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京報》近日報道稱,在5月份追蹤調查中發現有兩輛剛卸完煤製油的罐車,在並未洗罐的情況下,順利裝上了食用油,涉及的食用油企業分別是匯福糧油集團和中儲糧油脂(天津)有限公司。此外,報道還稱,國內許多普貨罐車運輸的液體並不固定,既承接糖漿、大豆油等可食用液體,也運送煤製油等化工類液體。
為了節省開支,不少罐車在換貨運輸過程中不清洗罐體,有些食用油廠家也沒有嚴格把關,不按規定去檢查罐體是否潔淨,造成食用油被殘留的化工液體汙染。
涉事兩家企業為食用油的生產加工企業,屬於整條產業鏈的中遊位置,向上對接進口油料作物與油料種植的上遊公司,向下便是包裝運輸、銷售等下遊環節。
圖表製作:界麵新聞 何苗
它們的油主要通過兩種方式流通到消費端。一種是以散裝賣給客戶,這些客戶通常是中小型的食用油分裝工廠,生產桶裝食用油再賣給消費者;或者是需求量較大的食品加工企業和餐飲服務企業。另一種則是直接包裝成桶裝食用油,以自有品牌通過渠道和經銷商賣給個人或企業消費者。
例如匯福糧油官網顯示,其主要品牌為金匯福和匯福。而中儲糧油脂(天津)有限公司隸屬的中儲糧集團則擁有品牌金鼎食用油。目前,針對上述事件,兩家公司都表示自己品牌的食用油是安全的。
7月8日,涉事的匯福糧油集團回應界麵新聞稱,賣出的散油都是客戶自提的油,可以以任何形式流向市場,不清楚客戶渠道流向是餐飲為主還是零售為主,唯獨不是“匯福”牌的。此外,前來運輸的油罐車為客戶自聘,匯福糧油公司對其資質有相應檢查流程。
匯福糧油稱,“涉及我們公司‘匯福’品牌的油是沒有任何質量問題的。”而金鼎食用油的客服則表示,“金鼎包裝油產品均采用廠內全自動一體化生產線罐裝,產品質量沒有任何問題,出廠前就已經包裝好。”
匯福品牌桶裝油
那麽,用煤製油罐車運輸的食用油可能流向了哪裏?
據匯福糧油對界麵新聞的回複,用煤製油罐車運輸的為客戶自提的“散油”。
在其官方公眾號一則推文中,界麵新聞看到部分被匯福糧油稱為散油銷售客戶的名單中,包括了三河亞王食品、上海浦耀農產品、上海楷燁糧油、北京世紀悅福、眾和裕豐糧油、天津華科科技、保定宏海糧油、方順聯合糧油、沈陽中城供應鏈。
界麵新聞檢索公開信息看到,上述公司中,有不少做的是餐飲供應鏈的生意。
例如世紀悅福,工商信息顯示該公司成立於2015年,以農副食品加工業為主,公開招標信息中,其生意涉及高校食堂,曾在2017年、2021年與2022年分別為首都師範大學、北京理工大學、北京大學食堂供應食用油等原材料。三河亞王食品有限公司的官方簡介中則稱其客戶包含下級代理商與各大農貿市場、食堂飯店和食品廠。
世紀悅福負責人向界麵新聞回應表示,世紀悅福確為匯福的客戶,但世紀悅福所用車隊為自有車隊,一切操作流程皆符合國家食用油運輸相關安全規定。
上海楷燁糧油則向界麵新聞稱:“我們做的是大宗生意,不是匯福的客戶,匯福要向我們買貨。”
目前,中儲糧油脂(天津)與匯福兩家公司尚未公布涉事食用油所流向的企業名單,而匯福相關工作人員則稱公司積極配合調查,目前相關監管部門對公司的調查已經結束,一切以之後的官方通報為準。
在食用油產業鏈,實際上越往後延伸越難發現混裝運輸的問題。
“從中遊過來的油,一般送到食用油分裝工廠,再用生產桶裝食用調和油。但在技術層麵,由於主要是食品油量大,稀釋了附著的煤油,這類油產出的產品則很難監控,在檢測層麵也很難檢查出來。”一下遊食品生產企業食品安全管理相關人員向界麵新聞表示。
據其介紹,食品生產企業卻很難規避這種現象。“食品生產企業主要是采購桶裝油為主,但主要認的是品牌,對品牌產品上遊的生產鏈路無法獲悉。”上述人員表示。
而要入口的話,在食品加工領域,由於煤油跟食用油混合後隻是作為少量配料,因此大多數人也無法察覺,除非嗅覺特別敏感。
食品加工產業示意圖(圖片來源:界麵圖庫)
即使普通消費者難以通過味蕾分辨,此事曝光之後,人們卻也不免心存芥蒂——用煤油油罐車拉食用油,是不是一個普遍的現象?
從采訪信息來看,理論上混裝依然是小概率事件。
“以前會有混裝的情況,現在基本沒有了。”一位河南的運輸行業人員告訴界麵新聞,現在的運輸貨車已經變得更加細分,不同類型貨車材質不同,這也是貨品難以混裝的原因。以油罐車為例,車型可分為3類和8類,分別適裝易燃易爆物品與腐蝕品,煤油就屬於“3類”貨品。
此外,現在的運輸車負責裝載哪一類貨物,從外觀上便可看出來,如果是平時運輸煤油柴油等的,則會有很大味道,遇到廠家的安全檢查一定過不去。
另據一湖北油罐車廠家向界麵新聞表示,目前運輸危貨(包含煤油在內等)與普貨(包含食用油在內)的利潤差較大,比如一車危貨能獲利1200元,普貨則現在隻有800元。即使隻從利益層麵上講,更多司機會認為把運輸危貨的車拿去運輸普貨,屬於“大材小用”。
圖片來源:視覺中國
但如果缺乏相應的安全檢查,加上貨運司機自身行為的不規範,便可造成例外。
據上述湖北油罐車廠家,危貨與普貨理論上是不能混裝的,除非能祛除掉車內原貨品的氣味,並抹除車體上的介質字樣,直至下一年審車時候再重新塗上就好——也就是說,如果司機與廠家本身的安全意識不足,依舊有混裝的操作空間。
另據一不願透露姓名的食用油加工產業內人員向界麵新聞透露,目前行業內用車可分為自有車隊與外包車隊,兩種方式的差距在成本。“自己有車隊會涉及到養車、養司機,所以一些大型企業都是外包的車隊。”這中間涉及到的安全問題,理論上應由“驗貨方”來負責。
但外包車隊實際上是處於一個無人監管的位置,對比之下,自有車隊的好處就是司機的狀態、車輛動態、車身及貨品情況都隨時能被監管到。
而當一個公司聘用了不嚴格的外包車隊,再遇上忽視安全檢查的廠家,就會發生貨品混裝的情況——這也很可能是匯福與中儲糧(天津)目前發生這種情況的原因。
此外,由於油罐車等工作普遍是掛靠車隊後接單的模式,也不排除在競爭壓力下會有逐利的司機違規混裝。
上述河南受訪人員告訴界麵新聞,由於門檻低,油罐車行業近年來湧入大量從業人員,由此帶來的市場競爭顯著拉低了該行業的收入,“原來3類車跑長途,一個月能賺3萬,現在一天七八百都算好的了。”他表示。
截至目前,中國是世界上最大的油料生產國,油料總產量穩居世界第一,國家統計局數據顯示,2023年我國油料產量約為3863.66萬噸,較上一年同比增長5.7%。整體來看,近五年我國油料產量呈增長走勢。
已有糧油企業加強了風險把控,一糧油企業向界麵新聞表示,疫情後他們要求所有車輛有檢驗報告,入場還需另一份檢測報告。在采買環節,公司也是直接對準大廠,入場檢測嚴格,所用車輛皆為專門拉食用油的車。
這種情況下,加強各個環節的監管就成了重中之重的任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