獻血量創新高,血小板為何仍緊缺?
文章來源: 南方周末 於
- 新聞取自各大新聞媒體,新聞內容並不代表本網立場!
江蘇省昆山市血站2023年發表的一篇論文提到,查詢該血站曆年相關數據發現,單采血小板捐獻人次在總獻血人次中的占比在11%-14%之間。386名被調查的全血獻血者,其中一半以上未來不願意捐獻單采血小板。
被俗稱為“萬能血”的O型血使用頻率較高,容易缺少,而AB型使用頻率較低,容易過剩。由於保質期短,用不完的血液也會因過期而報廢。某血站的統計證實,報廢的血小板中AB型血占比最高。
目前醫療體係中還缺少衡量血液管理效率的科學指標。專家建議,相關部門應當考慮引入相關指標,幫助中心血庫和醫院更好地發現問題和持續改進。
躺在病床上的崔敬,異常緊張——盡量保持身體靜止,不磕碰、不情緒激動,減少身體內外的出血風險。
這不是第一次出現這種狀況。2023年,家在北京的淋巴癌患者崔敬接受了CAR-T治療(嵌合抗原受體T細胞免疫療法),因後遺症膀胱出血需要補充血小板。血小板有止血和凝血、修複受損組織、血管生成等功能,在急救、外科、內科、婦產科等多個臨床科室得到應用。
崔敬的血小板計數曾多次低於20。正常人的血小板計數在100\~300之間(單位為109/升),按照《臨床輸血技術規範》,如果降至50以下,就應考慮輸注血小板。
崔敬所在的這家醫院的醫生也會監測住院患者的血液指標,為血小板計數低下的病人申請輸注血小板,但這家醫院長期血液供應緊張,“有時候早上申請用血,下午就有了,有時候三天以後都沒有”。
和崔敬一樣,一些血液疾病患者正麵臨“找血難”的問題。目前在各種成分血(血液中的某一成分)中,又以血小板的緊缺最棘手。據銀川電視台2024年7月6日報道,由於天氣炎熱獻血人數減少,臨床用血需求卻不斷攀升,銀川市多家醫院血小板庫存量持續下降,血庫告急。
與之對應的是另一組數據。國家衛健委2024年2月發布的數據顯示,2023年,全國有1699.2萬人次無償獻血,獻血量達2892.1萬單位,較2022年分別增長5.9%和4.8%,獻血人次和獻血量均創曆史新高。
獻血者和獻血量皆創下新高,用血為何仍存困難?
血小板緊缺,患者“想辦法”
為了能穩定地用上成分血,崔敬選擇自己“想辦法”。從2023年2月份到6月份,他至少輸注了150袋血液和成分血,每天要輸1到2袋。
所謂“想辦法”,指的就是互助獻血。互助獻血是無償獻血之外的一種補充手段,即由患者親友獻血,再定向提供給急需用血的患者。為了更快輸上血,崔敬的用血中有85%左右來自互助獻血,其中隻有五分之一來自親友和愛心人士,剩下的都通過俗稱為血頭的血液黃牛解決。
每次用血,崔敬先通過病友群等渠道聯係上血頭,血頭會安排獻血者來到患者所在醫院進行互助獻血登記,獻血者報上崔敬的名字、身份證照片後,到院方指定的地點獻全血或單采血小板。事後,崔敬再將獻血者發來的獻血證照片提供給院方,就能使用等量的血液。每次用血,崔敬需向血頭支付一千至兩千元不等的中介費。
四川省一所三級醫院的血液科醫生王偉對南方周末記者表示,變了味的有償互助獻血會破壞用血公平,間接提高用血者的成本。早在2018年,原國家衛計委便發布通知,在全國範圍內叫停互助獻血。但在用血需求量大的一線城市,有償代獻血現象並未禁絕。
“存在即合理。對我們病人來講,活下來比什麽都重要。”崔敬說。
事實上,無法及時輸注血小板,患者極有可能麵臨生命危險。2024年5月1日,因血小板計數低,一位71歲的浙江白血病患者在華東某市一所三甲醫院入院治療。入院檢查單顯示,患者當天下午的血小板計數僅有15。
然而直到5月3日上午,患者仍然沒有輸上血小板。此時她的血小板計數已經低至12,出現了腦出血症狀,陷入昏迷。醫院隨即為其進行了開顱手術,當天晚間,患者被宣布死亡。死亡證明顯示,死因為腦出血血腫擴大。
南方周末記者獲得的一份錄音中,當地衛健委一位官員解釋稱,在需要緊急輸血的情況下,該市中心血站能夠在當天就配置血液,送到醫院。而在常規流程下,血站是依據醫院預約情況進行配置,隔天送達。在這起病例中,患者沒有進行性出血和活動性出血,因此走了常規流程。醫院於5月1日、2日兩次向血站預約用血,到了3日中午血液送達,但為時已晚。
願獻血小板的人少了?
與獻全血相比,願意獻血小板的人更少。
江蘇省昆山市血站2023年9月在《中國輸血雜誌》上發表的一篇論文中提到,查閱昆山市血站曆年相關數據發現,單采血小板捐獻人次在總獻血人次中的占比在11%-14%之間。此外,文章調查了386名全血獻血者,其中一半以上未來不願意捐獻單采血小板。
南方某城市血液中心負責人徐和向南方周末記者表示,捐獻血小板對捐獻者的身體條件要求更嚴格,如捐獻者需要符合特定的血液檢測標準,甚至對血管也有一定要求。這些都會影響捐獻者的積極性。
由於血小板有著易凝結的特性,因此單采血小板需要將捐獻者的全血抽出來後,用分離機分離出血小板,再將剩餘的血液回輸給捐獻者。這一過程循環往複,需要6-10次才能分離出一個治療量的血小板。因此捐獻一次血小板需要數小時,相較之下,獻一次全血隻耗時10分鍾左右。
除了用機器采集外,血小板還可以從全血中手工製備。但單采血小板的白細胞和紅細胞汙染率低、純度高、安全性高,因此更受青睞。
目前我國的臨床用血以單采血小板為主,濃縮(手工)血小板僅起補充作用。《中國輸血雜誌》2023年的一項研究中選取了10家開展濃縮血小板製備的省級血液中心,發現各中心在2016年至2021年之間,製備濃縮血小板占全部血小板的比例在0.05%至11.04%之間。
采集血小板的設備與耗材價格不菲。南方周末記者查詢中標公告發現,湖北荊州市中心血站采購的Trima分離機單價達到57萬元,而北京市通州區中心血站的采購項目中標公告中,
Trima分離機的耗材成本高達937.2萬元,數量共9960人次。計算可知,平均每人次的耗材成本為941元。
正是因為造價高昂,因此具備血小板采集條件的血站數量稀少。以上海為例,上海市衛健委2023年9月發布的無償獻血點位信息中,60個獻血點位中隻有11個能獻血小板。
徐和表示,隨著醫療技術進步,越來越多的複雜手術和治療方法得到應用,獻血量增長的同時,用血需求也在同步增長,“血液保障能力與臨床用血需求還有一定差距,供需矛盾依然比較突出”,而隨著我國人口老齡化及生育政策的放開,未來用血需求還將大幅增長。
顯然,在有限的條件下,血液中心首先要盡可能調動獻血者的積極性。徐和表示,血液中心的經驗包括:在人流量大、交通便捷的區域設置成分獻血屋;成立服務意識高、知識儲備豐富的招募團隊等等。獻血達到一定量的無償獻血者,還可以享受免費搭乘公交地鐵,免費遊覽公園、紀念館等場所,到公立醫院免交普通門診診查費等優惠。
一邊供應緊張,一邊過期報廢?
不過,血液的供給也並非越多越好。由於保質期短,用不完的血液也會因過期而報廢。
廣東省茂名市中心血站曾統計2018-2021年的臨床供血數據,發現2019年手工血小板的報廢量最高,達到1001.5個單位(平均每200毫升血可以製備1個單位的手工血小板)。相關研究發表在期刊《廣州醫藥》上。
“血庫合格濃縮血小板報廢原因為無臨床醫院約用過期報廢。”文章中寫道,“在等待期間,患者血小板上升好轉、病人放棄治療出院醫院未及時打電話取消等原因,造成血小板過期報廢。”
供應緊張的血小板,為什麽會出現過剩浪費現象?首先,與保質期30天的全血相比,血小板的體外保存時間隻有5天。而且還需要2天時間完成相關檢測,最後留給醫院再調配到臨床使用的時間非常短,往往隻有2-3天。
這意味著血小板已經屬於易逝品——即生命周期短的產品。浙江大學管理學院教授周偉華告訴南方周末記者,類似生鮮、牛奶這樣的易逝品管理一直是個供應鏈難題。而血液的供應鏈涉及獻血者、血站、醫院輸血科、用血科室等環節,其中每一環的供需對接都存在遲滯且不精確的情況,這使得血小板的管理更加困難。
除了直接報廢外,血小板的另一個問題在於偏型。徐和表示,被俗稱為“萬能血”的O型血使用頻率較高,容易缺少;而AB型血使用頻率較低,容易過剩。上述茂名市中心血站的統計也證實,報廢的血小板中AB型血占比最高,在2021年達到71.99%。
供需精細化管理,解決信息不對稱
增加獻血量的同時,加強對血液供需的精細化管理顯得更為緊迫。
2018年,周偉華曾接到過香港中心血庫的求助。該中心麵臨兩個血小板管理難題,一是無法平衡一般用血與緊急用血這兩種需求——把多少血液送往下遊醫院,多少血液留作緊急使用。二是不知道該如何決定每天采集和生產血小板的數量,也無法預估當天的采集量。
類似的信息不對稱難題在醫院輸血科和用血科室之間也存在。輸血科負責統計各個科室報送的用血需求,匯總後再向血液中心申請。“每個病例的緊急程度不一樣,在庫存不足的時候該優先滿足誰的需求,如何平衡全院的用血,全憑輸血科主任腦中的經驗。”周偉華表示。
南京市一家醫院的輸血科主任成蕾采用的最重要的原則是,保證危重病人的用血,比如車禍重傷的急診患者。但有時把握用血指征並不容易,“比如有的病人血常規檢查正常,但腹腔內已經在慢慢出血,這時候就要有經驗的臨床醫生根據血壓等指標綜合判斷”。
成蕾的另一項工作是把關臨床科室的用血需求,保證合理用血。庫存緊張的時候,臨床科室為了滿足需求,有時會多報用量,這種現象在管理學上被稱為“供需博弈”。“這種時候就要多溝通,互相理解,一起克服困難。”
有醫院已經嚐試賦予輸血科更大的權限。南方周末記者查詢了解到,四川省人民醫院發布的《臨床用血管理製度及技術操作規程》規定,在缺血的情況下,輸血科會同醫務部門經過分管院領導批準,可以緊急調整用血指征,將部分內科患者的用血指征從60克/升下調到50克/升,外科從70克/升下調到60克/升。
周偉華團隊最終使用了隨機動態規劃的數學方法,引入諸多相關參數,對采供血的決策過程進行建模,形成了一套成分血采集與分配算法,能夠給出血液采集、生產、需求、供應的預測量,幫助采供血單位進行科學決策。這一研究成果發表在了管理學領域的國際頂級刊物上,並在兩家浙江的三甲醫院試用。
目前,徐和所在的血液中心會根據醫院近三天對各血型機采血小板的需求情況,動態調整各血型的預約人數。如遇突發需求,工作人員會致電加強招募或者勸退獻血者,確保臨床供應的同時避免血液浪費。
周偉華表示,目前醫療體係中還缺少衡量血液管理效率的科學指標。相關部門應當考慮引入相關指標,幫助中心血庫和醫院更好地發現問題和持續改進。
*(應受訪對象要求,文中崔敬、王偉、徐和、成蕾為化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