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 | 繁體
loading...
新聞頻道
  • 首頁
  • 新聞
  • 讀圖
  • 財經
  • 教育
  • 家居
  • 健康
  • 美食
  • 時尚
  • 旅遊
  • 影視
  • 博客
  • 群吧
  • 論壇
  • 電台
  • 焦點新聞
  • 圖片新聞
  • 視頻新聞
  • 生活百態
  • 娛樂新聞
您的位置: 文學城 » 新聞 » 生活百態 » 銀行取款需派出所同意,錯在哪裏?

銀行取款需派出所同意,錯在哪裏?

文章來源: 獨角鯨工作坊 於 2024-06-13 09:28:49 - 新聞取自各大新聞媒體,新聞內容並不代表本網立場!
被閱讀次數

這兩天,一則消息引起很多人的驚訝和不安。

據極目新聞報道,6月11日,有網友反映,在吉林省長春市的一家吉林銀行取款,被告知需要轄區派出所同意才行。銀行工作人員介紹,這是轄區派出所的要求,取款2萬元以上都需要銀行工作人員向派出所報備。工作人員還表示,不僅吉林銀行,目前多家銀行均有相關要求。

圖/網絡

記者也采訪了派出所方麵。派出所人員表示,居民有取款需求,確實需要向銀行說明用途、明細等,銀行會將相關信息提交到派出所,工作人員核實後方可辦理。此舉是為了防範電信詐騙,防止居民被電詐。

不過,派出所很快又糾正了上述說法。6月12日,據紅星新聞采訪報道,銀行所屬轄區的派出所工作人員表示,沒有此規定,正常取款即可,如有大額取款需求是提前向銀行報備,派出所隻會核實來源不明的款項。

01

看到這則消息,很多人肯定會想,不是說存款自願、取款自由嗎,怎麽現在取錢這麽麻煩?這錢難道不是我自己的嗎,憑什麽還要派出所同意才能取?

這話說得沒錯。但要理清楚這個問題,還需要回到報道來分析。

結合極目新聞和紅星新聞的消息,其實不難看出,派出所先肯定後糾正,隻是措辭上更規範而已,事實指向“報備”(核實)一事真實存在,隻是針對的不是所有居民取款,而是大額取款。之前報道也提到了,取款人是想從吉林銀行取款“不到10萬元”,轉存到其他銀行。按這樣的表述,取款數額肯定不低於5萬元,妥妥屬於大額取款。

至於派出所所說的“沒有此規定”,應該是說沒有紙麵上的規定,或者說沒有正式文件。這一點在前麵的報道中,派出所工作人員沒有挑明,這就容易引起誤解。

還原整個事情,我覺得比較合理的解釋是,所謂“取款需派出所同意”,並不是說有什麽規章或文件,而是基於《反電信網絡詐騙法》,銀行和派出所在實際操作中的一種聯動措施。

我們經常看到一類報道,有人到銀行櫃台轉賬,銀行工作人員懷疑是電詐,拚命勸都勸不住,最後是警察到現場了才成功勸阻。

在這類事件中,警方處置流程相對滯後,這就難免出現一種後果:等警察來了,電詐人員已經得逞,錢已經轉出去,追不回來了。

而現在,一有大額取現(或轉賬),銀行先跟派出所報備,等於警方防電詐關口前移,這樣是為了更好地預防和遏製電詐發生。

至於銀行工作人員使用的措辭是“規定”“要求”還是“報備”“核實”,其實不重要,都是“口頭禪”而已。況且,銀行工作人員為了讓儲戶更好地配合,難免會強化這一操作的正式化、嚴肅性,賦予其強製性。

也就是說,銀行和派出所這麽做,出發點是為了防電詐(或反洗錢),是為了防止儲戶上當受騙、遭受財產損失,而不是為了限製用戶的“取款自由”。

就我所知,防電詐是警方一項日常重要工作,如果轄區內發生一起電詐事件,且不說擔責與否,對社區民警的壓力還是很大的。銀行方麵也有類似職責要求。

02

既然這麽做的出發點是為了儲戶個人財產安全,為什麽這則消息還是讓很多人感到不安呢?或者說,“取款需派出所同意”,到底錯在哪裏?

首先,在銀行經辦的基礎上多了一道派出所“核實”流程,事實上會造成各種不便。自己存的錢,要取出來還得派出所“同意”,這本身就讓人感到不適,如果等待派出所核實的時間長了,更會讓人不耐煩。派出所又不是專門為銀行服務的,很難說一有核實的需求來了就能馬上辦理,這就可能造成時間上的延誤和浪費。

對派出所來說,這是增加了自己的工作量,而對儲戶來講,自己取錢、花錢,無緣無故多了一個“把關人”,難免給人一種被警方“盯上”的感覺。不用多說,這種種不便和不適,會讓人產生個人財產控製權被剝奪的失落感。

再者,銀行和派出所針對的是電詐、洗錢等違法行為,行為對象卻是廣大儲戶,或者說,“取款需派出所同意”的做法,等同於把所有具備大額存取款需求的儲戶視為防範對象,這種做法難免有“一刀切”之嫌。

事實上,雖然電詐違法行為泛濫成災,但沒被坑騙過的大多數人對此是無感的,他們對銀行和警方的工作認不認可另當別論,但多數人肯定不願意自己的正常生活(包括取款)受到幹擾。既然是“取款自由”,為什麽我取自己的錢,還不能自己說了算?類似不解和困惑,難免因此而來。

何況,每個人對自己的存款的取用理由各有不同,不排除還涉及個人隱私等方麵,如此大張旗鼓、動輒需要派出所同意才能取出,這能不讓人慌兮兮的嗎?

第三,“取款需派出所同意”,是銀行和派出所的防電詐手段,但儲戶日常麵對的可不止就這一種手段。

別說取款了,如今開卡、存款也有類似的防範措施。

如早在2021年,就有“辦銀行卡需派出所開(居住)證明”的相關報道,而“存款要查資金來源”的新聞也不少見。這些做法或是源自某個專項行動,或是銀行內部要求,各家銀行具體做法也不一。

可以看到的是,隨著防電詐和反洗錢等行動的深入開展,銀行對從開卡到存取款等流程都加強了規範和日常監測。

這些做法有其合理性,但也不能忽視,這在客觀上限製了儲戶對個人資產的自由處置權,壓縮了“存款自願、取款自由”的定義範疇。

俗話說,舍不得孩子套不住狼。不惜一切代價遏製電詐、洗錢等違法行為,肯定大多數人都支持,但如果“代價”是大多數人的存取款自由,這不就成了“狼”沒套住,先把“孩子”給扔了嗎?

所以,“取款需派出所同意”等類似做法,不是銀行和派出所的出發點不對,而在於行為手段可能存在偏差,導致好心也會辦錯事。

03

事實上,按照銀行和警方現有的資金監測與偵查技術,對於存取款異常應該都不難排查出來,似乎沒有必要再采取這麽粗放原始的預防措施。

如何從技術著手,在預防電詐等違法行為的同時,盡最大程度保障儲戶存取款便利,這應當是一個重點方向。

突然想起,針對電詐現象,多年前我曾建議在銀行窗口多擺放一些反詐宣傳冊,以及對銀行工作人員進行培訓,以便及時提醒和告誡儲戶。可見當時針對反詐的宣傳力度是非常不夠的。

而到今日,銀行櫃台、酒店客房、小區路口擺滿了反詐宣傳單,微信、微博、抖音也隨處可見反詐宣傳報道和作品。反詐宣傳,已經成為公安部門的一項日常重要工作。

可不知道為什麽,每次看到這些宣傳海報、作品,總感覺有些“密集恐懼症”。

這方麵信息過於密集,要麽讓人感覺自己活在一個騙子的世界裏,要麽就是選擇性無視。這是不是也是一種過猶不及呢?

防電詐,歸根結底是為了保障普通人的日常生活,所以,更應避免通過限製普通人的日常生活,去防電詐。

  • 海外省錢快報,掌櫃推薦,實現買買買自由!
查看評論(0)
  • 文學城簡介
  • 廣告服務
  • 聯係我們
  • 招聘信息
  • 注冊筆名
  • 申請版主
  • 收藏文學城

WENXUECITY.COM does not represent or guarantee the truthfulness, accuracy, or reliability of any of communications posted by other users.

Copyright ©1998-2025 wenxuecity.com All rights reserved. Privacy Statement & Terms of Use & User Privacy Protection Policy

24小時熱點排行

華人大媽認罪震驚全球!竟豪言要買下一個國家
移民局突擊這州1000家庭 近半涉婚姻詐欺 全美或迎大清洗!
深圳車主“15小時出不了廣東” 公路塞車畫麵極震撼
上海大師賽觀眾幹擾比賽 揮外國護照被抬離現場
震撼快餐界!KFC宣布將公開炸雞配方 全球粉絲倒數




24小時討論排行

突發:正在船上的“環保少女”,被以軍扣押
美防長嗆肥胖將軍不爽就離職!這上將不幹了
美國密歇根州長:特朗普關稅隻會有一個贏家,就是中國
強化“斬首”演練!內蒙古驚見台灣總統府模擬實景
FT:川普為何又盯上了和他沒有衝突的索羅斯?
全球“機器人第一大國”:中國
政府關門!川普氣炸"凍結民主黨州資金",威脅裁員30萬人
北航90後美女副教授走紅,長相及頭銜引發熱議
砍外籍生 刪DEI…川普又點名9所頂尖大學 簽承諾拿補助
哈瑪斯拒絕川普停火計劃,決定繼續戰鬥!
支持國家K簽政策,希望也給本國青年K簽
流行天後轟川普“生活真的變好了嗎?”白宮火速回擊
美防長批“肥將軍” 紐森諷川普:“胖統帥”恐失業
西貝的餐點大規模降價,為什麽網友還是不買賬?
美國就業數據意外下滑 創兩年半以來最大降幅
哈利波特作者羅琳發長文 “開撕“赫敏扮演者艾瑪沃特森
文學城新聞
切換到網頁版

銀行取款需派出所同意,錯在哪裏?

獨角鯨工作坊 2024-06-13 09:28:49

這兩天,一則消息引起很多人的驚訝和不安。

據極目新聞報道,6月11日,有網友反映,在吉林省長春市的一家吉林銀行取款,被告知需要轄區派出所同意才行。銀行工作人員介紹,這是轄區派出所的要求,取款2萬元以上都需要銀行工作人員向派出所報備。工作人員還表示,不僅吉林銀行,目前多家銀行均有相關要求。

圖/網絡

記者也采訪了派出所方麵。派出所人員表示,居民有取款需求,確實需要向銀行說明用途、明細等,銀行會將相關信息提交到派出所,工作人員核實後方可辦理。此舉是為了防範電信詐騙,防止居民被電詐。

不過,派出所很快又糾正了上述說法。6月12日,據紅星新聞采訪報道,銀行所屬轄區的派出所工作人員表示,沒有此規定,正常取款即可,如有大額取款需求是提前向銀行報備,派出所隻會核實來源不明的款項。

01

看到這則消息,很多人肯定會想,不是說存款自願、取款自由嗎,怎麽現在取錢這麽麻煩?這錢難道不是我自己的嗎,憑什麽還要派出所同意才能取?

這話說得沒錯。但要理清楚這個問題,還需要回到報道來分析。

結合極目新聞和紅星新聞的消息,其實不難看出,派出所先肯定後糾正,隻是措辭上更規範而已,事實指向“報備”(核實)一事真實存在,隻是針對的不是所有居民取款,而是大額取款。之前報道也提到了,取款人是想從吉林銀行取款“不到10萬元”,轉存到其他銀行。按這樣的表述,取款數額肯定不低於5萬元,妥妥屬於大額取款。

至於派出所所說的“沒有此規定”,應該是說沒有紙麵上的規定,或者說沒有正式文件。這一點在前麵的報道中,派出所工作人員沒有挑明,這就容易引起誤解。

還原整個事情,我覺得比較合理的解釋是,所謂“取款需派出所同意”,並不是說有什麽規章或文件,而是基於《反電信網絡詐騙法》,銀行和派出所在實際操作中的一種聯動措施。

我們經常看到一類報道,有人到銀行櫃台轉賬,銀行工作人員懷疑是電詐,拚命勸都勸不住,最後是警察到現場了才成功勸阻。

在這類事件中,警方處置流程相對滯後,這就難免出現一種後果:等警察來了,電詐人員已經得逞,錢已經轉出去,追不回來了。

而現在,一有大額取現(或轉賬),銀行先跟派出所報備,等於警方防電詐關口前移,這樣是為了更好地預防和遏製電詐發生。

至於銀行工作人員使用的措辭是“規定”“要求”還是“報備”“核實”,其實不重要,都是“口頭禪”而已。況且,銀行工作人員為了讓儲戶更好地配合,難免會強化這一操作的正式化、嚴肅性,賦予其強製性。

也就是說,銀行和派出所這麽做,出發點是為了防電詐(或反洗錢),是為了防止儲戶上當受騙、遭受財產損失,而不是為了限製用戶的“取款自由”。

就我所知,防電詐是警方一項日常重要工作,如果轄區內發生一起電詐事件,且不說擔責與否,對社區民警的壓力還是很大的。銀行方麵也有類似職責要求。

02

既然這麽做的出發點是為了儲戶個人財產安全,為什麽這則消息還是讓很多人感到不安呢?或者說,“取款需派出所同意”,到底錯在哪裏?

首先,在銀行經辦的基礎上多了一道派出所“核實”流程,事實上會造成各種不便。自己存的錢,要取出來還得派出所“同意”,這本身就讓人感到不適,如果等待派出所核實的時間長了,更會讓人不耐煩。派出所又不是專門為銀行服務的,很難說一有核實的需求來了就能馬上辦理,這就可能造成時間上的延誤和浪費。

對派出所來說,這是增加了自己的工作量,而對儲戶來講,自己取錢、花錢,無緣無故多了一個“把關人”,難免給人一種被警方“盯上”的感覺。不用多說,這種種不便和不適,會讓人產生個人財產控製權被剝奪的失落感。

再者,銀行和派出所針對的是電詐、洗錢等違法行為,行為對象卻是廣大儲戶,或者說,“取款需派出所同意”的做法,等同於把所有具備大額存取款需求的儲戶視為防範對象,這種做法難免有“一刀切”之嫌。

事實上,雖然電詐違法行為泛濫成災,但沒被坑騙過的大多數人對此是無感的,他們對銀行和警方的工作認不認可另當別論,但多數人肯定不願意自己的正常生活(包括取款)受到幹擾。既然是“取款自由”,為什麽我取自己的錢,還不能自己說了算?類似不解和困惑,難免因此而來。

何況,每個人對自己的存款的取用理由各有不同,不排除還涉及個人隱私等方麵,如此大張旗鼓、動輒需要派出所同意才能取出,這能不讓人慌兮兮的嗎?

第三,“取款需派出所同意”,是銀行和派出所的防電詐手段,但儲戶日常麵對的可不止就這一種手段。

別說取款了,如今開卡、存款也有類似的防範措施。

如早在2021年,就有“辦銀行卡需派出所開(居住)證明”的相關報道,而“存款要查資金來源”的新聞也不少見。這些做法或是源自某個專項行動,或是銀行內部要求,各家銀行具體做法也不一。

可以看到的是,隨著防電詐和反洗錢等行動的深入開展,銀行對從開卡到存取款等流程都加強了規範和日常監測。

這些做法有其合理性,但也不能忽視,這在客觀上限製了儲戶對個人資產的自由處置權,壓縮了“存款自願、取款自由”的定義範疇。

俗話說,舍不得孩子套不住狼。不惜一切代價遏製電詐、洗錢等違法行為,肯定大多數人都支持,但如果“代價”是大多數人的存取款自由,這不就成了“狼”沒套住,先把“孩子”給扔了嗎?

所以,“取款需派出所同意”等類似做法,不是銀行和派出所的出發點不對,而在於行為手段可能存在偏差,導致好心也會辦錯事。

03

事實上,按照銀行和警方現有的資金監測與偵查技術,對於存取款異常應該都不難排查出來,似乎沒有必要再采取這麽粗放原始的預防措施。

如何從技術著手,在預防電詐等違法行為的同時,盡最大程度保障儲戶存取款便利,這應當是一個重點方向。

突然想起,針對電詐現象,多年前我曾建議在銀行窗口多擺放一些反詐宣傳冊,以及對銀行工作人員進行培訓,以便及時提醒和告誡儲戶。可見當時針對反詐的宣傳力度是非常不夠的。

而到今日,銀行櫃台、酒店客房、小區路口擺滿了反詐宣傳單,微信、微博、抖音也隨處可見反詐宣傳報道和作品。反詐宣傳,已經成為公安部門的一項日常重要工作。

可不知道為什麽,每次看到這些宣傳海報、作品,總感覺有些“密集恐懼症”。

這方麵信息過於密集,要麽讓人感覺自己活在一個騙子的世界裏,要麽就是選擇性無視。這是不是也是一種過猶不及呢?

防電詐,歸根結底是為了保障普通人的日常生活,所以,更應避免通過限製普通人的日常生活,去防電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