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南反腐“熔爐”越燒越旺,無懼引發全盤震蕩?

文章來源: - 新聞取自各大新聞媒體,新聞內容並不代表本網立場!
(被閱讀 次)

從2023年初以來,越南政壇接連發生了劇烈的“人事地震”。

國家主席職位兩次易主,三分之一的政治局委員或被開除黨籍和一切職務,或主動引咎請辭,違紀高壓線使大批官員紛紛落馬,影響到正常的行政審批和政府運作,甚至聯合國、世界銀行等國際組織和諸多國家大使緊急聯名致信總理範明正表達擔憂。可見,越南無懼可能引發的經濟震蕩,雷霆萬鈞般地推動反腐敗鬥爭走向深入。

同時,有些西方媒體將越南如火如荼的反腐運動稱為內部政治鬥爭,這是一種不負責任的臆斷。筆者認為,越南政局出現波動,經濟貌似呈現階段性疲軟,但總體而言,眼下越共內部治理危而不亂,對外實行竹式外交政策,做到平衡各方利益,遊刃有餘,仍以經濟建設為中心,全力推動革新開放。

從相關數據可知一二,今年1月至4月,越南外商直接投資同比增長7.4%,達63億美元;國家對外賬戶保持健康,經常賬戶也出現盈餘。越南VN-Index指數在2023年上漲35%,跑贏同期全球主要股指,今年仍處於溫和回升態勢。

越式反腐是一項刮骨療毒、標本兼治的係統性工程

越南的反腐運動早在上個世紀90年代就已開始。1990年,越南政府頒布第240號決定,在全國範圍內部署“開展反腐敗鬥爭”。在1996年的越共八大上,腐敗現象被正式列為越南麵臨的“四大危機”之一。2011年阮富仲出任越共中央總書記以來,積極進行反腐運動。2012年5月,越共十一屆中央委員會第五次會議成立中央預防與反腐敗工作指導委員會,直屬越共中央政治局領導,阮富仲親自擔任主任,反腐的“熔爐”越燒越旺。

2013年2月,他牽頭主持成立越南預防打擊腐敗中央指導委員會,通過製度反腐,從根本上遏製腐敗。阮富仲在十二屆黨代會任期內強力反腐,掀起了熔爐式反腐風暴,多次強調“反腐敗不停歇,無禁區,無安全著陸”,在黨內和民間都樹立很高的威信。為了強調此次反腐的意義,阮富仲在十三大閉幕式記者招待會上還曾語重心長地講道:“反腐不是因為要搞誰,仇恨誰,而純粹是為了體現政治文明和道義”。



越南共產黨第十三屆中央委員會第九次全體會議18日上午落下帷幕。圖為越共中央總書記阮富仲。圖自越通社

阮富仲在談及這場反腐運動時,常常將其比作“燃燒的熔爐”。在他的表態中,從退休的“幹柴”,到在位的“濕柴”,反腐無禁區、無例外、不庇護,“熔爐燒旺了,濕柴火扔進去也得燃燒。”

自2016年1月的越共十二大以來,“熔爐式”反腐運動力度明顯加大,進入“全麵反腐階段”。“無禁區”“無差別”地嚴查大案要案,數百名政府高官和企業高管被捕,已經觸及到中央委員會和政治局的最高級別官員,“熔爐”行動開始深入關乎國家經濟命脈的能源、金融等領域。

在越南政壇,反腐已經成為一種常態化風潮,在街頭巷尾也不是一個需要忌諱的政治名詞。2022年越南召開了中央預防與反腐敗工作十周年總結會,越南通過治病救人的熔爐式反腐,既樹立了越共在人民群眾心中的形象,也連帶提升了營商環境。更重要的是,通過反腐,越南緩解了偏離社會主義道路的危機和官僚主義腐敗危機,以及自我轉化、自我演變的危機。

除此之外,本世紀以來,越南通過立法進行製度性反腐。2005年越南國會修繕了《檢舉控告法》,隨後更是製定了《防治腐敗國家戰略》,同年還頒布了《預防與反腐敗法》,經2007年和2012年兩次修訂,2018年又頒布了新的《預防與反腐敗法》,2019年7月1日開始生效。

反腐動力源於解決“四大危機”

本次政壇地震之所以引起各界猜測,並留下諸多遐想空間,主要是由於越共正在緊鑼密鼓籌備越共十四大;反腐力度空前,為選舉產生新一屆領導集體儲備合適人選。

阮春福和武文賞兩任國家主席分別因牽連疫情防控貪汙違規行為和違反黨員禁令等提前辭職。國會主席王庭惠訪華回國,其助理就被逮捕,不到半個月他本人也不得不遞上辭呈。中央書記處常務書記兼組織部部長張氏梅引咎辭職。

從上述四位高官類似的主動請辭方式來看,越共內部的反腐風暴沒有趨緩的跡象。



張氏梅辭任第十五屆國會代表。圖自越通社

由於阮富仲年事已高,身體狀況也為外界擔憂,越南黨內接班人選至關重大。越南的頂層政治架構曾一度維持“四駕馬車”(筆者認為應翻譯為“四柱”較佳),後由於前國家主席陳大光任上意外病逝,臨時改為“三駕馬車”領導體製(亦可理解為三足鼎,筆者注:越南俗語中有“像三足鼎那樣穩固”的說法,極賦象征意義,等同於漢語中的“穩如泰山”),國會投票選舉總書記阮富仲兼任國家主席。前國家主席阮春福引咎辭職後,又恢複了“四柱”領導體製。

三足鼎治理模式實現了黨政合一,其中總書記兼任國家主席可保證政令統一,有益於維護“黨領導、國家管理、人民當家作主”的治理體係,這種政治係統適合越南國情。越共領導核心是否維持“四柱”領導體製還是有所突破目前還不明朗,但可以看出,阮富仲以壯士斷腕的勇氣力推熔爐式反腐,使越共紅旗不倒,擊潰了國內走資派、騎牆派和國外和平演變力量,這成為他三個任期的最大政績。

越南反腐運動的源動力首先在於解決危機。1994年,越共七屆中期會議明確提出越南麵臨“四大危機”,即:經濟發展滯後危機、和平演變危機、偏離社會主義方向危機和貪汙腐敗危機。“四大危機”中三個都來自內部,而反腐敗是內部危機的重中之重。至今仍然沒有解決,相互之間有著密切關聯性,高層人事頻繁變動或可一瞥越共不同派係可能存在的分歧。

越南反腐的另一個源動力就在於要高舉社會主義旗幟,走社會主義道路,融入世界的同時而不融化。越南以前是政府指導反腐,但不是特別得力,從2012年起,反腐工作收歸中央政治局統一管理,升級為黨直接抓反腐工作。內在邏輯是,在反腐的同時防止自我演變、自我轉化,同時營造風清氣正的形象,提高黨在人民群眾心中的地位。

反腐大權收歸黨管之後,從2022年5月起,越共中央委員會宣布在各省、直轄市層麵組建防治腐敗指導委員會,將反腐工作部署進一步細化。省級反腐委員會的成立,可以健全從中央到地方的反腐機製,擴大反腐機關的權限和輻射力,推動自上而下進行反腐,力度更加空前。

十三大後激進派係(國內有人稱之為“南方派係”)對越共中央人事安排不滿,導致越南各級黨政之間工作的配合協調不佳。而反腐委員會下沉到省級層麵,也可以更好協調工作。近年來,越共黨內民主化、越南社會民主化趨勢加大,部分“黨權”被“法權”所取代,因而黨中央的管控能力有所下降,地方政府部門也是各自為政。麵對黨中央繼續狠抓反腐廉政建設,涉房地產資金欺詐等領域的大案要案頻發,一些官員怕晚節不保,出現懶政、怠政現象,人為設置監管障礙和冗長批準程序,不願意批準或推進公共投資項目。

反腐及其引發的政壇人事變動勢必重塑越南的政治生態,但如何處理“左”和“右”的問題,是越共高層接班人需要高度重視的首場“大考”。

反腐取得實效,並圈定未來方向

經過鐵腕治腐,越南在世界銀行的營商環境榜單中排名從2021年的第87位(總數180個國家和地區)已提升至去年的第70位。

多年來,越南一直被反腐組織“透明國際”評為“貪汙腐敗較為嚴重的國家”,經過十年強力反腐,已經從原來的第113位提升到第86位。不過由於起點太低,在“透明國際”2023年的排名中,越南從39分升至41分(滿分100分)。可見,越南反腐取得一定成效,但同時也應承認,越南政情氛圍仍有待進一步改善。

越南通過反腐提高了政府公信力,改善了營商環境,促進了公平競爭和經濟增長,但仍遭遇不小的挑戰。2024年以來,越南雖然實現GDP同比增長5.7%,但年初國會設定的6.0-6.5%年度增長目標或將存在不確定性。今年以來,受製於越南出口結構和美元加息周期,越南盾兌美元已累計貶值約5%。2023年以來,國際資本在越南的總投資年減近三成,超過千萬億越南盾的資金從該國撤離,股市波動劇烈,西方新金融資本趁機“收割”,造成不小損失。

在世界社會主義運動暫時處於低潮的曆史階段,越南是全球為數不多的高舉社會主義旗幟的國家之一。遏製對投資者有潛在風險的腐敗現象,既是政治需要,也是經濟需要。反腐工作既保持了“紅旗不倒”的局麵,也間接改善了營商環境,推動解決“四大危機”中的經濟發展滯後危機。這也是越南一直強調“改革而不改色,融入而不融化”方針的原因所在。

在籌備越共十四大的人事工作會議上,阮富仲強調當選新一屆中央委員的標準是排除那些不如實申報個人財產的幹部,真正在政治本領、道德品質和工作能力等方麵做表率,反對機會主義、貪圖權力、個人主義、條塊分割、拉幫結派、保護既得利益等現象。幹部遴選的標準是德才兼備,以德為先。



越南共產黨第十三屆中央委員會第九次全體會議現場。圖自越通社

目前,越南反腐後果被外界誤讀為陷入“行政癱瘓”,但從社會麵上看,政情社情平穩,民眾反應良好。隨著越共中央十三屆九中全會召開,補選了四位新晉政治局委員,第十五屆國會特別會議選舉產生新任國家主席和國會主席,敲定缺漏人事改選,行政體係運作已趨於正常。

在全球化遇阻、脫鉤斷鏈盛行和小院高牆的影響下,飽受戰爭創傷和分離創傷的越南別無他路,隻能將反腐敗鬥爭繼續推進下去,以內部治理科學化、精準化應對外部挑戰和不確定性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