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輕人開始養這東西當寵物,有人一養7年多

文章來源: - 新聞取自各大新聞媒體,新聞內容並不代表本網立場!
被閱讀次數

如今,養寵物已經逐漸成不少年輕人生活的重要組成部分,繼養“紙盒狗”“寵物石頭”“芒果核”之後,不少人又養起了黏菌。對此,一些網友調侃當代年輕人精神狀態堪憂,表示不明所以;一些網友則認為“這是一款非常小眾且很有個性的寵物”,覺得神奇可愛。

菌物科普博主“曳尾菌”周晴烽告訴九派新聞,黏菌既不是真菌也不是細菌,而是一種真核生物域-變形蟲總群-黏菌綱的生物,無毒無害,它的一生有兩個階段:營養階段和繁殖階段。

黏菌平時都躲在陰暗潮濕的地方,隻有繁殖階段才會出現在有光亮和略幹燥的地方,才會被人們發現,而繁殖階段黏菌本就即將變成子實體,即母體即將死亡,變成很多孢子。

九派新聞在社交平台搜索發現,“黏菌”的相關話題閱讀量已超過357萬,“黏菌寵物”的話題閱讀量也近145萬。不少網友曬出自己的寵物黏菌,有的分享投喂視頻和飼養日記,有的炫耀自家黏菌長得漂亮。

互聯網上甚至流傳了不少關於黏菌的傳言,稱其擁有驚人的學習能力,能找到取食的最短路徑,一旦知道自己在被人飼養就會主動“自殺”等。

“自然界的黏菌經曆從生到死的循環本來就會很快,所謂的黏菌自殺其實都是它們作為生物的本能,自然進入了繁殖階段,而非受到了人類的影響,它們活著就是為了繁殖。”周晴烽說。

【1】喂碾碎的燕麥片,一天3-5次,一晚上養成“菌簾洞”

養一株黏菌的初心是什麽?2019年,從事科普相關工作的王君(化名)在網上看到“曳尾菌”的視頻後了解到黏菌這種生物,4個月前由於工作壓力較大,她想通過養寵物來轉移一下自己的注意力,於是正式“入坑”。“當時我考慮的是黏菌需要的空間不大,萬一養不活也不會給自己和身邊的同事帶來較大的精神創傷,算是比較適合上班養的寵物。”

而後,她從“曳尾菌”的店鋪裏購買了一種名為剛絲絨泡菌的黏菌,放在辦公室的抽屜裏養。“上手並不難,我購買材料包時商家有附贈一份比較詳細的飼養教程,它並不算是特別喜歡光的生物,飼養時注意保持溫濕度、及時更換墊紙就好,食物一般就喂碾碎的燕麥片,一天大概喂3到5次,其他一些不懂的細節,自己查點視頻也能很快明白。”她說。

同樣從“曳尾菌”的店鋪購買黏菌的顧女士表示,剛拿到手時的黏菌算是處於休眠狀態,分布在一小片紙片上的黃色幹燥絲狀物,不需要喂食,在喚醒之前避光保存即可。

剛喚醒的黏菌。圖/受訪者提供

“我把它裝在封口的塑料袋裏後放在抽屜裏保存的,4月初將紙片打濕放在潮濕的墊料和封閉容器內準備喚醒時,天氣還有些冷,為了保證其溫暖的生長環境,我把它放在了被窩旁邊。當時等了一晚上,又想看又怕光照會影響複蘇,最後按捺住好奇心等到了第二天早上,看到黏菌移動到基底上時很開心,覺得它真的像視頻中看到的那樣,是一種非常神奇的生物。”她說。

顧女士告訴九派新聞,自己喜歡玩英雄聯盟,遊戲裏有一個英雄叫紮克,4月上架的一款名為“香濃芝士”的橙黃色皮膚,加之它的屬性是血量越高體型越大,死了之後會分裂成好幾個小塊,聚合後可以重生,與黏菌很像,便將飼養的黏菌取名為“紮克”。

“因為黏菌隻能吃到食物的表麵,喂食時我會把燕麥碾得很碎,這樣感覺紮克能多吃點。一般我會在每天出門前、回家後以及晚上各喂一次,紮克的生長速度還挺快的,肉眼可見得變多了,當時和曳尾菌分享了紮克的照片,還被誇是買家裏養得最好的。”她說。

長成“菌簾洞”的黏菌。圖/受訪者提供

王君介紹,黏菌的生長狀態較好時,一個晚上就能長特別多,會在培養盒中長成“菌簾洞”的樣子,絲絲縷縷的菌體從盒頂的“天花板”上垂下來。有時還會長到墊紙外,更換墊紙時就不得不把黏菌給破壞掉。偶爾她會用鑷子收集一些墊紙外的“屍體”另培養一盒,也能成活,但是肉眼看上去它的生命力比原有的會差很多。

【2】比寵物蛇更難養,周圍人覺得“很神奇”

王君告訴九派新聞,雖然自己所在公司的業務跟自然科普相關,但是其他人對自然知識的好奇心沒有她這麽廣泛、審美也不太一樣,有的同事看到她飼養黏菌會比較慌張。不過大部分在向她詢問黏菌會不會傳染疾病,得到否定的回答後便不在意了,也有個別同事向她了解黏菌的具體種類、怎麽飼養等等。

顧女士也指出,身邊的朋友在知道自己養了黏菌後都覺得很神奇。之前出差時將紮克托付給了媽媽,讓她幫忙喂,結果她說“不要弄這種奇奇怪怪的東西”,不過家人雖然不理解自己養黏菌的行為,但也沒有其他什麽特別的反應。

“紮克不太需要我的關心就能長得很快,有時候會覺得很有成就感。我很喜歡在墊紙的兩邊喂食,看紮克從一邊爬到另一邊吃燕麥,它蔓延出去的那一小團邊界以及聚在一起努力移動的樣子讓我覺得特別神奇,隔幾個小時就能明顯地看到它在移動,真的很有意思。”她說。

而對王君來說,飼養黏菌也為她帶來了一些額外的心理壓力。她介紹,更換墊料時一定會有部分黏菌殘留在舊墊料上,但是為了不汙染環境,需要用開水把換下來的舊墊料上的以及爬到墊料以外的黏菌一並燙死。“雖然自己理智上明白這些黏菌即使分成再多份,遺傳基因也都是同一套,作為生物來說,隻要基因還在就沒有死亡這一說,尤其作為商品售賣的它,由於都是同樣的遺傳物質,理論上已是一個遍布全國的‘個體’了,但是每次燙死它們時還是會有種殺死了生物的內疚感。”

被黴菌汙染的黏菌。圖/受訪者提供

“飼養黏菌需要每天喂食,因為工作過於忙碌,我總是加班到晚上十點才能回家,還經常出差兩三天,無法保證其正常的喂食和更換墊紙,黏菌明顯變得虛弱。那段時間恰好是潮濕的夏季,房子裏黴菌泛濫,養了一個半月後,最終所有黏菌都被黴菌汙染並殺死了。”她說。

其表示,相較於她正在養的蛇,黏菌算是比較難養的寵物,以後不會再養。對於其他想養黏菌的人,她建議沒有足夠知識基礎的話,不要去野外采集,以免破壞環境或影響身體健康,可以從網上購買。此外還要注意清理,以免逃逸的黏菌一旦存活成功了會汙染環境,萬一長出孢子、可能會引發呼吸問題,如果在野外與其他個體繁殖後影響整個種群的形狀,如更易存活、更喜愛人類食物等。

顧女士也告訴九派新聞,由於自己經常出差、旅行,導致後期更換墊料不及時,燕麥腐爛後產生大鼻涕狀的雜菌,並伴隨強烈的異味,多次更換墊料也無法挽回,“當時覺得培養皿裏每天長的雜菌比黏菌還多,無奈之下隻好用熱水徹底結束了我和紮克的孽緣。”這段經曆後,她發現黏菌還是更適合愛養植物的人,自己更喜歡養互動性高的寵物,可能以後都不會再養。

【3】賣家:小學生和年輕人最愛,近兩年國內黏菌玩家已超歐美和日本

周晴烽介紹,營養階段的黏菌叫作原質團,有點像網絡狀的黏液,生長在陰暗潮濕的地方,如倒木的背麵、地磚的縫隙裏、腐殖質層裏。它們不斷分裂成樹枝狀到處爬行,通過吞噬食物顆粒來獲得營養,這樣到處爬行找東西吃的樣子很像動物。

到了繁殖階段,黏菌會爬向略幹燥、有陽光的地方,並停止進食,整片原質團集體變身,長出一根根像蘑菇或一團團像粉末的子實體,散播孢子。

九派新聞注意到,周晴烽還是淘寶上首位出售黏菌的賣家。談及為何會想到賣黏菌時,她表示,2017年自己在野外采集到一種很愛吃燕麥的黏菌,將飼養過程發在社交平台上後,很多網友十分感興趣、紛紛求購,但是黏菌怕熱怕冷怕幹燥,不好運輸。

“剛養黏菌的時候我並不知道它們會休眠,查閱文獻時發現黏菌原質團可以休眠變成菌核,並且是幹燥的,比較容易存放,於是我嚐試了製作一下,經過反複的實驗終於成功研究出黏菌休眠體菌核的做法。而後我又考察了不同溫度下菌核的儲存時長,發現即使在‘三伏天’車廂溫度高達60℃時,菌核依然有活性。如果室溫低於30℃,菌核也可以存放一個月以上,如果冰箱冷藏保存,甚至可以放一年以上,最後才逐漸開始在網上出售。”她說。

周晴烽指出,她在浙江清涼峰采集到第一種愛吃燕麥的黏菌,帶回家飼養後長出很多,截至目前,這株黏菌已經飼養了7年多,還沒有看到它壽命的極限,也沒看到任何菌種退化的跡象。

她表示,一開始購買黏菌的買家以大學生和二三十歲的年輕人居多,其中有不少搞藝術的年輕人買來做裝置藝術,後來來買黏菌的小學生數量越來越多。

顧女士飼養的紮克。圖/受訪者提供

至於為什麽會有越來越多的年輕人喜歡黏菌,周晴烽覺得,現在大家生活比較安穩,很多小孩和年輕人都喜歡這些新奇的小玩意。“我剛玩的時候,黏菌在歐美和日本已經有一定受眾了,但在國內黏菌愛好者幾乎是零。我比較有把握地說,這兩年國內的玩家已經超過歐美和日本了。”

其補充,尤其電視劇《小舍得》的編劇將其中一個孩子的人設設定成愛養黏菌,讓很多家長和孩子都了解了這種非常可愛的生物,不會因為它的名字裏有“菌”就害怕它。加之現在很多孩子和年輕人都喜歡養寵物,不哭不鬧的黏菌恰好可以陪伴他們讀書和工作。

周晴烽告訴九派新聞,近期社交平台上流傳著“黏菌會主動自殺”的謠言,自己辟謠多次無果,仍有不少網友相信。實際上,黏菌平時都躲在陰暗潮濕的地方,隻有繁殖階段才會出現在有光亮和略幹燥的地方,才會被人們發現,而繁殖階段黏菌本就即將變成子實體,即母體即將死亡,變成很多孢子。

“自然界的黏菌經曆從生到死的循環本來就會很快,所謂的黏菌自殺其實都是它們作為生物的本能,自然進入了繁殖階段,而非受到了人類的影響,它們活著就是為了繁殖。”她說。

此外,由於黏菌是通過四處爬行來覓食,它可以用最短的路線連接環境中的所有食物,科學家利用黏菌的這個特點,讓黏菌尋找迷宮的出口以及設計鐵路交通網。2019年巴黎動物園還將黏菌作為特殊動物展出。受到社會關注,被譽為最安全的實驗生物。

“但以此吹捧黏菌聰明的說法,其實都有點誇張,這也是它的本能,找到食物之後會用最短路線連接食物的行為隻是因為這樣最節省能量而已。”她說。

查看評論(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