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中全會前夕截訪頻傳 不解決問題,隻解決人

文章來源: - 新聞取自各大新聞媒體,新聞內容並不代表本網立場!
被閱讀次數

中共20屆三中全會將於7月15日起在北京召開,大量訪民為了向政府表達訴求湧入北京,但各地方政府早已啟動“截訪”抓人;被截訪而遭拘留的訪民家屬痛批中共政權利用信訪製度對百姓進行精準打壓,難以想像國家會把自己人民當成“敵對”勢力處理。

隨著中共二十屆三中全會接近,中國各地方政府維穩升級,陸續啟動安保程序。住在江蘇常州市的訪民許冬青年屆71歲,7月3日到北京上訪,在府右街派出所被截訪。她的女兒楊麗隔天向北京公安報失蹤案,卻在7月5日收到刑事拘留通知書。許冬青因涉嫌尋釁滋事被拘留,至今仍無法聯係取得消息。

楊麗7月10日在江蘇外出時被兩名疑似“截訪人員”的男子跟蹤。她回過頭來對著身穿黑衣和白衣的男子錄下視頻質問:“(跟蹤訪民)是天皇下的命令?還是共產黨下的命令?你們不要跑!”

許冬青的大女兒楊彩英目前居住在日本,她認為母親被刑事拘留和妹妹被截訪應是三中全會的維穩手段,“把人關到看守所就沒法去上訪了”。

自由亞洲電台6月9日報導,北京當局已分別通知異議人士和維權人士,告知三中全會期間要被旅遊或被軟禁在家。

截訪維穩 中國訪民“伸冤”無門

患有心髒病的許冬青因遇銀行詐騙遭官方吃案以及土地維權等訴求,自2023年12月起多次上訪,屢次被“攔截綁架”,家人還被跟蹤監視,甚至遭暴力傷害。楊彩英說,母親在承受恐嚇和精神壓力後病情加重,卻被禁止就醫。

中國特色的信訪製度源自於中國憲法提供人民的“上訪權”。來自各地的訪民在北京國家信訪局外排著長長隊伍等著“伸冤”。但近年卻被地方政府視為破壞穩定的首要因素,每逢重要政治活動或敏感日期,便加強“攔卡堵截”上訪群眾,“截訪”也成為政府的維穩手段。

楊彩英對美國之音說:“我們當時不知道是他們(地方政府)不讓上訪的,因為在北京有國家信訪局。它就是一個陷阱。我們按照正常的程序去,他們立馬就派人去綁架了,派出所的民警他們都回避掉。我們當時都蒙了,我們不知道這個社會原來這麽恐怖。”

事實上,地方政府無權截訪,且應按照程序將上訪者安置到“接濟服務中心”,然而這道保障人民權益的程序在“穩定高於一切”之下如同虛設。

許冬青6月24日上訪時,在北京遭陌生黑衣男子“扛”出派出所,強製遣返。楊麗更在6月4日在天津被截訪後被無故送進拘留所。4月5日,許冬青和楊麗在北京南站被警察以“涉嫌擾亂秩序”截訪,甚至被掐喉嚨和扇耳光,但截訪人員身著便衣,難以辨認身份。楊彩英直言,母親和妹妹的遭遇是中國最真實、也是最悲哀的現狀。

據訪民經驗,警察不方便出麵時會由“黑保安”代為行動,而中國購買車票實名製則讓官方更容易掌握訪民的乘車信息,交通車站成為截訪的據點。

問起楊彩英為何在母親遭拘留情況不明時選擇對外發聲?她表示雖當地政府官員曾警告家醜不可外揚,但家庭的家暴和“國家對人民的家暴”是同樣概念。許多訪民文化程度不高,多數是弱勢群體無法發聲,人民處於悲慘的社會,她必須喊出“人民不服,憑什麽官員可以侵犯人權?人民政府可以挖坑設套?”

三中全會前夕北京啟動維穩產業鏈

許冬青一家的困境僅是眾多受害訪民的縮影,大部分訪民都有被拘留判刑或者被政府“設套構陷”的經曆。

曾參與白發運動的異議人士阿夢在六四前夕已離開武漢,目前落腳在昆明,但近一周以來,國保和派出所公安連日“像防賊一樣”緊盯勸說,甚至以經濟條件作為誘因交換,希望阿夢返家。

阿夢在北京的維權友人描述,目前“鐵絲網以內戒備森嚴、烏雲籠罩”,北京二、三環的出租屋都遭到官方清理盤查,交通嚴密管製。

阿夢告訴美國之音:“現在這裏的氣氛很緊張,維穩的各部門都行動起來了,我不回去他(國保)就心裏慌,怕我到北京去了。國內過著水深火熱的一些事情不讓國際上知道,隻有在國際上他(中共)還講點臉麵,在國內他是為所欲為。實際上從上到下沒有不知道的事,包括維穩都成了產業鏈。”

阿夢指出,維穩是中國政府的第一優先,所以已經形成維穩產業鏈。因為懼怕國際輿論,每年重大事件前夕,政府耗資巨款進行維穩。除了正規公安單位,還會雇用“截訪員”,這些人多是社會“閑雜”人員,像是物業、城管臨時工,提供日薪人民幣200-300元協助截訪工作。

但阿夢說,保安人員透露政府經費緊張,維穩工資積欠多月,連外出任務也先墊付再報銷。

由於“人治大於法治”,讓“截訪”在各地大行其道。阿夢表示警察會根據不同訪民的級別,實施相應的管控維穩手段。有的將訪民強行關進拘留所,在關鍵時刻還可能送進被稱為黑監獄的“北京久敬莊救濟服務中心”集中看管。

許多訪民因缺乏法律常識,踩進政府的圈套而造成財產被掠奪、土地拆遷,求助無門,隻能上訪,卻不問青紅皂白被截訪。也曾被送進久敬莊的阿夢認為,政府隻解決提出問題的人,從來沒有解決過問題。他更揶揄久敬莊掛著“法製學習班”,但執法者和解訪員才是不懂法律的人。

截訪目標是控製論述降低風險

國際人權組織自由之家異言網負責人史凱文(Kevin Slaten)表示,異言網已收集逾150件發生在中國各地方信訪相關的案件,其中超過一半記錄到遭壓迫的爭議,包含拘留或限製訪民行動。

他分析,中國政府在三中全會前加強打壓訪民和維權人士,且在網上更嚴格信息審查,很多網絡貼文消失或更快被刪除,目的都是降低風險。

史凱文對美國之音說:“中國政府在重要日期加強鎮壓的措施,目的就是降低風險。中國政府要盡可能控製一般公民跟老百姓發聲的空間,不想影響中國政府想要製造的論述,不要有任何草根社會的影響,自上而下的控製這個論述。”

然而,針對信訪製度是否“名存實亡”的質疑,史凱文認為信訪製度對中國共產黨的管理有好處。一方麵可以獲取草根社會的信息,了解中國各地公民對經濟問題的不滿,以及掌握地方政府或官員的問題;另一方麵則是提供公民發泄渠道,隻要訪民按照中國政府嚴格要求的信訪製度,像是通過網上或紙本申報,而非政府所謂的“惡意信訪”表達抗議,不會對社會穩定帶來太大風險,信訪製度依舊會是中國政府的管控工具。

查看評論(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