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31日淩晨,前一天下午剛剛參加完伊朗新總統就職儀式的哈馬斯領導人哈尼亞在德黑蘭住所遭空襲身亡。
8月1日,以色列軍方再度釋放重磅消息,確認哈馬斯卡桑旅指揮官穆罕默德·戴夫在以軍上個月發動的襲擊中喪生。
土耳其總統埃爾多安會晤巴勒斯坦權力機構主席阿巴斯(左)和哈馬斯領導人哈尼亞(右)。
哈馬斯現階段是一個集體領導的組織,其核心領導層政治委員會大概有10餘名成員(標配15人,目前多人身亡),一部分流亡在中東各國,一部分位於加沙地帶的大本營。
哈馬斯名義上的總部政治委員會(辦公室)位於卡塔爾,哈尼亞是這個總部的一把手——2012年之前該辦公室曾設於敘利亞首都大馬士革,但由於哈馬斯在敘利亞內戰期間反對阿薩德,故搬遷至卡塔爾至今。
理論上講,這個總部可以指揮位於加沙、約旦河西岸、黎巴嫩、敘利亞以及其他各種流亡狀態和以色列監獄中的哈馬斯組織,但事實上加沙地帶的力量遠遠超出其他分支,故卡塔爾辦公室主要充當了給加沙哈馬斯募款、外交斡旋和宣傳的功能,其行蹤相對來說比較公開化。
根據一些中東國家媒體的講法,哈尼亞雖然口頭強硬,但實際上屬於溫和務實派,曾一再呼籲與法塔赫和解,並極力推動當前的停火談判。
不過站在以色列的角度,無論是海外哈馬斯還是加沙哈馬斯都“一視同仁”。
今年1月2日,哈尼亞的副手、政治委員會副主席阿魯裏在黎巴嫩首都貝魯特的一處居所裏被暗殺。
七個月後,哈尼亞本人也遇襲身亡。
隨著海外哈馬斯高層不斷遭受重創,目前已處於群龍無首的狀態——這對各方推動停火談判顯然是不利的。
哈馬斯主要領導節點地圖,2010年,當時的政治委員會總部還位於大馬士革。
除了這批流亡海外的高級官員外,哈馬斯的一線領導人大都藏匿在加沙地帶,經曆著殘酷戰事和更為猛烈的襲擊暗殺。
哈馬斯加沙地帶的政治負責人辛瓦爾是政治委員會的二把手和實權一把手,其立場比遇襲身亡的哈尼亞要強硬許多。
現年61歲的葉海亞·辛瓦爾出生在汗尤尼斯難民營,被稱為“行走的死人”,曾多次綁架並殘忍殺害以色列人。
辛瓦爾在以色列監獄中關押多年,2011年作為被綁架以色列士兵沙利特囚犯交換的一部分釋放,重回加沙。
2006年6月25日,三名哈馬斯特種兵經地道潛入以色列境內,突襲一座以軍哨所,俘虜了時年19歲的沙利特。經五年漫長談判,哈馬斯與以色列2011年達成協議,以方用1027名巴勒斯坦囚犯(含辛瓦爾)換回沙利特。圖為以色列總理內塔尼亞胡會見了剛剛走下飛機的沙利特。
2021年5月24日,葉海亞·辛瓦爾(中)在加沙城為被以色列空襲遇難的戰士舉行祭奠儀式。辛瓦爾被認為是2023年突襲以色列行動的主要策劃者,也是以方頭號通緝對象,擁有最高的懸賞金額。
哈馬斯在加沙地帶有兩位主要負責人,辛瓦爾為政治負責人,一把手;剛剛被確認擊殺的戴夫則是軍事領導人、卡桑旅總指揮,二把手。
哈馬斯的武裝力量卡桑旅並非是一個“旅”,它從人員數量與建製上大致相當於一個軍,約2.5~4萬人。
戰前卡桑旅下轄北方旅、加沙旅、中央旅、汗尤尼斯旅和拉法旅等五個旅級單位,在加沙地帶分地區駐守。
卡桑旅沒有重型裝備,步兵輕武器隻能說勉強夠用,突擊步槍主要是美製M16和蘇式AK-47,另有大量的反坦克手榴彈、反坦克地雷、火箭彈和反坦克導彈等。
作為卡桑旅指揮官,戴夫據說是一位武器製造能手,同時也是哈馬斯加沙地道係統的規劃設計者。
戴夫外號“智多星”(巴勒斯坦人稱呼)、“九命貓”(以色列人稱呼),之前曾在多次暗殺行動中幸免於難,期間失去了一隻眼睛和一隻手臂,大多數時候隻能依賴輪椅行動。
戴夫行事低調謹慎,極少公開露麵,最近一張已知照片是三十年前拍攝的(下圖右一)。
加沙地帶哈馬斯有所謂的“三巨頭”一說,除辛瓦爾和戴夫外,三把手為卡桑旅副指揮官伊薩。
2024年3月,代號“影子”的伊薩也在一處地下建築中遭以軍空襲身亡,當時媒體曾有廣泛報道。
上麵是一張以色列最近在加沙地區散發的懸賞傳單,呼籲民眾幫助追蹤其頭號通緝對象。
其中,葉海亞·辛瓦爾排第一,賞金40萬美元;排名第二的穆罕默德·辛瓦爾是葉海亞·辛瓦爾的弟弟,也是拉法旅的旅長,賞金30萬美元。
拉法旅被認為是哈馬斯壓箱底的後備軍,長期盤踞在與埃及邊境地區,以色列分析人士認為,辛瓦爾兄弟和剩餘的一百名人質應該藏匿在一起,所以對他二人的懸賞金額最高。
排名第三的為汗尤尼斯旅旅長薩拉馬,他跟戴夫一起於8月1日被確認身亡。
排名第四的即戴夫。
總而言之,目前哈馬斯高級領導中唯一幸存的即辛瓦爾,他也是以方最最在意的人物。
加沙地帶自北向南分為五個省,其所謂的省相當於國內中小縣城的規模,最南邊的即拉法省。
穆罕默德·辛瓦爾在加沙地帶埃雷茲過境點附近的隧道內乘車,錄像由攻入拉法的以軍獲得。穆罕默德·辛瓦爾是2006年突襲以色列邊境綁架以軍士兵沙利特的敢死隊成員之一,最終用沙利特換回了他哥哥。
文章最後,再回到哈尼亞暗殺事件本身。
哈尼亞死了,假如是在加沙或者黎巴嫩被襲擊身亡的,或許不會引起太多波瀾,畢竟哈馬斯、黎巴嫩真主黨均與以色列處於戰爭狀態,槍炮無情。
但事情的吊詭之處在於哈尼亞死在伊朗首都德黑蘭,而且屬於參加伊新總統就職典禮的貴賓之一,這讓作為東道主的伊朗無論麵子裏子都很難下台。
據美國《紐約時報》7月31日援引三名知情伊朗官員的話稱,哈梅內伊已經下令直接打擊以色列,以報複哈尼亞在德黑蘭被暗殺。
同日,美國國務卿布林肯表示,美方沒有參與哈馬斯領導人哈尼亞被殺事件,對事件也不知情。
伊朗誓言報複、美國自稱不知情,這樣的劇本給人似曾相識的感覺。
沒錯,那便是四個月前伊朗駐敘利亞大使館遭襲事件,當時伊斯蘭革命衛隊下屬“聖城旅”高級指揮官紮赫迪準將被以軍擊殺,各方表態與今天如出一轍。
按照劇本推演,接下來應該又到《伊朗開戰的後果》和《以色列的報複》了……
哈尼亞生前最後影像,在伊朗總統就職典禮上。
盡管哈尼亞遇刺給中東安全局勢帶來更多變數,但根據寧夏大學阿拉伯研究院院長李紹先的判斷,他認為伊朗不會輕易介入地區戰爭。
李紹先稱:
“從伊朗選出改革派總統佩澤希齊揚來看,伊朗當前更重視發展經濟和改善民生,以實現增長和繁榮。此外,伊朗也希望與握手言和的沙特阿拉伯維持友好關係,不希望因為與以色列交戰導致和沙特等阿拉伯國家關係再度緊張。”
按照當前形勢,加沙和黎巴嫩南部的戰事估計會像烏克蘭一樣,被拖延至11美國大選之後。
隨著一紙退選聲明,無論拜登還是布林肯,已經沒有太多熱情去處理這些爛事了——拜登政府淪為事實上的看守政府,布林肯的穿梭外交也進入垃圾時間,一切的一切靜待新總統去施展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