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曆史的垃圾時間”論在中國流行 官媒出手反擊

文章來源: - 新聞取自各大新聞媒體,新聞內容並不代表本網立場!
被閱讀次數



據分析,中國大陸近期出現了“曆史的垃圾時間”論,且遭北京官媒反擊,因為這個論調完全否定當下中國的發展狀況,比“躺平論”更危險。

星島日報今天刊文指出,“垃圾時間”原是體育賽事中的術語,是指一場比賽中,雙方隊伍的分數差距太大、難以改變勝負結果時,剩餘的比賽時間就是“垃圾時間”。

最近,“曆史的垃圾時間”論卻成為大陸流行詞,外界聲稱“這是海耶克老師、奧地利派經濟學家米塞斯提出的概念”,其內容是:從經濟學的邏輯來看,當某段曆史正背離經濟規律,個人又無力改變,且必然走向失敗的階段,就被定義為曆史的垃圾時間。

文章表示,“曆史的垃圾時間”是個框,什麽都能往上裝。7月初,中金公司30歲女員工非正常死亡,有傳是因為經濟下行大減薪,購房之後樓價又跌,於是有人撰文指出,“在曆史的垃圾時間,管理失敗可能是多數人都需要麵對的課題”。

另有財經人士提出,“千萬別在垃圾時間裏投資”;也有自媒體以“垃圾時間”勸人“躺平才是出路”。

文章指出,在中共20屆三中全會舉行前夕,眼見這一名詞不斷發酵,與“唱響光明論”的主旋律背道而馳,大陸官媒開始出手反擊。

其中,北京日報發表題為“‘曆史的垃圾時間’?真耶假耶?”的評論員文章,首先指出米塞斯根本沒提過這個詞,這是偽學術,炒概念,強行炮製焦慮,又指有人借題發揮,“對國家發展長籲短歎、陰陽怪氣,無非在影射無奈無望,否定和看衰今日中國的一切”。

此外,中國人民大學重陽金融研究院執行院長王文在觀察家網撰文,指出細究“曆史的垃圾時間”這個偽詞,它比近年來的“躺平論”更危險,即完全否定當下中國的發展狀況,試圖營造國家終將失敗的大眾預期,以及誘導民眾不配合、不奮進、不作為的心理。

但王文也指出,“曆史的垃圾時間”一詞的流行,的確折射了當下許多民眾的情緒共振與經濟下行期的社會心理,提醒了當務之急,必須改革到位,政策落實,著重實效,讓普通民眾有實實在在的獲得感。

查看評論(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