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健林告別好萊塢:最輝煌時曾被六大影業老板簇擁

文章來源: - 新聞取自各大新聞媒體,新聞內容並不代表本網立場!
被閱讀次數

當陷入財務困境的萬達不得不賣掉AMC、甚至萬達電影後,失去傳奇影業也就不可避免。

10月14日,傳奇影業(Legendary Entertainment)宣布,已購回大連萬達集團所持有的該公司的剩餘股權,其將由阿波羅全球管理公司(Apollo Global Management)全資持有。至此,出品過《沙丘》《金剛》《盜夢空間》等大片的傳奇影業不再是萬達的了。

要知道,2016年1月12日,萬達宣布以不超過35億美元(約220億人民幣)收購傳奇影業,是迄今中國企業在海外最大的一樁文化並購案。外界曾驚歎“太貴了”!此次傳奇影業並未披露具體交易條款,無法得知萬達是否拿回了35億美元的初始收購金額。

萬達收購美國AMC、收購傳奇影業,是中國公司試圖征服好萊塢的一次前無古人的試水,它有一個宏大的開始,和一個意想不到的結局。

好萊塢來了個“大怪獸”

好萊塢1988年有一部很有名的電影叫《一條名叫萬達的魚》(A Fish Called Wanda),這是中國從好萊塢進口的第一部電影,在61屆奧斯卡金像獎上還獲得了最佳導演和最佳原創劇本提名。所以,當時好萊塢很容易就記住了一個中國地產公司叫Wanda,和Panda隻差了一個字母。

毫無懸念地,好萊塢對Wanda充滿了偏見。好萊塢大佬間曾流傳過一些關於Wanda的笑話和嘲諷。

“怎麽,聽說一個中國地產公司要進好萊塢?”

“他(王健林)說他是坐私人飛機來的是嗎?我們在座的全有。”

……

20世紀80年代,日本人、德國人都曾大舉進軍好萊塢,最後铩羽而歸。這個由白種-猶太人-男性統治百年的好萊塢從來沒有被撼動過。Wanda這條“魚”自然會被輕視。

不同於德國人、日本人,萬達精準地找到了一個突破口——美國多廳影院公司AMC(American Multi-Cinema)。做院線是萬達的看家本領。

萬達的好萊塢進擊之旅可以分為兩個階段。

第一階段是2013年首先收購了AMC。那時的萬達還財大氣粗,采取的策略也簡單粗暴,能用錢搞定的就是最高效的。

2016年,王健林請來微軟中國區原總裁高群耀擔任萬達國際部CEO,高群耀有過IT、投資、文化傳媒從業經驗,熟悉海外商業模式、中外管理、西方文化,所以他把AMC的杠杆作用發揮到了極致,通過一係列收購使萬達掌控了英語世界院線的權杖。

萬達就像一輛戰車,在歐美地區短時間內製造了一個巨無霸,一度擁有12000塊屏幕,46000多名員工,在15個國家,包括西班牙、意大利、北歐等國都成了院線老大,成了北美最大、歐洲最大、全世界最大的院線。萬達突然就變成了好萊塢裏麵的一個“大怪獸”,這對好萊塢的震動非同小可。

因為它改變了好萊塢100年來沒有壟斷性院線的運營形態。這意味著在北美市場每4張票就有1張產生在萬達的院線。萬達掐住了好萊塢最核心的東西,最致命的環節,掐住了影視公司的營業額、錢袋子。

Wanda在好萊塢的話語權一下子就變得不一樣了,王健林在好萊塢開始變成風雲人物。

收購傳奇 意在“六大”

但意圖從地產轉型到文化產業的王健林更想要的是好萊塢的IP,比如支撐迪斯尼樂園全球成功的米老鼠、唐老鴨那樣強大的IP。這些IP掌握在好萊塢“六大影業”(迪士尼、華納、環球、二十世紀福克斯、派拉蒙、索尼),以及第二梯隊的傳奇影業、獅門影業等製作公司手裏,這些IP知識產權會給萬達的商業產業、兒童娛樂產業帶來巨大的協同效應。

王健林更宏大的理想,是想收購好萊塢“六大影業”中的一家。

2015年9月,王健林和高群耀拜會了時代華納的CEO傑夫·比克斯(Jeff Bewkes),時代華納旗下有華納兄弟影視公司,HBO,CNN等,是美國最大的傳媒娛樂集團。第一次接觸,彼此都很陌生,剛象征性地交談了幾分鍾,王健林就直白地說我有興趣投資你們。

傑夫·比克斯有點愕然,第一次見麵,猶如say hello後說我要買你,這讓對方感覺有點挑釁的意味,有點不快,但傑夫·比克斯非常平靜,臉上一點表情都未流露。他回應王健林,“咱倆有一個共同的特點,就是都不需要錢。”這個婉轉的拒絕也終結了深談下去的可能。

其後,萬達一度嚐試收購出品過《教父》《阿甘正傳》《泰坦尼克號》的派拉蒙影業,但正值派拉蒙母公司維亞康姆集團創始人雷石東彌留的那幾年,派拉蒙陷入權力角逐中,高群耀和兩位權力爭奪的主角——雷石東的女兒莎莉·雷石東(Shari Redstone)和維亞康姆的CEO菲利普·多曼(Philippe Dauman)接觸商談數次,但最終因錯綜複雜的利益糾葛沒能達成收購。

收購“六大影業”和收購傳奇影業最大的區別,就是傳奇影業不具備全球發行權。傳奇的影片仍然要交由“六大影業”來發行。

“六大影業”一個重要的利潤來源就是全球發行,除了製作影片,通過發行盈利是“六大影業”基本的生存之道。隻有“六大”控製著全球的發行渠道,發行的費用要占到電影票房的10%-15%,甚至高達20%。

所以對“六大影業”來說,想賠錢是很不容易的一件事。“六大”的生命力如此之強,存在了上百年。

萬達迫切地想收購“六大”中的一個,很重要的原因就是要得到全球的發行權,同時擁有AMC等院線,才可能真正掌控好萊塢的產業鏈。但終究沒有達成。

2016年,萬達收購了托馬斯·圖爾(Thomas Tull)創辦的傳奇影業。傳奇的很多大片如《沙丘》《盜夢空間》等都為中國老百姓所熟知。

傳奇公司有一項非常重要的“資產”,就是好萊塢頂級製片人瑪麗·派瑞特(Mary Parent)。瑪麗長得很有女人味,身材苗條,長發披肩,但是她的作品,《環太平洋》《哥斯拉》《金剛·骷髏島》等,以及終於讓萊昂納多·迪卡普裏奧奪得第88屆奧斯卡最佳男主角的《荒野獵人》,一部比一部硬朗、殘酷。

瑪麗個性剛毅或許決定了傳奇影業的製片風格。有一次瑪麗陪同高群耀去洛杉磯看傳奇的VR電影《肉與沙》。影片結束出門的時候被一道鐵門擋住去路,試試推不開,穿著長裙和高跟鞋的瑪麗喊了一聲“閃開”,然後飛起一腳踹開了鐵門。

創始人托馬斯·圖爾退出傳奇後,2018年,喬什·格羅德(JoshGrode)開始擔任傳奇影業的CEO,喬什·格羅德是美國著名法律事務所Irell&Manella交易部的聯席主席,曾被稱為“好萊塢一號律師”。

萬達收購傳奇後的第一場硬仗就是《魔獸》的上映。正式上映之前,影片在美國的係統評分隻有4.4,一片看衰!

而《魔獸》電影的成敗又決定著萬達在好萊塢的號召力——中國資本和好萊塢頂級公司結合後能不能帶來效益最大化?似是而非的中國影響力到底能不能起作用?

於是擁有國內最大院線的萬達,給予了《魔獸》排片罕見的最優待遇,首映日排片率高達無人能及的65%,萬達係的商場同步設置魔獸主題展示。

最終,《魔獸》在中國的票房達到了2.25億美元(近15億人民幣),全球票房4.32億美元,中國占了一半份額。

20世紀福克斯影業的董事長看到高群耀連說了三個哇:“Jack,哇,哇,哇!”因為這僅僅是一部口碑很糟的影片,如果換做其他優秀影片呢?萬達中國市場的實力被凸顯了出來。

幾乎從那之後,萬達在好萊塢的位勢就不一樣了。“六大影業”的董事長們紛紛到北京拜會王健林。隻是在那個階段,《魔獸》票房所凸顯出來的中國市場的籌碼震動了“六大影業”。現在的市場情況已有所不同。

被好萊塢大佬簇擁的輝煌不再了

生意的風險在於不確定性。市場風雲突變發生在2017年,銀監會要求各家銀行排查近年來海外投資比較迅猛的萬達等企業的授信及風險分析。環境變化讓萬達海外策略的收縮已是必然。

而隨著2020年後房地產市場的產業變化,萬達的命運更加跌宕起伏。從2017年至今,其多次陷入債務危機的生死時刻,王健林不斷變賣資產緩解債務壓力。

2021年萬達完全退出AMC,2023年甚至賣掉萬達電影,直至2024年退出傳奇影業。

格羅德近期在接受媒體采訪時說,“花了一些時間說服萬達”, “他們並不急於出售”。

由此可以看出萬達的無奈。但是陷入困境的萬達已沒有能力再經營傳奇影業了,這種能力包括能和好萊塢對話的高管、海外資本、電影院資源等等。

(圖說:2016年的10月18日,萬達在洛杉磯美國藝術博物館舉辦的“中美電影高峰論壇”現場。)

輝煌的時候,萬達在好萊塢曾有過一個標誌性的曆史瞬間:2016年的10月18日,萬達在洛杉磯美國藝術博物館舉辦了一場“中美電影高峰論壇”,王健林出席。當時,老王分別會見了好萊塢六大影業公司的董事長們,“六大”的最高領導絕大部分都到了會場,這六位大佬即便美國總統來訪也沒有一同現身過。

王健林的現場發言氣勢非凡:“世界電影的未來在中國,好萊塢需要做出改變……”

大會結尾,洛杉磯現任市長和前任市長把王健林擁在中間,《華爾街日報》《紐約時報》等媒體簇擁上來,主角被淹沒在閃光燈的海洋裏。

這幾乎是萬達在好萊塢最輝煌的、最具象征意義的一個時刻。這是一個標誌,一個階段性的成功,一次革命性的嚐試,標誌著中國公司在嚐試征服好萊塢的過程中進入了一個頂峰,前無古人。隨著萬達退出AMC和傳奇影業,相信在今後相當長的時間之內,也沒有後來者了。

查看評論(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