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 | 繁體
loading...
新聞頻道
  • 首頁
  • 新聞
  • 讀圖
  • 財經
  • 教育
  • 家居
  • 健康
  • 美食
  • 時尚
  • 旅遊
  • 影視
  • 博客
  • 群吧
  • 論壇
  • 電台
  • 焦點新聞
  • 圖片新聞
  • 視頻新聞
  • 生活百態
  • 娛樂新聞
您的位置: 文學城 » 新聞 » 生活百態 » 暗訪福壽螺產業鏈:食用爭議和隱憂,監管現空白

暗訪福壽螺產業鏈:食用爭議和隱憂,監管現空白

文章來源: 澎湃新聞 於 2024-06-28 09:54:07 - 新聞取自各大新聞媒體,新聞內容並不代表本網立場!
被閱讀次數


記者在重慶某市場買到的福壽螺 本文圖均為 澎湃新聞記者夏如初圖(另外署名者除外)

外來入侵物種福壽螺能否如小龍蝦一樣端上餐桌尚存爭議。

泛濫成災的福壽螺因攜帶的寄生蟲種類廣、數量多,食用不當或危及人體健康,近年來多地疾控部門和專家們也不斷呼籲,不建議食用福壽螺。

但受利益驅使,令不少人聞之色變的福壽螺已被一些商販悄悄“送上了”餐桌,去殼加工後冒充田螺肉銷售,讓人難以分辨。

澎湃新聞在《湃調查|暗訪福壽螺產業鏈(上):商販大量收購野捕福壽螺,冒充田螺銷售》一文中揭露,福壽螺因價格極為低廉,與田螺等常見淡水螺的價格相差數倍,被一些商販去殼加工成螺肉,流入市場。

福壽螺和田螺的生物特征差異明顯,但加入調料並經熟製等複雜工藝後,卻讓人難以分辨。有眼尖的消費者發現後進行投訴,但維權成功的情況很少。記者在隨機購買的多款螺肉產品中,均發現福壽螺的蹤跡。而涉事店鋪均以第三方質檢“合格”,宣稱不是福壽螺,僅提出退貨退款,或自行送檢的處理結果。

潼南區水磨村的水產養殖專業合作社,稻田裏有福壽螺卵。

目前我國尚未禁止養殖、銷售和食用福壽螺。但近年來,隨著我國本土淡水螺的人工養殖產量下降,加上不少省份實施禁捕退捕政策,田螺市場缺口顯存。

受訪專家均向澎湃新聞(www.thepaper.cn)指出,福壽螺絕不能簡單歸入田螺類處理。從不同受汙水體中取得的福壽螺,除可能存在寄生蟲問題外,還有重金屬、新汙染物等其他潛在風險,或將對人體造成不可逆的傷害。

有專家指出,近五年,福壽螺在長江流域一帶,處於“爆發狀態”。綜合考量農業安全、生態安全、食品安全、公共衛生以及福壽螺生長的水質狀況等因素,現階段放開食用福壽螺“不妥”。有關部門要加強螺肉來源的審查、螺類原料種類的控製和監管。

能否食用存爭議

外來入侵物種,一般具有“傳入、定殖、潛伏、擴散、爆發”這樣一個變化過程,時間可長可短。

湖北省農業科學院植保土肥研究所研究員褚世海告訴澎湃新聞,早在十七八年前,他就在湖北英山發現並監測到福壽螺的蹤影,此後很長一段時間都沒有蔓延擴散範圍。

但近五年,福壽螺在長江流域一帶,特別是長江以南的大部分地區,“處於爆發狀態”,種群數量、侵入麵積急劇增長和擴大。

華中農業大學水產學院、農業動物遺傳育種與繁殖教育部重點實驗室李威鋒、宋燁佳等人曾在《養殖與飼料》期刊上發文指出,福壽螺體內的纖維素酶和澱粉酶等消化酶,“是中國圓田螺的2倍左右”,還具有獨特的“鰓肺”呼吸係統,與田螺、石螺競爭食物。

褚世海指出,福壽螺食性廣、食量大、繁殖快,適應性極強,有競爭優勢,擠壓包括本土淡水螺在內的其他水生動物生存空間,可能會導致本地水生物種種類和數量減少,甚至瀕危或滅絕,影響水生生物多樣性。

岩汪湖鎮黃蘆山村裏的福壽螺加工廠,工人們正在搬運福壽螺肉。

近年來,各地疾控部門呼籲,建議不要食用福壽螺,若要食用,務必煮熟煮透。上海海洋大學海洋科學與生態環境學院博士生導師張飲江教授指出,從不同受汙水體中取得的福壽螺,除可能存在寄生蟲問題外,還有重金屬、新汙染物等其他潛在風險,或將對人體造成不可逆的傷害。

今年5月,長沙網紅餐廳笨蘿卜承認使用福壽螺,引發熱議和關注。近期,有人因不戴手套清理福壽螺卵而感染寄生蟲的消息再次登上熱搜。

事實上,十多年以來,福壽螺曾引發過多起食品安全事件。據新華社等多家媒體報道,2006年,北京蜀國演義酒樓兩家餐廳經營的涼拌螺肉中含有廣州管圓線蟲的幼蟲,造成食用者患廣州管圓線蟲病。該事件成為北京市的重大食源性疾病事件,共造成160例感染,全國多地一度叫停銷售福壽螺。

此外,2017年,一姑娘在蜜月時誤食了小吃攤上的福壽螺,導致寄生蟲入侵腦部。此事經社交平台披露後,多家媒體進行了關注,並作了進一步科普,提示生食或半生食福壽螺都有可能存在感染寄生蟲的風險,且不限於福壽螺這一個物種,部分淡水水產也可能存在。

澎湃新聞在社交平台檢索發現,越來越多的網友加入“曝光”行列,但維權成功的案例很少,大多不能得到妥善解決。商家也多以退貨退款,作為和解的方式。

張飲江認為,綜合考量農業安全、生態安全、食品安全、公共衛生以及福壽螺生長的水質狀況等因素,現階段放開食用福壽螺“不妥”。

冒充田螺銷售亟須遏製

接受澎湃新聞采訪的多位專家均指出,福壽螺和田螺屬於不同科屬,其作為外來入侵生物,嚴重影響本土生態係統的結構與功能及生物多樣性,絕不能簡單歸入田螺類處理。

澎湃新聞記者調查期間,根據多位網友發布的線索,澎湃新聞在抖音、淘寶、拚多多、小紅書平台上的旗艦店等店鋪,購買了“豆大亨”爆爽螺螄醬、“抓貓的魚”麻辣味吮指螺肉、“辣嵐格”牙簽田螺肉、“燈泡廠孫姐”螺螄粉、“沅江市野食神食品有限公司”生產的臘肉螺肉醬,根據生物特性和經不願具名專家識別,在這些產品所用螺肉中,均發現與福壽螺高度相似的螺肉。

記者以消費者身份向涉事店鋪反饋該情況,並索要螺肉品種鑒定報告。但對方均表示無法提供,僅能提供第三方質檢報告,部分顯示“螺肉”等字樣。上述“豆大亨”螺螄醬已銷售12萬餘件,官方客服給記者發送的檢測報告截圖上,沒有任何有關螺肉的字樣。客服反複強調,產品質檢合格,不信任可以自行送檢證明。

北京市中聞(長沙)律師事務所律師劉凱對此指出,質檢報告主要用於證明產品的安全性和衛生狀況,通常不包括產品品種的鑒定信息。如果需要證明產品的具體品種,應進行專門的形態學鑒定或分子生物學檢測,並結合不同類型的報告全麵證明產品的品種和安全性。作為食品生產廠家,為保障消費者的知情權和選擇權,以及依據國家相關食品安全標準和法規,有義務在配料表中清晰且明確標注出產品的具體品種。如果使用“螺肉”“螺螄肉”等寬泛定義,不能充分反映食品的真實屬性,且“具體品種對消費者有重要信息價值”,那麽有必要進行更詳細的標注。

劉凱稱,對於生產經營的食品標簽、說明書不符合相關規定的,由縣級以上人民政府食品安全監督管理部門沒收違法所得和違法生產經營的食品、食品添加劑,並可以沒收用於違法生產經營的工具、設備、原料等物品;違法生產經營的食品、食品添加劑貨值金額不足一萬元的,並處五千元以上五萬元以下罰款;貨值金額一萬元以上的,並處貨值金額五倍以上十倍以下罰款;情節嚴重的,責令停產停業,直至吊銷許可證。

中國法學會消費者權益保護法研究會副秘書長陳音江同樣強調,食品生產廠家要明確標注原材料細分。其稱,如果商家實際提供的是福壽螺,卻使用“螺肉”“螺螄肉”“田螺肉”等表述欺騙或誤導消費者,那麽商家的行為涉嫌侵犯消費者知情權和選擇權,還可能構成消費欺詐。

對於澎湃新聞調查發現的冒充亂象,褚世海指出,在目前廣泛宣傳福壽螺危害性的情況下,福壽螺的市場價值極低,絕大多數消費者不會主動選擇福壽螺,基本都是被動接受,因此更要引起有關部門重視,加強水產品源頭的監管和打擊力度,遏製福壽螺冒充田螺情況的發生。

張飲江也表示,市麵上的螺肉產品琳琅滿目,經過複雜的加工工藝後,消費者很難直接從螺肉形態上進行判斷,所以要進一步提高對螺肉來源的審查,加強螺類原料種類控製和監管。

他建議,未來的工作重點應建立健全福壽螺防控與監管機製。加強農業農村、水務環保、市場監督、食品衛生、衛健委等跨部門協作,強化聯防聯控和聯合治理措施,實現對福壽螺的全麵監管。繼續加強科普教育的力度。通過教育活動,提高民眾對福壽螺危害的認識,增強對食品安全的自我保護意識。同時,普及如何識別福壽螺與常見田螺之間特征的知識,幫助消費者準確區分,避免誤食可能受到汙染的福壽螺,確保飲食健康和安全。

中國水產科學研究院淡水漁業研究中心副研究員金武指出,目前,福壽螺的防控是一個世界難題,缺乏隻針對福壽螺不危害其他生物種的高效安全措施。未來,如果能在保證“食品安全”的前提下,通過食品加工工藝,改善福壽螺肉口感,將其資源化利用,或將變廢為寶。

田螺養殖之困

福壽螺泛濫成災的同時,我國本土淡水螺的人工養殖也麵臨諸多難點。

淡水螺,為生活在淡水中腹足類的總稱,其隸屬於軟體動物門,腹足綱,我國本土常見品種包括環棱螺、田螺、中國圓田螺等。常棲息於湖泊、池塘、水田和緩流的河溪底泥中,采用濾食或刮食的方式攝取食物。

除了野外水域,目前人工養殖的主要模式有池塘主養、魚蝦混養、稻田套養等模式。

根據曆年《中國漁業統計年鑒》統計顯示,自2012年始,全國淡水螺養殖產量整體呈現下降趨勢,2016年以後下降明顯。2016年,全國淡水螺的養殖產量111879噸。2017年,98894噸。2022年,下降到94681噸。

2024年3月,江西省農業農村廳發文指出,目前,淡水螺養殖存在的主要問題:一是優質螺種螺苗仍難以保障,2023年以前我國還沒有國家審定的淡水螺新品種;二是淡水螺養殖技術不成熟,淡水螺養成規格小、畝產低、周期長。

前述李威鋒、宋燁佳等人刊發的論文中指出,季節性變化、成本與收益的評估、螺種的來源等因素,已成為田螺、中國圓田螺等淡水螺養殖發展過程中亟待解決的難題。

金武是環棱螺“蠡湖1號”的研發團隊負責人。該品種於2023年通過國家水產新品種審定,已在全國多地推廣示範。

他告訴澎湃新聞,與福壽螺外形相似的中華圓田螺,受氣候變化,化肥、農藥使用等因素綜合影響,野外資源受到一定的負麵影響,資源出現波動。

大多數人對田螺最基本的生物學特點、生活史、生長規律、營養與病害、天敵防控等諸多方麵和魚蝦蟹等經濟品種的研究仍顯不足,加上養殖田螺需要投入土地、人口、飼料等成本,客觀上限製了田螺養殖產業的進一步提高。

河邊密集的福壽螺卵。

同時,圓田螺的銷售流通範圍比環棱螺要小很多,多數來自周邊區域或周邊省份,較難長距離運輸,其流通加工銷售也局限在一些具有吃田螺習俗地區。加上目前不少省份已全麵禁止捕撈天然螺類,市場缺口較大。

水稻是受福壽螺危害的作物,一旦管理不當會造成10%至90%的減產。稻螺套養,經濟效應高,但也容易給福壽螺提供生長場所。

重慶市潼南區古溪鎮水磨村,水資源豐富且優良。2019年,當地成立潼南區潔螺水產養殖專業合作社,創新推出“稻-螺-魚”生態種養模式,放養中華圓田螺、環棱螺,水產養殖達476畝,發展至今,年產淡水螺83餘噸,曾被媒體多次報道。

記者走訪當地時,天氣炎熱,一些稻田水位尚淺,能夠清楚看到田螺的身影,數量不算多。部分稻田已有些發幹,空的田螺殼散嵌在泥濘的土地裏。水稻稈上,還掛著一串串福壽螺的粉色卵莢。合作社員工稱,天熱,田螺死了好多,近期都不賣了。

【科普】

福壽螺,隸屬於中腹足目瓶螺科瓶螺屬,亦被稱為蘋果螺、大瓶螺等,原產於南美洲普拉塔流域、亞馬孫流域。20世紀80年代初作為食用螺被引入中國,後因其口感不佳、攜帶致命寄生蟲等原因被棄養。憑借繁殖速度快、食性雜、可適應溫度範圍廣、具有較強的水汙染耐受性等特點,福壽螺迅速擴散到江河、湖泊、稻田等水域環境,泛濫成災。

每年4月至6月,是福壽螺產卵、孵化的高峰期,也是成螺以及高齡幼螺危害集中的旺盛時期。褚世海介紹,一枚雌螺受精一次,就可以連續排卵多次,每次產卵幾百粒,乃至1000粒以上。一年內通常可產卵約1萬粒,且孵化率在90%以上。

2000年,世界自然保護聯盟(IUCN)將福壽螺列為世界100種惡性外來入侵物種之一,也是其中唯一一種淡水螺。

2003年,國家環保總局和中國科學院將福壽螺列入首批入侵中國的16種外來物種的“黑名單”。

2013年,我國農業部將其列入我國首批《國家重點管理外來入侵物種名錄》。

2022年12月20日,農業農村部會同多部門組織製定的《重點管理外來入侵物種名錄》發布,福壽螺再被列入其中。相關負責人曾介紹,這些入侵物種遴選依據,主要從危害程度重、擴散蔓延快、防控治理難和危害形式多樣這四方麵綜合考慮。

其中,“危害形式多樣”指的是除威脅農林牧漁業生產和生物多樣性外,“本身含有毒素、或者通過叮咬等途徑對人畜健康造成嚴重危害。”

福壽螺是人畜共患寄生蟲病的中間宿主,攜帶的寄生蟲數量可達3000至6000條,包括卷棘口吸蟲等。其中,最讓人聞之色變的莫過於“廣州管圓線蟲”(Angiostrongyluscantonensis),又稱鼠肺線蟲,其幼蟲可寄生在人類的腦部中樞神經係統,繼續產卵繁殖。最短潛伏期是1天,最長可達35天。感染者會出現頭痛、發熱等症狀,嚴重時會失明、癱瘓、癡呆,甚至是死亡。

福壽螺產下的粉色卵莢,含有一種名為PcPV2的蛋白質神經毒素,可能會刺激接觸者的皮膚或眼睛,引起皮疹等症狀。

  • 海外省錢快報,掌櫃推薦,實現買買買自由!
查看評論(0)
  • 文學城簡介
  • 廣告服務
  • 聯係我們
  • 招聘信息
  • 注冊筆名
  • 申請版主
  • 收藏文學城

WENXUECITY.COM does not represent or guarantee the truthfulness, accuracy, or reliability of any of communications posted by other users.

Copyright ©1998-2025 wenxuecity.com All rights reserved. Privacy Statement & Terms of Use & User Privacy Protection Policy

24小時熱點排行

華人大媽認罪震驚全球!竟豪言要買下一個國家
移民局突擊這州1000家庭 近半涉婚姻詐欺 全美或迎大清洗!
深圳車主“15小時出不了廣東” 公路塞車畫麵極震撼
上海大師賽觀眾幹擾比賽 揮外國護照被抬離現場
震撼快餐界!KFC宣布將公開炸雞配方 全球粉絲倒數




24小時討論排行

突發:正在船上的“環保少女”,被以軍扣押
美防長嗆肥胖將軍不爽就離職!這上將不幹了
美國密歇根州長:特朗普關稅隻會有一個贏家,就是中國
強化“斬首”演練!內蒙古驚見台灣總統府模擬實景
政府關門!川普氣炸"凍結民主黨州資金",威脅裁員30萬人
FT:川普為何又盯上了和他沒有衝突的索羅斯?
全球“機器人第一大國”:中國
北航90後美女副教授走紅,長相及頭銜引發熱議
砍外籍生 刪DEI…川普又點名9所頂尖大學 簽承諾拿補助
哈瑪斯拒絕川普停火計劃,決定繼續戰鬥!
支持國家K簽政策,希望也給本國青年K簽
西貝的餐點大規模降價,為什麽網友還是不買賬?
美防長批“肥將軍” 紐森諷川普:“胖統帥”恐失業
美國就業數據意外下滑 創兩年半以來最大降幅
流行天後轟川普“生活真的變好了嗎?”白宮火速回擊
美政府要求當地大學簽協議,以條件換取聯邦資金優先權
文學城新聞
切換到網頁版

暗訪福壽螺產業鏈:食用爭議和隱憂,監管現空白

澎湃新聞 2024-06-28 09:54:07


記者在重慶某市場買到的福壽螺 本文圖均為 澎湃新聞記者夏如初圖(另外署名者除外)

外來入侵物種福壽螺能否如小龍蝦一樣端上餐桌尚存爭議。

泛濫成災的福壽螺因攜帶的寄生蟲種類廣、數量多,食用不當或危及人體健康,近年來多地疾控部門和專家們也不斷呼籲,不建議食用福壽螺。

但受利益驅使,令不少人聞之色變的福壽螺已被一些商販悄悄“送上了”餐桌,去殼加工後冒充田螺肉銷售,讓人難以分辨。

澎湃新聞在《湃調查|暗訪福壽螺產業鏈(上):商販大量收購野捕福壽螺,冒充田螺銷售》一文中揭露,福壽螺因價格極為低廉,與田螺等常見淡水螺的價格相差數倍,被一些商販去殼加工成螺肉,流入市場。

福壽螺和田螺的生物特征差異明顯,但加入調料並經熟製等複雜工藝後,卻讓人難以分辨。有眼尖的消費者發現後進行投訴,但維權成功的情況很少。記者在隨機購買的多款螺肉產品中,均發現福壽螺的蹤跡。而涉事店鋪均以第三方質檢“合格”,宣稱不是福壽螺,僅提出退貨退款,或自行送檢的處理結果。

潼南區水磨村的水產養殖專業合作社,稻田裏有福壽螺卵。

目前我國尚未禁止養殖、銷售和食用福壽螺。但近年來,隨著我國本土淡水螺的人工養殖產量下降,加上不少省份實施禁捕退捕政策,田螺市場缺口顯存。

受訪專家均向澎湃新聞(www.thepaper.cn)指出,福壽螺絕不能簡單歸入田螺類處理。從不同受汙水體中取得的福壽螺,除可能存在寄生蟲問題外,還有重金屬、新汙染物等其他潛在風險,或將對人體造成不可逆的傷害。

有專家指出,近五年,福壽螺在長江流域一帶,處於“爆發狀態”。綜合考量農業安全、生態安全、食品安全、公共衛生以及福壽螺生長的水質狀況等因素,現階段放開食用福壽螺“不妥”。有關部門要加強螺肉來源的審查、螺類原料種類的控製和監管。

能否食用存爭議

外來入侵物種,一般具有“傳入、定殖、潛伏、擴散、爆發”這樣一個變化過程,時間可長可短。

湖北省農業科學院植保土肥研究所研究員褚世海告訴澎湃新聞,早在十七八年前,他就在湖北英山發現並監測到福壽螺的蹤影,此後很長一段時間都沒有蔓延擴散範圍。

但近五年,福壽螺在長江流域一帶,特別是長江以南的大部分地區,“處於爆發狀態”,種群數量、侵入麵積急劇增長和擴大。

華中農業大學水產學院、農業動物遺傳育種與繁殖教育部重點實驗室李威鋒、宋燁佳等人曾在《養殖與飼料》期刊上發文指出,福壽螺體內的纖維素酶和澱粉酶等消化酶,“是中國圓田螺的2倍左右”,還具有獨特的“鰓肺”呼吸係統,與田螺、石螺競爭食物。

褚世海指出,福壽螺食性廣、食量大、繁殖快,適應性極強,有競爭優勢,擠壓包括本土淡水螺在內的其他水生動物生存空間,可能會導致本地水生物種種類和數量減少,甚至瀕危或滅絕,影響水生生物多樣性。

岩汪湖鎮黃蘆山村裏的福壽螺加工廠,工人們正在搬運福壽螺肉。

近年來,各地疾控部門呼籲,建議不要食用福壽螺,若要食用,務必煮熟煮透。上海海洋大學海洋科學與生態環境學院博士生導師張飲江教授指出,從不同受汙水體中取得的福壽螺,除可能存在寄生蟲問題外,還有重金屬、新汙染物等其他潛在風險,或將對人體造成不可逆的傷害。

今年5月,長沙網紅餐廳笨蘿卜承認使用福壽螺,引發熱議和關注。近期,有人因不戴手套清理福壽螺卵而感染寄生蟲的消息再次登上熱搜。

事實上,十多年以來,福壽螺曾引發過多起食品安全事件。據新華社等多家媒體報道,2006年,北京蜀國演義酒樓兩家餐廳經營的涼拌螺肉中含有廣州管圓線蟲的幼蟲,造成食用者患廣州管圓線蟲病。該事件成為北京市的重大食源性疾病事件,共造成160例感染,全國多地一度叫停銷售福壽螺。

此外,2017年,一姑娘在蜜月時誤食了小吃攤上的福壽螺,導致寄生蟲入侵腦部。此事經社交平台披露後,多家媒體進行了關注,並作了進一步科普,提示生食或半生食福壽螺都有可能存在感染寄生蟲的風險,且不限於福壽螺這一個物種,部分淡水水產也可能存在。

澎湃新聞在社交平台檢索發現,越來越多的網友加入“曝光”行列,但維權成功的案例很少,大多不能得到妥善解決。商家也多以退貨退款,作為和解的方式。

張飲江認為,綜合考量農業安全、生態安全、食品安全、公共衛生以及福壽螺生長的水質狀況等因素,現階段放開食用福壽螺“不妥”。

冒充田螺銷售亟須遏製

接受澎湃新聞采訪的多位專家均指出,福壽螺和田螺屬於不同科屬,其作為外來入侵生物,嚴重影響本土生態係統的結構與功能及生物多樣性,絕不能簡單歸入田螺類處理。

澎湃新聞記者調查期間,根據多位網友發布的線索,澎湃新聞在抖音、淘寶、拚多多、小紅書平台上的旗艦店等店鋪,購買了“豆大亨”爆爽螺螄醬、“抓貓的魚”麻辣味吮指螺肉、“辣嵐格”牙簽田螺肉、“燈泡廠孫姐”螺螄粉、“沅江市野食神食品有限公司”生產的臘肉螺肉醬,根據生物特性和經不願具名專家識別,在這些產品所用螺肉中,均發現與福壽螺高度相似的螺肉。

記者以消費者身份向涉事店鋪反饋該情況,並索要螺肉品種鑒定報告。但對方均表示無法提供,僅能提供第三方質檢報告,部分顯示“螺肉”等字樣。上述“豆大亨”螺螄醬已銷售12萬餘件,官方客服給記者發送的檢測報告截圖上,沒有任何有關螺肉的字樣。客服反複強調,產品質檢合格,不信任可以自行送檢證明。

北京市中聞(長沙)律師事務所律師劉凱對此指出,質檢報告主要用於證明產品的安全性和衛生狀況,通常不包括產品品種的鑒定信息。如果需要證明產品的具體品種,應進行專門的形態學鑒定或分子生物學檢測,並結合不同類型的報告全麵證明產品的品種和安全性。作為食品生產廠家,為保障消費者的知情權和選擇權,以及依據國家相關食品安全標準和法規,有義務在配料表中清晰且明確標注出產品的具體品種。如果使用“螺肉”“螺螄肉”等寬泛定義,不能充分反映食品的真實屬性,且“具體品種對消費者有重要信息價值”,那麽有必要進行更詳細的標注。

劉凱稱,對於生產經營的食品標簽、說明書不符合相關規定的,由縣級以上人民政府食品安全監督管理部門沒收違法所得和違法生產經營的食品、食品添加劑,並可以沒收用於違法生產經營的工具、設備、原料等物品;違法生產經營的食品、食品添加劑貨值金額不足一萬元的,並處五千元以上五萬元以下罰款;貨值金額一萬元以上的,並處貨值金額五倍以上十倍以下罰款;情節嚴重的,責令停產停業,直至吊銷許可證。

中國法學會消費者權益保護法研究會副秘書長陳音江同樣強調,食品生產廠家要明確標注原材料細分。其稱,如果商家實際提供的是福壽螺,卻使用“螺肉”“螺螄肉”“田螺肉”等表述欺騙或誤導消費者,那麽商家的行為涉嫌侵犯消費者知情權和選擇權,還可能構成消費欺詐。

對於澎湃新聞調查發現的冒充亂象,褚世海指出,在目前廣泛宣傳福壽螺危害性的情況下,福壽螺的市場價值極低,絕大多數消費者不會主動選擇福壽螺,基本都是被動接受,因此更要引起有關部門重視,加強水產品源頭的監管和打擊力度,遏製福壽螺冒充田螺情況的發生。

張飲江也表示,市麵上的螺肉產品琳琅滿目,經過複雜的加工工藝後,消費者很難直接從螺肉形態上進行判斷,所以要進一步提高對螺肉來源的審查,加強螺類原料種類控製和監管。

他建議,未來的工作重點應建立健全福壽螺防控與監管機製。加強農業農村、水務環保、市場監督、食品衛生、衛健委等跨部門協作,強化聯防聯控和聯合治理措施,實現對福壽螺的全麵監管。繼續加強科普教育的力度。通過教育活動,提高民眾對福壽螺危害的認識,增強對食品安全的自我保護意識。同時,普及如何識別福壽螺與常見田螺之間特征的知識,幫助消費者準確區分,避免誤食可能受到汙染的福壽螺,確保飲食健康和安全。

中國水產科學研究院淡水漁業研究中心副研究員金武指出,目前,福壽螺的防控是一個世界難題,缺乏隻針對福壽螺不危害其他生物種的高效安全措施。未來,如果能在保證“食品安全”的前提下,通過食品加工工藝,改善福壽螺肉口感,將其資源化利用,或將變廢為寶。

田螺養殖之困

福壽螺泛濫成災的同時,我國本土淡水螺的人工養殖也麵臨諸多難點。

淡水螺,為生活在淡水中腹足類的總稱,其隸屬於軟體動物門,腹足綱,我國本土常見品種包括環棱螺、田螺、中國圓田螺等。常棲息於湖泊、池塘、水田和緩流的河溪底泥中,采用濾食或刮食的方式攝取食物。

除了野外水域,目前人工養殖的主要模式有池塘主養、魚蝦混養、稻田套養等模式。

根據曆年《中國漁業統計年鑒》統計顯示,自2012年始,全國淡水螺養殖產量整體呈現下降趨勢,2016年以後下降明顯。2016年,全國淡水螺的養殖產量111879噸。2017年,98894噸。2022年,下降到94681噸。

2024年3月,江西省農業農村廳發文指出,目前,淡水螺養殖存在的主要問題:一是優質螺種螺苗仍難以保障,2023年以前我國還沒有國家審定的淡水螺新品種;二是淡水螺養殖技術不成熟,淡水螺養成規格小、畝產低、周期長。

前述李威鋒、宋燁佳等人刊發的論文中指出,季節性變化、成本與收益的評估、螺種的來源等因素,已成為田螺、中國圓田螺等淡水螺養殖發展過程中亟待解決的難題。

金武是環棱螺“蠡湖1號”的研發團隊負責人。該品種於2023年通過國家水產新品種審定,已在全國多地推廣示範。

他告訴澎湃新聞,與福壽螺外形相似的中華圓田螺,受氣候變化,化肥、農藥使用等因素綜合影響,野外資源受到一定的負麵影響,資源出現波動。

大多數人對田螺最基本的生物學特點、生活史、生長規律、營養與病害、天敵防控等諸多方麵和魚蝦蟹等經濟品種的研究仍顯不足,加上養殖田螺需要投入土地、人口、飼料等成本,客觀上限製了田螺養殖產業的進一步提高。

河邊密集的福壽螺卵。

同時,圓田螺的銷售流通範圍比環棱螺要小很多,多數來自周邊區域或周邊省份,較難長距離運輸,其流通加工銷售也局限在一些具有吃田螺習俗地區。加上目前不少省份已全麵禁止捕撈天然螺類,市場缺口較大。

水稻是受福壽螺危害的作物,一旦管理不當會造成10%至90%的減產。稻螺套養,經濟效應高,但也容易給福壽螺提供生長場所。

重慶市潼南區古溪鎮水磨村,水資源豐富且優良。2019年,當地成立潼南區潔螺水產養殖專業合作社,創新推出“稻-螺-魚”生態種養模式,放養中華圓田螺、環棱螺,水產養殖達476畝,發展至今,年產淡水螺83餘噸,曾被媒體多次報道。

記者走訪當地時,天氣炎熱,一些稻田水位尚淺,能夠清楚看到田螺的身影,數量不算多。部分稻田已有些發幹,空的田螺殼散嵌在泥濘的土地裏。水稻稈上,還掛著一串串福壽螺的粉色卵莢。合作社員工稱,天熱,田螺死了好多,近期都不賣了。

【科普】

福壽螺,隸屬於中腹足目瓶螺科瓶螺屬,亦被稱為蘋果螺、大瓶螺等,原產於南美洲普拉塔流域、亞馬孫流域。20世紀80年代初作為食用螺被引入中國,後因其口感不佳、攜帶致命寄生蟲等原因被棄養。憑借繁殖速度快、食性雜、可適應溫度範圍廣、具有較強的水汙染耐受性等特點,福壽螺迅速擴散到江河、湖泊、稻田等水域環境,泛濫成災。

每年4月至6月,是福壽螺產卵、孵化的高峰期,也是成螺以及高齡幼螺危害集中的旺盛時期。褚世海介紹,一枚雌螺受精一次,就可以連續排卵多次,每次產卵幾百粒,乃至1000粒以上。一年內通常可產卵約1萬粒,且孵化率在90%以上。

2000年,世界自然保護聯盟(IUCN)將福壽螺列為世界100種惡性外來入侵物種之一,也是其中唯一一種淡水螺。

2003年,國家環保總局和中國科學院將福壽螺列入首批入侵中國的16種外來物種的“黑名單”。

2013年,我國農業部將其列入我國首批《國家重點管理外來入侵物種名錄》。

2022年12月20日,農業農村部會同多部門組織製定的《重點管理外來入侵物種名錄》發布,福壽螺再被列入其中。相關負責人曾介紹,這些入侵物種遴選依據,主要從危害程度重、擴散蔓延快、防控治理難和危害形式多樣這四方麵綜合考慮。

其中,“危害形式多樣”指的是除威脅農林牧漁業生產和生物多樣性外,“本身含有毒素、或者通過叮咬等途徑對人畜健康造成嚴重危害。”

福壽螺是人畜共患寄生蟲病的中間宿主,攜帶的寄生蟲數量可達3000至6000條,包括卷棘口吸蟲等。其中,最讓人聞之色變的莫過於“廣州管圓線蟲”(Angiostrongyluscantonensis),又稱鼠肺線蟲,其幼蟲可寄生在人類的腦部中樞神經係統,繼續產卵繁殖。最短潛伏期是1天,最長可達35天。感染者會出現頭痛、發熱等症狀,嚴重時會失明、癱瘓、癡呆,甚至是死亡。

福壽螺產下的粉色卵莢,含有一種名為PcPV2的蛋白質神經毒素,可能會刺激接觸者的皮膚或眼睛,引起皮疹等症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