降房貸利率,如何影響窮人、富人和中產
文章來源: 南風窗 於
- 新聞取自各大新聞媒體,新聞內容並不代表本網立場!
從9月開始,存量房貸利率可能調整的市場消息,開始流傳。
今天,房貸首付、利率真的降了。
9月24日,國務院新聞辦公室舉行新聞發布會,中國人民銀行行長潘功勝宣布,在房貸方麵,將降低存量房貸利率並統一房貸最低首付比例。
具體是:
引導商業銀行將存量房貸利率降至新發房貸利率附近,預計平均降幅大約在0.5個百分點左右。
將全國層麵的二套房貸最低首付比例由25%下調到15%,統一首套房和二套房的房貸最低首付比例。
這是繼今年的“517新政”後,房地產信貸門檻的又一輪下調。分析人士指出,這也意味著新一輪的政策刺激到來。
力度有多大呢?
按照貸款總額200萬元、貸款30年計算,每年節約的房貸利息約一萬元左右,30年一共節約利息支出約30萬。
上一次調整存量房貸利率,則是在一年前。
2023年8月,人民銀行、金融監督管理總局發布《關於降低存量首套住房貸款利率有關事項的通知》,調整兩類住房貸款利率。一些市場人士認為,中秋佳節和國慶節的時段,是樓市傳統的銷售“黃金期”。
中秋佳節和國慶節的時段,是樓市傳統的銷售“黃金期”
此外,新房按揭和存量房利率出現“倒掛”的情況,也被認為是政策調整的利率環境基礎。
近期,一些城市新發放首套房按揭利率降到了3%附近,在那些提振樓市訴求更強烈的地區,甚至可以“優惠”到3%以下。然而,全國很多城市存量按揭利率普遍高於4%。目前,我國的存量房按揭貸款規模在38萬億左右。如此巨大的規模之下,哪怕隻是微調,對銀行體係的衝擊也是不言而喻的。
實際上,近幾年來,銀行的利潤空間已逐漸收窄,因此有關政策的出台必然會考慮其對金融體係和宏觀層麵的衝擊。
但不可否認,存量房按揭利率的下調,意味著將為購房者每年“節省”千億級別的現金,對很多家庭的日常現金流,將起到有效支撐。
更重要的是,降利率也是提升國民可支配收入、提振內需最有效的方式之一。當下,其意義尤其重大。
01
指向消費問題
說到提振消費,讓居民的手中有更多的現金,很多措施的效果不一定明顯,但存量房利率的下調,影響是立竿見影的。
數據說明了一切。按照《2023年第四季度中國貨幣政策執行報告》,截至2023年末,已有超過23萬億元存量房貸利率完成下調。調整之後,存量房的加權平均利率為4.27%(2023年12月5年期以上LPR為4.2%),平均降幅為73個基點,每年減少借款人利息約1700億元。
目前,中國企業500強的營收入圍門檻約為473億元。形象地說,這意味著按揭購房者們“分享”了大約4家中國500強企業的年營業收入。
利息降低的絕對數量不可謂不多,的確讓不少人受惠。節省下來的資金,必然對居民的消費支出帶來積極影響。
消費的提振,對當下的中國經濟的確太重要了。2024年,我國的GDP增長目標是5%左右。上半年,這一目標圓滿完成,GDP為61.6836萬億元,同比增長5.0%。下半年,要實現這一目標,依然還有很多努力要做。
作為經濟增長的“三駕馬車”之二,投資和出口盡管表現不錯,但和過去相比,也出現了放緩。在進出口方麵,1—8月,貨物進出口總額28.5838萬億元,增長6.0%。其中,出口16.4552萬億元,增長6.9%。
1—8月,貨物進出口總額28.5838萬億元 / 風間澈製圖
這一亮眼數據很大程度得益於中國企業的出海浪潮。在強大的國內製造業供應鏈的支撐下,企業在全球市場的開拓取得了巨大成效。出口,依然是中國經濟增長的主要動力之一。
在投資方麵,數據略顯遜色。2024年1—8月份,全國固定資產投資(不含農戶)為32.9385萬億元,同比增長3.4%(按可比口徑計算),其中,民間固定資產投資16.7911萬億元,下降0.2%。
中國經濟正在進行深刻的轉型,投資在拉動經濟中的作用,必然出現下降。但投資對於經濟增長的作用,還是不能被輕視。投資數據增速的放緩,意味著經濟的增長需要尋找其他的動力源。於是,內需的提振成為了最好的替代方案。
從2020年新冠暴發開始,國內各地陸續出台了諸多刺激消費的措施。新冠疫情有效緩解之後,為了推動地方經濟快速複蘇,很多措施也延續了下來。其中,最具代表性的莫過於各地力推的消費券。消費券的推出對帶動人們消費熱情、推動經濟複蘇起到了一定的作用,但消費券也存在兩個局限。
首先,消費券一般都針對特定的行業推出,比如電影、餐飲和汽車購置。在經濟進入深度調整期的時候,人們首先削減這些領域的消費支出,其受到的衝擊較大,因此采用逆周期調節的方式是合理的。
但經濟是按照市場規律運行的,決定一個行業是否“供需兩旺”,不但包括了需求端的支出能力,也要求供給端必須有更好的產品。以電影行業為例,國內很多城市推出的電影消費券,力度不可謂不大,但從2024年的暑期票房來看,效果並不是特別明顯。
2024年國內各省市均推出了電影消費券/圖源:淘票票
2024年,暑期檔總票房達116.4億元。而在2023年,這一數字是206.19億元。一些業內觀點認為,缺少足夠多的供給,也是電影票房下滑的重要原因。比如,影片《抓娃娃》成為2024暑期檔票房冠軍,並且一枝獨秀,略微讓人意外,其原因一定程度和影視領域的民營投資出現了下滑有關,消費者的選項並不多。
消費券的另外一個局限在於,它的數量有限。以國內經濟最發達的一些強二線城市為例,單次消費券發放的數量級隻是千萬級,上億級的較少。以購車為例,數百元或者數千元的消費券補貼,也很難立刻改變人們的預算約束。
而且,隨著經濟的深度調整,地方財政的收支出現一些微妙的變化,消費券等刺激措施的可持續性也是一個問題。因此,尋找另外一些更具有可持續性的消費提振措施,顯得愈發必要。
02
窮人、富人與中產,誰更願意消費?
在中國的經濟學界,提振消費的辯論有很多。實際上,一個最基礎的經濟學概念,可以說清楚關於消費的很多根本性問題。
作為拉動經濟的“三駕馬車”之一,消費並不隻是冰冷的宏觀經濟數字,它關乎千家萬戶的日常。消費和兩大因素相關,一是可支配收入,二是消費的欲望,特別是邊際消費傾向更是影響著普通人的消費行為。
邊際消費傾向影響著普通人的消費行為 / 顧薌製圖
簡而言之,邊際消費傾向是指每增加或減少一個單位的可支配收入時,居民的消費變動情況。
比如,消費者的收入在5000元時,消費是1000元,當收入增加到6000元,消費是1500元。那麽,他的邊際消費傾向就是(1500-1000)/(6000-5000)=50%。
選取50%這個相對極端的數字,其實是為了說明:對窮人來說,其邊際消費比富人要高,收入增加之後,他們更加願意消費。
相反,富人的消費傾向較低,因為他們對物質已經沒有太多的增量購置需求。
當然,對當今的很多工業大國來說,已經不存在“窮人”,增量消費市場的主力軍已經是廣大中產階層。
因此,如果要擁有一個強大的國內消費市場,就必須擁有一個數量龐大、邊際消費傾向相對較高的中產階層。對很多消費品而言,他們的消費檔次正從中低檔向中高檔邁進,潛力巨大。
回到推動消費的兩大因素,即必須要讓邊際消費傾向於較高的中產階層,又擁有更多的可支配收入,才能真正持續性地提振消費。
如果從微觀的家庭單位來分析,毫無疑問,按揭貸款帶來的本息每月支出,是中國很多中產階層每月最大的現金消耗。而且,它持續數十年不間斷,是家庭消費的“緊箍咒”。在經濟進入深度調整期的時候,一些家庭的現金流必然承受壓力。
從任何角度看,降低存量房利率對改善居民的家庭現金流狀況,都是立竿見影的。如果簡單地從按揭契約來看,按揭貸款的交易雙方就是購房者和銀行,而降低存量房的利率類似於一種雙方的“零和遊戲”,即銀行“讓利”給購房者。
降低存量房的利率類似於一種購房者和銀行的“零和遊戲” / 顧薌製圖
從數據來看,“讓利”的確是有必要,銀行也是有能力的。因為,中國的銀行是全球上市公司中,最強大的利潤創造群體之一。比如,在2018年,
A股32家上市銀行淨利潤竟然達到1.489萬億元,占A股上市公司淨利潤四成以上,甚至趨近於一半。
情況也在變化。新冠疫情暴發之後,銀行的利潤增速開始降低。2023年,商業銀行淨利潤為2.38萬億元,同比增長3.24%。而此前的2022年,增長數字是5.4%。也就是說,商業銀行的利潤依然可觀,但增速在下降,“讓利”的能力的確有所降低。
不過,如果從銀行體係和宏觀經濟整體的運行來看,降低存量貸款利率並非“零和博弈”這麽簡單,也不完全就是銀行“吃虧”。
近兩年來,提前還貸的浪潮成為銀行體係麵對的另一個問題。一些購房者未來的家庭現金流預期,開始出現了改變。他們希望減少每月本息按揭支出,提升家庭財務的穩健性。
比如,僅僅在2024年第一季度,提前還貸數額就已經超過了1.1萬億元。居民提前還貸會衝擊銀行的資產負債表,讓銀行損失既定的利息收入之外,銀行還必須對資產負債進行重新匹配,增加其管理成本。
更重要的是,隨著國內利率環境的整體走低,尤其是新房按揭利率和存量房利率出現“倒掛”的趨勢,提前還貸可能會越來越普遍。因此,銀行體係也必須做出適時的調整。
另外,盡管中國的大型銀行們在本世紀初便完成股改,建立起了完善的公司治理,按照市場規律運作,但不可否認,作為國有控股金融機構,在必要的時候,它們承擔一定的“社會責任”也是未可厚非的。
當然,由於巨大的存量房貸基數,任何微小的利率調整——哪怕是一個基點(萬分之一),都是關乎金融體係穩定的大事。
9月初,央行貨幣政策司司長鄒瀾就表示,受銀行存款向資管產品分流的速度、銀行淨息差收窄幅度等因素的影響,存貸款利率進一步下行還麵臨一定的約束。
社會對存量房貸利率的廣泛關切說明了,從普通家庭的視角去審視提振消費的問題,往往更加具有現實和積極的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