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諾獎唱反調?AI教父楊立昆:人工智能比貓還笨

文章來源: - 新聞取自各大新聞媒體,新聞內容並不代表本網立場!
被閱讀次數


紐約大學教授、Facebook母公司Meta的高級研究員楊立昆(Yann LeCun)是推動當今人工智能熱潮的關鍵人物之一。然而,他認為許多專家過度宣揚了人工智能的力量及其潛在的危險性。他坦言,如今的人工智能技術其實遠未達到貓的智能程度,而那些聲稱人工智能構成重大威脅的言論“完全是胡扯”。

01 AI智能水平尚不及寵物貓

當一眾知名技術專家預言計算機即將超越並可能取代人類智能之時,楊立昆在人工智能的熱潮中獨樹一幟,以其深厚的資曆成為了最為堅定的懷疑論者。

在社交媒體平台、演講現場以及辯論舞台上,這位人工智能領域的權威人士與那些大肆宣揚生成式人工智能超人潛力的支持者和預言家們展開了激烈的爭論。這些爭論的對手從埃隆·馬斯克(Elon Musk)到與他並稱為該領域“AI教父”的兩位同行,無一不是業界重量級人物。其中,與他相交近40年的摯友傑弗裏·辛頓(Geoffrey Hinton)在上周二榮獲了諾貝爾物理學獎,辛頓曾多次發出人工智能可能威脅人類生存的警告。

楊立昆堅信,盡管當前的人工智能模型具有一定的實用性,但其智力水平仍遠遠無法與我們的寵物相提並論,更不用說與人類智能相匹敵了。當被問及人們是否應擔憂人工智能會迅速強大到對我們構成威脅時,他幽默地打趣道:“請原諒我的直白,但那完全是胡扯。”

楊立昆本人散發著一種令人放鬆的魅力:他頑皮機智,時刻準備著向人們傳達他所認為的這個領域的冷酷現實。現年64歲的他,外表既時尚又略顯滄桑,這與他身為前巴黎人、現任紐約大學教授的身份非常契合。他佩戴的經典黑色雷朋眼鏡框架,幾乎與Meta公司推出的人工智能眼鏡如出一轍。

圖注:楊立昆(中)與Meta其他高管參加活動,該公司在人工智能領域投入了大量資金

楊立昆取得的豐碩研究成果以及在科技巨頭Meta旗下極具影響力的人工智能研究實驗室所擔任的職位,為他的批評言論增添了很大分量。

楊立昆在巴黎北部出生並成長,他對人工智能領域的濃厚興趣部分源自斯坦利·庫布裏克(Stanley Kubrick)1968年的科幻經典之作《2001太空漫遊》(2001: A Space Odyssey),特別是裏麵失控的人工智能HAL 9000。

在索邦大學獲得博士學位後,楊立昆進入了著名的貝爾實驗室,這裏曾孕育了從晶體管到激光等一係列偉大發明。2003年,他加盟紐約大學,擔任計算機科學教授,十年後成為Facebook(現更名為Meta)的人工智能研究主管。

2019年,楊立昆榮獲了計算機科學領域的最高榮譽——A.M.圖靈大獎,與他一同獲獎的還有辛頓和約書亞·本吉奧(Yoshua Bengio)。這一殊榮使他們三人被譽為“人工智能教父”,以表彰他們在神經網絡領域所做出的開創性貢獻。從OpenAI的聊天機器人到自動駕駛汽車,當今眾多強大的人工智能係統均基於神經網絡的多層架構構建。

如今,楊立昆仍與他的博士生們攜手在紐約大學發表研究成果,而在Meta,作為首席人工智能科學家,他監管著全球資金最為雄厚的人工智能研究機構之一。他時常通過WhatsApp與Meta首席執行官馬克·紮克伯格(Mark Zuckerberg)交流,後者視Meta為人工智能熱潮中能夠與蘋果、OpenAI等科技巨頭相抗衡的顛覆性力量。

02 觀點獨樹一幟,敵友都要“辯”

圖注:楊立昆曾透露,他對人工智能的興趣最初受到了科幻影片《2001太空漫遊》的啟發

楊立昆在辯論場上與對手和摯友都展開過激烈的較量。今年春天,當馬斯克為自己的人工智能公司xAI進行宣傳後,楊立昆與其在社交媒體上就科學研究的本質展開了針鋒相對的爭論。

對於辛頓和本吉奧一再提出的人工智能對人類構成威脅的警告,楊立昆也毫不避諱地表達了自己的不同意見。

本吉奧表示,在諸多話題上他都與楊立昆持有相同觀點,但在公司是否值得信賴,以確保未來的超級人工智能既不會被人類惡意利用,也不會自我發展出惡意意圖的問題上,兩人存在分歧。

本吉奧解釋稱:“我當然希望楊立昆的觀點是正確的,但我認為,我們不能僅僅依靠公司之間的競爭和利潤動機來保護公眾和民主。這正是我認為政府需要介入的原因。”

而楊立昆則認為,人工智能是一個極具潛力的工具。他列舉了眾多實例來說明人工智能在Meta所扮演的重要角色,正是得益於人工智能的助力,Meta的規模和收入才得以達到如今約1.5萬億美元的水平。在Meta,無論是實時翻譯還是內容審核,人工智能都發揮著不可或缺的作用。

除了專注於基礎人工智能研究的FAIR團隊外,Meta還有一個名為GenAI的產品人工智能團隊,該團隊正致力於研發更先進的大語言模型。楊立昆強調:“人工智能對Meta的影響是極其深遠的。”

圖注:2019年,楊立昆與本吉奧(最左)和辛頓(站立)分享了計算機科學領域的最高獎項,辛頓最近還獲得了諾貝爾物理學獎

03 通用人工智能還很遙遠

與此同時,楊立昆堅信,從任何有意義的衡量標準來看,當前的人工智能都尚未達到真正智能的門檻。而該領域的眾多從業者,尤其是人工智能初創公司,卻已迫不及待地以楊立昆認為荒謬的方式誇大其近期的發展成果。

倘若楊立昆的觀點是正確的,那麽這無疑將給當今眾多炙手可熱的初創公司帶來嚴峻挑戰,更不用說那些在人工智能領域斥資數百億美元的科技巨頭了。他們中的許多人堅信,如今基於語言模型的人工智能,例如OpenAI所打造的GPT,將在短期內創造出所謂的“通用人工智能”(AGI),其智能水平將遠超人類。

OpenAI的聯合創始人兼首席執行官山姆·奧特曼(Sam Altman)上個月曾表示,我們有望在“幾千天”內迎來通用人工智能。而馬斯克也預測,通用人工智能可能會在2026年問世。

但楊立昆認為,這樣的預測或許還為時過早。今年5月,當一位即將離職的OpenAI研究員提及學習如何控製超級人工智能的必要性時,楊立昆迅速作出了回應。他強調:“在我看來,在急於探究‘如何控製比我們聰明得多的人工智能係統’之前,我們首先需要構建一個至少能與家貓相媲美的智能係統作為起點。”

楊立昆對貓的比喻情有獨鍾。他指出,貓科動物具備對物理世界的心智模型、持久的記憶力、一定的推理能力以及規劃能力,而這些特質在當今“最前沿”的人工智能係統中,包括Meta自主研發的係統中,都尚未得到體現。

圖注:楊立昆曾打趣說,他還沒有看到AI顯示出“比家貓更聰明的初步跡象”

自1986年起便與楊立昆相識的知名研究員Léon Bottou評價道,楊立昆的“固執”其實是一種積極的品質。盡管他樂於傾聽他人的觀點,但他始終堅定不移地追求自己認為構建人工智能的正確方法。

亞曆山大·裏夫斯(Alexander Rives)曾是楊立昆的博士生,後來創辦了一家人工智能初創公司。他表示,楊立昆的挑釁言論其實是經過深思熟慮的。裏夫斯解釋說:“他總能敏銳地察覺到該領域在思考方式上的不足,並勇於指出來。”

04 未來AI係統應具備常識

在楊立昆看來,真正的通用人工智能不僅是一個值得追求的目標,也是Meta正在全力以赴的方向。

他暢想:“未來,當人們與他們的人工智能係統、智能眼鏡或其他任何智能設備交流時,我們希望這些係統能基本具備人類智能的特征,擁有真正的常識,並能像人類的助手一樣行事。”

然而,他也坦言,創造出具備這種能力的人工智能可能需要幾十年的時間,而當前的主流方法還遠遠無法實現這一目標。

生成式人工智能的蓬勃發展主要得益於大語言模型和類似係統的推動,這些係統在海量數據上進行訓練,以精準模仿人類的表達方式。隨著每一代模型的迭代升級,其性能也愈發強大。一些專家據此推斷,隻要持續加大芯片和數據的投入,未來的人工智能必將變得越來越強大,直至達到甚至超越人類的智能水平。這正是大量投資用於研發越來越大規模的專用芯片以訓練人工智能背後的邏輯所在。

但楊立昆對此持不同看法。他認為,當今人工智能係統所麵臨的問題並非源於其規模,而是其設計方式。他說,無論科技巨頭在全球各地的數據中心裏部署了多少GPU,以當前的人工智能技術,我們都無法實現通用人工智能。

楊立昆堅信,對一種以截然不同方式運作的人工智能進行研究,將引領我們走向實現人類智能水平的道路。這些設想中的未來人工智能可能形態各異,但FAIR當前正在進行的、旨在消化現實世界視頻的項目,無疑是令楊立昆倍感興奮。該項目的核心理念是構建一個模型,該模型能夠通過建立世界模型的方式,從接收的視覺信息中學習,其學習方式類似於小動物。

那些支撐ChatGPT及其他聊天機器人運作的大語言模型,在未來可能僅僅是在構建具備常識和類人能力的係統中扮演微不足道的角色。

楊立昆指出,當前的模型實際上僅僅是在預測文本中的下一個單詞。然而,由於它們在預測方麵的卓越表現,我們常常被它們所迷惑。憑借其龐大的記憶能力,它們看似在進行推理,但實際上隻是在重複它們曾經被訓練過的信息。

楊立昆強調:“我們往往認為,能夠表達自己或操縱語言的人或實體是聰明的,但事實並非如此。一個人或實體即使不聰明,也能操縱語言,而這正是大語言模型所展現出的能力。”

查看評論(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