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以衝突爆發一周年,是時候算算經濟賬了

文章來源: - 新聞取自各大新聞媒體,新聞內容並不代表本網立場!
被閱讀次數


2023年12月14日,加沙南部城市拉法,人們在以軍空襲後的建築廢墟上開展救援。

今天(10月7日)是本輪巴以衝突升級一周年。在這個節骨眼上,中東局勢急轉直下,已經到了最危急的時刻。

黎以戰事愈演愈烈,以軍地麵部隊已攻入黎巴嫩南部並與真主黨激烈交火;伊朗更是對以色列大規模發射彈道導彈,並有大量導彈突破攔截命中目標,以色列密謀對伊朗反擊;以軍還不停出動戰機,轟炸加沙地帶、敘利亞以及也門胡塞武裝控製的港口和發電站。

在加沙地帶、約旦河西岸、黎巴嫩、敘利亞、也門、伊拉克以及伊朗七條戰線,以色列一個國家幾乎同時與七個方向的“抵抗之弧”力量作戰。衝突呈現多點蔓延態勢,外溢效應日趨顯著,中東地區爆發全麵戰爭的風險持續增高。

英國貨輪“魯比馬爾”號在紅海遭胡塞武裝擊沉,此為該船沉沒前的景象。

大炮一響,黃金萬兩”,支撐軍事行動的一定是經濟。而在中東這個“世界油田”和全球海運樞紐發生持續衝突乃至局部戰爭,反過來必然對全世界的經濟造成巨大衝擊,也必然會影響我國的經濟,從而影響到我們每個人的衣食住行。

是時候了,潮新聞來為大家算算戰火背後的經濟賬。

硝煙彌漫一整年,經濟發出悲鳴

首當其衝的是衝突各方。遭受以色列反複蹂躪的巴勒斯坦經濟近乎崩潰,以色列經濟也在苦苦掙紮。

據央視新聞報道,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當地時間10月3日表示,處於風暴中心的加沙地帶,今年上半年國內生產總值(GDP)同比降低了86%之多,約旦河西岸地區今年上半年GDP同比下降25%。

長期忍受美西方製裁的伊朗也不好受。世界銀行預測數據顯示,預計伊朗經濟今年增長3.2%,增幅較去年放緩1.8個百分點,作為該國支柱產業的石油部門增長率或由去年的3.8%降至3%。

連續高強度用兵的以色列,經濟也已經亮起紅燈。最新數據顯示,預計該國2024年GDP增長率將僅為1.1%。而在衝突時間不足3個月的2023年,以色列GDP僅增加了2%。要知道,2022年這個數字高達6.5%,可見,以色列的快速發展勢頭正是被戰火所打斷。

7月25日,以色列民眾在特拉維夫舉行遊行集會,要求政府盡快與哈馬斯達成協議,在加沙實現停火並促使被扣押人員盡快獲釋。

以色列經濟學家雅各布·謝寧指出,戰爭總成本可能達到1200億美元,占以色列GDP的20%之多。“幫助以色列經濟複蘇的最好辦法就是結束衝突。”謝寧強調。

今年,以色列在曆史上首次遭遇信用評級下調。8月初,惠譽繼標準普爾和穆迪之後,也下調了該國主權評級,從A+降至A。惠譽表示,加沙衝突可能會持續到2025年,以色列政府可能還將大幅增加軍事支出,且該國基礎設施遭到破壞,對經濟活動和投資將造成持續損害。

以色列財政部8月披露,在此前12個月內,以色列財政赤字已經上升至GDP的8%以上,遠超6.6%的預測值,也遠超以色列2023年財政赤字率4%。

主權評級下降加上赤字率上升共同作用下,以色列借貸成本直線上升,意味著該國不得不提高稅收或削減開支來平衡財政。

以色列商業谘詢公司CofaceBDI報告稱,自戰爭開始以來,已有約46000家以色列企業倒閉,其中75%為小企業。而海外名流的熱門下榻之地、作為耶路撒冷地標的美國殖民地酒店已經開始裁員,並考慮進一步減薪。

2019年12月12日,在以色列北部耐特菲姆滴灌和精準農業示範園區采用營養膜技術種植的蔬菜

2023年占GDP的20%、占出口53%的以色列高科技產業,高度依賴於外國投資。該國高科技初創企業中,有80%的風險投資來自國外。不過,外國資本做出投資決策時,首要考慮的因素是安全。以色列智庫4月發布的報告披露,今年第一季度流向以色列科技行業的投資為16億美元,比2023年第一季度下降了34%。由於融資困難和員工正征召入伍,以色列高科技行業陷入困境,新創公司尤為艱難。

“經濟情況不可持續,政府必須削減開支。”前以色列央行行長卡尼特·弗魯格警告說,“如果政府無法說服公眾接受削減福利,情況將變得糟糕。”

兩河流域一咳嗽,世界經濟就感冒

中東,包括西亞及北非部分地區,是全球石油和天然氣的重要出口地區,分別占全球總量的35%和14%。同時,中東航線可謂全球石油運輸航線的關鍵命脈。國際能源署數據顯示,中東航線占全球海運石油貿易金額的35%,歐洲超50%的原油運輸需要途徑中東航線。

以色列與伊朗之間劍拔弩張,讓市場擔憂情緒迅速蔓延。交易員們普遍擔心,以色列可能空襲伊朗的原油設施,作為對德黑蘭“導彈雨”的報複。

10月1日,以軍防空係統攔截的發射物從耶路撒冷上空飛過。

這個國慶長假期間,國際油價連續大漲,WTI原油期貨一度三連漲衝高至報74.09美元/桶,創逾四周來高位;布倫特原油期貨五連漲,最高觸及77.99美元/桶,周漲幅均超過7%。同時,自從2023年初至今,黃金價格一直都在漲,漲幅超過了43%。

在曆史上,中東局勢與全球經濟掛鉤是有先例的。隻要兩河流域戰火連天,全球油價、股價、物價、供應鏈也會跟著上躥下跳。

1973年的第四次中東戰爭,當以色列在美國全力支援下反敗為勝後,阿拉伯國家集體表達憤怒,先是大幅提升原油價格,後來又進行石油禁運,促使西方世界爆發經濟危機。當時,國際石油價格從每桶3美元猛漲到12美元,美國的工業總產值下降了近20%。1979年伊朗伊斯蘭革命以後,國際油價又在一年內從20美元上漲到40美元,第二次石油危機爆發。美元嚴重貶值,英、法、意、西德紛紛宣布匯率與美元脫鉤,以黃金美元為核心的布雷頓森林體係也土崩瓦解。國際金價也從1973年的每盎司64美元暴漲到1980年的665美元。

打開地圖可以看到,伊朗南端扼守著霍爾木茲海峽。而每天通過該海峽的原油有1700多萬桶,約占全球石油供應量的20%以上。如果伊朗封鎖霍爾木茲海峽的話,對於全球石油供應鏈將是個沉重打擊,全球物價隨之起飛是可以預期的,就連路邊快餐店裏的一碗鹵肉飯可能也得跟著漲價。

2019年4月30日,伊朗士兵在霍爾木茲海峽巡邏。

“隻要衝突不波及到波斯灣地區,也就是說以色列同伊朗沒有大打出手,我估計世界油價基本上能保持穩定。”國際問題學者、浙江外國語學院環地中海研究院院長馬曉霖向潮新聞記者強調,當前世界經濟整體疲軟,對能源的需求並不強烈,石油供大於求。“沙特增加產能的積極性一直不足,他們也希望油價能保持在每桶七八十美元,低了他們賠本,高了會抑製碳氫能源消費,也非產油國所願。再加上新能源革命的影響,應該能有效抑製油價突破100美元大關的勢頭。”

馬曉霖分析認為,伊朗石油產能排世界第七,最高能達到每天450萬桶。但該國長期受到美國製裁,日產量也就在150萬到200萬桶,其中很多是對歐洲出口的,美國對此睜隻眼閉隻眼。“必須考慮到,冬天即將來臨,世界高緯度地區逐步進入供暖高峰期,對石油天然氣的需求進一步旺盛。如果伊朗的石油天然氣設施遭到摧毀、短期無望恢複的話,可能就會推高國際油氣價格。”

對於我國,戰火背後影響幾何

根據中國石油和化學工業聯合會發布的數據,2022年我國原油進口5.08億噸,對外依存度雖有所下降,依然達到71.2%。如果位於亞歐非三大洲交界處的“世界油田”陷入戰火硝煙,中國經濟將不可避免地受到巨大影響。

當然,我們必須冷靜地認識到,其中既有挑戰,也有機遇

首當其衝的是風口浪尖上的伊朗。馬曉霖表示:“隨著以色列與伊朗直接衝突風險加大,伊朗的一些港口、機場、石油設施都有遭受以軍打擊的風險,中國公民的人身安全以及項目的安全都值得我們擔憂。”

2022年1月3日,貨輪在埃及蘇伊士運河上航行。

埃及的困境也值得關注。“埃及主要靠蘇伊士運河的航運收入來支撐經濟發展,財政結構比較脆弱。”馬曉霖指出,現在過航船隻大幅減少,政府收入銳減,客觀上會對中國在埃及的一些投資項目產生消極影響。

作為巴以衝突外溢表現之一,也門胡塞武裝為支援巴勒斯坦而發起對紅海上以色列相關船隻的襲船戰,迄今已延宕超過10個月了。其引發的紅海航運危機,與我們的生活有很大的關係。

“中國與歐洲的貿易85%通過海運,而海運最經濟的航線就是從曼德海峽到紅海再過蘇伊士運河進入地中海抵達南歐,再過直布羅陀海峽到西北歐。”馬曉霖認為,各航運巨頭畏懼胡塞武裝,讓大量船隻繞行好望角,導致安保成本和保險費上升從而推動運費上漲,使得海運貿易變得不太經濟。

尤其是對於浙江等省份從事傳統外貿領域的部分民企而言,運費上漲、船期延長意味著壓縮原本就比較薄的利潤,甚至無利可圖。

義烏國際商貿城。

在義烏國際商貿城采購聖誕用品的德國客商夏洛特向潮新聞記者吐槽,同一批貨從義烏去歐洲原本隻要40天,現在至少要60天。

7月18日,浙江永達國際貨運代理有限公司往英國出口了一批聖誕用品,一個40英尺集裝箱,運費竟高達9000美元。“年初才2000多美元,太瘋狂了。”該公司銷售經理王紅陽顯得很無奈。

作為對比,根據國際物流巨頭DHL的數據,40英尺集裝箱從鄭州通過鐵路運往巴黎的費用是9200美元,運往漢堡需7000美元,到米蘭則要9400美元,這還是漲價後的價位。可見,海運與鐵路的運費已十分接近。

這使得更多商單轉向了中歐班列。據國鐵集團公布的數據,今年1至7月份,中歐班列累計開行11403列,發送貨物122.6萬標箱,同比分別增長12%、11%。

從2022年以來,中國與中東地區雙向投資快速升溫。目前在中國資本市場,中東業已成為最大的外資財務資金來源地。沙特、阿聯酋等國主權財富基金持續加碼中國,阿布紮比投資局和科威特投資局出現在51家A股上市公司的前十大流通股東名單裏。而沙特3600億美元的主權基金也已在華設立辦事處,先期公布的在華投資基金已超30億美元。

2023年3月5日,科威特費爾瓦尼耶省舉行中國汽車專場嘉年華。

當被潮新聞記者問及中東戰火對於中國的危與機時,旅居黎巴嫩23年的中阿文化商貿交流促進會會長趙穎有些激動:“其實像伊拉克這樣的國家,我們在國內覺得危險,其實這裏發展得很好,而且伊拉克人出手很大方,很願意消費,商機十分廣泛。”

趙穎強調,衝突地區的重建對於國內企業開拓市場是契機。“比如數字智能門鎖等智能安防、太陽能家用產品、新型建築材料等產品的前景非常廣泛。”但是,這需要企業有實力和遠見,必須提前做好了充分的市場的調研,等衝突一結束就盡早進場布局。

馬曉霖分析認為,當前俄烏衝突陷入長期拉鋸戰,巴以衝突則在不斷擴大規模、升級烈度,以色列的多線作戰呈現由東地中海向波斯灣地區擴展的風險。“因此,我國還是要多做勸談促和、停火止戰的努力。最關鍵的是,在加沙實現停火,其它戰線也會隨之戛然而止。”馬曉霖總結道,“推動世界總體走向和平與穩定,推動國際航運、供應鏈等經濟循環恢複正常,就能帶動中國經濟再上一個台階。”

換句話說,世界好,中國才好。與此同時,中國發展得好,世界也會發展得好。

查看評論(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