卻在中國發展壯大。查詢2014年全球電池生產商的前十強名單,日本鬆下和AESC兩家公司加起來的份額超過了50%,比亞迪以6%的市場份額剛剛進榜,寧德時代還名不見經傳。
但在這十年裏,一方麵是官方層麵的政策傾斜,另一方麵是民間企業研發上的加大投入,再加上戰略層麵的先發製人,最終,我們實現了在這一領域的真正領先。可以說,在這條路上,國產動力電池行業的從業者們,默默當了十幾年的“長期主義者”。
我國目前在動力電池方麵已實現全球領先
有海外專業分析機構也總結說,中國能在電動汽車電池領域如此成功,既源於在這一領域強大的製造業和供應鏈基礎,更在於對研發的極端重視和長期持久的投入。
打好基礎、重視研發、長期投入,製造業沒有秘密,也沒有近道,隻有一步一個腳印。哪怕實現了“彎道超車”,也絕不意味著在這一領域的任意環節都是領先的。對於中國製造業而言,大而不強、全而不優的局麵並未得到根本改變,基礎能力依然薄弱,關鍵核心技術受製於人。
魏建軍在訪談中說,除了電池技術外,我們在電動車剩下的電機、電控、芯片等環節,與世界先進水平相比,仍然有差距。甚至作為幾十年燃油汽車工作的資深從業者,他也自承在許多方麵“跟日本的企業比是有差距的”。
雖然這種“大實話”在當下聽起來確實刺耳,甚至有點“滅自家威風”,但越是在這種時候,越需要有人能看見那些真正重要的問題,站出來大聲說出這樣“掃興”的話。當然,從年初到現在,也不隻是魏建軍站出來說了這些聽上去不那麽令人舒服的話。6月,廣汽集團董事長曾慶洪也說過“尊重客觀規律”“回歸長期主義”。還有長安汽車董事長朱華榮也提到,要“堅持實事求是,宣傳品牌、宣傳產品,避免透支社會、用戶對行業的信任度”。
一切的一切,最終還是會回到那用時間和汗水支撐的永不疲倦的流水線上,回到那用服務和創意搭建的品牌形象和用戶口碑上,回到那用誠意和實打實的投入鋪開來的營銷渠道上。
製造業沒有近道,汽車產業是一項長期主義的事業
事實上,魏建軍在采訪中也稱讚了奇瑞和華為這樣的國內同行。他說奇瑞“耐得住寂寞,紮紮實實地做海外市場”“比我們(長城)做得要好”;也將任正非稱為“企業界的領袖級人物”,自己“淨學習他的內部講話”。
奇瑞堅守海外市場開拓路線十幾年,終看到曙光;華為從亞非拉國家“農村包圍城市”的經典故事,也早就成為商業傳奇。用長期主義的精神,尊重規律,練好內功,腳踏實地不要飄,國產汽車的這首“勝利交響曲”才能長久地吹奏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