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解決了根本問題:油罐車軌跡查詢功能下架

文章來源: - 新聞取自各大新聞媒體,新聞內容並不代表本網立場!
被閱讀次數



“貨車定位功能升級維護中,後台暫時無法使用及查詢,請您理解!如頁麵有恢複您再使用。”

7月11日,發貨幫客服向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表示,目前查詢貨車軌跡的功能暫無法確定何時能恢複。

記者注意到從7月10日起,發貨幫就緊急下架了貨車軌跡查詢功能。

在此之前該平台這一功能便利大量貨主和老百姓查詢貨車定位信息,甚至有人追溯到“問題油罐車”半年內的軌跡。

最近公眾對食品安全關注度甚高,有自媒體根據新京報披露的油罐車車牌號,在貨運平台查詢到了大量油罐車軌跡的開源數據,並從中梳理出多家涉事企業。

21世紀經濟報道了解到,查詢貨車軌跡的平台是發貨幫,這是一家2021年6月才成立的新平台,聚焦以“科技物流+多式聯運”模式服務企業供應鏈“大票零擔”物流業務,以“數字物流資產交易”平台實現便捷撮合服務,以“數字物流” 融合供應鏈要素資源,構建以“雙鏈+兩化”為抓手的“產業元宇宙”生態圈。直白地說,這就是一個聚合貨主和貨車司機的平台,以撮合交易為主。

據悉,此前發貨幫頁麵有貨車軌跡查詢功能,貨主可以付費查詢某一輛貨車的行車軌跡和運單情況,最長追溯期可達半年。

由於“問題油罐車”事件發酵,7月9日該功能被大量訪問,發貨幫緊急限製查詢需求,對數據源、數據用途以及授權做要求,7月10日幹脆下架貨車軌跡查詢功能。至於恢複時間,該公司客服並沒有給出肯定的答複。

貨車的貨運軌跡是否應該公開,有物流行業專家認為,數據本身是保密的,但是麵向貨主應該允許付費獲取,畢竟貨主有權了解貨物行跡,隨時掌握貨物狀態。而貨主對貨物及運載車輛的關注需求,實際上也給解決食品安全顧慮提供了一個思路。

從事物流行業近三十年的G7易流創始人、首席執行官翟學魂指出,以今天的IoT技術, 油罐車的使用路徑全程均有數據記錄,通過貨車軌跡和運單情況,貨主很快能清晰了解油罐車在運油脂之前運過什麽,又是否有清洗過。從車輛到罐體確保清洗、裝卸、途中的全過程安全可靠並非難事,貨主和監管方均是能有效監管到,而且成本不高。如果采購油品的食品企業在油罐車到貨簽收環節做到認真檢查,甚至對罐車是否清洗有數據上的跟蹤,對每車油都做化學抽樣分析,這些動作加一起,確保油品安全的成本每車最多花10塊錢。

問題是,有些貨主不願意花這十元,有的沒有好好核驗油罐車。翟學魂指出,物流司機每天往返於不同的貨主,通常貨主或者公司提什麽要求,他們就怎麽做,因為他們很清楚違反這些要求代價就是收不到運費甚至被罰款。

“有時候,少數不太守規矩的司機會試探一下貨主的底線,比如,看看如果不去洗罐會不會也能順利拿到驗收單,如果遲到了會不會真的罰款,送包煙給門房能不能改一下磅單等等。”翟學魂表示,如果這些司機發現能得逞,不但會下次接著這麽做,而且會告訴其他司機,這個貨主其實沒那麽認真,在合同上寫的那些書麵規定其實無所謂。於是司機們口口相傳,匯集在這家公司的司機,大都會如此做。那些按照書麵要求來報價的司機出了高價,就得不到合同,出現典型的劣幣驅逐良幣。

顯然,出現在新京報視頻中未經清洗的油罐車,都是在工廠漫不經心的驗收中順利裝貨,順利卸貨,最終又順利結賬的。此舉給這些工廠承運的司機的信號是,“其實這個貨主並不真的有洗罐的要求。”

在翟學魂看來,要解決公眾對食品安全的顧慮,需要從源頭抓起,即要求貨主對油品質量負責,要按照油品的裝卸檢查和驗收規範做事。監管部門則應該要求經營食用油的企業,能夠隨時提供自己采購的每一車散裝油的檢驗報告、檢驗流程和全程監控數據。“如此才能真正解決源頭問題”。

中國物流學會一位不願具名的資深專家也指出,如果板子最終隻是打在幾個貨車司機或物流公司身上,無法真正解決問題。隻有讓貨主對油品負責,才是最終解決之道。因為運什麽、怎麽運是由貨主決定,驗收不合格貨主不付費,司機如果不清洗罐車或者其他不合規行為導致油品受汙染,自己完全得不到運費。

查看評論(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