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地時間10月17日,據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SEC)披露的文件,巴菲特旗下伯克希爾哈撒韋公司(BERKSHIRE
HATHAWAY INC,下稱“伯克希爾”)繼續大幅減持美國銀行。
SEC文件顯示,伯克希爾於10月15日分別以42.5223美元售出了837萬股、以43.1891美元售出了32萬股美國銀行股票,共套現3.70億美元。
圖源:SEC
7月中旬至今套現108億美元
界麵新聞記者統計發現,7月17日至今,伯克希爾共進行了16輪交易記錄披露,合計51筆交易,售出約2.67億股美國銀行股票,平均每股作價40.62美元,套現金額高達108.87億美元(約合人民幣775億元)。
多輪減持後,目前伯克希爾共持有美國銀行7.66億股,按照目前美國銀行的總股本76.89億股計算,持股占比為9.96%,減少至10%的關鍵門檻之下。此前減持中,持股占比也曾跌破10%,後因美國銀行回購股票而使持股比例被推高至10%以上。
據了解,根據相關規定,若持股比例超過10%,需要在2個工作日內披露;若持股比例不超過10%,則無需盡快披露交易,通常可能會等待數周,在每個季度報告中披露。這意味著若持股比例持續少於10%,市場將無法迅速知悉巴菲特的減持動作。
SEC數據顯示,截至今年二季度末,伯克希爾十大持倉分別為蘋果、美國銀行、美國運通、可口可樂、雪佛龍、西方石油、卡夫亨氏、穆迪、安達保險、達維塔保健。從公司類型看,科技、能源、醫療保健、金融等行業企業均占有席位。彼時伯克希爾持有10.33億股美國銀行股票,市值達到410.77億美元,為伯克希爾的第二大倉位。
對於本輪減持,前海開源基金首席經濟學家楊德龍提及,有人認為是美聯儲降息,或使美國銀行利潤縮水;也有市場猜測巴菲特拋售美國銀行的股票主要是因為估值過高。
作為比較,伯克希爾近期加大了對同為金融股的安達保險的持倉。在今年一季度,安達保險作為“神秘股票”首度出現在伯克希爾的重要倉位中,市場為之矚目。
此前因擔憂披露對股價造成影響,伯克希爾特向SEC申請暫對該頭寸保密,未作公示。截至二季度末,伯克希爾持有安達保險2703萬股,較一季度末再增長111萬股,持倉市值達到68.96億美元,為伯克希爾第九大倉位。
安達保險是一家全球性的大型保險企業,業務遍及54個國家和地區,業務類型包括保險以及再保險範疇。在5月15日亮相伯克希爾榜單之後,安達保險在二級市場受到投資者熱捧,股價從251美元/股上漲至如今的302美元/股。
值得一提的是,大幅減持美國銀行之外,伯克希爾也在今年拋售了大量的蘋果股票,該公司手上持有的蘋果股票從一季度末的7.89億股大幅減至二季度末的4億股,近乎腰斬,但仍為第一大倉位。
2011年“抄底”美銀
巨頭的頻繁減持似乎對美國銀行股價影響不顯著。
7月16日,美國銀行收於43.8美元/股,10月17日收盤,美國銀行股價報42.6美元/股,最新總市值為3275.42億美元。
從月度表現看,美國銀行7月、8月均錄得1%以上的漲幅,9月跌近2%。但10月至今股價表現積極,已上漲7.36%。
據了解,伯克希爾在2011年大手筆投資美國銀行,當時美國銀行股價處於曆史低位,當年股價最低位跌破4美元/股,在美銀低迷之際,巴菲特以50億美元拿到了該行的優先股和認股權證。長期以來,美國銀行都在伯克希爾的倉位中扮演重要角色。也因此,巴菲特本次減持尤其受到市場關注。
楊德龍認為,巴菲特在美股節節攀升時開始悄悄撤退,保留大量的資金倉位是為了預防美股泡沫破裂,等到下一輪美股出現非理性下跌時再逢低布局。其稱,這正是巴菲特在投資市場長期屹立不倒的重要原因,如果遇到估值過高,他會進行減持,而市場出現非理性下跌的時候,他會果斷買入。
需要指出的是,在幾年前,巴菲特也曾大量拋售其他金融股,包括削減高盛、摩根大通的頭寸。
若從美國銀行的業績表現來看,該行於10月15日發布的三季度財報其實略微超過了市場預期。數據顯示,美國銀行第三季度總營收253億美元,去年同期252億美元,同比增長0.4%;淨利潤69億美元,去年同期為78億美元,同比下跌11.5%;每股盈利0.81美元,去年同期為0.90美元。同時,美國銀行董事會宣布2024年四季度股票分紅計劃,每股派息0.26美元。
近日,摩根士丹利將美國銀行目標價從47美元上調至48美元;巴克萊將美國銀行的目標價從49美元上調至53美元,維持“增持”評級。官網顯示,美國銀行目前為約6900萬消費者和小型企業客戶提供服務,擁有約3700個零售金融中心。
美國銀行業或繼續承壓
市場對於巴菲特本次減持有眾多討論,目前有更多觀點認為主要是考慮到美聯儲降息對銀行業帶來的壓力。
9月18日,美國聯邦儲備委員會宣布將聯邦基金利率目標區間下調50個基點,降至4.75%至5.00%之間的水平。這成為美聯儲自2020年3月以來的首次降息,也標誌著貨幣政策緊縮周期向寬鬆周期的轉向。
美國以“激進”的50個基點開啟了降息通道的同時,也給銀行盈利能力帶來了莫大挑戰。
中國銀行研究院博士後馬天嬌向界麵新聞記者分析稱,由於銀行資產端收益率對基準利率變動敏感性大於負債端成本率對基準利率變動敏感性,美聯儲降息情況下,資產重新定價速度實際上快於負債重定價速度,美國銀行業麵臨淨息差收窄壓力,淨利息收入和盈利能力可能受到打擊。
今年三季度,美國銀行淨息差為1.92%,較第二季度環比下降1個基點,較去年同期同比下降19個基點。
目前美國銀行業的規模增長並不樂觀。中國銀行研究院四季度報告指出,2024年以來,全球經濟延續弱複蘇態勢,各經濟體銀行業根據經營實際靈活調整業務擺布,規模增長呈現有進有退的分化趨勢。其中,美國、歐元區、英國等發達經濟體銀行業在經濟增長乏力、金融市場波動加劇的背景下,逐步放緩規模擴張步伐,甚至出現小幅收縮。6月末,美國銀行業資產規模約合24.0萬億美元,同比增長2.1%,增長較為緩慢。
展望未來,馬天嬌認為降息路徑仍然存在較大不確定性,美國經濟實現平穩“軟著陸”仍麵臨一定難度,美國銀行業流動性與資產負債的主動審慎管理能力承受考驗,薄弱領域如商業地產風險、中低收入群體債務的信用風險仍值得高度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