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播的風終於是吹向了墓地:校尉們在線摸金

文章來源: - 新聞取自各大新聞媒體,新聞內容並不代表本網立場!
(被閱讀 次)

文字靠邊站,影音化更直接的年代。

直播的風終於是吹向了墓地。

勇闖古墓,夜探鬼樓。這種小說和影視劇裏才有的情節,現在成了直播間的整活新賽道。

這波人大致分為兩類,一類探現代墓地,一類探曆史古墓。

前者屬於純探險,去之前和粉絲預告一波,看看能不能有概率撞到“萌萌”。

直播的風終於是吹向了墓地:校尉們在線摸金

後者比較抽象,不定期出現在鑒寶直播間,荒郊野嶺帶著頭燈問另一頭的主播手裏的東西什麽年代值多少錢。



有時候畫麵裏還能若隱若現看到一些地底的內部解構。



這幫人也不全是晚上來,也有白天出現的時候,白天出現要麽是和主播探討一下地形地貌。

“在山中間嗎?”

“你這沒有三色土,不是漢代是明清的墓了”。

再順手從地裏撿點碎片問問年代。

偶爾有人會露出一些幹活工具,彰顯自己的實時性和專業性。



要麽就是人在家裏,拿點寶物讓鑒寶老師鑒定。

被問起從哪來的,一般都回“朋友送的”,“祖上傳的”,“地裏撿的”。

此時,鑒寶老師給出“你真刑”的微笑,彈幕則是飄過一片“學術交流”。



這樣的戲碼看久了,觀眾高低也能品出劇本的味道。咂摸咂摸啞然失笑,多少又有點塞博預製菜的沒勁感。

但問題是,作為近兩年悄然走紅的小眾賽道,“探墓”真的像大家想的那樣全是劇本嗎?



探墓模糊的邊界

尋龍分金看纏山,一重山纏一重關。關門若有千重鎖,定有王侯居此間。

這句出自盜墓小說《鬼吹燈》的尋寶口訣,搭乘著塞博的風在互聯網有了“實體”。

在這個自媒體看不到頭,細分領域也無可再細的年頭,一幫探墓博主有自己的絕活。

找到的野墓之偏,專業術語之精,絕對能當得起當代“摸金校尉”這一title。



“左青龍右白虎,這邊一個小山頭,岸山朝山,這個地方有點意思。”



“這條河不簡單,自東向西在此轉彎,這叫玉帶水。後麵的山是有發脈的,山形左右環滬猶如太師椅,應該是個大墓。”



“老規矩,入山先看水口。”



一般博主說完這幾句話,再走上幾步,地上就會出現幾個赫然的盜洞,再不濟也會出現幾個洛陽鏟打出的小坑。

博主蹲在旁邊看著洛陽鏟下手手法,以及盜洞周圍翻出來的土的成色還會再度品鑒一番。

“這白色的是糯米汁,下麵肯定是古墓。”

“這個土一看就是剛翻出來,應該在去年左右幹的活。”

“盜洞打在了封土上,時間非常久,以前還有痕跡,現在看不見了應該有31年左右。”



要是下鏟不準,盜洞打偏了位置還會被他們嘲笑一番。



而這些博主除了能精準的判斷古墓的風水、盜洞的手法以及開洞的時間,他們對於古墓的曆史也是門兒清。

在像鼴鼠一樣進入盜洞的過程中,他們會根據墓的地點、材質,或者墓裏的規製判斷出這是什麽年代的古墓。



比如漢代易出一些崖墓,墓內的磚上有銅錢紋,交叉十字紋,而磚的尺寸則能看出來到底是東漢還是西漢的。



不同博主口味不同,有些喜歡探王侯將相的一品大墓,這些墓不單是內部結構更恢弘,光是這些古墓外的石像和碑文都夠講述很久。

古墓外有神道石像生,文在上,武在下,一般都是宋朝的,官銜起碼在三品以上。

若是墓壙石上雕刻的是仙鶴,那就是明朝的一品大員。



要是碑文清晰,還能順著碑文的線索回到曆史的長河裏再探尋,用一種極其委婉又迂回的方式塞了一些硬核知識給觀眾。



有些則是在登山過程中看到了盜洞,順著盜洞下去碰到哪個年代的墓就算哪個年代的。

要是走運的話,他們進入古墓的時候還能看到一些殘留的文物。



但基本上墓裏都是一片淒涼,空空如也,和影視劇作品裏所呈現的古墓毫不沾邊,稍微能貼切點的就是墓裏的蝙蝠都是一樣的多。



而另一部分膽子小點又懂經的探墓博主,也就是看看盜洞外的泥土、棺釘還有瓷器碎片,判斷下是哪個朝代的墓。

比如洞口附近有蘑菇棺釘的就是宋代的墓沒跑了。



不管探墓的口味怎麽變幻無窮,盜洞才是所有探墓視頻的永恒話題。

一個沒有盜洞的探墓視頻是不完整的,仿佛透過那一個黑黢黢的洞才能抵達獵奇的盡頭。

而這類第一人稱視角的探墓博主,順著盜洞深入古墓,配上找墓的手法和對盜洞的講解,一時間讓探墓和盜墓之間的界限變得曖昧又模糊。



刺激是真刺激,想象空間和獵奇體驗都得到極大滿足,流量上來了,博主也更願卯足勁去探墓。

總有人在評論區起哄,說博主是“故地重遊”,來的都是“盜友”。

也有人在評論區問,還有什麽是你們不幹的。

博主實打實回了句:都是為了生活。





探墓進化史

流量是要變現的,知識是要付費的,“探墓”這碗飯好不好吃,那真是冷暖自知。

深入古墓往往都在一些深山,蛇蟲鼠蟻不說,潛藏的風險也很大,被開過的古墓常年暴露在外麵塌陷的風險隻多不少。

今年年初,一個探墓的頭部博主就因為不慎跌入盜洞導致大腿骨折。

這也沒能熄滅他對探墓的熱情,現在拄拐探墓。



探的人不容易,看的人心情也好不到哪兒去。

主播探的墓基本都是被盜過的,你能在這些遍地盜洞的墓地中看到上世紀80年代盜墓猖獗的影子,甚至有一部分能投射到現在——

比鬼神更可怕的是人心。

不論是魏晉軍閥還是上世紀的土夫子,盜墓的原因都是為了財,直播探墓的原因也是為了財。

畢竟,天大地大,吃飯最大,探墓看似陰間,圖的還是陽間的RMB。

探墓博主在積累粉絲後,平台流量變現和植入廣告是最快的變現方法,為了符合賬號調性,他們通常會帶相關的曆史類書籍,亦或者一些戶外徒步裝備。



除此之外,他們還會和一些景區合作,以“古墓”為噱頭幫景區宣傳。



線上引流,線下收費,這才是他們盈利的大頭。

探墓因為門檻高,不少人屬於相關曆史行業從業者,甚至很多人前身都是旅遊博主。他們中的一些人會有自己的店鋪,有了流量後,也能吸引粉絲來自己店鋪選購商品。

可收可賣,店鋪內容有時候非常曖昧。

有時候加上他們的商務合作Wechat,出來的第一個信息就是“收貨”。



而研學團的流行,更是為古墓向“小眾曆史研學規劃”垂直引流。



就像旅遊團一樣,粉絲群裏意願強的粉絲會參與到博主的探墓行程中,而博主會收取服務費。

價格是不透明的,需要私信定製,參考一些博物館研學團,價格定會隻高不低。



這可能也是探墓成本高還有人趨之若鶩的原因,帶貨、賣貨、組織,是可以想象的一條龍服務。

縱然前景一片大好,但也有人叫苦不迭,說幹這行攢的粉絲量還沒自己花出去的油錢多,別說致富了,能有就不錯了。



這也不稀奇,探墓這事雖然聽著新鮮,如今已然進入了它的3.0時代,其實油水也不剩多少了。

如果以三部曲的方式研究探墓,會發現其魔幻現實程度不遜色於馬老的《百年孤獨》,分別為探墓1.0小說時代、探墓2.0視頻時代以及探墓3.0直播時代。

首先是小說時代。

在中國探墓界,2006年是個神奇的年份。

這一年,探墓還以“盜墓”的形式出道,出現了三本重量級小說,分別是天下霸唱的《鬼吹燈》、南派三叔的《盜墓筆記》以及雲峰的《北派盜墓筆記》。





是他們,用一杆洛陽鏟將“盜墓”這一題材從陰間挖到了陽間。

也讓網民發現,原來人死了除了變成鬼,還能變成粽子和禁婆,除了現實主義的機關蟲蛇,還有那麽多遊離在陰陽之外的門道。

而相比前兩本書霸占各大讀書榜單,影視改編到2024年的剽悍戰績,《北派盜墓筆記》就要低調的多,也恐怖的多。

書中出現的有關盜墓的業界分類及科普都相當真實,有理有據,一些細節更是能對應到現實,如洛陽的縱橫文化城與宋氏兄弟,真實的地點與真實的人物,似乎證明了作者不是憑空捏造。





其中提到的當代盜墓祖師爺姚師爺更是真實存在的大腕級人物,曾在2015年被抓判處死刑,據悉倒了5個億。



據傳姚玉忠團隊能開秦陵入口

而這本書也被傳是作者的真實經曆,比起《北派盜墓筆記》也許更應該叫《北派盜墓日記》。





另一本書《穿越兩界的倒爺》據傳作者也是他

彼時盜墓IP輕輕鬆鬆就能掙數不清的W,也是受這幾部作品影響,“盜墓熱”逐漸成為一種社會現象。

不過幾年後的淨網則讓盜墓不再能以“盜”的形象出現。

麵對網民胃口已被養成的現狀,探墓題材應運而生,探墓的第二個時期,視頻時代正式宣告到來。

這一來是時間來到15年左右,盜墓小說的影視化改編無論雅俗,都以聲畫的形式再現了一個奇詭的世界,人們渴望以直接的方式見識到古墓的詭秘。



二來是標榜著探索城市未知“B麵”的廢墟探險項目在社交平台風靡,豆瓣上的“佛跳牆”廢墟探險小組曾是一眾白領亞比的精神家園,有近四萬成員。



受這兩方麵原因的影響以及墓地難尋難找,這一時期的探墓通常以“戶外探靈”的方式存在,出現了包括小龍、阿龍、阿科等博主。

隻要有“效果”,打賞也是立竿見影。

廢棄醫院、荒野寺廟、殯儀館、”凶宅“也成了古墓的平替,一到晚上9點,探險博主出動的比鬼還積極。



他們打著手電深入一些帶有都市傳說色彩的廢棄樓宇,專在“陰氣”重的地方做挑戰,不是玩一些“通靈遊戲”就是找“萌萌”,拚的就是八字和大膽。



目前這個賽道的頭部博主已經退役了好幾個,初代大佬左央何去何從已經成了江湖懸案。



另一個比較有名的張樹林,已經把自己的視頻清空,隻剩下一個道歉聲明。



目前頭最鐵的隻剩下戶外小龍,其他的同質化也比較嚴重,有時候直播間裏也隻有稀稀拉拉的幾十個人觀看,還要被觀眾吐槽有劇本。

說白了,這種光靠一身莽勁兒就能幹的直播視頻,觀眾也有點膩了。



台灣人早就開始撞鬼了

畢竟比撞鬼更恐怖的是鬼過剩,視頻能剪能p,直播能演能造,就是正兒八經探墓地,博主也能在都市傳說的基礎上加上自己的演繹。

麵對這些沒有邊界感的人類,沒有什麽鬼能受得了這種苦。



當時間過渡到22年後,探墓也正式進入3.0直播時代。

在這個信息爆炸的年代,純整腎上腺素,沒點硬知識很容易就被淘汰,所以我們能看到,這時的直播探墓才是前文我們提到的形式:

一頂頭燈,一把手電,直播流量全靠古墓實景與主播講解,可謂GM的古墓版。

先不說刑不刑的問題,你肚子裏得有貨,要懂葬經,要懂風水,啥年代的墓,什麽特點什麽規格什麽喪葬習慣,你都得能娓娓道來。



考古的知識你要有,盜墓的偏門口訣也得能會。

看到盜洞,除了能品鑒出作案時間和作案手法。

最好還得會點“投石問路”的絕活,看看著盜洞扔個石子下去就知道裏麵幾室幾廳。

畢竟,這可能是整個視頻裏最獵奇的部分。



這時候,墓裏有什麽東西其實不重要了,大家看的就是這個“墓”字。

直播形式就是另一種雲徒步,大家體驗的是種徒步墓穴的參與感,是見識。

它不像看盜墓小說一樣看的是想象力,像探靈那樣隻是尋求刺激,而確實是有了解古代文化的意味在。

而主播要做的,就是選址的真實野生與動作講解的代入還原,力圖比博物館更狂野,比徒步更冒險,比盜墓更文明,還要注意符合不同平台的傳播調性。



因為不文明的探墓博主,早就被抓被禁了。

京西觀察使 發表評論於
一看標題就知道一準兒是中國大陸的爛事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