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條不歸路:那這些博士生為何選擇退學?

文章來源: - 新聞取自各大新聞媒體,新聞內容並不代表本網立場!
(被閱讀 次)

又到畢業季,一個容易被忽略的現實是,博士畢業越來越難了。

據教育部數據顯示,我國博士生的延畢率持續上升,2012年就已經突破60%,2018年超過64%——每年,都有超過六成的博士無法如期畢業。而其中有相當一部分人因為畢業無望,選擇退學。

任何一個群體都不缺成功者的敘事,這次,我們想講述那些選擇退學的博士故事——他們都經曆了什麽?他們也曾是優績主義一層層篩選出來的頂尖人才,為什麽沒能在博士的評價體係中順暢地走下去?做出退學這個決定,他們經曆了哪些掙紮和思考,其中對他們價值觀衝擊最大的部分是什麽?

為此,我們找到4位已經退學的博士,他們中有文科生也有理科生,讀博的高校有南有北。大家的講述都非常真誠,他們會主動提起讀博期間經濟的窘迫,同輩壓力帶來的落差,親密關係的難以為繼,說的都是內心最深處的、很難與外人道的部分。

我們試圖通過個體鮮活的敘述,讓更多人看見博士的現狀和困境。看到他們「脫不下長衫的痛苦和糾結,年齡增長卻收入微薄的窘迫,麵對課題和生活的無力,社會家庭以及過去還算優秀的自己所帶來的無形壓力」,看到他們「外表是高知,內心是高危」的精神世界。

很意外的是,幾乎每個人在訪談結束時都提到了感謝,感謝傾聽,因為這些話「真不知道和誰說」,他們也提到了倡議,希望有更多人看見這個群體,多一些理解和共情。

或許,博士生活遠沒有大家想象的那麽光鮮亮麗。

以下,是來自他們的講述——

文|羅芊

編輯|李天宇

生化環材,都趟一遍

@摩師傅34歲退學4年

1

我申上博士還挺順的。本科畢業之後,考研到了一個中等的學校,研一下半年申了碩博連讀,申完就開始正常讀研讀博。

碩士期間我感覺很好。那會兒的學習狀態不錯,早上8點去實驗室,中午休息,晚上10點回宿舍,大部分時間都在學習、看書、看文獻、做實驗,周末跑跑步、逛逛公園,晚上回來接著看書,特別正常,特別規律。

轉博第一年就覺得有點問題了,我是理工科學化學的,博士是材料方向,做材料就跟發新聞一樣,對時效性的要求非常高,你做一個東西出來,如果是一個全新的東西,就算做得很糟糕,隻要有很多新的部分,就能發出比較好的文章。但是如果你跟在別人後麵,就很難做。

但我們實驗室做的東西它的方向就不是很新,還是偏傳統的材料,這個方向已經沒落了,文章比較難發,而學校會要求,每個實驗室每個博士生要發一定數量的文章,當時我就很著急,繼續做這個東西肯定是不行的,能不能換個方向。

我沒有求助導師,因為我導師缺位還挺嚴重的。他當時專注於做工業項目,在學術這塊,也沒有放太多的精力。他跟我父親一個年齡,當時五十多歲,現在已經退休兩年了。

因為很難尋求他的幫助,所以我們幾個同學自己琢磨了一下,搞了一個方向,但是沒有那麽新,做了一段時間以後,效果一般,等到應該寫文章投文章了,我需要有一些指導或者幫助,和導師的溝通也很不順暢。

正常一個博士生,他是很需要導師指導的,我們畢竟是學生,前瞻性和各種判斷並沒有那麽好,會遇到一些自己解決不了的問題,但導師缺位,我也不知道怎麽辦。我也不是那種特別擅長溝通的性格,沒有出口,不知道怎麽解決這個問題,就一直這麽拖著。

圖源劇集《我的事說來話長》

2

那種感覺真的很絕望,作為學生,我好像沒有求助的渠道以及求助的方法,文章推進不下去,做科研也不是說換方向就可以換的,一換就得花好幾年重新開始,我現在回想起那時候的記憶,都是有些模糊的,可能自己也在逃避吧。

我就記得越到後麵,我都不願意去實驗室了,在宿舍裏住了一年多,文章也沒有進展,以前我是一個完全的學習機器,不發朋友圈,不看娛樂性的東西,電視劇基本上沒看過,電影和話劇可能一年隻看一兩場,隻會學習,但那段時間我真的太憋得慌了,開始想辦法出去走走,跟朋友聊天。

我們學校離交道口比較近,那一年多我經常去胡同裏亂逛,去小西天看電影,接觸了大量的文藝作品,倒是也不空虛。我過了一段特別散漫的生活,其實也是給自己找一些出口,從一個理工科人突然變成一個文藝青年,生活才能喘口氣,現在想想也算是有舍有得。

雖然精神上找到了出口,經濟上壓力還是不小。30歲之前,我身上就沒什麽多餘的錢,從研究生開始,我就會自己打工掙錢,我們讀博基本沒有補助,也不好意思問家裏要錢,就是靠著以前打工積攢的一點錢撐著。學校的生活成本很低,宿舍一年才1000多塊錢,食堂也很便宜,我自己都很驚訝,居然靠之前那點積蓄也能活下來。

等到2020年,因為我們學校有年限限製,博士最長8年會被清退,我被退學了。

這個結果說實話,是意料之中,我沒有特別難以接受。如果有人問我,後不後悔讀博,其實我倒沒那麽後悔。但我在讀博不順利的路途中,似乎有一些補救的方法,因為我當時陷入在無解的情緒裏,沒有辦法自救。

比如當時想過還要不要嚐試一個別的方向,但我們實驗室沒有這個條件,你知道有些儀器很貴,有些測試是要約很久,我有一個測試約了好幾年都沒有約上,像我們這種純實驗專業,非常非常依賴實驗儀器和資源,如果你做了這個檢測,就能發一個好文,缺了一個檢測,你就發不了。

但我一個朋友就很明智地避開了這個問題,他在讀研的時候也是偏實驗一類,他就會思考,如果這個實驗失敗了或者做不出來,或者遇到各種情況做不了,就沒有成果了。所以他博士選的方向是實驗不管成功失敗都能出成果的。我是覺得如果我早日能想清楚這個問題,也會有一些別的思路,申博的時候還是太局限了。

所以有時候我會覺得讀博像是開盲盒。我是小地方來的,這種關鍵的人生選擇都有點在開盲盒,我記得高考報誌願的時候,那會兒也沒有智能手機,資訊不發達,大家都是拿著一本報誌願的書翻一翻,然後靠腦補這個名字是幹嘛的,靠想象來決定以後的方向。我是山東人,我們當地有出息的人很多在勝利油田上班,於是我的首選誌願填的多是石油類,最後一個誌願填的化學。就是這麽巧,我被調劑到學化學。

我本科畢業正好趕上金融危機,也不好找工作。我們專業本科畢業一般隻能去當工人,做技術員都很難,所以我才想考研考博。等到了博士也一樣迷茫,當時也才20多歲,碩士博士到底難度差異有多大,博士方向要怎麽選,導師要怎麽選,知之甚少。

結果就是,大家開玩笑說,生化環材,四大天坑,我誤打誤撞全都做過——本科是偏生物方向的化學,研究生做的是材料化學,最後工作是環境類的化學,四個坑反正都趟一遍。

圖源劇集《重啟人生》

3

讀博過程中,我還後悔一件事,後悔自己的性格太軟弱。我們實驗室有一個師妹,她和我遇到了同樣的問題,但是她性格特別潑辣,跟「老板」(導師)大吵一架,轉組了。我當時完全沒有想過,還可以這樣解決問題。師妹也是運氣很好,轉組之後特別順利,節點很好,剛好遇到學校成立一個新的學院,她轉到了一個特別牛的指導老師名下。

師妹的人生就像是重新洗牌一樣,我當然很羨慕,但也覺得自己做不到。我從小算是留守兒童,也不跟父母一起長大,遇到很多情況都沒有人幫助,也不知道找誰求助,這種性格最大的影響之一就是,碰到什麽事,我誰都不告訴,就自己忍著,缺少鬥爭的勇氣,導致後麵很被動。

所以我「博士退學」這件事背後,其實是一個很複合的背景,很複合的原因造成的。師妹能夠想各種辦法來解決這個問題,也算是自己奮鬥出來的結果。

博士退學後,因為我是碩博連讀,碩士學位也拿不到,隻能以本科生的身份找工作,可想而知,HR會一直追著這個問題問,我會解釋,其實在實驗室也做很多工業項目,也有一直在做實驗,有前沿的學術經驗,肯定比工廠的技術員條件要好,但是實際上大家對這種「失敗」的接受度是很低的。

我輾轉找過幾份工作,現在做的這份工作是在克拉瑪依油田,做一些處理器相關工作,月薪8000元左右。我現在的生活怎麽評價呢,工作還能幹,能活得下去,但不是特別理想,所以還在想別的出路。

畢竟,我已經不是一個像讀研那時候一樣的工作狂了,克拉瑪依偏僻,工作強度也很高,有時候24小時都沒辦法睡覺,身體也難受,這不是我想要的生活。我需要文化生活,需要朋友,需要親密關係。

如果不出意外的話,我之後還是會選擇辭職。現在回想讀博這8年,你說虧嗎,確實覺得虧,但這段經曆也挺寶貴的,它讓我更加看清了自己,也讓我知道什麽東西是重要的,它也是組成現在的我的一部分。

圖源劇集《暗物質》

讀博六年,一無所有

@小咪37歲退學1年

1

我是一個小鎮做題家。從小接受的教育理念就是,你要好好讀書,努力就會有好的結果。

抱著這樣的信念,我從本科一路讀到碩士,並很自然地想要讀博士。第一次考博成績不是很理想,我還去工作過幾年,做公務員,那時候我從未想過不讀博這個選項,辭去公職的時候我還安慰自己,這幾年的工作就像彈簧一樣,壓下去是為了將來博士生涯更好地騰飛。

第二次考博,我順利地考進了想去的學校。那時對博士生活還是很憧憬的。我是學經濟學出身,一直很喜歡本專業。大學時,我看那些專業課的書,能沉迷到什麽程度,12點要吃飯,我經常拿出手機一看,怎麽已經2點了,晚上睡覺做夢,都是學術相關的東西。

確實沒有想到,我的博士生活會那樣波折。

其實碩士時期就聽說了,我要報考的博士導師人比較難搞。記得在報名時,就有同學非常震驚地問我,「你要考他?」我當時心想,這個人難搞就難搞唄,「我來問道無餘說,雲在青天水在瓶」,我就是來學習的,不管其他。導師隻要學術做得好就行了。

但事實上,和導師關係緊張,你就很難做好學術。

我的博士導師是一個什麽樣的人呢?他並不是那種會直接罵你的導師,比如說我同學的導師,會直接罵「你是豬腦子」,但我這個導師從來沒有過這種人身攻擊。

但他會一直否定你。比如我交一篇論文上去,他會說,「我看你這個東西我就煩躁,你的觀點都不對,你這觀點要證明出來你可以去拿諾貝爾獎。」就說類似於這樣的話。

很多時刻我會感覺,我準備了一張桌子和他討論問題,他直接把桌子掀了。比如你寫文章的時候,題目他是認可的,但是你寫出來之後,他全盤推翻了,認為你是在證明1+1=3。

我希望能得到正常的指導和交流。比如我想證明1+1=2,那麽我在證明過程中有什麽問題,哪裏證明得不對,都是可以討論的,老師你可以批評我的文章,但我們要具體地說哪裏不對、需要怎麽修改,而不是全盤否定,上來就是「不行,沒法改」。

我曾經看過一個心理學實驗,講馴狗師如何去馴化一隻狗,讓狗變得聽話。一開始狗會有自己的想法,還是有「自我」的,馴狗師會給狗下命令,讓狗做出一定的反應,狗做出a反應,被訓狗師否定,做出b反應,又被否定,做出c反應還是被否定,狗就會不知所措,漸漸失去自我。

我有時甚至會有一個強烈的感受,這不就是我自己?一開始還會堅持某一個觀點,被不斷地否定之後,自我慢慢消解,老師說什麽就是什麽,我就怎麽做,但是做下來結果又不合適,在這個過程中一再被否定,到最後我自己都沒有信心了。

我的博士論文換了好幾個題目,換到最後怎麽說呢?我連專業書的封麵都不想看了,寫論文不是會有文件夾嗎,裏邊放著各種資料,每天要打開這個文件夾,我都要做很長時間的心理準備,就到這種程度。

我對學術已經沒有任何信心了。

圖源劇集《真幌站前番外地》

2

我這個導師帶過不少學生,後來我才知道,大家對他統一的評價,就是「不輕鬆」。

我們這個圈子是很小的,一個學校細分領域帶博士的也就那麽幾個人,這個老師你和他處得關係不好,其他老師也很難接收你,因為接收了你,新導師和之前的導師關係都是很微妙的。就像結婚一樣,誰不願意從一而終,半路的緣分老師也會覺得,畢業了感情也不深。

我和導師的關係就這樣陷入了一個漩渦,我拿什麽東西給他看,他都是否定,到最後就是我們兩個各幹各的,沒事不聯係。

我讀碩士的時候,和導師之間的關係完全不是這樣。

碩士導師會真正地指導你,還是很上心的,你寫文章交上去之後,他會真的給你批改。我發現,選擇導師很重要的一點是,他願意把你當學生看。

我碩士導師是一個很包容的人,他天然會覺得,你就是一個學生,你是來學習的,你不懂得很正常。他能夠容忍你很多東西不懂,容忍你問一些低端的問題。他經常跟我們傳遞的是,不管你是碩士、博士,知識上有缺陷或不足太正常了。

但到了博士階段,我不知道是隻有我導師這樣還是很多導師都這樣,導師不把你當成一個學生了,他覺得你是那個已經有了科研能力的同行。你這個不懂,那個不懂,很不應該,他會直接說你,怎麽連這個不知道?慢慢的你就諱疾忌醫了,不懂的地方遮掩一下就過去了。

你會不斷地在這個過程中,自我懷疑,自我否定,我是不是真的有學術能力?我是不是真的能走學術的道路。等到第五年、第六年的時候,這種懷疑會越來越深,你之前所建立的所有正反饋,到現在已經失靈了。

做出退學這個決定真的很艱難。畢竟我此前的人生也沒有經曆過很大的波折,每次想到退學,總會忍不住想,要不我再努力一把,但理性告訴我,就算再延期一年或者兩年,哪怕三年,也很難得到期望的結果。感性的聲音讓我再試試,理性的聲音又告訴我不要再這麽執拗了。

整個過程就是這樣,一直感性和理性天人交戰,非常煎熬。你要放棄一個東西,而這個東西是你人生到目前為止所信仰的東西——「努力就有結果」,這是從小就深植在我腦海裏的,但讀博以後我會發現,這個模式它沒有得到實現,努力沒有得到成功,沒有轉化為成果。

像打遊戲一樣,我這個號被練廢了。

圖源劇集《絕叫》

3

正常博士是四年畢業,我延畢了兩次,兩次之後,我實在是沒有辦法了。我像一個賭徒一樣,在牌桌上總是輸,覺得下一把可以翻盤,但現在我不想再賭了,我決定下桌。

申請退學那天,我感到了強烈的解脫感。感覺陽光都更明亮了,特別開心。我甚至想,我應該早一點退學,沒有必要這麽耗著。

交完退學申請,我非常清楚,這件事情對我人生的意義,它是我人生的轉折點。從前我對生活的設想是,可能去一個大學教書,現在沒有拿到學位,疊加年齡的問題,我可能隻能去社招,去找一個公司上班。

我讀博那年30歲,是個公務員,現在已經超過35歲了,報考公務員的資格都已經沒有了。而且我發現,即使我拿到了博士學位,再想去應聘我以前所在的單位,也已經應聘不到了。

這些話我也沒法和別人說,當時決定讀博的時候,家裏人就不是很支持。沒有拿到學位,我也沒有和父母說。我的父母是很普通的人,文化水平有限,當時我一直延畢,我媽媽就很愁,愁畢業,愁工作,愁我的婚戀。我媽媽整晚整晚地失眠,就在想我的事情,我更不敢和她說這些了。

這也是我們這一代普通家庭博士的悲哀。

父母以為你讀博了,是光宗耀祖,你可以在大城市吃香喝辣,享受繁華,事實上,一個博士一個月就1000塊錢,還是在北京,我問過親戚家的小孩讀大學生活費多少,一個說1500塊,另一個是2000塊。這些都是很現實的困境。

我在博士期間還談了一場戀愛,異地戀,她在別的城市有編製,而我還在念書,要趕學業的進度,經濟也受限,沒有足夠的時間和金錢總是去找她,兩個人總是不能見麵,有些誤會就不能及時解除,我讀博不順利,也很難給她太多好的情緒價值和支撐。

人是很現實的。她在當地有很多人可以選擇,慢慢的兩個人就淡了,散了。我能夠理解,也祝她幸福。

所有發生的這一切,讀博六年,我最後可以稱得上一無所有。

有時候我也會想,這一切都值得嗎?

這個專業,直到現在,捫心自問,我也是非常熱愛的,隻是在這個過程中慢慢消磨掉了許多。

現在我求職 ,35歲年齡卡的,真的是沒有天理,以前覺得年紀不是問題,等到找工作的時候,真是一條鐵律,有時你連簡曆都投不出去。

在我退學的這一年時間,很多個反反複複糾結的晚上,我明顯感覺到自己老了,人家都說,蒼老是斷崖式的,我同學都說我,「好幾年不見,你怎麽頭發都白了」。曾經那麽一個鮮活、風趣、健談的人,現在看起來蔫了吧唧的。

以前家長和我講大道理、談人生,我都覺得太虛了,但現在,可能上了年紀了,經曆得多了,怎麽就開始感歎人生了,上了層樓之後欲說還休,就像網上說的那句話,年少的這顆子彈終於正中眉心。

圖源視覺中國

「拿不拿博士學位,你都是我最好的朋友」

@秦川42歲退學5年

1

我是2011年9月博士入學,2019年5月申請退學,期間一共8年。

讀博那年,我29歲,算比較晚的。那時候碩士畢業後工作了兩年,做編輯工作,整個出版社環境還比較寬鬆,不像現在這麽卷,工作之餘有大量時間,我可以去聽聽課,跟學者、高校的老師打交道比較多,我也很喜歡學術,很自然地會想,「是不是可以回高校讀讀書」。

當時比較幼稚,把讀博這件事想得比較簡單,比較理想化,覺得就是讀書,也想完善一下自己。

我忽略了博士選題的難度,直接給自己選了一個難度特別高的題,根據我所學的專業,想做一個綜合性的研究議題,我需要補很多知識,政治學、社會學、曆史、地理以及很多工具性的東西,要熟悉當地的文獻資料,當我意識到這個論文的選題難度時,已經很晚了。

事實上,每個學校都有所謂的開題製度,開題時我完全沒有接受到這方麵的警告,基本上就是老師同意了,你就去做。我們有很多同學,甚至到了博士第三年還有換題目的。

為了畢業,也有一些同學拿文集和提供的數據庫做研究,我不太喜歡這種做學術的方式,我覺得還是要走到你研究的群體中間。隻有在進入當地,跟當地人有聯係的時候,才能夠共情他們對這片土地、對當地的曆史的真實看法。

結果可想而知,我的博士論文完成起來異常艱難。

在學術上,我們學校要博士畢業,不僅要提交博士論文,畢業前必須發表兩篇C刊,這個發文章的過程也讓我很不好受。

現在期刊發表製度,對學術白丁不是特別友好,我參加學術會議的時候就碰到這種情況,編輯覺得我文章很好,但他說,你是博士生我不會給你發的,除非你掛你導師的名字。

有些導師無所謂,願意和學生合作,一作二作都無所謂,但我導師性格是絕對不可能接受這種事情,我就自己想辦法發表。

最受傷的並不是我導師不願意幫我,而是我花很長時間寫了一篇自己比較滿意的文章,投出去一直沒有音訊,拖了將近半年,後來托人打聽之後,得到的回複也特別草率。

後來我又按照所謂的套路寫了兩篇文章,那兩篇文章其實寫得很一般,一個月就寫完了,很快就發了。這件事特別荒誕,我心裏對發文章就很袪魅,這件事的合理性在我這已經崩塌了。

圖源視覺中國

2

學術圈其實是一個江湖。博士生進入到這個學術江湖,你可能會有錯位感,你覺得你是學生身份,但事實上你已經進入職場了。

「博士」這個身份,你說是學生,它更像一份科研工作,我們都開玩笑,我們把導師叫「老板」,他真是你「老板」,決定你能不能畢業,給你發津貼。

這個「老板」不僅可以管你的科研,還會管你的生活,他會幹預你,會用很多方式評價你,比如說我知道有一個大牛,他對學生說,「誒,你最近怎麽胖了?」他的學生就特別緊張,趕快去健身。因為這個背後可能會涉及到,你是不是不夠刻苦?你最近是不是沒有用心學術?它會帶著很多道德的審判,幹預你生活的方方麵麵。

但你離不開導師。剛入學術圈的時候,一定需要導師帶你,甚至提攜你,幫你推一把。有些導師就像父母似的,他會很熱心地幫你找學術刊物發表,很熱心地帶你參加一些學術交際,向大牛推薦這個學生,他可以給你這樣的機會,也會給你相應的科研資源保證,這種導師太好了,甚至還幫你找工作,屬於保姆型導師。

也有的導師很嚴苛,像我同學的導師,如果他做的選題違背導師意誌,導師就會勃然大怒,把他開除師門,師生關係瞬間就崩解了。

我和我導師的關係,開始還是比較理想的。我很崇拜他,很推崇他的學術。我導師是個非常年輕的博導,通過個人奮鬥一路走上去,他非常聰明,發文章也快,在學術的體係下晉升也快。

但很不湊巧的是,我剛一入學,我導師就和我說,他可能要跳槽到別的學校。他招我的時候並沒有說明這一點,在我入學兩個多月的時候,我導師跳槽了。

一開始,覺得這都不是問題,隻要跟著這個導師去做自己想要的學術學問研究,這些都可以克服。事實上我低估了這件事情對我的影響。

從前我隻看到我導師學術上的成就,並不了解他本人,隨著接觸得越來越深,我發現我導師有些不近人情。他個性極強,年輕時批評學生比較厲害,現在上了歲數,好很多了。但他對學生難處和困境的同理心,確實不強。

導師會對我提要求,也還會教,但他教的東西和方法有些套路化,或者說,隻在他熟悉的領域適用,很多實際情況他並不清楚,也不擅長,所以就很難指導,隻能靠我們自己慢慢摸索。

就比如我論文遇到的困難,我承認,我確實有能力上的欠缺,但每當我需要他的幫助,我們的交流總是很不通暢,我發現太聰明的人他理解不了你為什麽做不好。

隨著研究的深入,我和導師之間隔閡越來越大,因為要接受采訪,我梳理了一下讀博8年和導師的通信,屈指可數。我很少聯係他,他其實也沒有主動聯係過我,在我印象中,他通過師門的人打聽過我幾次。後來也說不清彼此是有什麽樣的誤會,總之,在某種程度上,我對他而言似乎是個不存在的學生。

圖源劇集《社交恐懼症》

3

隨著整件事的推進,我對讀博的失望感越來越深,很多情緒都攪在一起,陷入到一種無邊無際的沮喪中,像沼澤一樣。

等到第8年,我已經厭倦這件事情了,也不想為了學位繼續折騰,就想趕快給它結束掉,眼前的一切跟我當初讀博的初衷已經相差太遠了。

我決定退學,一方麵換一個環境,另外,我也找到了工作,如果不從事科研不去高校,博士學位對我來說價值也不大,退出就好了。

談到這裏,我真的非常感謝我的父母和妻子。

讀博第三年第四年,家裏出了好多事,先是姥姥姥爺生病,我媽去照顧,姥姥姥爺相繼離世了,我媽又病了。

當時我在上海讀博,我媽在北京看病,每次回北京,帶著我媽跑這跑那的時候,會很自責很愧疚,覺得對家庭毫無貢獻。在就醫過程中,你要大量地找人、求人,你會覺得讀了那麽多書,做的那些學術,我會質疑那些學術,對社會有多大意義。起碼對我媽毫無意義,它不會幫助你認識更多的醫生,那時候我坐車回北京的路上,真的忍不住掉眼淚。

在這種情況下,我更著急地希望能快點發表文章,但又做不出來,論文和人生,同時被卡住了。

最終我決定退學,家裏也沒有給我太多壓力,我愛人是個很穩當的人,她自己博士順利畢業了,卻沒有苛責我,總安慰我說,「你的人比這玩意兒(博士學位)重要」,我父母也會說,你健健康康就好了。

我會覺得很愧對他們。

除了家庭的支撐,我的朋友也給了我很大的鼓勵。心裏最難受的那段時間,有些話沒法跟父母、妻子說,隻能跟高中的死黨說,死黨說了一番話,給我很大的安慰——

他說,無論你是什麽樣的,拿不拿博士學位,你都是我最好的朋友。我跟你交朋友是因為你的價值觀,你的興趣,你這個人很好,很幽默,我不會因為你發了幾個C刊,你拿到什麽獎學金,拿到什麽項目,拿到什麽學位,才跟你做朋友。

他讓我明白,我對我周圍的人是有價值的,而這個價值不取決於學位。

圖源視覺中國

4

讀博這些年,除了消磨感,必須承認,我是感受過一些快樂的。

因為我想做的研究會有很多田野調查,每次我去這些地方,人生地不熟的,大家看你是一個外來的孩子,又對他們地區感興趣,會非常熱情,從工作到生活盡可能給我一些便利和配合,包括當地的一些老師,都會給我引薦受訪者,這點我真的特別感動。

但我也會遺憾,遺憾沒有及時止損,人生有幾個8年?這段時間太寶貴了,如果我覺得這事不行的話,應該第五年、第六年就及時止損,及時跳出這個環境。

我還遺憾的是,收集了那麽多資料,在當地結交了很多朋友,甚至誇些海口說將來我寫完論文可以送他們,那些人都特別好,最後沒有寫出來,有點對不起他們。

至於學位本身,我沒有什麽後悔的,我現在做這行,也接觸大量的學者,我對這個圈子的很多東西認識得更清楚了,我很慶幸自己沒有進入這個圈子。

最後我想說的是,博士真的挺辛苦的,我記得念書的時候,對麵就是化學係,每天兩三點鍾,都有人剛從實驗室回來,有時候我都在想,這麽辛苦真的值得嗎?

前段時間我們還聊天,念博士已經不是貧寒的小鎮做題家的優選了,特別是文科博士,如果單純從所謂的回報率來看,沒有什麽性價比可言。

雖然我已經離開學校很多年,但偶爾也會去豆瓣博士退學小組、博士互助小組看看,有太多人還在受困擾,光是退學小組,就有34378個成員,他們的經曆也還會觸動我。

很想和大家說,這個世界並不是單一的,發了幾篇文章?文章引用什麽樣?投了什麽樣的刊物?論文寫多少字?有什麽創新?這並不是世界的全部,生命其實還有更多美好的東西。

當你覺得讀博讓你痛苦不已時,你要麽去解決它,要麽就及時地放棄它,放棄不可恥,也挺有用的。還是希望更多的人能夠及早地認清自己,認清這個環境,你能不能在這個過程中感受到樂趣,這點很重要。

圖源視覺中國

「外表是高知,內心是高危」

@Robei33歲退學1年

1

我本碩都過得挺順的,保送的研究生,但當時我沒想讀博,感覺讀博挺苦的,就直接工作了。

有考博的念頭也是因為工作不太開心,我碩士導師一直很遺憾,想讓我走科研這條路,他就又建議我,要不要考慮去考個博,因為我碩士期間在課題組做得也很好,也拿了國家獎學金,我就有點被他說動了。

考博的過程就有點玄學,我本來想考的一個學校初試麵試都過了,但是由於種種原因,沒去成。後來我又考另外一所學校一個很牛的導師,結果那個導師也招滿了,於是我被調劑到了後來這個博導這邊,我對這個博導可以說是一無所知。

當時也沒什麽選擇權,考慮的時間也就小半天,不接受調劑也不知道去哪讀,我就這麽去了。

剛過去其實就感覺有點別扭。因為我是工科生,但是我讀的博士專業偏向於理科專業,我導師又是一個學物理出身的,他對我說了一句話,我到現在想起來都很難受,他說,「你就是個工科生出身,你不是搞科學的」。

我的博士生活和碩士生活反差真的太大了。我碩士過得很愉悅,和導師關係也非常好,但不知道為什麽,跟博導就完全無法溝通。

我去了6年,就參加過一次學術會議,我讀碩士的時候,碩士老師最喜歡帶著我參加學術會議,但是讀博我發現老師他去開會,他不帶你,他不帶任何學生,他不允許別人去,他覺得你去就是玩的。真去玩的話我自己出去玩好了,我幹嘛還要開個會?

他自己每個月說要開組會,但是我們的組會永遠是他在吐槽我們,你在上麵講得好好的,導師就啪一下給你掐斷,輸出自己一堆觀點,他的觀點,永遠是很大的、很寬的,就像「老板」跟你畫餅一樣。

你說老師我能繼續向下講嗎?然後他點了個頭之後我就開始講了,還沒講一句,啪,他又給你打斷了,他永遠不會去傾聽,隻會照著他的邏輯去做事情。

那段時間真的很焦慮。我就去跑步,繞著三環跑,一次最多能跑15公裏,但是很恐怖的一件事是,我經常跑完10公裏之後,一點不覺得放鬆,按理說,這種大量的有氧運動過後,整個人會輕鬆下來的。

我無法輕鬆下來,也睡不好,一點鍾醒一次,兩點鍾醒一次,三點鍾醒一次。有一次,我整個晚上都沒睡著,第二天早上5點多鍾起來,淩晨5點的北京城真的好安靜。

圖源視覺中國

2

去年5月20號,我正式申請退學了。

我一直給自己一個預期,如果讀到第六年再不畢業,我就放棄了。正好我也是卡在第六年,我不想再拖了。

其實去年過年那會兒,我還是很想逼自己一把,大年初五我就回北京了,一回來就瘋狂幹活,心裏還是很渴望能畢業,無論怎麽著,這麽多年的沉沒成本太高了。

去年春天發生了好多事。3月,我爸查出來疑似肺癌,我連夜坐火車回到南京,帶我爸看病,做活體檢查。回南京那幾天,我導師倒是沒一直催,隻是在我走之前讓我早點回,那段時間,導師也在不停push我,那幾天我大概三天就睡了8小時。所幸我爸是誤診,沒什麽大問題,我連夜又回北京繼續幹活。

等到4月初,我看不到任何希望,開始準備退學的事。我走的那天,導師不在學校,其實我是想當麵跟他告別的,那天我給他發了一條長微信,他還打了個電話過來,說讓我冷靜冷靜,我說我想得很清楚了。

退學後第一個月,其實挺開心的。壓在頭上的大山沒有了,當時我的計劃是,休息幾個月,到10月開始工作,但休息休息著我就發現不對勁,我好像變了一個人,精氣神沒了,好像突然間博士那六年的沉沒成本一下子反噬回來了。

自我否定得特別厲害,覺得自己是個垃圾,什麽用都沒有,怎麽看怎麽覺得自己是個廢物。也不敢跟別人說,沒有人可以分享。父母也不可能跟他們說,直到現在,我父母都不知道我博士學位沒拿到。

我一直以為我退學之後肯定會找個契機大哭一場,但沒有,從離開北京到現在,可能因為其他事哭我都沒有因為自己沒畢業這件事哭,我很想哭一次。

雖然整個人很難受,表麵上還得裝作熱愛生活,沒事幹就去跟不認識的人打羽毛球、跑步,這是我去年下半年幹得最多的兩件事。

因為沒有收入,錢在慢慢減少,去年10月份,我開始投簡曆,真的簡曆都不知道怎麽寫,我都不知道怎麽跟人解釋,為什麽會有一段長達6年的gap。

我去麵試過一些大企業,人家給我一句話,你博士沒畢業,我接收不了你。去年元旦我遇到一個很好的機會能進入行業頭部,一麵二麵都過了,死在了終麵,就感覺生活給了我很大的希望,啪一下又給我拍得死死的。

去年過年,我也找了個借口沒回家,就留在了深圳,深圳有很多山,我就在山裏走一走,回去靜下心把簡曆好好打磨,年後就開始瘋狂地投,不要臉地投,什麽都投,麵到了現在的這個單位。

我很喜歡現在這個單位。

這種生活是我想要的。沒那麽大欲望,可能也沒那麽大的激情,生活平淡。比如上個周六,我把空調裝好之後,下午帶著相機,去海邊走了走,拍了拍照,吃點自己想吃的東西,回來收拾收拾,我這個人比較有儀式感,7 月份來了,我把床單全部洗一遍,換一遍,晚上要接受采訪,我就找了一個特別舒服的狀態,點一個小燈,戴著耳機聊天。

圖源劇集《逃避雖可恥但有用》

3

關於我自己的讀博生涯,我反芻過很多次。

好像真的隻有現在找到工作了,生活得還不錯,才可以這樣去聊那件事情。如果是去年這個時候,我應該還沒辦法理清思路講述。

我到現在都時不時會想, 26歲到32歲這幾年,本該是人生最美好和最能成長的幾年,但我這幾年徹底沒了。

人家說三十而立,我根本立都立不起來。Peer pressure(同輩壓力)也很大,沒退學之前我老勸自己,不要想那麽多,不要跟別人比,一直在給自己灌雞湯。但是實際情況是,你看到人家升職加薪,看到人家滿世界旅遊,看到人家帶著孩子出去玩,看到人家開始孝敬父母、買車買房,你就會覺得自己失敗,或者說,已經落後別人太多太多了。

你因為自己吃一頓一兩百塊的自助餐慶幸的時候,人家已經餐廳自由了,我也有在北京的朋友,碩士畢業就工作了,生活得也很好,每次吃飯我都不好意思說請客的事,人家知道你上學,就說你不用付錢,但次數多了你也難受。

錢的事會讓人很傷自尊。尤其是每年回家的時候,親戚朋友會問你,你還在讀博,什麽時候出來工作?你看你爸媽多辛苦啊,供你一個博士。

沒經曆過的人可能共情不了。有的事現在我都想不明白,到底是什麽在阻礙著我去及時止損?

我總結出來一個不算答案的答案,其實有一個無形的身份在困著你,就像孔乙己的長衫,你永遠覺得你是個博士,你還是有對於那個光環的所謂的期待。而做科研它不像在企業工作那麽短平快,科研可能一年兩年都做不出什麽成果,日子一天天過,一天天熬,你一點一點被溫水煮青蛙了。

關於讀博,我還想說,導師真的很重要。可以這麽說,找導師,比找對象還要難。我之前還和我對象吐槽過,伺候導師比伺候她難多了,哄她還挺容易的,哄導師真的哄不好。而且還不能和導師分手,一談就是六年、八年,永遠是弱勢的一方。

本科畢業季的時候,我看到一個導師寫給學生的話,特別感動,那導師寫,為人師者,其心無異於父母。當時看到那句話,我眼淚都快下來了,太難得了。

這樣的人太少了,太多人為了自己的利益隨意對待學生。對於學生來說,博士階段導師就這麽一個,是很重要的一個人,而對於導師來說,你隻是萬千學生中的一個而已。

我記得我最後一次見我導師,我當著他的麵說過這麽一句話,我說老師,您知道在您這幾年,把我原來所有的銳氣跟自信全部磨沒了嗎?他沒說話。

現在又到畢業季,每年到畢業季,我都不看朋友圈。別人發畢業快樂,我覺得他們值得,但是對我來說是一種傷害,對很多延畢和退學的博士生來說,畢業季是一種心靈上的屠戮。

按理說你應該很快樂,但是發現你走不了,辦公室的人已經換了一茬又一茬了,你還在那。像我在那待了6年,我熬走了3屆碩士生,碩士博士是混著住的,我舍友都換了3撥,你看著比你小的孩子都已經去畢業去工作了,真的覺得很難受。

圖源劇集《四重奏》

4

讀書的時候,我們常開玩笑說的一句話叫做,讀博其實它不叫讀博,應該叫賭博,真的是拿自己的青春在賭這件事情,很多人賭出來了,很多人沒賭出來。

之前,我在日記裏寫過一段話,我說我們這幫讀博的,真的是精神壓力很大的一幫人。外表是高知,但內心是高危。其實沒那麽光鮮亮麗,大家很脆弱,一直在象牙塔,社會的期許又特別高,感覺他們一直在閃閃發光,但是其實光越亮的地方影子也是越暗的,但這些影子大家都看不到。

主流視野宣傳的博士都是很厲害的人,可能大家就陷入了一個幸存者偏差的誤區,好像讀博的人都能有很大的作為,都在開創世界,其實並不然,現在博士擴招,真正苦熬的人其實是大多數。

博士不隻是出國深造那批人,不隻是哈佛牛津劍橋麻省理工那批人,這些人太少了,更多的都是「土博士」,也沒什麽錢,麵臨著年齡的壓力、同輩的壓力、擇業的壓力、經濟的壓力……

其實很多讀博的人,家境並不好,沒有退路,在上學的過程當中,會覺得讀書是能改變命運的,但是沒想到,在博士這塊卡住了,他們會覺得,如果拿不到這個學位,世界就塌了,因為對他們來說,在當下那一刻,學位就是一切。

去年我來深圳一個月後,北京的一所高校一個跟我同級的2017級的博士想不開自殺了,我當天晚上看到那個帖子,直接就哭了。雖然我在某一時刻也想過這個事,但是真的發生了,還是很難過。

那天晚上我特別遺憾我為什麽不認識他,我要認識他,肯定會把他拉出來,肯定會說,哥們,我們一起走,不要想那麽多,我們不讀了,我們就去找份工作,我們怎麽著也是有手有腳,也能養活自己。

不是每個人生下來都要去寫文章、做科研的,幹體力活不丟人,憑自己雙手掙錢不丟人。

包括現在很多人說到博士去做一些所謂的底層工作,大家都說孔乙己不要脫下長衫,說你的層次會落下來,變成底層,但是他們忽略了一個事實,或者孔乙己本來就是底層呢?並不是說我們讀到博士學位之後就是上流人了。

豆瓣有一個「博士,退學了嘛?」小組,我在上麵發過兩次帖子,一次求助帖,那時候想退學,想聽聽大家的建議,一個是還願帖,退學後一年還願,沒有博士的title,卻慢慢有了生活。

我的還願帖其實寫得很亂,因為當時一口氣寫完就發了,根本就沒有去整理,很意外的,好多人來點讚留言,還有好幾個給我發私信說了很多,大家的問題都不一樣,但是其實大家都缺希望,他們有的甚至才碩士或者博一。

那些私信讓我在他們身上看到了自己曾經的影子——看到了對脫不下長衫的痛苦和糾結,也看到了年齡增長卻無收入的窘迫,看到了麵對課題和生活的無力,社會、家庭以及過去還算優秀的自己所帶來的那種無形的壓力,有些朋友寧願放棄了生命,都沒有勇氣放棄對這個學位的掙紮。我覺得這個世界不應該這樣。

還有人會直接來問我,要不要退學。我真的不知道該怎麽回答,這個責任太重了,我很害怕,因為我說「你放棄」這句話很簡單,但是對於他來說很沉重。我不知道他經曆了什麽,或許有可能他隻要再努力一下,他就能拿到那個學位,我不知道。

所以我每次回他們信息,我心裏也很忐忑,我生怕哪一句話說得太絕對,導致了他們做了一些不合適的選擇。

我隻能回複他,我說我30多歲,一無是處地出來,沒有博士學曆,不是應屆生,也努努力地把工作找著了,開始掙錢養活自己。

最後,在這裏,我想對那些延畢的博士、徘徊在退學邊緣的博士說,這個世界的容錯性特別的大,千萬不要被眼前的事情給絆住了,尤其是上學這個事。

我也想對不了解博士群體的其他人說,如果你身邊有正在「溺水」的博士,需要拯救,需要幫忙,需要有一個人來陪著和開導,請不要猶豫,積極地向他們伸出手去。

圖源劇集《海邊的曼徹斯特》

laborlaw 發表評論於
這博士退學也跟離婚一樣,都是對方的錯。
新手一位 發表評論於
逃避現實唄。
super-talent 發表評論於
幹什麽非得每個學科都得要弄個博士學位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