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中全會後,中國將邁入“紅色進步時代”?

文章來源: - 新聞取自各大新聞媒體,新聞內容並不代表本網立場!
被閱讀次數


中國領導人習近平和總理李強步入北京人大會堂。(2024年6月28日)

自中國共產黨的三中全會這個星期一(7月15日)召開後,觀察人士們紛紛在社交媒體上預測今年會議的重點。但不少專家都表示,這場會議後,北京大規模調整其經濟政策的可能性不大。還有專家預測,中國在此次會議後,可能會“拋棄充滿腐敗和不平等的‘鍍金時代’的增長模式,引進包含高科技特色和全麵管控的‘紅色進步時代’”。

第20屆三中全會於7月15日至18日在北京召開,這是中共審議並通過重大政策和經濟改革方案的平台。今年的三中全會史無前例地推遲了半年才召開,因此更加受到外界注意。

在會議開始的同一天,中共中央總書記習近平在官方雜誌《求是》上發表文章,標題為《必須堅持自信自立》。文章中引用了一段他在2016年曾作出的言論:“全黨要堅定道路自信、理論自信、製度自信、文化自信。當今世界,要說哪個政黨、哪個國家、哪個民族能夠自信的話,那中國共產黨、中華人民共和國、中華民族是最有理由自信的。”

不會有大規模的改革

新加坡管理大學法學院教授高樹超(Henry Gao)在前身為推特的社媒平台X上表示,習近平的這段話為今年三中全會的主題定下了基調,即中國麵對的經濟困境不需要大規模的改革。

“有了這段話,那些希望看到改變軌道甚至隻是糾正軌道或是為過去幾年裏發生的事道歉的人們要失望了,” 他寫道。“相反的,這裏的信息是:導致錯誤的唯一原因就是對習近平的信心還不夠強。”



不僅是學術專家,金融界的投資人也這麽認為。

紐約投資戰略公司Unlimited的共同創始人鮑勃·伊力特(Bob Elliott)就在X上寫道:“如今,中國政策製定者依然堅定地停留在‘信心’階段。他們相信隻要能‘騙’私營企業相信其實一切都沒問題,並在此之上做一些小的政策調整,就能萬事大吉。”



中國麵臨房地產危機、高青年失業率、企業和消費者信心下滑和地方政府債務激增等經濟難題。專注於中國問題的獨立研究公司Hutong Research創始人封楚誠認為,北京在經濟政策調整方麵麵臨的一大問題是難以完全看清中國的經濟狀況。

“這大概是中國人自從改革開放以來第一次在經濟走向上無法達成共識。盡管一些人非常悲觀,但其他人卻越來越樂觀,” 他寫道。“在這個結構性改變的時代,不同行業的表現非常不同。預計會看到相互矛盾的案例和政策的延遲--北京也需要比以往都要久的時間來了解全貌。”



加大黨的控製

雖然不少人認為北京進行大規模的經濟政策調整是必要的,但澳大利亞廣播公司記者蕭邦表示,北京的經濟政策變動不會離開加大黨的控製這個主題。

“盡管也許會有一些對市場力量的推廣,但真正的政策還是會支持國有企業以及戰略性的私人企業,” 他寫道,“這個控製之下的放開能保證市場改革依然符合加強黨國體製的更廣泛的目標。”



政治學者洪源遠(Yuen Yuen Ang)也在一則帖文中寫道:“事實上,習近平領導下的中國的方向已經不能更加清晰了:它希望拋棄充滿腐敗和不平等的‘鍍金時代’的增長模式,引進包含高科技特色和全麵管控的‘紅色進步時代’。這裏的問題是何實現它。”



中國媒體多次宣揚習近平的“新質生產力”。中國中央廣電總台國際在線7月17日援引外媒的說法“新質生產力”或將成為具有裏程碑意義的中共二十屆三中全會關鍵詞,預計中國將圍繞新質生產力製定政策以推動科技進步和高端製造業發展。“新質生產力”是中共領導人習近平2023年9月在在黑龍江調研時提出,後經過中國官媒的推波助瀾,已經成為中國當前的熱門詞匯之一。

“三中全會”從來就是政治會議

曆史上多次三中全會都製定了對中國的未來影響深遠的決定。1978年,十一屆三中全會的中心議題就是把中共的工作重點轉移到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上來,為改革開放奠定基礎。1993年的十四屆三中全會通過《中共中央關於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製若幹問題的決定》建立了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製的總體規劃。

然而,也有專家認為,外界其實不該給予三中全會過多的關注。亞洲協會政策研究院(ASPI)專家牛犇(Neil Thomas)就以著名的1978年的三中全會為例指出,三中全會本身其實並不是產生重大政策變動的地方。

“1978年的三中全會被高估了!” 他寫道。“幾乎隻是通過了在前一場中央工作會議上作出的決定。其真正的重要性是在政治上而非經濟上,它確定了鄧小平對華國鋒地位的超越。這場會議甚至沒有提到在後來不斷演化的‘改革開放’。”



托尼·布萊爾全球變化研究所(Tony Blair Institute for Global Change)的高級地緣政治研究員魯比·奧斯曼(Ruby Osman)更是認為,三中全會並非一場經濟會議,而是一場政治會議。

“先前的‘史詩般’的三中全會都有一個共同點,那就是新興領導人通過經濟政策在中國的方向上留下他們自己的印記,同時邊緣化派係對手,” 她寫道,“但對於習近平來說,如今的他沒有這個壓力。”



亞洲協會政策研究院的牛犇這樣告訴《紐約時報》,這次三中全會的成敗“很大程度上將取決於習近平能否重新贏得中國人民的信心”。

 
查看評論(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