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學家:地球曾經有壯麗的光環 持續幾百萬年
文章來源: 中時新聞網 於
- 新聞取自各大新聞媒體,新聞內容並不代表本網立場!
科學家提出一種假設,4億年前的地球曾經有過行星環,是一枚小行星解體而形成。(圖/scitechdaily)
土星(Saturn)有著神奇的光環,就如同戴著帽子一般,相當的特殊。不過一項火研究認為,或許在4億年前的地球,周圍也曾經有過光環,隻是後來消失了。
每日科學(Scitech Daily)報導,這個理論是澳洲莫納許大學(Monash
University)的地球科學教授湯姆金斯(Andrew Tomkins)所提出的。在4.66
億年前,地球遇到一係列不尋常的大量隕石撞擊,而且主要發生在赤道帶上,並且在隨後,發生在全球顯著寒冷,稱為“赫南蒂安冰河時代”(Hirnantian
Ice Age),它持續的時間不算長,僅有140萬年,這幾個現象可能歸因於光環的遮蔽效應。
湯姆金斯表示,他所提出的理論,是對4.66億年前一連串地質現象的假說。地質紀錄發現,在歐洲、俄羅斯和中國發現當時的石灰石沉積物,這些沉積物含有大量來自某種類型的隕石。並且,同時期有許多原因不明的海嘯,出現的特別頻繁,海嘯的紀錄在雜亂的沉積岩中可以看出。
科學藝術家假設赤道上空有光環,那麽在地球上看起來會是什麽樣子。(圖/Ron Miller)
“據我們所知,已紀錄到21
個隕石撞擊坑,是當時形成的。現在這些地點都散落地球各處,但是如果利用我們已知的板塊飄移知識,回推隕石坑在4億年前的位置,我們發現這段時期所有的隕石,都位於靠近赤道的大陸上,沒有一個位於靠近兩極的地方。”
“按理說,隕石撞擊地球的機率應該是隨機的,結果都發生在赤道附近,這一樣有合理的原因。”
“最佳解釋是,一顆大型的小行星在接近地球的過程中解體。幾千萬年來,這些分裂的小行星碎片如雨點般落到地球上,形成了我們上麵描述的隕石坑、沉積物和海嘯的模式。但同時,有些小行星會持續環繞地球,就會形成地球的暫時光環。”
同時,光環假說還可能解釋了赫南蒂安冰河時代的成因,試想,一個巨大的陰影橫過地球天際,到達地球表麵的陽光因而減少,是不是就會造成地球的降溫?
我們科學調查的下一步,是建立數學模型來解釋小行星如何分裂和分散,以及由此產生的光環,是如何隨著時間的推移而演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