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文藝圈討論最多的,莫過於諾貝爾文學獎。
開獎前,除了常年熱門的村上春樹外,
中國作家殘雪也高居賠率榜榜首,被認為有望獲獎。
但最終,
韓國作家
韓江殺出重圍。
這也是諾貝爾文學獎有史以來,
首位獲獎的亞洲女性。
估計很多魚友已經讀過了她的作品。
近幾年,她的部分作品在中國出版後,已經引發了很多關注和討論。
當然,有人喜歡,也有人認為她不配。
很多人還以此攻擊諾獎是「抹黑祖國迎合西方」「符合政治正確潮流」。
而魚叔也發現,
韓江的代表作《素食者》早在14年前,就被改編成電影
。
隻是,影片口碑、熱度都遠不足以讓它脫穎而出。
此片評論區,居然有很多人吐槽是「小黃片」「亂倫片」。
這是什麽情況?到底該怎麽看待這件事?
今天不妨就借著這部電影,
聊聊韓江何以獲得諾獎青睞——
《素食主義者》
?????
乍看,這是個有點怪的故事。
毫無預兆地,女主
英惠,
決定成為一個素食者。
她不願再吃一口肉。
不僅自己不吃,也不再給丈夫做肉。
清掉了冰箱裏所有葷食。
雞蛋、牛奶,也全都扔掉了。
她說,隻是看著那些食物堆在家裏,她都無法忍受。
所以,每天早晨,丈夫隻能被迫跟她一起吃青菜。
她還拒絕和丈夫發生性關係。
理由說來也怪。
她說,丈夫的身上有一股肉味,讓她惡心。
但明明,丈夫剛剛才洗過澡。
奇怪的並非食素
這一選擇。
在韓國,很多人成為素食者,原因各不相同:為了減肥、健康、保護動物、宗教信仰,或者隻是趕時髦。
然而,英惠選擇吃素的原因卻非常不同:
是因為一個夢。
她夢見自己身處黑暗的森林,裏麵有一個倉庫,門口掛滿了血淋淋的紅肉。
夢中,她試圖用刀砍斷某人的脖子,但脖子的觸感粘膩,難以一刀砍斷。
接著,她看到血泊裏滿是布滿血跡、腐敗潰爛的臉龐。
英惠還記得夢裏吞下生肉的感覺,血水順著嘴唇溢出……
英惠究竟為什麽要這麽做?夢到底意味著什麽?
不難理解電影為何僅有5.6分。
因為它隻拍出了獵奇的情節框架,完全沒有回應這些深層次的問題。
但在原作中,韓江運用多重視角敘事,將讀者一步步帶入了?英惠
的精神世界。?
第一層視角,來自
英惠的丈夫。
麵對?英惠
的變化,她的丈夫感到恐懼和不安。?
不過,並非出於對她身心的擔憂,而是因為英惠的改變打破了他對婚姻和家庭的傳統期待。
他對英惠的全部期待就是,扮演一個乖巧、溫順的家庭主婦。
而英惠成為素食者,打破了這一切。
她不再為丈夫準備肉食,拒絕親密關係。
更重要的是,不再對丈夫言聽計從。
丈夫對此愈發難以忍受,最終選擇離開,將英惠丟給了她的親生姐姐。
第二層視角來自
英惠的姐姐。
與丈夫的冷漠相比,姐姐對她更多是擔憂和憐惜。
英惠吃素後,家庭聚會上發生了一件事。
父親強迫英惠吃一塊肉,甚至為此狠扇了她一巴掌。
英惠居然為此自殘,用一把水果刀狠狠劃過自己的手腕。
這讓姐姐回想起童年一件事。
那時,
父親騎著摩托車將一隻狗活活拖死。
然後為姐妹倆做了碗狗肉湯飯,用不容商量的語氣要求她們吃掉。
姐妹倆都乖乖照做了。
至今我還記得那碗湯飯和那隻邊跑邊口吐鮮血、白沫的狗,還有它望著我的眼睛。至今我還記得那碗湯飯和那隻邊跑邊口吐鮮血、白沫的狗,還有它望著我的眼睛。
但我不在乎,真的一點都不在乎。
但我不在乎,真的一點都不在乎。
姐姐自己的生活,也為讀者提供了一種鏡像式想象。
與反叛的英惠不同,姐姐一直抱著「不在乎」的心情,抗下了所有壓迫和期望。
她是外人眼裏完美的家庭主婦,勤懇持家、育兒。
哪怕丈夫整日遊手好閑,她也依然毫無怨言地照顧他、順從他。
英惠變得「不正常」後,姐姐承擔起了照顧她的責任。
然而,乖順、勤勉的姐姐得到了什麽回報?
她發現,自己的丈夫竟然和英惠發生了關係。
第三層視角就來自
姐夫。
姐夫和英惠接觸後發現,
她隻是不食葷而已,她明明是一個再正常不過的女人。
姐夫是一個藝術家。
他在英惠日漸消瘦的身體上發現了別樣的美感。
從妻子口中意外得知,英惠的臀部有一塊胎記,他便瞬間動了邪念。
一開始隻是說,想在英惠赤裸的身體上作畫,拍一段藝術影像。
最後還是情難自禁,向她發泄了獸欲。
原著小說用以上三層視角講述了英惠成為素食者後的故事。
然而,電影省略了其他兩個視角,隻專注於姐夫的「男凝」視角和他們的不倫關係。
讓整個故事變了味。
實際上,原作正是通過不同視角共同拚湊出了英惠的形象,並揭示她拒絕食肉的深層原因:
對被壓迫、被控製的反抗。
她成為一個極端的素食者後。
人們以為她會變得衰弱,但實則她在成長,在掙脫強權的束縛。
怎麽回事,為什麽我越來越瘦了?我變得如此鋒利,難道是為了刺穿什麽嗎?怎麽回事,為什麽我越來越瘦了?我變得如此鋒利,難道是為了刺穿什麽嗎?
人們以為她要自殺,但實則她隻是想要獲得重生。
很多人認為韓江贏得諾獎是迎合了女性主義。
但其實,書中關於素食的選擇和抗拒人類暴力的描述,揭示了對家庭暴力、社會規訓的抵抗。
更深層次地反映了個體對人類暴力的思考。
韓江在寫作時曾表示,她探討的是
「人類暴力的極限、理智與瘋狂的界限、以及對他人理解的可能性。」
她想用《素食者》勾勒出一個決意脫離人群的女性形象。
小說封麵上那句
「你現在不吃肉,全世界的人都會把你吃掉」,正是韓江對這個充滿控製與暴力的世界的批判。
韓江摘得諾獎桂冠後,
拒絕召開新聞發布會慶祝。
隻因對當前國際局勢的憂慮。
「戰爭愈演愈烈,每天都有人被抬走當場斃命,我們怎麽能舉行慶祝活動或召開新聞發布會呢??」
「瑞典科學院給我這個獎項不是為了讓我們享受,而是為了讓我們保持頭腦清醒。」
對社會無形規則與暴力
的揭示,一直是韓江作品中反複書寫的主題。?
最重要的,是
曆史和政治層麵的暴力。
《少年來了》中,韓江書寫1980年「光州事件」及其後續影響。
通過遇難者、幸存者等多重視角,用細膩的筆觸描繪他們所看到、聽到、感受到、想象到的一切。
屠殺現場的血腥氣,親友離世前的回憶,永生難忘的酷刑……
還有那些對曆史和人性發出的思考和詰問——
「人類究竟是什麽?為了讓人類不要成為什麽,我們又該做些什麽?」
「人類的本質其實是殘忍的,是嗎?我們的經曆並不稀奇,是嗎?我們隻是活在有尊嚴的錯覺裏,隨時都有可能變成一文不值的東西,變成蟲子、野獸、膿瘡、屍水、肉塊,是嗎?羞辱、迫害、謀殺,那些都是曆史早已證明的人類本
質,對吧?」
這些都讓我們直觀感受到群體性暴力如何塑造社會記憶、壓抑個體聲音,並將創傷代代相傳。
2007年韓國電影《華麗的假期》
《不做告別》也以「濟州島大屠殺?」
為主題,講述國家對人民施加的暴力。?
講述主人公返鄉之後,對痛苦記憶的回望。
用詩意、柔軟卻韌性十足的語言,虛實結合的筆法,反複叩問沉痛的過去,不斷討要曆史的回答。
2013年韓國電影《芝瑟》
其次,也有日常生活中的父權暴力。
《素食者》中,丈夫將英惠的所有付出視作理所當然,姐夫對她的占有肆無忌憚。
父親在眾人麵前,逼迫她吃肉,更是對她自主權的公然壓製和侵犯。
《素食者》的主題,在早期短篇小說《我女人結的果實》中已經隱現。
妻子變成植物後,被丈夫種進陽台的花盆裏,象征著徹底的物化和抹殺。
除此之外,還有其他各種形式群體的、社會的暴力等等。
而這些對暴力的揭示,正如諾貝爾獎評語所言,是
「直麵曆史的創傷,揭露人類生命的脆弱」。
她的作品中所呈現的對曆史創傷、社會裂痕和個體危機的深入反思,與一代韓國創作者共同麵對國家傷痛的文化背景息息相關。
她的反思與書寫受到如此矚目,
也與一代韓國創作者的努力密不可分。
這些年來
,不單是文學,韓國的影視也一直在書寫民族傷痕,探討個體在社會變遷中的生存困境。
我們已經看到了大量?觸及韓國社會創傷
的影片。?
比如同樣講光州事件後續影響的《薄荷糖》,呈現六月民主運動的《1987》,還有今年聚焦全鬥煥政變的《首爾之春》等。
當然,除了民族集體記憶的牽引,韓江的創作更源於特殊的出身。
她出生在韓國光州,雖然當時全家已經搬到首爾,沒有直麵光州事件。
但
她常常談到,光州事件不僅是她家鄉的傷痛,也是她個人記憶的一部分。
13歲時,通過父親給她的一本相冊,她初次目睹了那場慘劇。
看到數不清的屍體,以及為了給中槍者獻血而排長隊的人們。
她震驚之餘,也疑惑於——
「人類內在既有可怕的暴力,也有無私的利他之心。」
自此開始,她嚐試用一支筆探索人類豐饒矛盾的內心世界,同時完成自我的心靈成長和療愈。
良心的創作也讓她付出了巨大代價。
因觸及敏感話題,她一度被列入
文藝界黑名單,無法獲得政府資助。
創作因此受到很大的經濟阻力,一度收入無著,十分艱難。
長年伏案創作,也讓她身體抱恙,嚴重到
不能打字,隻能握著一支筆敲擊鍵盤完成書稿。
一如她的文字,一如她筆下的女性,看似柔軟、脆弱,但又?活得
如此堅韌有力。
曆史、社會,以及生活在其中的普通人,也確乎需要和她一樣的女性聲音。
發現沒?這幾年大量韓國女性作家湧現,很多都已湧入中國市場。
前兩年爆火的《82年生的金智英》,?金愛爛的《你的夏天還好嗎》,還有崔恩榮的《明亮的夜晚》等都因東亞女性的共通情感,引發很多關注。
相比男性創作者,她們往往以更為纖細的筆觸和特有的女性經驗,書寫
創傷經驗、探索身體感知、挖掘個體情感。?
因而韓江捧回諾獎,不僅是韓國文學的榮耀,也屬於所有有心訴說的韓女作家。
那麽,作為讀者的我們,除了振奮於她們的成功,潛入文字之中與其心靈共振,還有什麽可說的呢?
全文完。
如果覺得不錯,就隨手點個「讚」和「在看」吧。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