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北的國立中正紀念堂是全球各地觀光客訪問台灣經常去打卡的一個著名景點,特別是蔣介石銅像大廳的國軍儀隊禮兵站崗換哨儀式更是讓人印象深刻。不過銅像大廳這一景象下周一(7月15日)起將不複存在。去除威權崇拜,台灣國軍儀隊禮兵撤離中正紀念堂銅像大廳 https://t.co/16KXCqUgNq
— 美國之音中文網 (@VOAChinese) July 12, 2024
台灣文化部星期五宣布,經與國防部協調,決定調整國立中正紀念堂國軍儀隊執行禮兵衛哨勤務方式,國軍儀隊下周一起移出中正紀念堂銅像大廳,而禮兵的訓練和展示將移至中正紀念堂外台階前的民主大道舉行。
文化部在一份聲明中指出,此舉為落實促進中正紀念堂轉型正義任務,以實現“去個人崇拜”、“去威權崇拜”的目標。
“中正紀念堂的轉型正義任務將持續推進,期盼在不遺忘曆史下,共同麵對未來,”文化部的聲明說。
蔣介石是中國近現代史上的一位著名人物,生前曾被視為一位堅定的反共英雄。他在國共內戰中輸給毛澤東領導的共產黨武裝之後,播遷至台灣,在推動台灣工農業快速發展的同時,也因為長期實施戒嚴和高壓統治而遭人詬病。
全世界仍然有很多華人視蔣介石為一位抗俄反共的重要領袖,但是在台灣,也有很多人,尤其是年輕人,將他描述為獨裁者,並指責他關押和殺害政治反對派。
蔣介石於1975年逝世,而接任總統一職的則是他的兒子蔣經國。蔣經國擔任總統之後,先後開放報禁和黨禁,逐漸啟動台灣民主化的進程。
台灣有一個促進轉型正義委員會,專門對曆史上被稱為“白色恐怖”時期迫害政治犯的案子進行調查、平反和善後。該委員會曾經發表報告,要求文化部對中正紀念堂落實轉型正義任務。
台灣的國防部發表聲明表示,國軍儀隊禮兵移出中正紀念堂銅像大廳後,三軍儀隊星期一上午9時開始,每逢整點將分兩組執行安全巡查,然後在民主大道進行訓練展示。三軍儀隊也將繼續執行中正紀念堂升降旗勤務,以維護莊嚴。
台灣的文化部指出,讓國軍儀隊任務回歸捍衛民主自由和保障人民安全為目的。
台灣於1987年廢除了戒嚴法,1996年舉行首次總統直選,2000年實現首次政黨輪替,至今已經進行過多次的政黨輪替。美國和其他民主國家經常讚譽台灣已經全麵實現民主,是全球的民主燈塔。
實現全麵民主化後的台灣,對威權時代的一些遺跡以及蔣介石對台灣社會的影響予以清理。2006年,台灣最大的機場從過去的中正國際機場被改名為桃園國際機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