效仿特斯拉?豐田在滬獨資建廠“洽談中”

文章來源: - 新聞取自各大新聞媒體,新聞內容並不代表本網立場!
被閱讀次數

在華遭遇轉型瓶頸的豐田,似乎有意放手一搏。

近日,據彭博社報道,豐田正在與上海方麵討論獨資建立雷克薩斯工廠,定位是生產高端電動汽車。報道稱,豐田正在尋求與特斯拉類似的待遇,包括稅收減免、政策支持、土地授予以及無需當地合資夥伴即可直接運營的條件。

針對上述消息,騰訊汽車《遠光燈》向豐田中國求證,對方回應稱:“對於傳聞不做評論。”與此前的明確回應相比,豐田此次的態度已經顯示出一定的曖昧餘地。6月26日,豐田汽車會長豐田章男還現身上海出席GR嘉年華,並進行漂移表演,似乎更為傳聞增添佐證。

而騰訊汽車《遠光燈》從接近上海市政府方麵的人士處了解到,雙方早幾個月前已經開始接觸,並由上海市經信委負責與豐田的合作洽談,但落地事項還未最終敲定。

公開信息顯示,就在今年5月27日,“滬鏈世界 共創未來”投資上海·全球行係列活動(日本站)在日本東京舉辦。據上海經信委官方消息稱,“會後,上海代表團一行還與豐田汽車、索尼集團等企業會麵交流,了解企業最新發展情況、布局投資上海意向,為進一步深化合作創造良好契機”。

未來,在滬獨資建廠如果成行,豐田能打開對華新局麵嗎?

全球銷冠的豐田在華遇冷

盡管在電動化大潮中采取相對保守的戰略,豐田在2023年的銷量成績依然矚目:財報顯示,2023年豐田汽車(含雷克薩斯、大發、日野等)全球銷量為1123.3萬輛,同比增長7.2%,已經連續四年居全球首位。

但值得注意的是,在作為其第二大市場的中國,豐田的銷量已經連續兩年下滑。2022年,豐田在華銷量為194.06萬輛,同比下降0.2%;2023年,豐田在華銷量約為190.76萬輛,同比下降1.7%,降幅進一步擴大。時至今年,豐田在華銷量未見漲勢。據豐田官方數據,今年上半年,豐田在華銷量78.46萬輛,同比下降10.8%。

縱觀豐田在華銷量下降的這兩年,正是中國新能源汽車品牌高速發展時期。一方麵,新能源汽車滲透率不斷提升,開始與燃油車平分秋色。乘聯會數據顯示,今年4月上半月,中國新能源乘用車零售滲透率達到50.39%,首次超過傳統燃油乘用車;另一方麵,中國自主品牌也在市場上占據上風,留給國外品牌的空間進一步縮小。據乘聯會數據,今年6月,中國汽車市場的自主品牌零售份額為58.5%,同比增長9.3個百分點

在是否擁抱電動化浪潮的選擇麵前,去年年初接替豐田章男的豐田社長佐藤恒治表現得更加積極。2023年4月,豐田提出將在2026年前推出10款新的純電動車型,並在2026年前實現電動汽車年銷量150萬輛。佐藤恒治表示,未來新團隊將加速電動化進程,更多貼近地域需求,製造滿足不同需求的汽車產品。

然而,豐田純電車型的銷售情況與目標仍存在較大差距。2023 年,豐田純電動汽車全球銷量為11.67萬輛,所占比重僅為1%。此前,豐田對2023財年的純電動車銷售預期為20.2萬輛,後下調至12.3萬輛,同時上調了插混銷量目標和財年盈利預測。豐田CFO宮崎洋一表示,中國日益激烈的電動汽車價格戰是豐田汽車急於做出調整的原因,隨著競爭對手競相在中國大幅降價,利潤率開始下降,豐田的目標是通過增加油電混合動力車的供應來提高利潤率,在避免價格競爭的同時給消費者多提供一種選擇。

雷克薩斯國產化姍姍來遲?

在電動化的路程上,豐田將雷克薩斯作為其“急先鋒”。

在2021年的純電動汽車戰略說明會上,豐田提出計劃2030年純電動車全球銷量達到350萬輛,其中雷克薩斯占據100萬輛。2023年,佐藤恒治也表示,雷克薩斯將引領豐田的電氣化新戰略,到2026年,豐田將使用電動汽車專用製造平台為雷克薩斯開發新型電動車。

關於雷克薩斯國產化信號已不新鮮。2005年,時任雷克薩斯中國總經理的曾林堂表示,對雷克薩斯可能在中國生產並不排斥,但目前其在華銷量還不足夠作出國產的計劃,要達到每年3—5萬的銷量才是一個高檔車品牌理想的國產區間。

2007年,時任廣州豐田執行副總經理的袁仲榮稱,雷克薩斯年銷量達到5萬輛就考慮國產。2012年,時任雷克薩斯副總經理的中島健仁又表示,雷克薩斯目前還沒有國產的計劃,但當年銷量達到10萬台時就會考慮國產。

2016年,雷克薩斯在華銷量突破10萬大關,但其國產化仍未實現。

2018年,一汽官方文章中提到,將導入雷克薩斯豪華品牌。但雷克薩斯(中國)隨後發布官方回應表示:“雷克薩斯目前尚未有國產化的具體時間。”

此次雷克薩斯國產風聲再起,而其境遇已與此前迥異。2022年,雷克薩斯連續多年的在華銷量增長被打破,當年銷量僅17.6萬輛,同比下降22.46%。2023年,雷克薩斯在華銷量同比增加3%,仍遠小於其32%的全球銷量增長率。與之形成對比的是,雷克薩斯在其最大市場——北美市場的2023年銷量同比增長24%,日本市場銷量更是增長129%。

無獨有偶,2023年,保時捷在華交付量為7.93萬台,同比下滑15%,中國是其全球範圍內唯一負增長的單一市場。而這一趨勢還在持續。今年一季度,保時捷在中國市場交付16340輛汽車,同比下降24%。

事實上,豪華車品牌近年在華均遭遇挑戰。今年5月,保時捷經銷商“逼宮”總部,揭開豪華品牌窘境一角。BBA也不可避免地被卷入到價格戰之中,據了解,2023年底,奔馳C級

在各門店的優惠基本超10萬元,實際落地價格不到30萬元。

“說實話,豪華車在中國並不好做了。”張君毅此前告訴騰訊汽車《遠光燈》,隨著中國汽車市場競爭愈加激烈,以及經濟環境未完全恢複,豪車的受眾人群正在萎縮,車企的管理團隊要轉變思想,思考如何做到本地化,為中國開發車型。

豐田汽車副社長、首席技術官中嶋裕樹曾在2023年上海車展上表示,針對中國電動汽車消費者進行本土化研發已經迫在眉睫,隻有進行本土化研發決策才能開發出令中國消費者滿意的產品。

此次在華建廠若能落實,或能成為豐田促進本地化的措施之一。一個最好的例子就是,特斯拉於2019年建立的上海超級工廠已經顯示出其強大的產能,也為其進一步打開了中國市場。2023年,特斯拉上海超級工廠累計交付量達到94.7萬輛,同比增長33%,在其全球產能中占比過半。

近年來,豐田也在加速本地化研發。2023年8月1日,豐田在中國最大研發基地“豐田汽車研發中心(中國)有限公司”正式更名為“豐田智能電動汽車研發中心(中國)有限公司”,著力推進包括TOYOTA bZ純電動專屬係列產品在內的更多節能、新能源產品的開發。

豐田中國本部長上田達郎表示:“中國汽車市場正在以史無前例的速度發展,作為豐田,我們也將在中國市場全力以赴,集團上下團結一致,致力於工作方式意識的變革。通過以IEM by TOYOTA為核心推進本土研發,迅速開發並提供令中國顧客滿意且具有競爭力的產品。此外,在中國的研發成果和所學經驗將不僅應用於中國市場,也將反哺全球市場。

查看評論(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