塞納河上的巴黎奧運開幕式: 法式浪漫 維安噩夢

文章來源: - 新聞取自各大新聞媒體,新聞內容並不代表本網立場!
被閱讀次數



到底是誰提出這個點子的,已經不可考了。

一開始隻是某次國際奧委會主席巴赫(Thomas Bach)和巴黎奧運與帕奧策劃委員會(Cojop)主席艾斯坦格(Tony Estanguet)在聊天,那時2018年布宜諾斯艾利斯青少年奧運剛落幕,巴赫向艾斯坦格說他很喜歡布宜諾斯艾利斯的開幕典禮,因為並不是辦在體育場,而是在大街上,像嘉年華一樣。當時他們正在思考2024巴黎奧運可以有什麽樣的創意,巴赫心裏想像的是例如在香榭麗舍大道舉辦開幕式。

艾斯坦格把這個提議帶回去跟同事們討論,沒想到經過一陣腦力激蕩之後,出現了一個更瘋狂的點子:將嘉年華式的花車遊行搬到塞納河上,變成“花船遊行”!法國總統馬克宏(Emmanuel Macron)回憶,當艾斯坦格向他呈上這個點子的時候,他心想這也太瘋狂了吧——然後隨即決定就這麽辦。

巴黎市長伊達戈(Anne Hidalgo)也毫不保留她對於此計劃的熱情讚頌;想像作為市長的她能夠站在華麗的船上,代表主辦城市在塞納河迎接各國貴賓與運動好手,這是多麽盛大的畫麵。《法新社》引述市府內部消息指出,巴黎市政府初步規劃以容納200萬民眾為目標。

在塞納河上開幕的想法,就這樣深深地擄獲主辦單位高層的心,變成一個勢在必行的目標。2021年底,在沒有任何經費估算與安全風險評估的情況下,巴黎Cojop之下的行政理事會仍然正式批準了這項計劃。

眾人皆醉時,隻有一個人清醒著,他是理事會成員之一,前奧運金牌國手德呂特(Guy Drut)。他以當時的評估資料不足以為由,拒絕參與投票。

▌維安的惡夢

如果這個計劃順利執行,2024巴黎奧運將會是史上第一個不在體育場舉辦開幕式的奧運。除了具有開創性的意義之外,在塞納河開幕匯集了所有巴黎想要向世界推銷的價值:自由、開放、大眾參與、人文與自然的結合,等等。

然而策劃方的美夢,對於執行方來說卻是一場惡夢。

負責法蘭西大區(Île-de-France)治安工作的巴黎警視廳(Préfecture de police de Paris,隸屬中央)在研究這個計劃時,想的完全不是什麽自由開放的價值,而是令人頭痛的維安難題:要如何在一個如此廣闊的空間,從水域、道路、建築群三方麵,建立起一個安全的屏障?是否要考慮恐怖攻擊的可能性?需要動員多少人力?如何管理人群、危機來臨時如何疏散?船上的各國貴賓與運動員,如何確保他們的人身安全?

一直以來,大型體育活動維安工作的標準作業程序都是以體育場館為基礎。體育場是一個半封閉的空間,而且基本上就是為了接納一定數量的群眾而規劃建置。根據規格大小、座位數目、運動項目等,設有一定數量的出入口,從走道寬度、疏散動線、監視設備、外圍疏散空間等,都要符合安全規範。

在這樣一個固定空間中作業,維安團隊對於場館設備可以達到非常熟悉的程度,一旦危機來臨也可以熟練地根據各種情況啟動標準流程,而且活動開始之前在各閘口的安檢措施則可以事先過濾危險因子。

2015年11月13日在巴黎發生的一係列恐怖攻擊當中,以法蘭西體育場(Stade de France)為目標的3名自殺炸彈客,正是因為安檢措施的阻絕而無法進入場內(當時正在進行一場德法足球友誼賽)。雖然3起爆炸在場館周圍仍造成了1死63傷,然而假設事情是發生在場內,後果將不堪設想。(延伸閱讀:〈最後一刻害怕自爆的ISIS恐怖份子?巴黎11.13恐攻大審判之謎〉)

該場賽事沒有因此受到中斷,球員和球迷是在比賽結束之後才得知巴塔克蘭音樂廳(Le Bataclan)及其他地點所發生的悲劇,也才知道自己差一點就成為恐攻受害者。

相比之下,開放的空間在維安條件上就有先天上的不足。有人會說,每年的國慶典禮或跨年活動,不也是好幾十萬、甚至百萬人在街上慶祝嗎?然而這樣的類比恐怕是不能成立的。首先,這些戶外群眾活動都是經常性地在同一個地方舉辦,警察單位對於該空間及各種可能狀況已經有所熟悉。

以每年舉辦跨年活動的香榭麗舍大道為例,該馬路非常寬敞,兩側聯通許多次要道路,在人員疏散方麵比較沒有壓力。反觀塞納河從來沒有辦過類似奧運開幕式這樣的活動,除維安經驗缺乏外,河畔兩岸站台分為上下兩層,疏散時需要經過階梯,若發生人群推擠也有落水的危險。

不過最重要的是,相較於其他活動,奧運聚集了全球的目光,是極端政治份子得以向全世界宣傳主張的大好機會,因此恐怖攻擊的風險高上許多。1972年的慕尼黑奧運及1996年的亞特蘭大奧運都是血淋淋的案例。

而2022年以來的烏俄戰爭、2023年以巴衝突加劇,都為動蕩的國際情勢增加了許多變數。今年3月莫斯科恐怖攻擊事件之後,法國總理阿塔爾(Gabriel Attal)也將國家安全警戒調升至最高級別,亦即具有恐怖攻擊的緊急風險。甚至在今年5月底,法國情報單位逮捕了一名車臣籍人士,破解了第一宗巴黎奧運的恐攻計劃。種種情況都顯示奧運恐攻情境的模擬與準備絕非杞人憂天。

在此背景下,巴黎竟然要將奧運開幕式辦在露天的塞納河,還要把共計1萬多名的世界頂尖運動選手安排在船上。萬一發生什麽事,巴黎市能否承擔得起,法國又會經曆什麽樣的外交災難,一切都是未知數。

正是基於上述各種因素,2021年時任巴黎警視廳總長的拉勒孟(Didier Lallement)評論這個計劃“不理性”;而當時俄烏和以巴的情況都還沒像今日一樣緊張。然而幾年的討論下來,主辦單位從未擺脫對於這場美夢的執著,塞納河奧運開幕勢在必行。

▌史無前例的安全挑戰

讓我們看看在塞納河上舉辦奧運開幕,具體而言必須麵對什麽樣特殊的困難與風險。

首先是人流控製的部分。按照主辦單位的規劃,從東邊的奧斯特利茲橋(Pont d’Austerlitz)到耶拿橋(Pont d’Iéna)總長度約6公裏的水域及兩側河岸,將分別是開幕儀式及觀眾所在的位置。為了做到觀眾出入管製及過濾危險因子,必須把整個區塊圍起來,設置圍籬之類的阻隔物,並每隔一段距離設置出入口。這整塊區域麵積相當於4個法蘭西體育場大,出入口的數量至少需要增加到一座體育館出入口數的3到4倍,這也意味著需要3到4倍的安檢人力,而這還隻是全部所需維安人力的一小部分。

這些部署在出入口的安檢人員,他們的基本任務是協助查驗入場券、搜身、檢查隨身物品以及協助帶位。以法國內政部今年3月最後定調的人數限製(32萬6千人)來評估,光是要做完這些項目讓所有觀眾進場,就需要2至5小時的時間(視出入口的具體數量而定)。

法國奧委會主席拉帕提昂(David Lappartient) 甚至在邀請函中叮嚀他的賓客在下午2點半就抵達現場,避免錯過7點半的開幕式。參與開幕式的觀眾必須要有心理準備,因為這將是耐性與體力的考驗,而且最好祈禱不要遇到下雨或者熱浪來襲。

第二個挑戰是關於河岸平台可負荷的重量。曆來塞納河兩岸平台的修築,主要是以貨物的裝卸工作為考量,從來不是為了承接如此盛大的活動為目的;在開幕式拍板定案之前,也從來沒有針對平台的最大負重進行過評估。這就不免令人擔心,開幕當天三十幾萬人進場之後,會不會發生平台崩塌的意外。

雖然目前沒有特別的跡象指出活動區段內的河岸有結構上的問題,然而在開幕表演的籌備過程中,確實曾因安全考量而取消在部分河岸搭設舞台或階梯座位的規劃,這表示籌備團隊也擔心坍塌的風險。無論如何,既然目前的規劃已經定案,執行上唯一能做的就是確保人潮平均分布,避免重量過度集中。

第三個挑戰也是最令人擔憂的:恐怖攻擊的防範。在塞納河開幕這個想法之所以被警界認為是幾乎不可能的任務,是因為在此發動恐怖攻擊的成本很低,但防範的成本卻很高,而且除了沒有既定的作業模式可參考之外,連安全標準要訂在哪裏都是一個問題。

如果真的要嚴格執行的話,在這6公裏的區段中,河裏的每一個下水道出口、步道上的每一個人孔蓋、堤防上的每一個磚牆裂痕、街上的每一棟建築、每個住戶的信箱和窗戶以及頂樓等等數不盡的地方,都需要在開幕之前進行全麵的檢查。

這也意味著如果有人意圖從事危害公共安全或恐嚇公眾的行為,他很容易就可以達成目的——誰都可能在不被人察覺的情況下,在某個信箱或某個人孔蓋下放置小型爆裂物;或者透過朋友的朋友混進某個河景第一排的頂樓派對,居高臨下對開幕式參與者進行攻擊。此外還要考慮無人機從空中攻擊的可能性,這個部分則需要法國空軍加以支援。

為確保公共安全萬無一失,任何想得到或想不到的可能性都必須被考慮。總之,在一切都有可能、然而全麵性的控製卻是不可能的情況底下,安全人力的部署到底該如何拿捏才算盡職又不至於浪費公帑,是一道非常令人頭痛的難題。

安全標準的界定困難,除了是空間本身的性質所導致之外,也是因為“如何界定所要防範的災害”,本身就是一個問題。對於可能造成人員傷亡的恐怖攻擊,當然要用盡所有資源予以防範。但如果隻是一些滋事份子使用簡單的物品(例如打火機、玻璃瓶、或小型爆竹等)製造小型混亂,即使不會直接導致人身危險,也可能引起觀眾恐慌。

這些防不勝防的小型事件,就算不至於形成安全破口,也可能打擊世界各國對於主辦方的信心。然而是否有必要因此將安檢程度無限上綱?如果認為不必要,或者經費上不允許,因而使這類事件發生了,導致後續賽事在安全疑慮下被迫取消,此一後果該由誰承擔?奧運的特殊性使得安全問題不隻是安全問題,也是複雜的經費資源與國家顏麵的問題。

▌從美好的想像回到現實

基於上述種種考量,開幕式的觀眾人數從原本巴黎市長想像的200萬,不斷下修至32萬。然而即便如此,所需的維安成本還是非常龐大,其中首要之務就是人力的籌措。

奧運期間,光是競賽的部分,平均每日就需要約2萬名保全人員負責各個場館的維安。自從決定開幕式將在塞納河上舉辦之後,所需人力更往上飆升。除了預計動員國家警察隊與憲兵隊(4萬5千名)、巴黎市警隊(2千名)及外國警力(約2千5百名)之外,還必須向私人保全公司進行招標(估計需要1萬8千至2萬4千名人力)。

然而,法國保全業在Covid-19疫情期間精簡人力之後,直到目前都還沒回到疫情前的標準,與奧運主辦單位訂約的10多家保全公司一直無法招聘到足額的員工。為了補足人力缺口,法國內政部串連其他部會祭出各種優惠大舉招募短期勞工,主要目標為學生、失業人口與退休人士。然而在距離奧運僅剩1個月(2024年6月)的時候,還有4百名的缺額。

假設到時候人力仍然不足,法國政府甚至不排除調用軍隊加以支援。事實上,法國國軍在奧運籌辦當中早已占據關鍵角色:開幕式當天晚上的空中安全將由空軍負責,全麵監控以巴黎為中心半徑150公裏的天空。

借由開放空間促進大眾參與的原初設定,也在種種現實考量下被大打折扣。除了人數限製大幅下修之外,入場資格也受到有形與無形的限縮。觀眾區分為上下兩層,下層為付費區,票價從90到2,700歐元不等。上層原本的規劃是免費入場,然而為了能對觀眾的組成有所掌握,改采持票入場,且票券是分批發送給各個奧運協辦單位,再由他們轉贈出去。也就是說,如果你口袋不深且沒有認識的人在相關單位任職,就隻能在電視前看轉播了。

不過,無論主辦單位如何拍胸脯保證會做最完善的規劃,都沒能平息各界對於開幕式安全問題的擔憂。去年12月馬克宏首度鬆口說,倘若情報或警察單位在事前探測到有恐怖攻擊的風險,自然會啟動B計劃、甚至C計劃;然而備案的具體內容為何,在當時還沒有人知道。

一直到要等到今年6月,距離奧運僅剩7周的時間,B計劃才有基本的樣貌:備用的開幕式舉辦地點是埃菲爾鐵塔和夏佑宮廣場(Trocadéro)之間的耶拿橋,而且隻會有各國選手進場,不會設置觀眾區域。如果真的必須走到B計劃,可以想像這對巴黎市而言將是多麽令人沮喪。然而再怎麽不情願,都還是必須從美好的想像回到現實。

另一個無法回避的現實:塞納河上開幕式的花費估計約為倫敦奧運開幕式的10倍以上(約3至5億歐元之間,倫敦奧運開幕式花費則為2,700萬英鎊)。

無論如何,河上開幕式這個點子確實有令人難以抗拒的魅力。有意參加開幕式的民眾或許應該避免知道太多令人擔心的細節,否則參與盛會的興致將會消失殆盡:根據今年6月剛出版、由曾任巴黎Cojop顧問與公關負責人的薛斯博夫(Sébastian Chesbeuf)與兩名體育記者合著的《不為人知的奧運內幕》(La face cachée des JO,暫譯),書中受訪的2名互不認識、且不願具名的安全工作高層人員不約而同地表示,他們絕對不會讓自己的家人參加巴黎奧運開幕式。

查看評論(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