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乘飛機出行還安全嗎?航空安全專家為你解答

文章來源: - 新聞取自各大新聞媒體,新聞內容並不代表本網立場!
(被閱讀 次)

機艙內冒煙。輪胎爆裂。擋風玻璃破裂。影響航班的問題層出不窮,讓旅客焦慮不安,並導致全球每天有數千個航班延誤和取消。

這類事件引發了極大的不滿和恐慌,要解釋和理解它們的嚴重程度卻並不容易。在這裏,航空安全專家指出,當出現故障時,旅行者應該如何看待它們。

首先要明確一點,出問題是難免的。

最近幾周裏,幾起令人擔憂的航空旅行事件成了新聞頭條——一次是飛機向海麵急劇俯衝,一次是令人膽寒的晃動損壞了飛機的尾翼,以及引擎起火導致放棄起飛。

但專家表示,那些最為常見的事故和故障即使聽起來讓人害怕,通常也並不嚴重。

例如,液壓泄漏是飛行員非常重視的常見故障,但它並不像聽起來那樣具有破壞性。這是因為飛機上有備用液壓係統,為起落架、刹車、機翼襟翼和飛控係統等設備提供動力,使飛機能夠起飛、飛行和降落。一架飛機偏離跑道,拍成視頻看起來會很刺激,對機上的人來說可能也是一次可怕的經曆。但它並不一定會給飛機造成嚴重損害,威脅到機上人員的安全。

同樣,起飛前可能出現的各種機械故障或保養問題允許會迫使飛行員將飛機停在登機口,或者從滑行中返回登機口。專家表示,弄清並解決這些故障很重要,但它們通常都是可控的小問題。

“飛行員說,‘我受過嚴格的訓練,對這架飛機了如指掌,出於謹慎考慮,我們必須回到登機口讓專家參與進來,’”前航空公司飛行員、俄亥俄州立大學航空研究中心助理教授肖恩·普魯奇尼基表示。“這就是整個係統在完美運作。這是一件好事。”

有時,這類問題可能會導致航班取消或使飛機停止使用。但一般情況下飛機可以很快修好。由於飛機配備了多重安全係統,有時即使某個係統發生故障,隻需依靠一個或多個備用係統,就可以安全地繼續飛行。

飛行是一項複雜的、挑戰重力的壯舉,每天都要在各種條件下重複無數次。賓夕法尼亞州立大學航空航天工程學教授、飛行員艾米·普裏切特說,因此當出現問題時,旅客不應該感到驚訝。

“總會有小部件燒壞或損壞,”她說。“滑行道上的路麵總會有坑坑窪窪,導致一些碰撞。總會有這樣的問題:天氣是否適合飛行,是否會遇到氣流。所有這些都是變數,需要積極管理。”

飛行是安全的。

專家說,旅客要記住的另一件事是,嚴重的飛行問題極為罕見。

坐飛機比開車或乘火車更安全,部分原因是,從空中交通管製到飛機本身的設計中,安全性都根深蒂固。重要的係統和程序都有備份,很少出現單點故障,飛行員接受強化和反複的培訓,航空公司為各種可能的結果做了準備。

“這是人類有史以來設計的最安全的交通工具,”約翰·考克斯說,他曾是一名飛行員,現在經營著一家安全谘詢公司。“開車去機場要注意安全。”

根據美國國家科學院2022年對商業航空安全的分析,在過去的幾十年裏,美國的商業航空安全提高了40多倍。

據美國國家運輸安全委員會稱,典型的事故原因包括湍流、硬著陸、在地麵與其他飛機或車輛相撞,以及襟翼或發動機等部件發生故障。

飛行之所以如此安全,部分原因是航空業通常會對所有問題做出反應,即使是那些幾乎不構成威脅的問題。在美國,航空公司、製造商以及聯邦航空管理局和國家運輸安全委員會等機構都在不斷監測和審查航空旅行中的風險和危害。

“目前,監控商業航空運輸的係統水平非常高,”普裏切特說。但她還說,這並不意味著任何參與者在評估危險可能性時可以放鬆警惕。

專家們表示,雖然行程偶爾會被縮短,但航班改道通常反映了飛行員、航空公司和空中交通管製員應有的謹慎,而不是危及生命的緊急情況。“我們能繼續飛往目的地嗎?可以,但這樣做是最安全的嗎?”肯尼斯·伯恩斯說。他是一名飛行員,也是安柏瑞德航空大學飛行訓練係的副教授。

追責非常複雜。

因為航空業非常複雜,而且有冗餘設計的特征,所以問題很少有單一的原因。相反,大多數最嚴重的問題——甚至是災難性的問題——是多種因素共同作用的結果。

“可以說,從來沒有所謂的確鑿證據,”普魯奇尼基說。“當我們檢查殘骸或記錄時,從來沒有哪個時刻,讓我們可以說,‘啊哈,我找到了飛機墜毀的唯一原因。’”

以去年年初肯尼迪國際機場跑道上兩架飛機差點相撞的事件為例。國家運輸安全委員會發現,有幾個因素導致了這場本來可能成為災難的事故。

該機構發現,其中一架飛機上的飛行員分心了,沿著錯誤的滑行道行駛。與此同時,給他們下達指令的空中交通管製員沒有注意到,因為他的注意力在別處。該機構還得出結論,跑道狀態燈啟動得太晚,未能警告飛行員注意這一錯誤。

專家表示,在調查此類事件時,追究責任不僅困難,而且總體而言不鼓勵那麽做。在博客Admiral Cloudberg上撰寫有關航空事故文章的凱拉·登普西說:“不做出指責的事後調查是現代航空安全的基石,”它有助於形成一種開放的安全文化,讓人們願意報告自己的擔憂。

“其實,航空事故調查人員更感興趣的是了解原因,而不是追究責任,因為我們的工作是確保這樣的事情不再發生,”從飛行員轉型為顧問的考克斯說。“律師們倒是更熱衷於追責。”

全麵看問題很重要。

專家說,當事故發生時,重要的是要聯係一些背景來看待它。

例如,一個不經意的觀察者可能會注意到,許多問題似乎都影響到波音737和空客A320這兩種飛機。但這些飛機係列占現役商用飛機的一半以上,因此自然在新聞報道中反映得最多。

專家們也警告了認知偏見的問題。當一家航空公司或製造商成為新聞主角時,媒體和公眾往往會開始警惕涉及該公司的其他問題,即使這些問題與該公司關係不大,或者甚至可能不足以引起安全機構的太多關注。

“當某件事發生時,你需要時間去發現和了解到底發生了什麽,以及為什麽會發生,”前聯邦航空局和國家運輸安全委員會的事故調查員傑夫·古澤蒂說,“這是一個新聞周期甚至兩個新聞周期之內無法做到的。”

國家運輸安全委員會可能需要數月,有時甚至一年多的時間來進行調查,最後提出安全建議,以防止未來事故的發生。

專家表示,今年1月,一架737 Max飛機在飛行過程中機身麵板脫落,隨後波音受到了嚴格審查,這是理所當然的。但也有幾位專家表示,在那之後的幾個月裏,他們接到了很多記者的電話,要求就涉及波音飛機的問題發表評論,而那些問題與波音公司關係不大。

“波音飛機出現機械故障,並不一定意味著這與波音公司有關,”普魯奇尼基說。

在涉及機身麵板的事件中,那架飛機實際上是新的,因此人們的注意力集中在製造商身上。但專家表示,如果一架多年前交付、此後一直安全飛行的飛機出現問題,製造商可能沒有過錯。

風嘯嘯壯士 發表評論於
怪不得出事這麽頻繁, 因為出事了也沒有人擔責。 事後調查難道不是主要靠BLACK BOX, 包括飛行參數和有關人員的對話? 以人們的擔憂為主就太主觀了。

"不做出指責的事後調查是現代航空安全的基石,”它有助於形成一種開放的安全文化,讓人們願意報告自己的擔憂。
老財主說兩句 發表評論於
對DEI政策造成的災難避而不談
size0 發表評論於
信專家才怪呢!目前極端天氣以及兩大戰場,再加上俄,伊郎,北韓,中國集團與美國為首的西方在政經和軍事領域的矛盾,競爭以及摩擦,飛行安全才怪呢!
逐風 發表評論於
現代飛機當然安全,但飛機交給什麽人開是一門學問。幾十年坐飛機的經驗,美國飛行員最敬業最循規蹈矩。起飛降落都是by the book。去歐洲旅行發覺飛行員起飛降落的速度超快,隨意性挺強。亞洲非洲拉丁美洲俄國的飛行員俺就不評論了。大家自己體會吧。
lthy 發表評論於
快去勸包總放棄波音747專機,改乘C919
goldeyeball1 發表評論於 2024-06-20 08:52:11
隻要別乘波音飛機,就基本保證你是安全的
nyfan 發表評論於
交通部長又去坐月子了?啥事也不管啊!
goldeyeball1 發表評論於
隻要別乘波音飛機,就基本保證你是安全的
令胡衝 發表評論於



總的來講,波音飛機挺安全的,每天上萬架




彎刀月 發表評論於
玩的就是清除老弱病殘,給社會減負
是我大爺 發表評論於
在這個節骨眼上,能不坐飛機就不坐了。自己的命自己承擔
alextelltale 發表評論於
建議婦孺老少,和心髒病患者避而遠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