搶減肥“神藥”的中國人,嚇壞丹麥巨頭

文章來源: - 新聞取自各大新聞媒體,新聞內容並不代表本網立場!
(被閱讀 次)

司美格魯肽真是“藥紅”是非多。

7月3日,司美格魯肽被曝會增加患“致盲眼病”的風險——根據哈佛大學附屬波士頓麻省眼耳醫院的一項研究,用藥者患“非動脈炎性前部缺血性視神經病變”的風險增加3倍到6倍。此前一天,美國總統拜登和參議員還在向藥企喊話,要求“必須大幅降低Ozempic和Wegovy的價格”。

一係列打擊甚至令諾和諾德的股價一度下跌2.87%,所幸,還不足以澆滅中國人對減肥“神藥”的期待。隻是,司美格魯肽進入中國的過程還是難免坎坷。



6月25日諾和諾德剛宣布“減重版”產品在中國獲批,終於可以名正言順開賣了,6月27日就又傳出“在中國限售”的消息,一下在輿論中炸開了鍋。

對此,諾和諾德告訴虎嗅,他們將“本著對患者負責的原則,上市後以周密計劃的方式供應諾和盈(虎嗅注:司美格魯肽“減重版”,Wegovy)”,從而確保患者用藥的連續性,即確保已經開始接受治療的患者能夠持續獲得治療。

據諾和諾德介紹,諾和盈已經在全球超10個國家上市,為了滿足患者的需求,他們“正在努力增加GLP-1類藥物的產品供應”,並將以“負責任的方式在全球市場分配現有產品供應”,遵循的也將是“一致標準”。

這在一定程度上平息了大眾的情緒,不過,仍有行業人士認為這個回應太過官方,並直指目前“降糖版”的司美格魯肽(諾和泰)已經在部分醫院出現了斷供的情況。

從部分醫療機構反饋和電商平台的銷售情況看,諾和泰尚未出現大規模斷貨的情況。諾和諾德告訴虎嗅:“ 2023到2024年,我們持續增加諾和泰在中國市場的供應,以更好地幫助中國2型糖尿病患者。”


司美格魯肽是一種活性分子,有多重作用機製,產品形式也比較多樣。目前諾和諾德有三款活性分子為司美格魯肽的產品,除了此次獲批的諾和盈(Wegovy,目前在國內暫未上市銷售),還有“降糖版”的諾和泰(Ozempic),以及口服成人2型糖尿病用藥諾和忻(於今年1月獲批,還沒有上市銷售)。

其中最引人矚目的,還是其減重用途。自從2021年“減重版”在美國獲批,司美格魯肽就點燃了整個投資界的熱情,諾和諾德、禮來等GLP-1類藥物研發企業,都走上了名利雙收的康莊大道。

諾和諾德市值逐步逼近6500億美元,禮來的市值更是達到8690億美元的高度,正在趕超台積電。二者把製藥界原本的“領頭羊”強生(市值3500多億美元),遠遠甩在了身後。

司美格魯肽更是跑在最前麵的。在GLP-1類降糖藥中,該藥占到了55%以上市場,在減重領域也占到了85%的市場份額。業界預計,今年其銷售收入就將突破280億美元,司美格魯肽將晉升為新“藥王”。

在這個關鍵節點上,司美格魯肽“減重版”在中國上市,無疑是在這個紅火前景上,又添了一把柴。


諾和諾德也向虎嗅表示:“自諾和盈獲批之日起,我們已經按照計劃正式啟動了藥品供應的相關流程,會盡快將這一重磅產品帶入中國市場。”

要知道,中國有龐大的糖尿病、肥胖群體和旺盛的治療需求,是藥企新的掘金富礦。

2020年統計數據顯示,中國成年人中有16.4%肥胖,加上超重者,總比例超過50%。到2030年,中國成人超重肥胖率或將超65%,歸因於相關問題的治療費就將達到4180億元。另據Frost&Sullivan預測,屆時,我國GLP-1類藥物市場規模也將達到515億元。

這種情況下,諾和諾德真的會限製司美格魯肽在中國市場的銷售嗎?

司美格魯肽注射液。 來自:視覺中國


又是“饑餓營銷”?

“司美格魯肽銷量的’天花板’,就是它的產能。”有醫藥行業資深人士向虎嗅調侃說。

事實上,因為試驗數據太好、海外名人又頻繁“帶貨”,司美格魯肽的需求量增長太快,超出了藥企的預期。

這導致歐美等地常曝出司美格魯肽等GLP-1類藥品斷貨的消息。司美格魯肽和替爾泊肽都曾被FDA列為短缺藥物。

在中國,過去兩年裏,也並不是每個人每次去醫院都能開出司美格魯肽的。一方麵因為當時中國批準上市的是“降糖版”的司美格魯肽,所以,原則上隻有糖尿病患者可以拿到該藥處方;另一方麵,司美格魯肽真的供不應求。在某電商平台上,官方店的司美格魯肽也有在部分地區“缺貨”的情況。


諾和諾德和禮來,都在投入大筆資金用於擴大產能。據諾和諾德介紹,為了擴大產能,應對不斷增長的市場需求,從2023年到2024年,諾和諾德將累計投資超過230億美元,這是公司有史以來最大規模的投資。

同期,禮來的相關投入也有至少90億美元了。

但是產能問題的解決看起來還有待時日,諾和諾德新增產能會在2026至2029年陸續投入使用;禮來的首席財務官Anat Ashkenazi更是公開表示,替爾泊肽到2025年還是會供不應求。

這使事件性質發生了變化。“所謂限售的說法似乎並不準確。”資深管理顧問賀濱告訴虎嗅,因為限售一般是指供應充足但對特定地區限製限售,但司美格魯肽目前情況是供應不足,嚴格的表述,可能應該說是產能不足導致企業不得不做出銷售規劃

即便在中國銷售量較少也稱不上是限售,而隻能是藥品分發上的傾向問題。


“就像是我在家裏舉辦一個宴會,邀請誰來參加,是與我產權相關的自主權。”賀濱向虎嗅表示。

隨著中國這個大市場入局,GLP-1類藥物的供需關係會更加緊張嗎?

與海外GLP-1類藥物的擁躉們擔心的情況相反,該藥剛進入中國之初,銷量很可能並不會很高。正因為此,中國區市場是否能拿到更高的分發權重也是存疑的。

從曆史經驗看,先進療法進入中國市場之初,供應不充分的情況很多。比如:新冠特效藥輝瑞的P藥(Paxlovid)就曾經“一藥難求”。更早些時候,默沙東的HPV九價疫苗(商品名:佳達修9),也讓都使麗人們搶到焦慮。這些情況也曾被指是“饑餓營銷”。

業界認為,在其背後,實際上是企業根據市場情況給出了不同分發權重。盡管中國人口眾多,患病人數和用藥市場都很龐大,但是夠購買力有限。有些產品,對於跨國企業來說,價格已經降到地板了,但是對於中國的患者來說仍然是價格高昂,難以接受。


比如司美格魯肽“降糖版”產品諾和泰,在中國醫保降價後,其1.5ml和3ml產品的單支價格分別是478.5元、814元,即便是在電商平台,也可以花七八百元買到一支,單月用藥費用約800元,遠低於該藥在美國的費用(均價948美元/月,約合人民幣6895元)。

然而,這個價格在糖尿病用藥領域還是很高。因為集采、醫保降價後,中國常見糖尿病用藥的價格基本都非常低了,比如:“銷冠”二甲雙胍,單片售價甚至可以低至3分錢。即便是用於減肥,也有年輕人認為其價格偏高,轉而選擇利拉魯肽等價格更低的GLP-1類藥物。

從數據上看,諾和泰(司美格魯肽的“降糖版”)2021年進入中國,3年以來其年銷售額分別是3.03億丹麥克朗(約合人民幣3.19億元)、21.96億丹麥克朗(約合人民幣23.11億元)和48.21億丹麥克朗(約合人民幣50.73億元),在全球銷售額中占比分別是0.9%、3.7%和5.0%。

價格又低,市場規模又小,中國市場很難獲得進口藥的偏愛。在市場競爭激烈,企業麵臨巨大壓力的GLP-1類藥物賽道尤其如此。

數據來自:諾和諾德2023年財報/虎嗅製圖。


未必是中國人的最佳選擇

當然,藥品上市初期的“短缺”問題,一般在藥品生命周期進入中後期,市場需求充分釋放、價格持續降低之後,會最終得到解決。比如:佳達修9,2022年在華銷售額增長22%,默沙東財報中也著重提到這一點,2023年該產品在中國的批簽發量同比又增長了133%,不再“一苗難求”了。

GLP-1類藥物在中國也有誘人的市場前景。米內網統計的數據顯示,到2023年GLP-1類藥物在中國降糖藥市場上已經占據了首位,占比超過了25%。在總的年銷售額上,也隻略遜色於傳統降糖“神藥”二甲雙胍。

另據中信證券測算,到2030年,中國GLP-1類藥物僅減重市場就有383億元的規模。

從這個意義上講,中國市場對於任何GLP-1類藥品供應商,都是不能放棄的戰場。


隻不過,在產品迭代和仿製藥(其在中國的專利將在2026年過保護期;在美國的專利也將在2037年到期)來襲的雙重壓力下,巨頭們當下不得不更加重視發達國家市場,特別是“剛需”的糖尿病患者群體。

從諾和諾德的業績報告看,即便是在歐美等發達國家,司美格魯肽“減重版”在總銷售額中的占比也不到四分之一。從治療的角度說,無論是降糖還是減重,連續用藥非常重要。

而在這個體係中,中國狂熱的減肥者儼然成了最令人擔憂的部分。盡管“限售”風波,讓很多中國人感到冒犯,但是不得不承認的是,司美格魯肽、利拉魯肽等,都在中國有非理性搶購、濫用的問題。

去年年底,就曾有醫生通過報道怒斥減肥者搶糖尿病患者用藥。

按照諾和盈說明書的要求,初始體重指數BMI≥30kg/m²(肥胖)或者≥27kg/m²至<30kg/m²(超重)之間,且存在一種體重相關合並症,如:高血糖、高血壓、血脂異常、阻塞性睡眠呼吸暫停或心血管疾病等,才能用藥減肥。


根據《財經》雜誌的報道,因為缺乏專業指導,有患者一次打進2.4mg藥物,是推薦初次用量的8倍,直接把自己送進了醫院。這位女士的BMI還不到22,在同事眼中是“身材姣好”的美女。她的行為,讓救治的醫生都感到“恨鐵不成鋼”。

來自:視覺中國

針對“濫用”問題,諾和諾德在其官方網站等多個渠道強調,諾和泰和未上市的諾和盈均為處方藥,是用於治療兩種疾病的兩種藥,不可互相替代。“請患者務必嚴格按照醫生處方用藥並通過正規授權渠道購藥,以確保用藥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降糖版”進入醫保以後,為了防止濫用,醫保局早就出手了。幾個月前發布的2024年醫保基金違法違規問題專項整治活動方案中,國家醫保局就把司美格魯肽相關的超量開藥、超範圍用藥、倒賣等行為列為查處重點了。在臨床合理用藥管理趨嚴的情況下,“減重版”處方開具預計也將更加嚴格。

而在硬幣的另一麵,諾和盈這個風靡全球的減肥“神藥”,如何更好地幫助中國人健康減重,也是業界近來討論較多的問題。


多位內分泌專家曾公開指出,中國肥胖人群,不宜短期內減重太多,一般以3到6個月減掉5%到10%的體重為宜。因為體重減輕,也會直接影響人體內的代謝環境,需要給機體足夠的時間去適應。這樣的標準或許也並不需要減重藥的助力。

不過,鑒於現有減肥藥仍存在肌肉流失、停藥後反彈等問題,用藥還是需要謹慎。而且世上也根本沒有一勞永逸的減肥捷徑,健康的生活方式才是控製體重、保持好身材的終極解決方案。

牛頭5 發表評論於
吃完自助來兩片,舒坦。
lue96500 發表評論於
印度版呢
johnfilmmm 發表評論於
4 kill:hukou throw-money come!national id cut-secure your safety;modify passport-kill china false christ:burn and watering your photo-save your soul.4 kills create World top 1 class spiri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