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史為什麽還沒修出來?知乎高讚回答怎麽說

文章來源: - 新聞取自各大新聞媒體,新聞內容並不代表本網立場!
被閱讀次數

對這個世界了解越多,就越能明白,人和人之間為什麽有這麽多矛盾,根本就在於出發點不一樣,立場也就不一樣。

所以,對於任何事情,都會有兩個維度,一個是事實判斷,一個是價值判斷。

事實判斷就是事情真相,就是客觀真實,這個事兒它是個什麽事兒,該是怎麽樣,就是怎麽樣。

研究曆史,首先就是要接近這個真相。

但曆史這個學科複雜之處在於,你光接近了真相還不夠,你還要解釋真相,這就涉及到了價值判斷。同樣一個曆史事實,你站在不同立場,就會給出不一樣的解釋。

就拿清史為什麽還沒有修出來這個曆史話題來做例子。

盛世修史,這是咱們一大傳統。某種程度上,甚至代表了某種法統。

當然,現在是新時代了,不搞過去封建王朝天命那一套了,但是清史到現在也沒有修出來,確實有點那啥了。

按照規範,清史被設定為“十四五”期間重大出版計劃,

其實清史書稿3000多萬字,之前差不多基本定稿了,也送審了,“審讀工作曆經近2年,也初步完成。”

結果送審之後,遲遲沒有一個準信。

實際上就是擱置在那了。

相當於留中不發了。

就是因為有很多曆史事件,咱們其實非常接近真相了,但是該給它下一個什麽判斷?這個非常難。

為什麽這麽難呢?

其實就是因為,立場很難,不知道該選擇站哪個立場。

難就難在官方這個立場,對很多事兒很矛盾。

咱們可以看另外一本已經出版的著作,《清代國家統一史》,部分了解現在官方對清朝一個基本態度。

這本書,從“國家統一”視角展開,毫無疑問,那是要大大誇一下清朝統治,畢竟咱們如今領土疆域法統,和清朝200多年統治,有很大關係。在這方麵來說,清朝有功。

別的不說,中原王朝在1000多年以後,恢複了對西域的實際統治,故土新歸,所以叫新疆,這個功勞就比宋明大太多了。

所以,至少從這個視角來看,清朝得誇。

但是換其它角度,就不好說了。

怎麽說呢?朱元璋當年從紅巾軍造反起家,登基以後把紅巾軍徹底定義成反賊,還是延續了天命那一套,說元朝也是好的,隻不過天命到了老朱我手上了。

朱元璋為什麽這麽不要臉呢?因為站在統治者的立場,他就不可能支持造反。這就像後來乾隆修二臣傳,我承認洪承疇你們幫了我大忙,但是我還得罵你兩句,因為我不希望後麵還會出洪承疇,這和朱元璋是一個想法。

但是呢,咱們天安門上人民英雄紀念碑,太平天國金田起義浮雕還在那呢。

從這個角度來看,滿清統治又天生帶有原罪。

這就是如今官方對待清史基本判斷的最大矛盾。

更不要說建國以後,對滿清入關這個事兒的評價,本身就有一個搖擺和反複。

建國初期,是階級史觀,加上延續了孫中山“驅逐韃虜,恢複中華”的影響,所以說滿清入關是異族侵略,是壓迫。

90年代以後又流行團結史觀,試圖把所有民族都團結成中華民族,於是又把滿清入關描述成反抗明朝民族壓迫。

但是團結史觀有個bug,就是太過於和稀泥,試圖團結所有人,想誰也不得罪,實際上全部都得罪了。

所以呢,恐怕修編清史內部,對很多事情的定性,都沒法統一呢。

很有可能,就是清史編寫組內部,很多人估計都還沒有統一想法。

然後,還有不得不提的一點,據小道消息,清史修編送審稿,據說受國外新清史影響過大,不符合“人民史觀”。

這就又不能不提,皇漢思潮和民族主義對清史修編的影響,應該說多多少少也起到了一些負麵作用,或者說皇漢思潮看清史,本身也充滿了矛盾。

什麽是新清史呢?

網上也有很多討論。

簡單來說,就是美國那邊視角,來看東亞這塊曆史,他們的視角,和咱們傳統大一統王朝敘事邏輯完全不一樣。新清史說滿清王朝,同時是中原漢人皇帝、蒙古大汗、西藏活佛幾個身份混合...

所以呢,國內提到新清史,或者內亞史觀,往往會說這是一種解構,試圖解構中華民族大一統理論。

這裏麵,最大的矛盾,就在於引發了皇漢思潮和民族主義如何看待滿清的矛盾心理。

按照大一統王朝理論,說滿清入關以後被漢化了,接受了中原漢人文明,然後承襲了曆史上宋元明大一統王朝正統。這裏麵的關鍵,就是漢化。

強調一遍,關鍵是漢化。

現在談中華民族,其實不管怎麽繞,主體是漢族,主要文明外在體現就是漢字,所以就是漢文明。

曆史上不管是蒙元入主中原,還是滿清入關,最終都不得不漢化,用中原王朝大一統製度來鞏固統治,這歸根到底,是因為遊牧民族那一套統治理論,確實不適合中原農耕文明。

因為最終都要漢化,所以導致漢族以及漢族文明就有了某種特殊性,哪怕是中國的現代化,某種程度上也是漢化,因為所有代表現代化的科技、文化載體,還是漢字,這個沒法繞開。

所以就產生了皇漢思潮嘛。

皇漢就會覺得,不管你們怎麽牛逼,曾經如何牛逼,最後還是我牛逼啊。

這也是一個矛盾。就是如何解釋大一統王朝,最終都不得不漢化。皇漢就會認為我最牛逼,但是官方立場要反對皇漢思維,於是皇漢又產生了逆反心理,覺得你老是照顧少數民族什麽的...

這個問題很複雜,也導致了官方立場,和民間主流立場,也產生了一些思想爭議。當然也會影響清史很大問題的蓋棺論定。

既然說到這裏,我還是要插一句,我曆來非常反對皇漢思維。為什麽呢?很簡單一個事情,如果說中原漢族農耕文明真這麽牛逼,為什麽會被滿清入關呢?你歸根到底還是被滿清這個蠻夷打敗了啊。滿清才多少點人?有多少漢人投靠了滿清政權?

你無法解釋這個事情。

看看南明史就知道了,越是看南明史,就越是能明白,皇漢思維很好笑。因為根本就不存在一個皇漢想象中的皇漢,都是漢族人,所以就能團結了?大錯特錯。南明史說明了,漢族曾經是多麽一團散沙,自相殘殺。

看南明史能被氣死,恰恰說明了,僅僅從民族角度,族群角度,沒法解釋清楚曆史問題。

所以皇漢思維要不得。

但是團結史觀吧...問題也很多。很多皇漢思維會抓住團結史觀漏洞,於是產生了很多爭論,這些思想上麵不統一,對於清史最終蓋棺論定,肯定也會產生某些幹擾。

清史這麽難產,也就很正常了。

然而我們回顧曆史,清朝最終修訂明史,從1644年滿清入關,到乾隆四年(1739年) 正式定稿,前後差不多100年。

這麽看來,清史再修個20年,也不算個啥。

查看評論(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