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習困難門診爆火:成績差是一種病?
文章來源: 價值星球Planet 於
- 新聞取自各大新聞媒體,新聞內容並不代表本網立場!
醫院開設了數學學習困難門診。這下數學不好的孩子,終於可以理直氣壯地說並不是自己不努力了。
最近,上海兒童醫學中心心理衛生團隊設立的空間與數學學習困難門診開診,主要麵向在“數理化”等學科上感到困難的學生。
開放預約後,該門診全部約滿,有家長帶著孩子專程從外地趕去就診,而且掛號費並不便宜:
316元。
該門診的主治醫生坦言,原本設想就是個普通門診,沒想到這麽火爆。
圖注:醫院的空間與數學學習困難門診已全部約滿
其實,放眼國內,醫院設立學習困難門診真不是新鮮事兒了。
此前,北京兒童醫院、複旦大學附屬兒科醫院、武漢兒童醫院等多所醫院,都設立了“學習困難”門診。還有醫院設立了注意缺陷多動門診、抽動障礙門診,以及語言發育遲緩門診等多個分支。
10月8日,武漢兒童醫院康複醫學科牽頭副主任、“學習困難”專病門診負責人朱紅敏告訴媒體,去年7月到9月,其牽頭成立的門診每個月平均就診量超過2500人,全年的病例數在18000人到20000人之間。
以前孩子成績不好,家長們都去報輔導班。現在教培行業衰落,家長都跑去醫院了。
對此,家長群體中出現兩極分化的態勢:支持者認為,不管學習困難是不是病,隻要醫院能夠提升自家孩子的成績,花再多錢也願意。
反對者認為,學習成績差是孩子不夠用功或者學校不給力,去醫院治療好比去吃“聰明藥”,妥妥的智商稅。醫院推出學習困難門診,無非是利用家長焦慮來撈金。
事實上,孩子學習困難的原因是多方麵,既有先天病理性的因素,也有後天學校環境、個人努力程度、家庭氛圍等多方麵的因素,不能一概而論。
在筆者看來,學習困難門診倒像是一麵“鏡子”,折射出中國家長在孩子教育上的群體性焦慮在加重。
認真聊一聊,學習困難症
學習困難實際上是一個統稱,涉及學生在不同方麵的障礙或遲滯,包括閱讀、寫作、推理、計算等等。國內一項調查顯示,有學習困難的兒童約占學齡期兒童的13~17%,這個比例並不低。
拿閱讀困難的孩子來說,他們學過的字不會讀、記不住,讀課文時會結巴,還會漏字和跳行,即便能認字也無法理解內容,在閱讀理解上存在極大困難。
第一個被發現患有閱讀障礙的兒童,是一個英國男孩Percy。1896年《英國醫學雜誌》記載Percy是個聰明的男孩,眼睛也是正常的,但直到14歲依然隻能吃力地拚出單音節詞,會將自己的名字拚寫成“Precy”,將“song”寫成“scone”,後來醫生診斷他腦部存在先天性損傷,導致“詞盲”。
Percy的故事後來被記錄在大量資料中,兒童閱讀障礙症自此進入大眾視野。
今年央視報道過一個四年級的孩子齊齊,學前初的時候寫字像畫畫,當時家長沒有太在意。然而,到小學問題就變得嚴重起來。齊齊學習漢語拚音、漢字都很困難,一行24個字隻能認出8個字,而且寫字也很困難,簡單的練字作業,齊齊第一天就交了白卷。
在齊齊眼裏,漢字並不是普通的方塊字,而是像一幅圖。如果文字的形狀跟意思接近,比如“大”、“井”等,他相對能記住。如果毫無相關,他就記不住。
還有些閱讀困難症的兒童,看到的文字是模糊和重影的,由此產生了極大的閱讀障礙。統計數據顯示,全球有
5%-17%的人患有不同程度的閱讀障礙。
有的學生無法理解語文裏的閱讀,還有部分學生看不懂數學裏的題目。
他們在數字位置的理解上有缺陷,隻能單獨考慮每個數字的數值,而忽略了位置值:比如理解不了13和31是不同的兩個數字,判斷不了大小,認為45大於54。
我國的流行病學研究顯示,數學學習障礙的流行率約為3%~6.5%。按照每個班級40名學生計算,平均下來每個班裏有1-3個學生有數學學習障礙。
回想一下,是不是感覺從小到大,幾乎每個班都會有幾個“數學白癡”,無論老師怎麽教都學不會,可能他們的確有數學學習障礙。
學習困難的狀況,會出現各個學齡的孩子身上,導致部分人出現情緒問題,自信心受到打擊、人際關係不佳,甚至出現抑鬱、自殺和犯罪行為。這也給眾多家長帶來了極大的焦慮。
比如齊齊的媽媽帶孩子看醫生,但檢查下來智商沒問題,媽媽經常徹夜失眠。
有需求就有市場。伴隨著學生學習困難情況的普遍發生,許多醫院紛紛開設學習困難門診,宣稱通過醫療手段提升學生成績。這給許多家長帶來了希望,但也帶來了極大爭議。
大部分家長最想知道的問題就是,學習困難到底算不算病?能不能治好?
他們真的病了,但不一定能治好
從科學角度看,學習困難由很多原因引起,包括自身的神經發育障礙、情緒障礙、心境障礙等疾病,也包括外部的家庭、學校環境等因素。
這次隻說疾病這一塊,某些孩子學習非常吃力,的確是因為先天性病理導致的。
在世界衛生組織製定的《國際疾病分類》(ICD-11)和美國精神病學學會發布的《精神障礙診斷與統計手冊》(DSM-5)中,學習障礙包括閱讀障礙、書寫障礙、數字計算障礙和其他非語言學習障礙,數學障礙與閱讀障礙一起被歸為神經發育障礙。
這次上海兒童醫學中心心理衛生團隊設立學習困難門診後,開診首日共有6位預約患兒家庭就診,年齡集中於小學四年級至初中二年級,家長們都提到自家孩子“數學成績不好”,但隻有2位符合“空間與數學學習困難”典型患者。
所謂“空間與數學學習困難”,就是學生表現出明顯的視空間成分障礙,導致缺乏學習數學的能力。
簡單說,要完成多位數的數學計算,
往往需要視空間認知能力將計算過程涉及的數字正確地對位和排列,同時保持合理的數字間距以及從右至左的運算順序。然而,視空間認知能力受損會讓有些孩子難以在代數中將數字正確地排列,在幾何中難以理解圖形的空間關係,結果就是完全學不會數學。
他們的視空間認知能力之所以受損,主要是因為中樞神經係統失調。神經影像學研究發現,對數學空間問題處理存在困難的學生,大腦頂葉區域的活動較少,而這一區域與空間處理能力密切相關。
除了智力發育障礙,注意缺陷多動障礙(俗稱多動症)也是導致學習困難的病源。
這是一種以注意力無法持久集中、過度活躍和情緒易衝動為主症的神經發育障礙,會導致學生無法專心聽老師講課,影響聽課、完成作業的速度和質量。研究表明,多動症患者的中樞神經係統尤其是額葉成熟延遲,大腦皮質覺醒不足。
目前多動症的全球發病率接近7.2%,同樣屬於神經發育障礙疾病的智力發育障礙發病率為1%~2%左右。根據朱紅敏所在醫院的調查,注意缺陷多動障礙占學習困難患者數量的60%左右。在導致學習困難的疾病中,注意缺陷多動障礙是最多的。
很多家長對於學習困難病情的原理其實不太懂,他們最關心的是幾個靈魂拷問:
如果孩子學習困難是因為病了,應該如何治療?費用貴不貴?治療成功了是不是成績就提升了?
複旦大學附屬兒科醫院“學習困難”門診的某醫生表示,患有多動症的孩子采用藥物治療的效果比較好,大概70%的孩子能夠受益。但是,神經發育障礙疾病中的其他病類,還是需要通過康複訓練,如果孩子到了小學中高年級再去扭轉會比較困難。重度的神經發育性障礙,像孤獨症譜係障礙、精神發育遲滯、智力障礙等等,基本上很難康複。
還有一些醫院對於治療費用和康複時間,並沒有詳細說明。
當有記者問到上海兒童醫學中心“空間與數學學習困難門診”的主治醫生,治療貴不貴時,對方回答“這個還真沒算過”。被問到“多久能治好”,他也隻是尷尬地笑稱“文獻上看3~6個月”。言外之意是,理論上是這個時間,實際上就不好說了。
天眼查知識產權信息顯示,我國已有多項學習困難相關專利申請。此外,多家健康、康複相關公司經營範圍還包含學習困難疏導、學習困難兒童教育谘詢服務、情緒障礙及學習困難兒童的康複訓練服務等。
有家長反映,一些醫院的所謂學習困難門診實際上噱頭大於真實效果,治療過程更像是在進行心理輔導。如果是神經發育問題,單憑心理輔導如何治療?如果使用藥物治療,很多中小學生已經接近成年,發育較為成熟,藥物治療是否存在副作用?
這些疑問很多醫院都沒有明確答複。
總體上看,大部分家長對學習困難門診的質疑多於肯定,他們的焦慮依然還在持續。
看病的是小孩,“得病”的是大人
家長對學習門診越質疑,越折射出他們內心的焦慮。
雖然國家一直在給學生“減負”,但家長對於孩子教育變得更嚴苛,甚至變得偏激和扭曲。前不久,安徽合肥就有一位寶媽淩晨四點給孩子輔導作業,但孩子怎麽也學不會,結果寶媽情緒崩潰不幸腦幹出血去世,釀成人間悲劇。
中國家長一貫有“不要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的急迫心理,再加上眼下越來越卷的形勢,家長更加希望孩子能通過教育改變命運,出人頭地。這次上海兒童醫學中心“空間與數學學習困難門診”的醫生表示,有人私下聯係加號,一打聽孩子才兩歲,還沒到上學年紀。
可見,中國家長對孩子教育有多心急。
還有些家長希望通過醫院的診斷書,緩解自己的焦慮。因為孩子成績不好,自己用了各種辦法都沒有成效,現在可以把原因歸結到病因上,焦慮和壓力反而小了很多。他們害怕的是不確定性,而診斷書給他們帶來了確定性的希望。
然而,希望越大往往失望越大。醫院的醫療方法不是萬能藥,家長需要把自己的心態放平和。
不少家長表示,自己已經看開了,以前也會焦慮孩子的成績,現在覺得身心健康更重要。
還有一部分家長認為,醫院設立學習困難門診,可能給成績較差的學生帶來心理壓力。他們一想到學不好就要去醫院,容易產生恐懼心理和自我懷疑。而且長期下來,他們也會對治療產生較大依賴,反而忽略了在學習中發揮自己的積極性。
總之,看病的是小孩,得病的是大人。近年來,雖然國家對K12教育減負,K12教育逐漸回歸平穩狀態,但一些抱著“虎父無犬子”心態的家長們,仍舊在圍繞孩子的學習和文化教育不停內卷。如果確實孩子存在先天性的病況,最好放寬心態,也許上天給他關了一扇窗,但打開了另一扇門。比如齊齊雖然存在閱讀障礙,但在音樂上擁有極高的天賦。
當然,也希望那些開設學習困難門診的醫院,真正在幫助家長排憂解難,而不是利用焦慮來撈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