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點中的"天才少女":中專生薑萍消失的日子

文章來源: - 新聞取自各大新聞媒體,新聞內容並不代表本網立場!
(被閱讀 次)

漣水縣城的中學附近超市,小型激光打印機是貨架上必備的商品,幾乎家家都有,用來打印試卷,練習題和成績單。鎮上的義興中學附近,原先是母嬰店、超市的鋪麵,生意不好,都轉做了文具店,一到放學,擠滿了中小學生。這大概跟江蘇人高度重視教育有關,薑萍就是在這個地方一直生活到17歲。

她喜歡儲備黑色水筆,用2支要買滿5支。初中數學老師孫老師記得,她的卷麵十分清晰,不過,他更有印象的是班上的王某某,李某,張某某,有人是數學課代表,有人數學130以上,個個考取了四星(重點)高中。薑萍屬於進步較大的學生,坐第二排,紮個辮子,性格內向,不愛問問題,隻有最後的大題、難題才會問。直到她初三上學期數學考110多分,下學期考到120多,130多,才引起孫老師的注意。

6月13日,她以另一種方式打破了應試教育的想象。在阿裏巴巴全球數學競賽中,她獲得第12名,排在她前麵的,隻有來自北大、清華、劍橋的名校生。之後的一周,消息沿著326省道傳播開來。樂味堡餐廳的老板娘、理發店老板的女兒、賣榨油老漢的兒子,撿起了對她所剩不多的記憶:小學成績一般,不肯講話,偶爾去點奶茶、漢堡,都是經典款。縣裏麻辣燙店的老板說,她吃麻辣燙也很安靜,不像其他學生,咋咋唬唬的。

數學競賽獲獎後,她是天才還是被過譽的中專生,這是一個躲不開的比較,在網上也呈現出兩種不同的敘事,那麽在她的家鄉呢?

她初中所在的義興中學,許多學生都是留守兒童,實行寄宿製。每周日進校前,他們就到省道邊最大的歐易尚超市,采購一周的零食。桶裝方便麵最受歡迎,條件稍好的學生,一次性會買上100多塊。薑萍會買麵包、薯片,隻用幾十塊錢。

●薑萍就讀的初中。圖/徐巧麗

沿著省道下去幾公裏,路過收割完畢的麥田和剛插秧的水稻,我在萬民村見到了薑萍61歲的鄰居老孫。他是工地上的工頭,按他的講述,早年,薑萍的父親沒工作,跟著他去黑龍江做泥瓦工。後來老孫在工地上出事,回家臥床休養。薑萍的父親去了無錫一家計件廠上班,直到65歲超齡,工廠不要了,才回到家,經營著三畝地,種小麥、玉米和水稻。

小時候,薑萍總是借著小狗的名頭到老孫家裏玩,她吃什麽,就給小狗喂什麽,給小狗洗澡,導致老孫以為“她的興趣愛好就是小狗”。除此之外,她和姐姐就悶在屋裏寫作業。老孫給的10塊5塊零花錢,她們舍不得用,沒多問他要過幾次錢。

下雨天,家門口的土路爛得不得了,姐妹倆一起騎個車回來,也不用他開三輪車去接。有次老孫接到薑萍父親薑玉華的電話,才知道姐妹倆家裏沒油了,也不好意思跟他開口,“兩姐妹自尊心都很強的”。

村幹部介紹,姐姐薑琳曾在連雲港打三份工,每天隻睡四五小時,為緩解家庭壓力。薑琳英語好,總輔導四年級女生小念的作業,去縣城也會帶上她,帶她去買奶茶和甜品。薑萍家的經濟壓力,薑萍的同學王卓然倒沒有太大感覺,他隻知道薑萍比較節省,讀中專後,她在縣城裏的娛樂也就是去五島湖逛逛,去大潤發商場吃碗麻辣燙——那兒的飲料學生免費喝,最後再住在朋友家。

讀初三之後,薑萍也用起安卓手機,喜歡動漫,喜歡打王者榮耀,擅長西施、貂蟬等中路角色,喜歡看《十宗罪》。她的朋友圈會發些自拍照,配上一些小眾傷感文字。上中專後,她用上了蘋果X——王卓然說,中專生都渴望擁有蘋果手機,第一拍照好看,第二拿出去有麵子。

一考完試,他喜歡找薑萍對答案。遇到不會的,薑萍會先吐槽一句,這題都不會?接著講基礎知識點,再講“書本上沒有的技巧”,例如用鉛錘法解二次函數。也會自己搜集學習資料,王卓然看到她整理的一份資料,上麵有她搜羅的所有二次函數的題目。

在阿裏達摩院的視頻采訪中,薑萍說自己擅長畫函數圖等形象思維,做服裝設計時,也能感受到幾何的美——服裝製圖,關於衣服的製作和裁剪都是對稱的,但並不擅長排列組合。高中以後的知識,王卓然就不知道了,在他的印象裏,一般難度的題目,薑萍解題不會超過10分鍾,草稿紙寫的密密麻麻,錯題會反複做好多遍。周日約著一起玩,薑萍總是叫不出來,閨蜜去她家找,發現她在刷題,回來就吐槽,“內卷”。

如今薑萍在哪兒,誰也不知道。鄰居老孫說,“肯定在學校,或者北京,派個高材生輔導她。”漣水中專的保安說,“怎麽可能在學校,都轉移了。”薑萍消失的第五天,漣水中專綜合樓5層,上午第三四節是生物課,班裏大部分人都聊天、玩手機、睡覺。臨下課前十幾分鍾,生物老師又開始語重心長,“你們看看人家薑萍,要跟人家多學習學習……”

這樣的話,16歲的王卓然這幾天聽出了繭子。他算是我近期遇到最接近薑萍的人,用放學時間幫我區分漣水中專兩種不同的班型:中專部12點多就放學了,參加高考的綜合部要等到4點多。他告訴我,學校規定,綜合部的人不準參加攝影社,舞蹈社和籃球隊,頭發不能蓋過眉毛,還有學生會檢查手機——學生會的人,隻能是中專部的。中專部瞧不起綜合部,“都是死讀書的”,查手機時十分蠻橫,收手機也毫不手軟。

他和薑萍都在綜合部。漣水中專綜合部四個班,農業、服裝設計、計算機、建築。原本農業的錄取分數線最低,也最卷,如今服裝設計專業的學生,走路的姿勢都變拽了,還會拿網上“清華北大不如讀個中專”的梗調侃——你們還不如來我們班。

2019年,江蘇開始實行“職教高考”製度,通過高考,有進入大專或二本的機會。作為淮安市漣水縣唯一的公辦中專,漣水中專綜合部的四個班可以參加職教高考,相關專業對口單招。這座蘇北小鎮上,孩子的教育路徑基本相似:從義興中心小學升到義興中學,兩三百人中,大概有20人能上四星高中。江蘇高中分四星和三星,四星是最優秀的中學,漣水有兩所。

很多中考失利的學生會選擇複讀,衝刺四星。薑萍的姐姐薑琳就是其中一位,她成績排前20,但中考失利。複讀的競爭仍舊激烈,和她同一屆的學生小木說,那年複讀生就有10個,填報誌願會孤注一擲填寫兩所四星高中,“考不上四星,就會去中專”。第二年,薑琳考上了三星高中,隨後到漣水中專讀書。

“三星考上本科的概率,還不如中專。”王卓然記得初中老師這樣講過。他現在的班級裏,有690分考上四星高中退學到這兒的,據說是承受不住壓力。也有許多考上三星高中,選擇來中專的,“不去四星很難考上一本”。

2022中考那年,薑萍考了621分,那年兩所四星高中的錄取分數線是676和655。她告訴王卓然,會去一所三星高中讀書。王卓然隻考了400多分,到縣裏找了一所學校複讀,第二年去了漣水中專。某次,他穿過走廊去辦公室找老師,遇到薑萍,以為她過來玩,才知道她也來這裏讀書了,因為姐姐和閨蜜都在這裏。

他發現薑萍頭發剪短了,劉海長長了,課桌上,也多了幾本服裝設計教材外的書。王卓然既感興趣,又感覺很難,撇過一眼,都是“像二次函數一樣的大題”,就不想看了——後來據阿裏達摩院的視頻,這三本書應該是同濟大學的《高等數學》、高等教育出版社的《偏微分方程》和謝惠民的《數學分析》。

去辦公室時,他也經常看到數學老師王閏秋輔導薑萍。在這所中專,薑萍的成績大都是年級第一、第二。這裏更像普通高中,注重語數外和專業課的教學,但一對一輔導的情況並不多見。放假的時候,薑萍也會在朋友圈吐槽王閏秋,“還不讓玩,讓我多看看數學。”

對數學,薑萍也有做不出來的煩躁——她一定要尋求到解法,王卓然說。薑萍喜歡數學的事,除了少數幾個好友,其它人不知道。數學競賽之後,王卓然的態度是羨慕,羨慕什麽,“有智商就有未來。”他說,這句話在漣水中專大部分時候是不成立的,學校以前有句俗語,“職中職中,不讀也中”。

讀電子信息專業的2022屆畢業生阿強深知這一點。他的同學,大部分是從農村初中升上來的,紅窯、高溝,還有義興。數學老師王閏秋給他們代課了半學期,講“數學與計算機應用”,但大部分同學都搗蛋玩手機,“聽得不認真,甚至聽不懂。”中專部就是混日子,阿強之所以來讀,是想學點技能再打工。畢業後就進廠,或者回家跟父母學手藝,再不然就做房產中介。

●漣水中專裏的服裝設計實訓基地。圖/徐巧麗

選擇綜合部,是希望抓住僅有的一點美好未來,“學曆好一點,工作好找一點。”王卓然說。廁所裏的煙味,學校裏的打架,身上擦不掉的紋身,又在提醒他這不是普通高中。學校還會開展“愛睡覺整治行動”,即便是綜合部,課上睡覺的也很多,就讓站著上課,整治一段時間後,愛睡覺的人從十幾個變成了幾個。17歲的王卓然,對愛好的想象僅是打籃球、打台球,但這也算不上是真正的愛好,隻是打發時間。

在共同的高考目標之下,他們既連成一體又彼此相異。服裝設計專業的高一女生涵涵,是讀了三星高中一學期後,退學轉到了中專,因為“壓力太大”。早上6點就得醒,晚自習9點才下課,老師總是拖課,她吃不習慣食堂,緊張之餘,還要預留一個拉肚子的時間。

服裝設計每周兩次去實訓基地,從學踩縫紉機開始,再到做袖衩,最後考試是製作一整件襯衫,未來則是考到省內紡織職業學院。涵涵自己也喜歡手工,給娃娃做衣服,還會捏橡皮。在中專,她可以平衡動漫的愛好和學業,每天5點放學,有時間直奔吾悅廣場的穀子店。

最近學校新出了規定,連續三次月考倒數後三名,就要被踢出綜合部,王卓然說。他有一次因為上課了還沒打掃宿舍衛生,被班主任叫家長,要他轉班,“轉過去就沒麵子了。”

也是在那時,他的媽媽吳靜從蘇州回來,專門陪讀,照顧他一日三餐。兒子的專業是她選的,兩個女兒都沒讀出來,她把房子買在了漣水最好的中學邊上,希望兒子能讀出來。王卓然中考失利後,是她決定去讀這所中專,因為聽朋友推薦,錄取分數線相對較低,隻求他能考個大專,衝衝二本。

王卓然的數學始終維持在110分的區間段。5月一個沒有課的下午,他和薑萍去操場聊天,聊到各自想考的大學,薑萍說想考浙大。他覺得不可思議——每一屆服裝設計專業,隻有前一兩名才能通過職教高考上大學,怎麽考浙大?薑萍說,除了數學競賽好像沒有其他方法。那時他不知道薑萍參加的競賽,會讓她成為輿論中心。媒體曝光後,在抖音上,王卓然刷10條有9條都是薑萍。班裏炸翻了,他給薑萍發消息,薑萍回他,“不讓回消息。”

在依然嚴酷的高考競技場上,確實隱藏著薑萍現象帶來的某種焦慮。關於她的評論也是不冷不熱的。一個女兒在漣水中學讀高二的母親說,薑萍多少為漣水帶來了名聲,但是比起誇她是天才,她保留了一份疑心:女兒和薑萍是小學同學,四年級還同桌過,那時薑萍成績一般,女兒和她玩不到一起去,“進步這麽大?”

這個媽媽初中就把女兒送到縣城中學,交了十多萬借讀費,又在四星中學旁邊租房子陪讀。和她一樣接送孩子上下學,給孩子做飯的陪讀媽媽,都擠在中學旁陽光公寓的一室一廳裏,她們最關心的是,浙江大學到底會不會錄取薑萍,“會不會免考?會不會保送?會不會不公平?”

每個家庭都有自己一大攤子事兒,他們顧不上誇薑萍,隻是對著媒體鏡頭講兩句。他們唯一在乎的是如何給孩子更好的未來。走讀書這條路是競爭激烈的,也是昂貴的。漣水的家長從幼兒園就開始補課,小升初看學區房,義興鎮許多人家都把孩子送到縣城讀初中,薑萍原本考上的濱河高中,同一集團的初中部恰好是這種競爭的最佳證明——初中入學後還要單考一次,每年學費3萬多,成立七八年來,一度帶起了漣水的房價。

薑萍讀服裝設計,除了她和王卓然提過一嘴“喜歡手工”之外,目前還不知道她有多熱愛這個專業。過去十幾年,周圍鄰居家的自建房一次一次翻新,蓋起樓房,圍起院子,或是去鎮上買房。薑家一直住在這裏。一間土牆房,一間小平房。院子裏,養了四隻母雞,一隻灰毛小狗,冬瓜藤、豆角在竹架上蜿蜒。屋頂上安裝了光伏板,領取的補貼當作姐妹倆的生活費,薑萍的表姑說,薑父本打算貸款供姐妹讀書,但年紀太大,貸款下不來。

●薑萍住在旁邊白色外牆的平房。圖/徐巧麗

關於她家經濟狀況,村裏鄰居說法不一,總結起來就是,薑萍的母親愛打麻將,存不下錢。薑萍小學的時候,父親薑玉華曾給過2000塊錢讓鄰居老孫幫忙照看兩姐妹,缺錢了,就給她們10塊5塊。老孫說,後來村民讓他不要管人家裏的事,他還了錢,但有時也開三輪車接送。之後,薑萍一家就都去縣城中專讀書了。

即便有高考資格,但從二三十人的本科達線率來說,薑萍仍有不小的學業壓力。在媒體采訪中她說,有時候,她會躺在床上眼睛一閉,回想白天做不出來的數學題,反複論證思路。

6月19日,漣水縣吾悅廣場上,薑萍的紅底半身照已經連著掛了5天,俯瞰逛商場的年輕人和擁擠的自媒體博主。萬民村裏,也從來沒有迎來過這麽多轎車。黑的、白的、銀的,車輪碾過鄰居的麥田,村幹部在後頭向老百姓道歉。

村頭第2間屋門口,每天都有人拿著攝像頭,蹲在門口等。三天前,他們等來了薑玉華,幹完活想回家。為了躲避自家門前的攝像頭,他蹲在樹蔭後麵張望,老孫拍下了這一幕。老孫聽說,村委會第一時間給薑父安排了秸稈巡邏的工作,還用空心磚給薑家房子修上了圍牆。6月16日,又有一家上市公司的老總,要給薑家門口鋪路,還要解決姐妹倆所有上學的費用。薑玉華問村幹部,怎麽能把我女兒關起來?村幹部也委屈,“小孩壓力太大,保護她是正確的。”

(應講述者要求,除薑萍、薑玉華、薑琳外均為化名。圖片除標注外,均來自公開視頻截圖。)

版權聲明:本文所有內容著作權歸屬極晝工作室,未經書麵許可,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形式使用,另有聲明除外。

雅士豪的包子 發表評論於
中國人都是天才!毫無疑問的
Sugar88 發表評論於
各種人都是在添油加醋吧,包括寫文章的人
luguoluguo 發表評論於
同學父母的心態是真實的,自家娃就是比薑萍強,就怕她被浙大免試錄取。
BBQ2004 發表評論於
小編你也不例外
johnifanx98 發表評論於
這篇文章有點意思,描述了縣城裏的芸芸眾生,看了心裏有點不好受,為了改變命運,這些孩子真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