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0日,市場上開始流傳普華永道廣州分所要關閉的消息,這是這家全球名列前茅的會計師事務所,今年第二次陷入輿論漩渦當中。
(廣州珠江新城普華永道中心18層,仍處於正常營業狀態。)
7月10日下午5點左右,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實地探訪普華永道廣州分所的所在地——珠江新城普華永道中心18層,發現其仍處於正常營業狀態,並非如網上所說的要關閉,現場工作人員表示,“沒聽說公司要關門。”
針對網上傳出的普華永道廣州分所要關閉的消息,普華永道公關團隊回複記者說,“廣州分所並未關所。由於外部客觀情況的變化,我們根據市場需求相應優化了組織架構,此次調整是艱難的決定。我們正逐步與員工展開充分的溝通,並確保調整方案遵守中國勞動法相關規定。”
有普華永道廣州分所審計部的員工告訴記者,“今天確實在裁員,主要是在審計部門,其他部門也有但比較少。因為業務調整,要優化掉蠻多人的,太不容易了。”
該員工表示,“目前雖然我沒接到裁員通知,但也感覺風雨飄搖當中。”談及裁員比例大概有多少,對方表示不清楚,“都是定向找那些人談的,但是猜測比例很大。”
有被裁員工接受媒體采訪時表示,“被通知了N+1,
7天內離職,然後電腦就被鎖了。”
普華永道廣州分所公關部的員工表示自己目前沒收到裁員通知,“但不知道接下來部門會不會有更大的動作”。多名受訪員工表示尚不清楚自己接下來是否也會被裁員。
另有普華永道審計人員向記者透露,除了廣州分所之外,公司其他區域的分所也在裁員,“北京也裁了很多,因為丟了很多銀行業務。深圳的金融組損失也很大。”
也有在廣州分所工作了十幾年的合夥人表示,“今天還在公司辦公,關所是謠言。”他還補充,這是公司正常組織調整,每年都是在這個時間對員工進行評估,部分媒體過度解讀了。
“解約風波”導致審計客戶流失
由於牽涉“某地產商財務造假”,普華永道今年經曆了大規模的解約風波。
上述普華永道相關員工告訴記者,今年裁員比例較大,主要是因為公司丟了很多“大單”。
據了解,今年以來已經有超過30家上市公司和普華永道解約審計業務,其中包括合作金額規模前八大客戶,如中國銀行(601988.SH)、中國人壽(601628.SH)、中國電信(601728.SH)等。據不完全統計,因為這批客戶解約,可能導致普華永道超過6億元的損失。
據Wind數據統計,2023年,普華永道中天會計師事務所及普華永道中天會計師事務所(特殊普通合夥)合計為107家A股上市公司提供審計服務。以2023年年報數據計算,107家公司當年實付的審計費用合計為8.69億元。
換言之,今年以來解約的上市公司涉及的審計費用,已經達到普華永道在上市公司方麵年審計收入的近七成。
如此多的上市公司解約,與普華永道因為某地產商財務造假事件被監管調查有關。
公開信息顯示,普華永道是某地產商自2009年上市以來的審計機構,至2023年1月解除合作,合作時間長達14年,且出具的都是無保留意見的審計報告。
今年3月,該地產商涉嫌債券信息披露違法違規案由證監會調查完畢。經查明,披露的2019年、2020年年報共虛增收入5641億元、虛增利潤920億元。在該地產商被處罰後,有投資者認為,作為審計機構,普華永道難辭其咎。
隨後,一封舉報信在網絡上熱傳,落款為“一部分普華永道合夥人”。該信稱,某地產商財務造假行為如此嚴重,普華永道十多年審計視而不見,普華永道被視同參與造假。
4月16日,普華永道發聲明稱,相關言論與事實明顯相悖,已經采取應對措施。
4月19日,香港會計及財務匯報局公告將針對普華永道舉報信的相關內容展開調查,主要包括三項對普華永道的指控,一是未能建立及維持有效的質量監控製度,以確保審計質素以及遵守專業準則和適用的法律及法規要求;二是向某地產商提供審計及其他專業服務時,未能遵守有關客戶承接及維持客戶關係的專業準則;三是未能分配適當人員負責會計師事務所質量管理係統的關鍵職位,有可能損害事務所的監控職能。
5月10日,針對“中國業務可能被暫停”等諸多傳聞,普華永道再發聲明稱,注意到有關普華永道的虛假信息在社交平台傳播,這些信息並非來自普華永道,普華永道的商標亦被未經授權盜用,其內容均為不實信息。
7月10日,香港會計及財務匯報局發布公告稱,針對傳媒廣泛報道的一份有關指控羅兵鹹永道會計師事務所(普華永道)的質量管理係統,以及對某地產商審計質素有缺失的舉報信,會財局對羅兵鹹永道就舉報信中的指控完成的內部調查進行了嚴謹的審查。會財局的審查現已結束。本局在審查過程中所收集的證據,不足以支持三項有關羅兵鹹永道質量管理係統的指控。
亞太及中國區換帥
7月1日,普華永道官網信息顯示,普華永道亞太及中國區主席一職已悄然從趙柏基變更為李丹。
此前,舉報信裏麵稱,由於追求合夥人高收入,原亞太及中國區主席趙柏基將普華永道帶入某地產商財務造假事件的漩渦;此外,審計出現問題的背後,是審計質量管理成為普華永道內鬥的手段。
在香港會計及財務匯報局的調查結果出來之前,趙柏基就已經退休,也避開了後續更多的輿論風波。
李丹是普華永道中國的一員“老將”,早在1993年,他就加入普華永道,成為普華永道在中國內地首批招聘培養的本土應屆畢業生的一員。
據中國注冊會計師協會官網信息,李丹出生於1971年6月,是中國注冊會計師協會資深會員。1993年7月至1998年6月,李丹任普華永道中天會計師事務所審計職員、高級職員;1998年7月至2004年6月,任普華永道中天會計師事務所經理、高級經理;2004年7月至2015年7月,曆任普華永道中天會計師事務所合夥人、主任會計師;2015年7月至今,任普華永道中天會計師事務所(特殊普通合夥)首席合夥人、中國審計業務主管;2022年7月起,任普華永道亞太地區審計業務主管、普華永道全球審計領導小組成員。
在此前公開的簡介中,李丹也表示,作為中國改革開放以後成長起來的新一代專業人士,一直視回報社會為己任。“在工作之餘,我受邀積極參與了中國注冊會計師執業準則體係與國際趨同建設,還擔任眾多社會職務,包括財政部、中注協、上市公司協會以及上海證券交易所等機構設置的專業委員會委員,發揮我的專業知識和經驗,為中國注冊會計師行業及國家經濟治理發展建言獻策、做出貢獻。”
普華永道官網顯示,李丹是全國會計信息化標準化委員會委員、財政部注冊會計師考試委員會委員,是中國注冊會計師協會資深執業會員,並曾任上海市政協委員及中國注冊會計師協會副會長。
在舉報信事件後的“解約風波”和“裁員風波”,考驗著這位老將。李丹的管理能力和危機公關能力,能否帶領普華永道中國重回正常的發展軌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