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勤工作仍難有住房 美國各地無家可歸工薪族劇增

文章來源: - 新聞取自各大新聞媒體,新聞內容並不代表本網立場!
被閱讀次數

全國的無家可歸者的人數去年創下曆史新高後,今年再有惡化跡象,即使勞動市場表現強勁,但愈來愈多低收入在職人士無法負擔住房開支,被迫加入遊民行列。最新數據顯示,全國多個地區的遊民人數均顯著增加,其中包括羅德島、德州東南部和田納西州東北部。

《華盛頓郵報》報道,雖然聯邦政府沒有統計遊民的就業情況,但收容中心及地方組織均稱,首次陷入這種困境的人當中,在職人士的比例正在激增。其中在俄克拉荷馬的塔爾薩(Tulsa),今年遊民人數增加26%,首要原因就是民眾缺乏可負擔的住房,其次才是精神健康或者失業。

全國多年來住宅租金快速上漲,加上房屋供應不足,因此即使就業市場強勁、工資已經上漲,也不足以抵消通脹帶來的財政壓力。媒體訪問17個州份的30名遊民後發現,他們本身都有工作,也是最近才加入遊民大軍,幾乎所有人都表示無法承受高昂租金,而且無法找到新的住房,才會淪落到這個田地。

部分人的工資收入超過標準,無法領取食品券(SNAP)等其他援助,在取舍之下隻能放棄住屋。

田納西州納什維爾的22歲民眾裏德(Aaron Reed)表示,自己在附近的亞馬遜倉庫工作,每小時賺取21元,每周工作50小時,仍然難以負擔住屋開支,隻能和母親睡在汽車內。加州拉蒙市的60歲民眾鮑爾(Deborah Bower)則說,自己任職寵物美容師,因為治療乳癌耗盡了10萬元積蓄,從去年10月起便無家可歸,要麽以汽車為家,要麽租住每晚95元的旅館,自己生性喜歡幫助別人,不希望任何人知道她現在的處境,否則好像辜負了社會一樣。

加州大學舊金山分校研究遊民與住房問題的專家庫謝爾(Margot Kushel)解釋,無力承擔房租的工薪階層,未必會在公共場所露宿,也不一定有濫藥和精神健康問題,因此容易被公眾忽視,“災難正在我們眼皮底下發生”。

無家可歸其實會令部分生活成本增加。田州的裏德形容,由於住在車中需開空調,因此母子兩每天要用50元加油,飲水方麵每月花費約80元購買瓶裝水,再加上保險、汽車貸款和電話費開支,更難儲蓄擺脫現狀。

在遊民議題上,最高法院上月裁定,地方政府可以禁止遊民在公共場所露宿,各地頒布連串新規後,也使得這些民眾觸犯法例,前總統特朗普更揚言,上任後會禁止遊民在城市內搭建賬篷,會把他們集中送往營地。

關注組織就批評,種種現象使遊民更難翻身,政府應增加租金援助、修改土地規劃,並且建造更多廉價住房以根治問題。

查看評論(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