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國政府意外宣布7月大選,蘇納克目的何在?

文章來源: - 新聞取自各大新聞媒體,新聞內容並不代表本網立場!
(被閱讀 次)

當地時間周三(23日)下午5點左右,英國首相蘇納克在唐寧街10號英國首相府宣布,將在今年7月4日舉行大選。這將是英國自1945年以來首次在7月舉行大選。

日內稍早前,英國政府召集內閣大臣參加會議,此次內閣會議非常少見地被安排在下午4點。而在會議之前,便有種種消息傳出,蘇納克將在這場會議上宣布大選日期。

7月大選的決定讓外界頗為吃驚。一方麵原因在於,從民調來看,保守黨勝算不大。目前反對黨工黨支持率約為44.0%,保守黨約為23.2%,換言之,工黨領先保守黨近21個百分點。

另一方麵原因在於,外界此前普遍預期,英國將於今年秋季進行五年一次的大選。因此,不少人用"賭博"一詞來形容蘇納克的決定。

那麽,蘇納克為何決定六周之後大選?

為何定於7月大選?蘇納克意欲何為?

一種分析認為,決定背後主要是經濟方麵的考量。

首先,若將大選定於秋季,屆時會有財政預算案出爐,英國政府大概率仍然沒有足夠的財政空間來進行新一輪減稅,而這可能會惹惱期待減稅的眾多選民,因此選擇提前到夏季進行大選。

在接受第一財經專訪時,英國國家經濟社會研究院(NIESR)經濟學家保拉·卡爾波(Paula Carbo)稱,英國政府目前有兩大財政目標,一是淨債務(即財政赤字)與GDP的比例必須在五年內低於3%,二是淨借款與GDP的比率必須下降,如果英國政府堅持財政目標,這意味著,一旦英國政府因故增加開支,就有可能需要增加稅收,而不是減稅。

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最近亦發出警告,英國公共財政將出現近300億英鎊的缺口,英國政府缺乏新的減稅空間,需要努力控製支出增長。

其次,日內出爐的英國4月消費者價格指數(CPI)同比增速繼續回落至2.3%,顯著低於3月3.2%的同比增速,也進一步靠近英國央行2%的政策目標水平。由於英國民眾近兩年來飽受物價飛漲之苦,CPI的回落,被視作英國政府抗擊通脹的成績,這無疑也給了蘇納克一些盡快大選的底氣和信心。

另一種分析認為,決定背後更多是政治因素。

比如,蘇納克還沒有完全實現他在2023年1月時向英國選民作出的五項承諾,比如打擊非法移民。目前大量載有非法移民的小型船隻仍在穿越英吉利海峽抵達英國。

英國政治分析人士稱,如果在即將到來的夏季,還有非法船隻繼續入境英國,這種局麵將會嚴重影響選情,屆時公共輿論將對保守黨極為不利,因此選擇在夏初大選,而不是等到之後。

比如,從競爭對手的角度考量,將大選從外界預期的秋季提前到7月,將使反對黨工黨不得不用更少的時間準備競選活動。一位不願具名的英國政治研究人員告訴第一財經記者,提前大選是保守黨一項意料之外、情理之中的"戰略舉措",迫使工黨倉促應戰,而保守黨自身應該已經早有準備。

英國社會怎麽看?

用一些英國政治評論人士的話來說,英國首相蘇納克正在進行一場"豪賭";蘇納克試圖通過出其不意的手段,來奪回對英國政治議程的控製權,但在今年的大部分時間裏,他已經失去了對議程的控製。

一位接近保守黨的英國資管行業高管告訴第一財經記者,對於7月大選的決定"並不感到驚訝";在他看來,蘇納克"正在努力解決一些問題,並冒著不得不冒的風險"。

一位從事運輸行業的英國民眾向第一財經記者抱怨,保守黨治下的英國,已經變得越來越昂貴、越來越難以維持體麵的生活,比如,在城市中不斷引入的各種收費,如交通擁堵費(Congestion Charge)、超低排放區費(Ultra Low Emission Zone)等,雖然這些費用以"綠色轉型"為名進行收取,卻侵蝕了他們的運營利潤,也提高了生活成本。

另一位在倫敦郊區中學執教的英國民眾則向第一財經記者表示,無論是保守黨還是工黨,兩者並沒有什麽本質上的不同,"就像是選擇可口可樂或百事可樂,無論你選擇哪種飲料,成分都是類似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