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TO總幹事:全球貿易麵臨崩潰 勿重蹈1930覆轍

文章來源: - 新聞取自各大新聞媒體,新聞內容並不代表本網立場!
被閱讀次數



全球貿易“目前並非處於最佳時期”。這是世界貿易組織(WTO)總幹事恩戈齊·奧孔喬-伊韋阿拉博士(Dr Ngozi Okonjo-Iweala)接受BBC采訪時所說的話。

“我們看到保護主義愈演愈烈,世貿組織的一些規則遭到破壞,其中一些正在導致(全球貿易)碎片化。”她對BBC表示。

“全球貿易應該是各國保持複蘇和支撐經濟增長的命脈之一,因此我們對此感到擔憂。”

最近幾周和幾個月,隨著歐盟宣布計劃對進口中國電動汽車加征高達37.4%的臨時關稅,這些碎片化趨勢凸顯出來。在此之前,美國於5月對中國電動汽車征收100%的關稅。

布魯塞爾和華盛頓都指責中國政府不公平地補貼其電動汽車行業,允許製造商以不公平的低價出口汽車,並威脅到西方國家的就業。

美國總統拜登(Joe Biden)還提高了其它一係列中國產品的進口關稅,他稱這是為了保護美國在“未來產業”的領導地位。

這包括電動汽車電池及其所含礦物質、製造太陽能電池板所需的電池和計算機芯片(晶片)。

與此同時,美國政府通過《通貨膨脹削減法》(Inflation Reduction Act),向綠色技術投入了數十億美元資金,旨在減少對中國進口商品的依賴。

歐盟貿易專員瓦爾季斯·東布羅夫斯基斯(Valdis Dombrovskis)對BBC表示,歐洲並不想關閉電動汽車市場。“我們歡迎進口,歡迎競爭,但這種競爭必須是公平的。”她說。

根據世貿組織的數據,去年全球貿易額出現了30年來的第三次下降。該組織稱,1.2%的下降與高通脹和利率有關,並預測今年將出現複蘇。

然而,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第一副總裁吉塔·戈皮納特(Gita Gopinath)在最近的一次演講中解釋說,這些表象的根源在於正持續從根本上重塑全球經濟的事件。

“我們在過去幾年中所看到的情況,尤其是在全球貿易關係方麵,是冷戰結束以來從未見過的。”她說。

“過去幾年,我們經曆了無數次衝擊,包括大流行病,還有俄羅斯入侵烏克蘭。在這些事件之後,世界各國在決定與誰進行貿易和對誰進行投資時,越來越多地以經濟安全和國家安全問題為導向。”她說。

這影響到秘魯、加納和越南等相距遙遠的國家,因為這些國家越來越需要在加強與西方大國的經濟聯係,或與中俄軸心加強合作之間做出選擇。

“我們還對貿易數據中出現的碎片化現象感到擔憂。”奧孔喬-伊韋阿拉博士說,“我們看到,想法趨同的集團之間的貿易增長速度快於不同集團間的貿易。”

她警告說,如果繼續沿著這條路走下去,“世界將付出高昂的代價”。世貿組織的研究估計,產出損失將占全球經濟的5%,而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則認為,從長遠來看,產出損失可能接近全球經濟總量的7%,即7.4萬億美元(5.8萬億英鎊)。

在歐盟對中國製造的電動汽車加征關稅前,中國對歐電動汽車出口在過去幾年猛增。一項研究顯示,中國電動車出口額從2020年的16億美元躍升至去年的115億美元,占歐盟電動汽車進口總額的37%。

據報道,比亞迪、吉利和上汽等中國電動汽車製造商從政府獲得了價值數十億美元的資助。

中國歐盟商會主席彥辭(Jens Eskelund)表示,經過多年的支持,中國的電動汽車公司不再需要這種幫助。他說:"如今,中國電動車企自身已具備了很強的競爭力。我認為,征收關稅是某種失衡的征兆。"

在談到更廣泛的關係時,彥辭表示,自2017年以來,盡管中國經濟一直在穩步增長,但歐盟銷往中國的商品數量卻下降了約三分之一,這“相當驚人”。

他還提到中國對海外企業市場準入的限製和嚴格的安全法規:“我認為公平地說,歐洲對中國公司來說仍然是一個開放得多的市場,而非相反。這顯然是需要改變的方麵。”

該商會最近的調查顯示,其成員對投資中國的信心是有記錄以來最低的。

這正值歐盟試圖降低對中國的經濟依賴之際。歐盟委員會主席烏爾蘇拉·馮德萊恩(Ursula von der Leyen)去年曾表示,歐中關係需要“去風險而非脫鉤”。

布魯塞爾的擔憂包括中國政府將敏感技術用於軍事目的,以及支持俄羅斯繼續進攻烏克蘭。

宜家(Ikea)、耐克(Nike)和蘋果(Apple)等公司也在努力減少對中國的依賴。

雖然歐盟和中國將就潛在的電動車關稅問題進行談判,但據中國官方媒體報道,北京已考慮對包括豬肉、白蘭地和豪車在內的歐盟商品采取報複性措施。

然而,全球貿易還有其它障礙需要克服,包括全球貨物運輸最重要的兩條大動脈。

今年,巴拿馬運河官員不得不減少允許通過該水道的船隻數量。這是因為降雨量不足,無法填滿為運河提供水源的湖泊。

與此同時,由於也門胡塞武裝在紅海不斷襲擊商船,蘇伊士運河實際上已被切斷。根據物流公司Kuehne+Nage"的數據,通過該運河的運輸量下降了90%。

德國航運巨頭赫伯羅特(Hapag-Lloyd)首席執行官羅爾夫·哈本·揚森(Rolf Habben Jansen)說,紅海航線的中斷導致其公司收取的運費上漲了30%到40%。

雖然航運成本隻占零售價格的一小部分,但哈本·揚森表示,這些額外成本最終會轉嫁到消費者身上,可能最終會推高通貨膨脹,而此時各國央行都在試圖控製通脹。

奧孔喬-伊維拉說,這將“對消費者不利”。

她說,盡管存在各種緊張局勢,但貿易已顯示出恢複跡象,她還稱世貿組織可以幫助各國解決分歧。

同時,她承認世貿組織的一些規則需要改變,以幫助應對氣候變化的挑戰。她說:“我堅信我們的一些(全球貿易)規則確實需要加以審視。”

“在幾十年前製定這些規則時,我們並沒有麵臨今天所麵臨的氣候變化威脅。”她說。

關於日益頻繁的關稅戰,她補充道:“我們希望不要重蹈1930年代的覆轍——開征報複性關稅,然後開始走下坡路,每個人都是輸家。”

“因此,我希望我們不要再踏入那樣的時代。”

查看評論(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