紐約時報:野生大熊貓到底有多少?

文章來源: - 新聞取自各大新聞媒體,新聞內容並不代表本網立場!
被閱讀次數


8月,遊客在中國成都大熊貓繁育研究基地拍攝熊貓。

美國動物園指出,野生大熊貓數量的增加(最近的一次統計為1864隻)證明,他們在保護大熊貓方麵投入的數千萬美元已達到預期效果。

但這是中國政府2013年的統計數據,保護界沒有人真正相信這個數字——包括動物園自己。

世界各地的動物園每年以高達110萬美元的價格從中國租用一對大熊貓,然後對它們進行繁殖,希望將後代放歸野外。

這是世界上標誌性的保護項目之一。我們花了幾個月的時間進行調查,發現幾乎沒有大熊貓放歸野外,個別大熊貓因激進的人工繁殖措施受傷、灼傷甚至死亡。

動物園對這些危害輕描淡寫,往往以大熊貓數量上升為由,宣布該項目取得了成功。

但華盛頓國家動物園2006年的一項研究計劃書宣稱,大熊貓數量普查方法“從未經過係統和科學的準確性檢驗”,而且“沒有定量數據”作為支持。

2012年的另一份文件描述了“缺乏關於自然界大熊貓數量的可靠數據”。

“當然,這個數字並不完全可靠,”密歇根州立大學研究中國大熊貓棲息地的生態學家劉建國說。

怎樣為熊貓計數?

中國的大熊貓調查大約每十年進行一次,由國家林草局牽頭,這是一項雄心勃勃、開展多年的工作。在最近的一輪調查中,勘測人員帶著GPS設備和地形圖在陡峭的地形上展開調查,有時還請當地農民當向導。

他們搜尋熊貓糞便,然後分析其中發現的竹子碎片。

大熊貓是一種獨居動物,它們固定在特定的森林區域,稱為“家域”。它們有獨特的咬痕。它們排便很多。

通過分析殘留在竹片上的咬痕,調查人員可以估計出該地區有多少隻大熊貓。

這種方法並不理想

在2010年的一篇博客文章中,曾擔任調查顧問的科學家於長青批評了該方法,並對該項目的組織工作提出了質疑。

數以百萬計的美元用於行政費用,而專家們則被邊緣化,他寫道:“大熊貓調查是一項科學的事情,本來應該交給科研人員負責。”他還寫道,“最終結果實在令人遺憾。”

國家動物園曾提出過替代方案,稱咬痕法“勞動強度大且有爭議”。

專家表示,還有更好的選擇。

“DNA絕對是黃金標準,”野生動物監測組織國際自然保護聯盟熊類專家小組的聯合主席戴維·加爾謝利斯說。

中國專家表示,他們很難找到足夠的新鮮糞便來進行一致的DNA分析。

中國對統計方法保密

中國林草局得出了一個精確的數字——精確到個位數字數字。但該機構不肯透露這是如何做到的。

美國動物園和世界野生動物基金會為最後一次普查提供了資金,但連這兩個機構也不知道具體的統計方法。

“他們沒有提供任何信息來解釋他們如何進行分析,”世界自然基金會副主席科爾比·洛克斯說。

中國林草局沒有回答我們關於大熊貓調查的提問。它表示我們的報道不準確,但沒有詳細說明。

“我們無法獲得”及時的數據,史密森學會的野生動物生物學家黃穹宇(音)說。“這有點令人沮喪。我們本可以做更多的研究。”

熊貓數據是政治性的

熊貓是政治性的。調查是政治性的。熊貓調查尤其是政治性的。

在20世紀80年代,中國西部的一些官員擔心披露大熊貓的存在會導致伐木禁令,因此科學家認為他們少報或否認了大熊貓的存在。

其他壓力也可能導致多報。在中國西部的一些貧困地區,大熊貓可以帶來政府資金。

這些相互衝突的利益使人很難了解真相。“人為幹預太多了,”台灣動物與人學會理事龍緣之說。

動物園接受這一數字

2016年,國際自然保護聯盟宣布大熊貓不再瀕危。

加爾謝利斯說,該組織的專家認為,即使1864隻大熊貓這一數量不準確,但大熊貓的數量呈上升趨勢,它們的棲息地也在擴大。他說,中國向該組織提供了一些數據,比如每個地區大熊貓的估計數量,以及被分析的糞便的位置。

國家動物園發言人安娜麗莎·邁耶說,雖然“依然有待科學論述”,但是,國際社會已經達成共識,認為大熊貓的數量正在增加。她說,更多的棲息地得到了保護,研究人員已經觀察到野生大熊貓正在進入這些新的地區。

奇怪的是,中國林草局對國際自然保護聯盟的決定提出了異議,擔心這會讓大熊貓淡出人們的視線,加爾謝利斯說。

但現在,中國和美國動物園同樣表示,新的認定證明了該項目的成功。

“最終,”加爾謝利斯說,“他們被他們自己的數字說服了。”

查看評論(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