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劇《楠丁格爾先生》惹爭議,中國網民在關注什麽

文章來源: - 新聞取自各大新聞媒體,新聞內容並不代表本網立場!
被閱讀次數


標題為《楠丁格爾先生》的愛奇藝新劇惹爭議(圖為女醫護在工作的資料照片)。

周三(9月25日)上午,中國視頻平台“愛奇藝”( iQIYI)發布新片海報,這個僅公布了片名《楠丁格爾先生》和創作初衷的影視作品在大陸社交平台掀起巨大討論熱潮,“為什麽要把南丁格爾塑造為男性?”成為主要話題。

愛奇藝原文僅介紹這部將在2025年上映的劇集《楠丁格爾先生》是為了“向醫護人員致敬,講述了平凡生活中的溫暖和治愈”,海報上介紹劇集官方英文名為“Male Nurse”,直譯為男護士。

在中國社交平台微博上,“楠丁格爾先生”這個與片名同名的話題迅速登頂熱搜榜且維持近8小時,截止目前已有1.7億閱讀量,互動量逾285萬。除此之外,與影片相關的話題,諸如“楠丁格爾先生片名引爭議”、“南丁格爾先生海報”等均獲得超過五千萬閱讀量,且討論熱度還在持續上升。

愛奇藝新片宣發帖文惹爭議。

在大陸影視評分平台“豆瓣”上,這部僅有“致敬醫護、溫暖治愈”八個字簡介的未上映影片截至目前已收到292條短評,40條主題討論被發起,這在豆瓣平台上是極為罕見的現象。

作為唯一被劇組公開的演員,曾因出演《繁花》而再度爆紅的胡歌的各個平台賬號均被爭議波及,由粉絲經營的百度貼吧專題頁上負麵評論不斷。

這些爭議主要集中在“為何掠奪女性榮譽”上,愛奇藝微博官方賬號的評論區裏,獲得最多點讚數的十條評論均為質疑“為何置換南丁格爾性別”、“集中男性敘事”。

曾親曆1995年第四次世界婦女大會的“北京為平婦女權益機構”發起人馮媛對BBC中文表示,一張海報引起如此巨大的討論聲量背後是中國大陸長期缺乏正視女性聲音和女性貢獻的“恐懼、不滿和不信任”。

馮媛說:“當落後的影視作品概念與不斷上升的婦女權益意識碰撞,這樣的爭執就會產生。”

香港中文大學文學院助理教授郭婷表示:“當這樣的討論出現,它不是一個行業的問題,背後是一個更為巨大、更為嚴峻的社會問題。”

郭婷指出,簡短的海報立刻激起大量討論與女權主義話題在中國已經發展多年息息相關,民眾已很自然對父權視角的作品有看法,中國觀眾已經逐漸在性別議題上達成了一定共識。

她還指出,同時,由於話題與公共醫療議題相關,而關於新冠疫情、封城等議題在2022年中國放開動態清零政策以來在中國社交媒體上缺乏正常的、開放的窗口和渠道,這樣一部影視劇的推出還承載著作為公共討論代償出口的功能, 這樣不敏感的性別議題就會在短時間內成為社會議論的中心點。

中國新冠防疫鬆綁“新十條”實施一周,北京民眾在重拾自由之際也在經曆著一些亂象。

女醫護群體

曾在2021年和2022年參與中國新冠疫情一線支援團隊的程醫生表示她看到片名的第一反應是疑惑,然後是巨大的憤怒。

“我是在25日下班後刷手機看到這張海報的,加了一天班回家看到這條消息,簡直兩眼一黑,”程醫生這樣表示,並補充稱在她當時支援的河南省某駐地有近300名醫護,目力所及都是女性。

“在我們醫院有七八百個護士,男護士僅占不到30人,他們的工作量和女性護士的工作量完全一樣,我不理解為什麽隻有他們的付出被影視化肯定了。”

據中國官媒《人民網》數據,2020年,中國抗疫一線的醫生中女性比例達到約50%;而在護士中,這一數字達到90%。三年疫情期間,女性醫護比例始終遙遙領先。

在女性醫護占比極大的情況下,疫情期間,女性醫護的正常生理需求一直被忽視,孕期和哺乳期的女性醫護仍然在工作,衛生巾等經期用品一直沒有被納入統一采購的必須物資行列。與此同時,更有一些地區的女醫護流著淚被剃了光頭,成為官方“正能力”宣傳的一部分。

然而,在2020年由中央廣播電視總台出品的電視劇《最美逆行者》中,女性醫護被塑造為“貪生怕死”的形象,大量片段呈現女性醫護推諉支援疫區,與此同時,是男性醫護起到“領頭作用”。這樣的宣傳口徑與實際情況相去甚遠,在中國互聯網上引起巨大爭議。

四位參加過疫情支援任務的醫生均對BBC中文表示,正是這樣的影視作品使得她們對影視行業刻畫醫護形象產生了巨大的不信任。

程醫生還表示,在醫院招聘過程中長期存在的性別不公現象也是她對片名產生極大反應的原因之一。

以她所在的三甲醫院為例,除了對學曆、資格證的要求之外,醫院還會對女性有身高、體重、樣貌和特長上的要求。還有一些醫院會在進行身高體重測量之後再接收簡曆、複審和麵試。

程醫生補充表示:“但對男性沒有這些要求,他們隻有對學曆和資格證的要求,我還在學校的時候,老師就在教育我要更多努力才能和男同學進入同一個科室。”

據中國國家衛健委員2022年公布的數據顯示,截止2021年底,中國護士數量超500萬,其中男性護士比例僅為3%,較2012年1.8%有所提高。但值得注意的是,早在2003年,意大利的男護士占比已經達到23.8%,同年西班牙為18%,德國為16%。

在社交媒體上,也有用戶發帖表示在劇作內容尚未公開的情況下,劇本身有可能是為了為男性護士正名、提高可見度。

有博主發文表示:“讓世人看到了男護士的辛苦,宣揚了男護士的事跡,讓民眾有了認識他們的機會,讓民眾給予他們應有的尊重跟榮譽,這樣才能吸引更多男性進入護士這個職業。”

BBC有聯係數位男性醫護,但采訪請求均被拒絕。

程醫生當時所在的醫療支援團隊。

中國媒體曾發文講述男性醫護不被理解和因性別被質疑不夠專業的生命體驗,男性從事女性主導的護理行業往往被看作異端,男性在醫護行業的進入率低、但行業離開率相對卻較高。有論文分析指出,社會分工壓力是現象背後的主要原因。

但亦有大量聲音反駁指出,影視劇應從反應生活出發。

馮媛指出:“不論是醫護工作人員還是環衛工人,大量女性的行業主體現象都被抹殺了,她們在行業中的作用被視而不見,被視為理所當然,也通過這個方式被抹殺和否定了。中國社會長期存在的‘男鍋女背’和‘女功男戴’(指男性造成的事故由女性背鍋,女性創造的成就由男性認領)的現象透支了這些議題的社會信用。”

影視行業的反思

在愛奇藝等劇組擔任職業攝像師的曹先生對BBC表示,中國大多數影視編劇缺乏真實的工作經驗,但卻執著於批量生產劇本,導致劇本與生活實際嚴重脫節,“失去觀眾信任是一個時間問題”。

一位愛奇藝公司負責影視製作的管理層表示這個宣傳方式也使得公司本身“措手不及”,並拒絕透露更多劇作內容相關信息。

但正是劇作方的不公開使得公眾對“劇作是否會篡改曆史”產生了恐懼。

程醫生表示,在過去幾年講述三年疫情的影視作品裏,除了《最美逆行者》這樣直接“改寫曆史”的劇作,更多劇本都在描摹女護士如何在工作中愛上男醫生,她認為這極大影響了公共醫護形象,不是正常的文藝作品。

馮媛同時向BBC中文提出,中國影視行業劇本依然存在過於傳統化的問題,過於注重刻畫“男主女輔”形象。盡管影視作品或可鼓勵、正名男性出任護工職業,但不應該“用少比例來直接代表行業”。

“影視作品應該跨越性別壁壘,打破性別定型,”馮媛這樣說。“性別平等不僅強調要看到女性的付出,還強調要讓所有人能跨越壁壘做一切事的權力,男性從事護理行業是應該被正名被看見的,但同時也要建立在不去抹殺和否定女性貢獻的基礎上。”

文化評論員劉偉奇博士表示這和中國過於傳統的二元性別社會分工環境有關。在有毒男性氣質的要求下,男性被要求承擔作為力量的象征,被要求成為主體、成為主導。另一邊是女性更多開始反思、警惕權力關係的不對等。

“在關於這個新劇的討論裏,男性醫護和女性醫護的討論實際不在同一個議題上。男性忌憚成為護工之後麵對的社會嘲笑,女性警覺自己的聲音被抹殺,最終還是落點在古板傳統的性別意識作祟上,大家在這個框架下都不能自由,”劉偉奇這樣說。

程醫生則表示:“我不要求影視劇怎樣去發揮創作,起碼應該從現實出發,不要魔改。”

查看評論(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