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陪爬泰山成大學生熱門兼職”“大學生兼職陪爬泰山瘦了30斤”……連日來,五嶽之首泰山再次成為網絡熱搜,大學生陪爬多次引發關注成熱門話題。數據顯示:2024年以來,泰山接待進山遊客625萬餘人。旺季每天約5萬人,很多是來自全國各地的大學生。據了解,不少當地大學生在網上推出周末陪爬,有人一年接單量可達四五十單。
一項爬山運動,為何備受關注和熱愛?中間經曆和發生著什麽故事?
20歲體育專業男生:
陪爬是為了掙點生活費
從關帝廟到紅門宮,155級台階;從龍山坊到升仙坊,783級台階;從青帝廟到玉皇頂,186級台階……泰山30多個區間節點,每個節點有多少台階,大二男生孫福闖了然於心。一年來,他在泰山的山巔山腳,至少輾轉30多個來回。小孫說,像他這樣陪爬泰山的大學生,不下一百人。
20歲的小孫,家在山東棗莊,陪爬快兩年了。
“就為掙點生活費。我家庭條件不是很好,從小是爺爺奶奶養大的,他們是那種勤勤懇懇的普通人。
“我去年開始的,算泰山陪爬行業的第一代人了。”
小孫在自己的抖音號(mi 泰山陪爬
認真負責)裏這樣自我介紹:200一次,免費背包。本人山東本地大學生,20歲,原乒乓球體育生,跑動能力不用質疑,身體倍棒,性格開朗。一路陪你聊天從山底到山頂,了解泰山曆史,風趣講解情緒穩定,給你提供滿滿的情緒價值。你爬不動連哄帶騙地拉你到山頂,全程為你拍照,你的專屬攝影師,拍攝技術還可以,懂受傷急救……
小孫說,他的客戶,有謙虛低調的老板,有無憂無慮充滿活力的孩童,有腳踏實地為人善良的職員,也有曆經歲月滄桑但不服老的老人。他們來自天南地北,各行各業。
我和大姐姐說
爬泰山,心情絕對會好
我的第一個客戶,感覺挺好的:她是一個大姐姐,30多歲,是個腳踏實地、為人善良的創業者。
去年7月,有遊客在網上問:泰山有沒有陪爬的?我覺得我可以勝任,就主動應了她,那時正好是暑假。
她說心情不好,要找個人陪爬泰山。我和大姐姐說,爬泰山,心情絕對會好,什麽壞心情都不會有了。
泰山腳下,有萬仙樓,一個大石刻著“漸入佳境”,往前走,風景越來越好。過了雲步橋,橋邊山體有一方摩崖石刻,上刻“至此始奇”。我和大姐姐說,從這裏,風景開始變化萬象。到了對鬆山,石頭上刻著“至此又奇”,這裏的景象,更加奇特。
臨近南天門,在道教中是人界天界的分界線,我和大姐姐說,跨出這一步,過了這道門,你就進入新境界,凡塵往事拋在腦後。
每個階段,我給大姐姐慢慢講,她的心情慢慢好了。
七夕節兩位老人手牽手
從山腳一直爬到南天門
山腳到頂峰玉皇頂,共計7715級台階。網上有人計算過:山路兜兜轉轉,一趟陪爬,相當於爬了300層樓。
今年夏天的七夕節,有人聯係小孫。見了麵,是一對爺爺奶奶,都有60多歲。
這可太難得了!泰山上,情侶真的蠻多。為看一眼日出,他們半夜會依偎在東天門的山道上,抱團取暖到天明。山上還多見大人和孩童,最難得一見老人爬山。他們臉部的滄桑感十足,但是精神矍鑠,從山腳到山頂,一路上基本不要我攙扶。
爺爺奶奶兩個人手牽手,我給他們背著包,一路上講講泰山的自然和人文曆史,一直爬到了南天門。他們聽得津津有味,一路上話很少,神態蠻莊重。
到了南天門,我拍了一張兩位老人牽著手的照片。
七夕節那天,泰山上很多對小年輕,老夫妻一起爬山的很少見。這種不服老的精神,讓我印象很深刻。他們從哪裏來?為什麽不顧年邁挑戰泰山?……這些問題,我很好奇但不會主動問,除非顧客自己說。
我小心翼翼給她發消息:
要好好愛自己……
來爬泰山的人,有人為看日出,有人為看日落。泰山上不隻行色匆匆的遊客,也有很多人滿腹心事……
大二男生付玲海(抖音:付同學),如今是泰山陪爬業績最好的同學,“每天都有10多個客戶來聯係。”
今年6月,有客戶把陪爬的視頻上傳到社交平台上,一夜之間,小付成為泰山上流量最火的人,橙柿互動也報道過。
上次采訪後,小付第二天陪一個女生爬泰山。
小姐姐比我大一歲,蠻漂亮蠻優雅,人很好,還買了串銅錢編織的元寶送我。剛起步一段,小姐姐就有點累了,我陪她休息聊天。
繼續上爬的時候,她垂著手腕。我驀然注意到:她的右手腕上,有一道齊整的傷痕。我蠻好奇她有什麽故事,但很私人的事,我不能多問。
爬完山,我們坐索道下來,我送她上了回家的車。我小心翼翼給她發消息:“要好好愛自己,不要傷害自己。”小姐姐回複說好的,還發了一個開心的表情包。
還接待過一個四川來的姐姐,比我大幾歲。她說,上班蠻累,來泰山看日出,祖國有這麽多的大好河山。後來每每看朋友圈,她去了海邊,還去了草原,我都給她點讚。她說,賺錢再多又能怎樣,不要把自己身體熬壞了。
那次陪爬,淩晨看日出,她滿臉激動,哇哇驚叫,拿手機一直在拍——東方一抹彩霞,似紅葉灑滿天空。日頭慢慢爬上來,圓形的輪廓蠻清晰,紅黃那種色調。山頂人群歡呼,齊刷刷拿手機錄拍這種壯觀,有人拿著國旗搖曳……
小付說,陪爬的人常會遇到這樣的事:有人看日出,會認真思考生活,也為人生祈福。
泰山上,不僅僅隻有來旅遊的人。
男生在描紅的金剛經前佇立很久
小張同學,00後女生,說話有點奶聲奶氣,正上大三,家在山東煙台。
小張認真地說,她隻陪爬過兩次,第一個顧客是班上的女同學,免費。如果一個人無牽無掛,她兩個半小時就能登頂,“朋友圈沒有比我更快的”,小張有些自得。
小張說自己喜歡爬山,今年年初才開始陪爬,但從沒想要賺錢,所以社交賬號上收費隻寫了20元。
“第二個客戶,開車親自來泰安站接我,起初還以為是騙子,沒想到我真來了。”
客戶是個小男生,小張形容:長得挺乖的,背著大書包。
兩人爬到鬥母宮,看到經石峪描紅的金剛經,男生佇立很久,神情莊重,說的話令小張心頭一震:男生說,爬泰山就為了看看經石峪的這方金剛經,小時候他和爸爸爬泰山來過,那時山穀溪床還充盈著一汪水,現在幹涸了,那年的金剛經的字體褪色了,是他爸爸用漆筆一筆筆認真重新描紅的。
見到描紅的字如今也已褪色,男生有些傷心落寞。
小張說當時有股衝動,很想問他爸爸為啥沒能一起來,但話到嘴邊又咽了回去。
那次陪爬後,小張刪除了社交賬號上關於陪爬的推廣,不再接單。
“我家裏情況還不錯,陪爬是想認識更多有勇氣挑戰的朋友。可是騷擾的人太多,也許是收費太低了。”
小張還回憶起一次偶遇,印象蠻深:見過一個男生,每邁過幾級台階,就磕一次頭,“沒見過這麽認真的同齡人”。
“還見過五六歲的小朋友,不讓爸媽背,堅持自己一級一級往上爬。”
小張說,以前夜爬泰山看日出,靠手電筒照明。2024年1月,紅門至山頂區域13000米山路全線亮燈,夜爬泰山從此告別手電筒。
小張同學說,來陪爬的人更多了,夜爬讓人想起一首詩——
“遠遠的街燈明了,好像閃著無數的明星。天上的明星現了,好像點著無數的街燈……”
女孩心情不好來爬泰山
回去後辭職,去了更大的城市
陪爬中,孫福闖同學會和客戶們交談。“我給他們講解泰山的自然人文曆史,他們也向我這個陌生人敞開心扉,分享過來人的經驗和看法。這些經驗和看法是極其寶貴的,尤其對於我這樣的年輕人來說,真的是。”
小孫講了一次陪爬經曆:
今年夏天吧,我陪一個公司上班的大姐姐爬泰山,那天是夜爬,走到中天門,突然下起了大雨,我們在亭子裏避雨。
她和我傾心交談,說了許久。我發現此前的經曆、曾經的困惑,還有一些心理問題,和她如此相似。我有時焦慮,也有點抑鬱,尤其是高中時候,她也是這樣。
她和我說:什麽事都有定數的,不要太焦慮。
天晴了,我們走出亭子,泰山上雲開霧霽……
今年夏天,我遇到一個河南姑娘,來自河南安陽,在寵物醫院上班。那天她私聊我,說第二天要來爬泰山,心情不好。
我們在泰山腳下見麵,她戴著口罩,爬山時很沉默。
泰山山道,有很多的石刻,內容都是教人要樂觀,遇到一些廟宇道觀,我向她講述它們的曆史和作用。
到南天門,我和她說,這是一條分界線,跨過這道門,你把所有煩惱都忘掉吧。
在一塊石刻前我講了蠻久,上麵刻著“既雨晴亦佳”,意思是:下雨景色很美,天晴了景色一樣美。
她摘下了口罩。記得爬過南天門,她開始很快樂了。
泰山石刻,每塊都有它的意義,古人真的不是白刻的。
她和我說,在寵物醫院上班,領導不友好,工作壓力蠻大。
我說,咱倆是同齡人,一定要樂觀起來,別管生活是晴還是雨,要繼續往前。
爬完泰山回去後,我們還聯係著,她告訴我:她辭職了,去了更大的城市,開始新的發展。
我們雖是陌生人,但互相陪伴。陪爬之旅,也是自愈曆程……
很多爬泰山的人
都會想到小學課文《挑山工》
小孫說,有人問我收費高不高,我說不高,也就300元左右,實際能到手也就200多。
“我從小花錢節省,這個錢是自己一步一級台階流汗掙來的,很珍惜,2024年,隻買了一次衣服。大家賺錢不易,所以我不會要太多。靠體力賺錢嘛,就老實一點,但是服務質量不變。今年陪爬泰山的次數蠻多,我積攢了七千元錢。
“今年夏天爬完泰山,我回家了,給爺爺奶奶買了燒雞、北京烤鴨、漢堡,還有薯條。兩老一直生活在農村,我現在有能力掙錢了,趁著他們還能行動、還有點口福,讓他們吃全城美食。中秋和國慶快到了,我還要領爺爺奶奶去吃火鍋。”
小孫發過一個朋友圈:一個泰山挑夫,年齡看上去50多歲,扁擔兩頭挑滿了瓶裝水,有十多提,至少50斤重。
網友“七安”拍攝
“是暑假陪爬時遇到的,下山的時候,我問挑夫大叔累不累,他笑了,說不累,露出滿口白牙。其實任何人都會累的,但是他的臉上,有一種表情,比我們年輕人要堅強。我特別佩服這位大叔:生活不易,背著重擔,咬牙一步一步往上爬。
小孫說,泰山上的挑夫,有二三十歲的年輕人,但五六十歲的大叔最多。他在陪爬路上,常會遇到他們,有時想起課文《挑山工》——“從泰山回來,我畫了一幅畫:在陡直的似乎沒有盡頭的山道上,一個穿紅背心的挑山工給肩頭的重物壓彎了腰,他一步一步地向上攀登。這幅畫一直掛在我的書桌前,因為我需要它。”
小張同學說,她也忘不了那些泰山挑夫——
“他們挑著重擔,從你身邊走過啊,速度很快,像永不回頭……靠自己的力氣贏得生活。”
《挑山工》是作家馮驥才寫於1981年的散文,1983年起收入小學語文教材,成為幾代中國人熟知的經典。據1996年泰安市政府調查,當時近兩億中國人在課本上讀過這篇散文,馮驥才也因此成為泰安市榮譽市民。
《挑山工》課文插圖
馮驥才說過:“我和泰山有緣,泰山給了我很多人生的啟示。青年時代,是挑山工給了我巨大的激勵,並貫穿我的一生。”季羨林先生也曾說:“泰山是中國文化的主要象征之一,欲弘揚中華文化,必先弘揚泰山文化。”
課文《挑山工》中,作者和一位挑山工有一段對話。
“我看你們走得很慢,怎麽反而常常跑到我們前頭去了呢?你們有什麽近道嗎?”
挑山工回答:“我們哪裏有近道,還不是和你們走的同一條道?你們肩膀上沒有挑子,是走得快,可是一路上東看西看,玩玩鬧鬧,總得停下來嘛!我們跟你們不一樣。不像你們那麽隨便,高興怎麽就怎麽。一步踩不實不行,更不能耽誤工夫。我們得一個勁往前走。別看我們慢,走長了就跑到你們前邊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