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華緩和是因特朗普?意大利吊在一棵樹上風險太大

文章來源: - 新聞取自各大新聞媒體,新聞內容並不代表本網立場!
被閱讀次數

意大利總理梅洛尼於7月27日到達北京,開啟了為期5天的訪華行程。這是梅洛尼2022年當選意大利總理以來首次訪華,也是去年意大利退出“一帶一路”倡議、兩國關係陷入低潮背景下修複中意關係的“破冰之旅”。此次中意領導人對話,最顯著的成果是《中華人民共和國和意大利共和國關於加強全麵戰略夥伴關係的行動計劃》,為之後三年中意兩國的深度合作進行了規劃。

梅洛尼此次高調訪華有哪些特殊考慮?中意雙方將在哪些領域進行合作?兩國將如何進一步激發全麵戰略夥伴關係的潛力?中國電動汽車出海歐洲能否在意大利找到突破口?《鳳凰大參考》特邀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世界發展研究所研究員丁一凡進行解讀。

核心提要:

1.丁一凡認為,此前梅洛尼決定退出“一帶一路”,是因為她認為意大利無法從中受益,也為了迎合美國拜登政府。然而,隨著特朗普競選勢頭的強勁,她預見到特朗普上台後將對歐洲采取嚴厲的貿易政策,因而轉向中國尋求更多合作,以降低依賴美國的風險。

2.丁一凡指出,意大利雖是G7成員國,但在集團內部的影響力有限。盡管如此,意大利在歐盟內仍具核心地位,掌握較大的話語權。如果意大利能和中國達成合作,一定程度上能夠在G7和歐盟內部反映中國的立場和態度,也可以促成歐盟、G7對華關係緩和。

3.丁一凡表示,意大利作為傳統汽車強國,正麵臨汽車工業的轉型壓力,而中國在電動車領域的技術優勢和生產能力吸引了意大利的合作意願。意大利希望通過與中國電動車企業合作,實現汽車工業的轉型升級,同時擴大在歐洲市場的影響力。同時對於中國電動車企業來說,在老牌歐洲強國投資建廠也是重要的市場布局和重大突破。

4.丁一凡認為,中歐之間的經濟合作受到政治關係的製約,若改善中歐關係,落實雙邊投資協議,能吸引更多歐洲企業到中國投資。梅洛尼政府的務實態度也為中歐合作提供了新的契機,可以打造成中歐合作的範例和樣板。

對話|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世界發展研究所研究員 丁一凡

中意關係回暖是因為特朗普?

鳳凰大參考:2019年意大利孔特政府與中國簽訂“一帶一路”合作備忘錄,成為了唯一一個加入“一帶一路”倡議的G7成員國。但梅洛尼上任後多次表態“一帶一路”沒有給意大利帶來好處,並於去年12月宣布不再續簽。僅僅時隔半年,中意雙方又開啟了新一輪的合作。是什麽讓意大利出現了較為急劇的轉向?相較於“一帶一路”,這次的“行動計劃”有什麽不同?

丁一凡:我覺得梅洛尼態度轉變應該主要還是跟現在的歐美關係有直接的關係。梅洛尼去年開始說要退出“一帶一路”,因為她覺得意大利在“一帶一路”的項目中間沒有受益。其實意大利也是有一些受益的,但是總體來講意大利不像希臘、匈牙利這些國家有那麽多的項目,有那麽多的工程,所以她覺得受益不多。

而某種程度上,她退出“一帶一路”也是為了迎合美國,因為當時拜登政府在拚命地拉攏歐洲,包括意大利,所以在這個角度上,她實際上更多的是為了迎合美國。但這次的態度轉變是因為美國的政治風向變了

前一些日子,梅洛尼作出決定訪問中國前後,是特朗普參加競選風頭正盛的時候,那個時候大家都認為這一屆特朗普再次入主白宮已經沒什麽疑問了,特別是在那次槍擊案之後。所以在這樣的背景下,梅洛尼決定去訪問中國,是因為她知道一旦特朗普上台的話,特朗普對歐洲人是不會手下留情的

特朗普有很多抱怨,他既抱怨中國也抱怨歐洲,抱怨歐洲占了美國很大的便宜。所以特朗普已經發誓,他隻要執政,他就會提高對歐洲的關稅,然後要提高對歐洲企業進入美國市場的壁壘等等。所有這些事情,使得梅洛尼覺得還不如現在就開始轉換車道,因為實際上跟中國合作可能能夠得到更多的好處,而不是現在就跟美國吊在一棵樹上,因為吊在美國這棵樹上的風險太大,所以這個時候她才轉變態度,又來跟中國重新和好。

說到這一次的行動計劃和過去意大利參與“一帶一路”倡議,這之間有什麽差別?我覺得最近中國領導人在接見梅洛尼總理的時候其實說到了,中國對意大利的態度其實是一以貫之的,也就是說我們仍然堅持我們的看法,意大利是中國在歐洲的一個重要合作夥伴。

▎ 意大利總理梅洛尼為馬可∙波羅主題展覽正式揭幕。 圖源:意大利駐華使館文化處

我們和意大利人民的這種友好關係,可以上溯到很久以前,特別是今年又是馬可波羅逝世700周年,這些事情都會使得中意之間產生一些更多的互動。

從民間的互動,然後再有政府之間合作的加持,中意之間是可以找到許多合作的亮點的。所以從這個角度上講,不光是梅洛尼自己的態度轉變,實際上也有意大利企業的態度轉變,其實意大利這些企業還是很願意跟中國加強合作的

丁一凡:中意合作有望幫助中歐關係緩和

鳳凰大參考:中意年度貿易額已達739億歐元,中國也是意大利的第二大非歐盟貿易夥伴,僅次於美國。今年是中意兩國建立全麵戰略夥伴關係20周年。我看到行動計劃裏麵有一句話,“充分釋放雙方全麵戰略夥伴關係的潛力”,從外交關係的角度看,意大利作為一個典型的西方國家,它在外交上的轉化能力有多強?在新的合作框架內,中意兩國將如何充分釋放全麵戰略夥伴關係的潛力呢?

丁一凡:從這個角度上講,今年是一個值得紀念的裏程碑,因為今年是中國和意大利之間建立全麵戰略合作夥伴關係的20周年,我們中國人很重視這樣的節點。這樣的情況下,中國和意大利之間當然有很多話可談了。

梅洛尼總理在訪華的時候,在跟我們外交部長王毅談話時,強調了“一個中國”的重要性,以及中國在處理國際問題上的重要性,特別是在比如說俄烏衝突、加沙衝突這些問題上,她都強調了中國是一種不可或缺的力量。她也承認,中國在能夠促和勸談,是因為中國在國際舞台上是有一定聲望的,也是有一定資本的。因此,意大利願意在這些國際問題上跟中國加強合作。

但是我們也要看到,意大利雖然屬於西方G7集團裏邊的一個分子,但是意大利在裏頭不是一個特別重要的角色。在G7內部,它是一種加持力量,它並不能夠對G7施加決定性的影響。在上個世紀70年代到80年代很長一段時間裏邊,盡管美國在西方世界的影響力很大,但是有好幾個美國總統其實對這種國際協調機製不太感興趣,所以真正推動G7起作用的是法德領導人。

法德領導人推動G7做了很多重要的工作,比如說這些發達國家的規則改革比如經濟規則改革、金融規則改革,這些事情都是在G7會議的框架裏麵決定的。而當時推動這些改革力量,一個是法國總統吉斯卡爾·德斯坦,一個是西德的總理赫爾穆特·施密特。

施密特和吉斯卡爾·德斯坦兩個人推動了G7在整個西方世界經濟規則的製定和經濟規則的修改,起了很大的作用。所以這些東西主要是法德在背後推動這個事,意大利在裏頭基本上是一個幫襯。

但是無論如何,在當今的世界裏,G7仍然想不斷地去發揮作用。然後在這個背景下的話,如果意大利願意跟中國合作的話,至少在G7中間,它在某種程度上可以反映中國的立場和中國的態度。從這個角度上講,我們跟意大利的合作就可以緩解一下G7跟中國的對立態度

鳳凰大參考:根據安莎社、晚郵報等意大利媒體的報道,梅洛尼在與中國領導人見麵時談及俄烏衝突和中東局勢,稱中國是“和平與穩定的根本”,並希望意大利“能在中國和歐盟的關係中發揮重要作用”,同時也正如您剛剛提到意大利也能緩和G7對中國的對立態度。為什麽梅洛尼希望在中歐關係中扮演一個更加關鍵的角色呢?在德法政局不穩的背景下,位置相對穩固的梅洛尼能在歐洲取得更大的話語權嗎?

丁一凡:無論如何,意大利是歐盟的核心國家,它是繞不過去的一個力量,因為初始的歐共體六國裏頭,最開始決定歐洲能夠形成的還是法德意。意大利一直是歐共體的核心成員,也是創始成員。雖然它不是像法德那樣在歐洲一體化上麵有那麽多、那麽大的話語權,但是它依舊是最核心的國家之一。所以從這個角度上講,如果歐盟要做成事情,是離不開意大利的,也就是說如果意大利不同意,實際上什麽歐洲一體化的措施都不可能出台。因此,意大利本身在這個歐盟圈裏邊分量就不輕。

如果現在意大利想變得更加積極的話,我們當然希望它能夠在歐洲起更大的作用,然後特別是能夠起到促進中國和歐洲,至少能夠緩解現在這種劍拔弩張的局勢。我們希望中歐之間能夠回到這種友好的合作的關係上來。因為我們覺得歐洲仍然是多極化世界中間不可或缺的一極,而意大利又是歐洲這一極裏麵非常重要的一端。

丁一凡:意大利希望引進中國汽車產業鏈實現產業轉型

鳳凰大參考:2019年意大利加入“一帶一路”倡議時,遭到了美國和西方主要國家的嚴厲批評。梅洛尼上台後,推行了更加親西方的外交政策,直言加入“一帶一路”是一個“嚴重的錯誤,並在去年訪美之後宣布退出“一帶一路”。但與此同時她不想放棄經濟上與中國合作帶來的收益,把這次的《行動計劃》視為“一帶一路”的替代品。這樣一種“平衡術”,會給意大利帶來更大的利益,還是會導致“兩麵不討好”呢?

丁一凡:我覺得她現在是預先采取的一個行動,她認為特朗普上台以後,無論如何美歐關係都不會好,也就是說意大利無論如何也不可能跟美國再保持前一段的關係。所以與其這樣的話,還不如幹脆選擇中國,跟中國搞好關係,可能會得到更多的實惠。我覺得有這種考量在裏頭。

所以從這個角度上講,實際上中國和意大利之間簽署的這種行動計劃,有很多很多具體的措施,意大利也是會因此受益,特別是在電動車領域裏麵的合作。不光意大利,其他的歐洲國家都特別希望能夠引進中國的電動車產業鏈,因為他們都覺得,實際上他們也很清楚,在中國的電動車和歐洲傳統汽車的競爭過程中間,傳統汽車要想勝出基本上沒有什麽可能。

而且歐盟實際上是有排除傳統燃油車的一個日程表,在未來所有的燃油車都會被淘汰。所以在這種背景下,當然現在大家隻要認真觀察一下就可以發現,實際上中國的電動車在技術方麵已經有了很大很大的優越性,除了特斯拉以外的其他電動車基本上沒法跟中國相比。德國也已經意識到了,所以德國現在是跟中國的車企和互聯網企業合作,比如跟華為合作,跟比亞迪合作,跟騰訊、跟阿裏他們都有這樣合作,他們想通過這些技術來推動德國的汽車轉型,推動德國的電動車生產。

意大利當然不是不明白這些道理了。因為意大利曾經過去也是一個汽車強國,所以意大利很希望能夠引進中國的電動車,因此來幫助意大利更好地實現傳統汽車工業的轉型。

鳳凰大參考:意大利有著深厚的工業基礎,也是傳統的汽車產業強國,菲亞特、依維柯、法拉利、蘭博基尼等品牌都誕生於意大利,在世界範圍內有著很強的影響力,汽車市場相當成熟。此次梅洛尼訪華前,東風、奇瑞、比亞迪等中國電動汽車製造商與意大利相關部門保持溝通,探討在意大利投資建廠的可能性。您認為中國汽車通過此次合作能否在歐洲打開銷路?能否解決意大利汽車市場產能不足的問題呢?

丁一凡:我覺得中國的車企跟意大利的車企合作,應該是有前景的。因為意大利不光是一個意大利市場,意大利是歐盟的重要成員國,是歐洲統一市場的重要成員。一旦進入意大利了,就等於進入了歐洲市場,肯定是要覆蓋全部的歐洲市場。在意大利市場生產,它是有非常大的潛力的。

意大利過去就是一個汽車製造強國,所以它也有完整的產業鏈和強大的生產能力,所以應該很快就能夠在歐洲打開市場。我們要考慮到跟歐洲的國家合作是有一定戰略意義的,而且從我們的市場布局上來講,除了在匈牙利、波蘭這些國家進行布局,也有必要在意大利這種老牌的歐洲強國中進行布局。

當然在意大利搞生產,可能相對於波蘭,相對於匈牙利來說可能問題還要多一點,比如社會福利問題、罷工問題,這些問題可能會更多一點。但是如果有了意大利政府的幫持和承諾,在意大利投資可能也是一個不錯的選擇。

丁一凡:“產能過剩”是一種手段和話語,完全是無稽之談

鳳凰大參考:近年來歐盟的經濟策略越來越重視“去風險”,盡管意大利希望與中國繼續建立良好的經濟合作關係,但是由於政治和經濟安全方麵的考量,仍然存在一定的防備心理。去年意大利政府審查了中國中化(Sinochem)對輪胎巨頭倍耐力的收購案;今年歐盟宣布對中國電動汽車加征17%到38%的關稅,意大利是眾多支持的國家之一。在如今強調“去風險化”的歐洲,中國應該如何推進在歐洲的投資和技術合作呢?

丁一凡:其實我跟歐洲人談的這些問題中,他們都會意識到這個問題實際上是歐洲的一個籌碼。歐洲現在說要給中國出口歐洲的電動車加關稅,其實它是一種談判的手段,他們的真正目的是為了逼中國把產業轉移到歐洲。

他們擔心如果現在不加關稅,讓中國企業隨便進入市場,很快就會把他們的整個汽車工業打垮。因為他們的汽車工業主要還都是傳統的汽車,傳統汽車完全對付不了電動車。所以他們想靠中國的電動車企業投資,去挽救他們自己的汽車產業,這樣的話也可使一部分的傳統汽車產業的工人們轉到中國電動車生產的企業去。這樣的話才使得歐洲不會出現大規模的產業空洞化,特別是汽車領域裏麵產業空洞化。所以,他們的關稅實際上是一種手段,是一種逼迫你們向我們轉移生產的一種手段。

鳳凰大參考:所以說“產能過剩”其實也是一種話語。

丁一凡:對,“產能過剩”非常非常明顯,是一種手段,是一種話語,因為它沒有任何基礎。其實產能過剩你得看實際上世界的需求有多大,然後你才能說中國的生產能力是否匹配。如果從世界需求和中國產能這個角度來衡量的話,其實世界上還有很大缺口。

當年簽署聯合國《巴黎協定》的時候,各個國家都有減排承諾。而燃油車是除了工業汙染以外最大的二氧化碳排放的源頭。要替代這些燃油車的話,那現在最好的方式還是電動車。電動車不僅替代能力特別好,而且它的成本其實比燃油車更低,所以從這個角度上講它是一個最好的替代方案。

所以如果世界有這麽大的需求,而中國還不能滿足這些所有的需求,哪來的什麽產能過剩?況且,如果所有的工業產品隻能在一個國家銷的話,那這個世界早就亂了,早就沒有國際貿易了。當年中國接受了那麽多歐洲的汽車,怎麽能說是因為我們吸收了歐洲過剩產能?我們買了歐洲那麽多空客飛機,是因為我們買了那麽多歐洲的過剩產能?我覺得完全是胡扯,無稽之談!

鳳凰大參考:眾所周知電動車可能是一個相對來講沒有那麽敏感的行業。但如果提到人工智能、航空航天、芯片這些涉及到尖端科技的行業,您覺得現在我們以中意的這個行動計劃為契機,能不能推動和意大利、歐洲在這些技術領域進行合作?

丁一凡:我們希望能夠通過中意的合作,做成一個樣板,做成一個模式,然後能夠繼續跟歐洲來推動和其他國家進行合作。但是我覺得現在講什麽都為時過早,因為俄烏衝突才是現在中歐關係之間最大的障礙。如果俄烏衝突解決不了的話,歐洲人對中國心裏邊的這個疙瘩就一直會在那,很難解開。我們的外交部長王毅馬上要出訪烏克蘭了,因為實際上中國還是在積極地調解俄烏衝突,想找到一種雙方都可以接受的恢複和平、停止戰爭的這麽一種方案,一旦中國做到這一點的話,我覺得中國和歐洲之間的和解就會更快地達成。

鳳凰大參考:所以您覺得其實還是在政治上先取得互信,然後才能在經濟上取得更多的合作空間。

丁一凡:對,經濟上我們還是繼續在推動這些事情,但是如果雙方的政治關係有很多障礙,從而影響到民心以及雙方對對方的一些看法。這樣的話,如果雙方都有這種不信任的時候,你想進一步推動經濟合作也不太容易。

鳳凰大參考:在目前歐洲強調“去風險”的背景下,您認為應該怎麽樣更多地去主動地做出一些舉措,來推動中歐關係的回暖?

丁一凡:其實這個主意我們很早就提出來了,而且中國政府也願意做這事,三中全會更強調全麵開放和深化開放。所以從這個角度上講,我們當年在中歐的雙邊投資協議裏邊是安排了許多單方麵對歐洲企業開放的一些措施的。中國政府實際上是非常認真的想準備落實一些措施,但是我們中國人有一句俗話叫”一個巴掌拍不響“,也就是說需要雙方的合作。

▎ 中歐政治關係影響企業合作。圖源:中國日報

現在其實不是說歐洲企業不願意來合作,而是歐盟的一些成員國政府,他們現在跟中國因為有政治關係上的疙瘩,有一些結還沒解開。他們不願意給他們的企業背書,所以在某種程度上也限製了一些企業對華投資。隻有那些大企業,因為他已經在中國經營了非常非常多年了,他知道這方麵沒什麽風險,所以他才肯來中國投資。

然而,中歐的雙邊投資協議作為政府之間的擔保,並沒有能夠在歐洲議會得到批準。在這項協定落實之前,歐洲的這些中小企業到中國來投資,它是有一定風險的,而這個風險過去是由他的所在國政府提供的擔保。現在有些歐洲國家的政府以“脫鉤”“去風險”為由,就提出來不給企業提供這種擔保,所以很多中小企業就感覺很困難了。所以不是說他不願意來投資,他很願意來投資,但是他的政府不支持,他就覺得沒法幹這個事。這樣的話就限製了他們對華的投資。

如果中歐之間的政治關係能夠得到改善,特別是當年中歐已經達成的雙邊投資協議能夠得到批準,這樣的話,歐洲企業到中國投資就沒有後顧之憂了,就會有越來越多的歐洲企業到中國來投資。因為中國現在畢竟是世界上最活躍的市場,發展最快的市場。其實這些企業當然都希望能夠在發展最快和最活躍的中國市場能夠有一席之地。

鳳凰大參考:我去慕尼黑安全會議也能感受到,企業界和政府其實感受區別是很大的。像您這樣的專家的建言會對促進雙邊合作起到非常大的作用。

丁一凡:要跟他們對話,要讓他們明白實際上合作才是唯一的出路。歐洲實際上是陷入了經濟困境的,如果你看歐洲經濟增長的話,從2007年以來歐洲基本上就沒有什麽增長。歐洲的經濟增長率最快的還是在匈牙利,在這些中東歐國家,整個的西歐國家每年的經濟增長率都在零點幾,對衝掉了通貨膨脹,基本沒有什麽增長。

實際上歐洲已經陷入了停滯,正如當年日本的困境,是“失去的十年”。要讓歐洲走出經濟增長的困境,還是要跟中國這個最大最活躍的市場合作,才有可能真正的進入比較好的穩定的經濟增長。

鳳凰大參考:您覺得這種右翼民粹政治家對於中歐關係來講是一個很大的影響因素嗎?

丁一凡:對,所以這個問題,梅洛尼其實是一個試金石。這些極右翼的政治領導人從來沒有真正的執過政,比如在法國政治舞台上,在德國政治舞台上,這些極右翼的角色就是抗議派,就是我抗議、我反對。但是如果一旦他們真的當政了,真的當選了執政了,那個時候他們的態度是不是這樣其實值得懷疑。

右翼一旦當選執政的話,他們可能會變得更加務實。其實梅洛尼對於中國的態度轉變其實就表現出來這一點。

查看評論(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