幾十年來,北約一直將中國視為一個遙遠的威脅,但在周三,它指責北京成為“俄羅斯對烏克蘭戰爭的決定性助推者”,要求中國停止向俄羅斯運送“武器部件”和其他對重建俄羅斯軍隊至關重要的技術。
該聲明包含在北約32位領導人周三晚上前往白宮參加晚宴前不久批準的一份聲明中。這對北約來說是一個重大的轉變,直到2019年,北約才正式提到中國是一個擔憂,而且僅用最為溫和的措辭。
現在,北約第一次加入華盛頓的行列,譴責中國對俄羅斯的軍事支持。
但宣言中隱含的威脅是,中國對俄羅斯日益增長的支持將令它付出代價。聲明稱,中國“在為歐洲近期曆史上最大規模的戰爭賦能時,其利益和聲譽不可能不受到負麵影響”,並特別指出“中國對俄羅斯國防工業基礎的大規模支持”。
北約的宣言沒有具體說明這些代價是什麽,不過第一步自然是對中國實施經濟製裁,禁止中國進入部分全球市場。
就在一年前,歐洲領導人還在猶豫是否要挑戰北京,尤其是像德國這樣將中國視為高端汽車和奢侈品重要市場的國家。
2022年初,就在北京冬奧會前夕,普京總統和習近平主席簽署了一項“沒有止境”的夥伴關係協議,許多歐洲領導人起初對它不屑一顧。就連拜登總統也表示,他懷疑這兩個有很長一段時間相互敵對的國家能否合作。2023年3月,在訪問加拿大期間,他說,“我認為我們大大誇張了”這種夥伴關係。
“過去三個月來,我一直聽到有人說,‘中國將向俄羅斯提供大量武器,他們會這麽做的’,很多人都在談論這個問題,”拜登說。“他們還沒有。這並不意味著他們不會,但他們還沒有。”
但在俄羅斯入侵烏克蘭29個月後,這種觀點發生了巨大變化。盡管中國聽從了不要向俄羅斯提供完整武器係統的警告,但是除此之外,它做了所有事,提供了計算機芯片、先進軟件和零部件,這些都是原本隻能大量生產有缺陷和過時設備的俄羅斯國防工業基地進行重建時所需要的。
這些情報證據是拜登政府提供給北約國家的,目的是說服那些認為中國不是這場戰爭核心角色的懷疑論者。這一行動取得了成功,但是在美國財政部的經濟製裁令公布了向俄羅斯輸送技術的中國幌子公司和製造商的名單之後才得以實現的。
“這份聲明表明,北約盟國現在共同理解了這一挑戰,正在呼籲中華人民共和國停止這種活動,”拜登的國家安全顧問傑克·沙利文周三下午表示。“如果中國的這種支持繼續下去,它將削弱與歐洲各國的關係,美國將與我們的歐洲盟友協調,繼續對參與這種活動的中國實體實施製裁。”
聲明還指責中國針對美國和歐洲的“惡意網絡和混合活動,包括虛假信息”。
中國否認自己在這場戰爭起到重要作用,中國官員公開和私下都指責華盛頓極度虛偽,指出美國正在向烏克蘭軍隊提供價值數百億美元的彈藥、導彈係統、坦克,很快還會提供F-16戰機。
今年5月,在美國實施製裁後,中國外交部發言人汪文斌稱美國的指責“極其虛偽,也十分不負責任”。但他沒有否認具體細節。
不論拜登與習近平去年11月在加利福尼亞州會麵時釋出了怎樣的善意,都可能因為中國在烏克蘭問題上的角色而受到影響。當時,拜登私下警告習近平不要幹涉2024年的總統選舉,但當時還沒有證據表明,中國正與伊朗和朝鮮一道,成為支持俄羅斯戰爭的主要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