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產正在逃離國際學校?問題沒那麽簡單

文章來源: - 新聞取自各大新聞媒體,新聞內容並不代表本網立場!
被閱讀次數


送孩子讀國際學校,不僅要有充分的思想準備,更要有充分的經濟預算。讀國際學校等於選了一條截然不同的路,而且這條路是難以掉頭的。

看到一篇網文說,北上廣的中產家庭正在悄悄退出國際學校,說的是隨著不少中產收入(預期)減少,國際學校招生越來越難了。

類似聲音其實近幾年都有在傳,但事情不能隻看到一麵。國際學校也分種類和招生對象的,單純講招生難不難,並不準確。

有些國際學校隻為本國人員子女提供教育服務,這類國際學校甚至不是營利性的,學生多了少了並不影響運作。

而麵向社會招生的,也有很大不同。有些國際學校隻招收外籍人員子女,外籍人員少了,生源自然也就少了。

更多國際學校是麵向市場的,招生情況直接影響其盈利狀況。這類國際學校才是很多中產家庭關注的重點。而這類國際學校中的頭部,基本也不存在招生難的問題。畢竟想讓孩子出國讀書的家庭還是很多的,生源減少不至於衝擊到這些學校。

同樣是國際學校,有的學校每年考上G5(英國最好的五所大學)或八大藤校的學生占比高得驚人,有的學校“牛劍”(牛津劍橋)一個都考不上,招生情況能一樣嗎?

所以,沒有必要過多考慮國際學校招生難不難這種現象,而是要更多從自身經濟條件,孩子的天資稟賦、興趣愛好,以及今後的留學目的地等角度來考慮問題。

孩子馬上就要決定上不上國際學校了,你還在考慮今年國際學校招生難不難,有什麽用?

要不要讓孩子上國際學校,每個家庭都有自己的考量。這裏能為有這方麵考慮的家庭提供的信息是,告訴你一個真實的國際學校。

01

國際學校並不意味著不用卷

很多家長送孩子上國際學校,當然是為了讓孩子出國留學。這麽做的一個重要原因,是不想讓孩子在應試體製裏卷。卷不過的,搞不好還要去上職高。

應試教育的卷,不用多說了。衡水中學就是一個樣本。

所以,很多中產家長的想法是,既然我有能力送孩子出去,為什麽要在國內跟人家卷呢?不僅家長這麽想,孩子也會認為,隻要上了國際學校,就不用再這麽辛苦刷題了。

這其實是一個錯誤的認識。

理想中的國際學校,或許是穿著英美風格的校服,戴著耳機逛校園,天天都有社團活動,學騎馬、皮劃艇,打高爾夫。現實中的國際學校,完全不是這麽回事。

國際學校有國際學校的卷。別說“牛劍”和藤校,但凡想考上好一點名校的,不卷是不可能的。

例如,考英聯邦方向大學的主要是學習A-Level體係,也就是英國高中課程。一般來講,這要求除了英語語言能力(雅思)外,還要根據商科、理科或文科方向,選修經濟、數學、曆史等三四門不同課程,才能做留學申請。

美國方向就更複雜了,除了學習成績,還要有推薦信、競賽成績、社會實踐經驗。要把申請書寫得好看,這背後就有很多門道和要求,絕不是打包給學校或中介那麽簡單。

單說語言關,無論考雅思、托福,當然都比國內普通中學對英語的要求高很多。多數國際學校入學測試都要考英語,看你的語言能力怎麽樣。

國際學校是用英語上課,教學內容是全英文的,而且大量是外教授課(這幾年少了),這就需要通過校外培訓機構強化訓練來過語言關。而培訓機構是根據雅思或托福的考試要求來進行輔導的,大量詞匯、大量閱讀、大量聽寫,一天要求背一兩百個單詞很正常。

這已經不是填鴨式教學,而是魔鬼訓練了。

進了國際學校,同樣的教學內容,換成英語教材,等於難度加倍。想想就知道,即使掌握了一定的英語能力,也不代表你能就看懂英文的數學卷,更不意味著你看得懂英文的哲學書或經濟課程。

不懂怎麽辦?隻能花更多時間學習。在國際學校,平時上課往往隻是打個基礎,上完課也還要參加校外機構培訓,集中再學習。特別是那些力爭考名校的,更是如此。極端情形下,有的學生幹脆請假,把大量時間用在校外培訓上。你說這能不卷嗎?

同樣是學習,在國內語言環境下,相對算輕鬆了。所以,抱著不跟國內應試教育卷的心態想讀國際學校的家長和孩子,要趁早打消這種念頭。

國際學校是可以提供更多的選擇和機會,但這並不意味著你不用卷,不用刻苦學習。為了更多的自主選擇,本來就需要付出更多的努力。

02

國際學校不是隻有學費貴

再來算經濟賬。

有些中產家長覺得,把孩子送進國際學校,隻要承擔得起學費和生活費用就夠了。有人按學費一年10萬—20萬元算,加上七七八八的,以為一年滿打滿算30萬元差不多了。

固然省著花錢和不計成本的花錢是有區別,但上麵這種算法還是過於樂觀了。

張明揚兄總結過一個“中產作死三件套”,即“房貸近千萬、配偶不上班、二娃上國際(學校)”。其實,別說二娃上國際學校,一個孩子讀國際學校,都等於進了一個巨坑。如果沒有留有“冗餘”的預算,謹慎入坑。

現在國際學校普遍的學費行情(以江浙滬為例),大多在15萬—20萬元/學年,三年下來就是45萬—60萬元。但這隻是學費,其他還有住宿費、餐費、服裝費、社團活動費、交通費等費用,這些費用一年起碼5萬—10萬元(月均4000—8000元),也是不能省的。

但這就算完了嗎?肯定不是啊。

有一項開支家長可能想不到,就是孩子萬一不習慣學校宿舍怎麽辦?如果有租房子的需求,相關費用就蹭蹭上去了。一個月房租3000—5000元是正常的,還不包括水電費等相關費用。這一年又得三五萬元沒了。

相對另外一項開支,這又是小錢了。那就是課外培訓費。許多家長以為,把孩子送進國際學校自己就什麽都不用操心了。這是不可能的。

就像上麵所說的,要考國際學校需要語言培訓,進了國際學校不僅語言培訓不能省,其他課程也要視情況進行輔導。按照行規,這類校外(一對一)培訓收費在800—1500元/小時。注意,這裏的時間單位是小時。

也就是說,一個星期上兩次課,一次上2小時,一個月費用就要1.2萬—2.4萬元。當然這類培訓不是整年進行的,如果寒暑假也培訓的話,一年10萬—20萬元,也省不下來。

此外,還有一個大項開支沒算。雖說國際學校一般都有留學輔導,有些家長或學生自己也會去整理留學申請,但對多數家長來講,自己做畢竟沒經驗,所以會委托給中介機構。

讓中介機構做留學申請,門道又有很多,既有單獨申請,也有合並申請,還有“打包票”(申請必過)的服務承諾,當然收費也不一樣。大致來講,少則幾萬元,多則一二十萬元。更複雜的美國大學申請,還會冒出一些“奇奇怪怪”的費用,比如社會實踐或設計作品的費用。如果是“做”出來的,也要花不少錢。

這裏還不算考試報名費(各種考試都要報名費),暑期遊學費,以及孩子零花錢費用,其實也很難省下來。另外,讀國際高中的孩子都在青春期,會有很多讓人意想不到的花錢去處,比如談戀愛、轉學等。

這麽算下來,送一個娃上國際學校,一年費用少則四五十萬,多則百八十萬。三年下來(還有三年半學製),一百萬元是少不了的。總之,沒有驚喜,隻有驚嚇。

根據育媧專家團隊(梁建章、黃文政、何亞福等人)發布的《中國生育成本報告2024版》,國內家庭0—17歲孩子的養育成本平均為53.8萬元;0歲至大學本科畢業的養育成本平均為約68萬元。

也就是說,讀一年國際學校的費用,大約等於國內普通家庭把一個孩子從0歲養育到17歲甚至是到大學本科畢業的費用。

換另外的對比方式,在國內讀國際高中,差不多等於直接去讀美國高中的費用(年費用在5萬—10萬美元。換成去加拿大,會便宜些)。

把賬算得這麽細,不過是想提醒有些家長,送孩子讀國際學校,不僅要有充分的思想準備,更要有充分的經濟預算。

讀國際學校等於選了一條截然不同的路,而且這條路是難以掉頭的。

03

國際學校更像是高級培訓機構

說到這裏,很多人可能也看出來了,麵向社會招生的國際學校,本質上就是高級一點的課外培訓機構。

與普通高中相比,除了少數列入當地普通高中招生計劃的國際學校,很多國際學校沒有普通高中學籍,所以也不能頒發普通高中畢業證書。

而且,由於學校自己頒發的證書沒有什麽公信力,多數國際學校都是通過參加國際課程,比如IG、AL、IB、AP,來獲得國際課程學曆證書。

不過,這些受海外大學普遍認可的國際課程,並不是隻有在國際學校就讀才能報考。隻要交報名費,這些課程既可以選擇網上報考,也可以通過培訓機構報考。哪怕是國際學校也隻是組織報考,考試和打分、公布成績、頒發證書,都是國際考試局的事。

可以說,國際學校能做的事情,培訓機構也能做,而培訓機構更強調一對一服務。

二者最大的不同是,國際學校在上課學習之外,可以為學生提供完整的高中校園生活,包括課外活動、社團活動、宿舍生活與廣泛的人際交往,而培訓機構由於招生人數少、功能不齊全,難以做到這點。

但培訓機構也有培訓機構的好處,就是可以根據學生本身資質和學習狀況,提供個性化的一條龍服務,在教學安排上也更加靈活。

所以,也有不少學生,特別是主攻藝術等方向的學生,幹脆直接通過培訓機構來完成報考海外大學的前期準備。在總體費用上,培訓機構往往也會比國際學校便宜一些。

出國留學,也不是隻有上國際學校這一途徑。近年來,也有許多家長直接送孩子去美國、加拿大讀初中、高中,這樣做除了可以更好地與國外教育體係相銜接,在申請大學時更有優勢外,在費用上並不比在國內讀國際高中昂貴。

即便是要選擇國際學校,這裏頭也有很多“門道”。

例如,有的國際學校為了充門麵,會從其他國際學校“買”分數好的學生,給獎學金、給獎勵,這其實是一種變相的自我宣傳。

記住一點,不要輕易被一所國際學校是否有考上G5、藤校的學生所誘惑。一般來講,如果一所國際學校考上名校的學生數量少得可憐,這就要留意。

而一些老牌國際學校,每年考上名校的比例相對穩定,而且除了這些尖子生,其他學生往往考上的大學也不會很差。這才是真正有水平有實力的國際學校。

說這些是想強調,真實的國際學校與許多家長心目中的國際學校是有很大區別的。家長首先要充分考慮是不是真的要讓孩子走這一條路。選擇一所什麽樣國際學校,可能影響孩子今後的人生軌跡,不可不慎。

至於別的家庭是否棄選、退出,或者國際學校是否存在招生難的現象,根本不重要。

回到很多家長讓孩子讀國際學校的初衷,無非是想給孩子更多的選擇和機會,讓他們能夠按照自己的興趣愛好發展。

若能堅持這個初衷,再苦再難都是值得的。但如果隻是想出去鍍鍍金,那無論從國際學校的現狀,還是從回國就業的機會來講,其性價比、“含金量”都在不斷下降。

教育是通往自由的一扇門,前提是,不能走錯門。所以,家長必須考慮清楚:你想讓孩子讀的,到底是什麽國際學校?

查看評論(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