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初代丁克現狀刷新認知:後遺症果然來了…

文章來源: - 新聞取自各大新聞媒體,新聞內容並不代表本網立場!
(被閱讀 次)


一位千萬粉絲博主,回家采訪她的舅舅舅媽。

倆口子已經54歲了,都是普通人。

不過,他們算是第一批“丁克一代”。

如今年過半百,眼看養老將至,大家對他們充滿了好奇:

會不會後悔?會不會孤獨?老了怎麽辦?



博主的舅舅舅媽思想前衛,他們這個大家庭氛圍也非常好。

兩口子每天樂嗬嗬的,不用為孩子操心,想幹嘛就幹嘛,看起來比同齡人年輕好多,讓人羨慕。

但即便是這樣,被問到後不後悔時,舅舅還是猶豫了。

他坦言,其實從接近50歲開始,他就一直有一種焦慮感:

歲數越來越大,誰給我養老?

他還勸告年輕的孩子們,該結婚還是得結婚,該生孩子還是得生孩子,不要隨便學他。



“老了怎麽辦?”

在我們這個一貫信奉“養兒防老”的環境裏,可能是丁克們麵對的最大“後遺症”。

年輕時不以為然,上了歲數開始迷茫焦慮,不知道晚年何去何從。

有位北京網友@籽石榴 的叔父也是這樣。

叔父年過80了,年輕時還沒丁克這個詞呢,但他為了愛情遠走他鄉,沒生孩子,恩恩愛愛一輩子。

前不久,叔父的老伴去世了。

叔父突然間懵了,他還不知道怎麽養老,去哪“安定下來”。

當年是為了老伴來異地的,現在是留在這還是回北京,他沒想好。

是住在家裏還是去養老院,他也沒想好。

所以都不知怎麽安頓老伴的骨灰,隻能放在火葬場暫存一年。

哎,既然養老問題誰也逃不掉,既然沒孩子的人比有孩子的人更焦慮。

那就更該早點規劃才好。

其實不止丁克。

因各種原因失獨、空巢的人現在也不少。

在養老問題上不想拖累子女的人也越來越多。

很多人就探索出了不少顛覆傳統的無孩養老方式。

看看他們的晚年計劃,說不定能給我們帶來一點參考。

01

旅居養老

50多歲,一人一狗,去國外旅居養老,是不是聽起來太遙遠?

但看了一位名叫王儀的60後阿姨,真覺得一切都有可能。



王阿姨不是什麽富婆,她年輕時在西安就是個普通的小商販。

送過報紙,賣過很多年早點。

她是有一個兒子的,小半輩子,為孩子奔,為家庭奔。

直到前些年丈夫去世,兒子穩定,她突然意識到,這半生好像都沒為自己好好活過。

到了這個歲數,時間自由,沒啥壓力,幹嘛不嚐試一種全新的生活呢?

於是她做了一個特別大膽的決定:

一個人,帶著愛犬,遠赴泰國獨自養老。



為什麽選擇泰國?

除了風景美麗、節奏安逸之外,很重要的是,消費不高。

王阿姨看了好幾處獨居公寓。

有一室一廳一衛的,灶具餐具冰箱家電一應俱全。

大廳24小時有人,公共空間又大又舒適。



健身房、遊泳池都是免費的。

隻要人民幣1600元一個月。



還有的,大房間帶陽台還有洗衣機。

免費健身、遊泳、停車,隻要人民幣800元一個月。



王阿姨對比多家,最終選擇了一個帶院子的獨棟房子。

雖然房租加物業費、網絡費亂七八糟下來要一個月4000人民幣,但王阿姨還是租了下來。

前半生,為了出早點攤每天半夜1點多起床,手凍爛了都要堅持幹活。

為的什麽,不就為老了過上想要的生活嗎?



其實一個人在泰國生活不是沒有困難。

剛來時她語言一竅不通,問個廁所都問不到。

但她也不灰心,不會就學唄,學到老活到老,還能預防老年癡呆呢。

從一個個單詞開始,到現在,本地溝通無障礙,還交了不少朋友。



為了找點樂趣,也為了給養老生活多一份收入,她也學著拍視頻剪視頻。

如今,王阿姨已經在泰國獨自生活了4年多了。

剛到泰國,她是這樣的。



現在,她變成了這樣。



每天鍛煉,堅持養生,心態鬆弛。

人美了,時尚了,狀態更好了。

以前在國內覺得白發太難看了,現在滿頭白發也自信滿滿出門,這就是自己真實的模樣。

以前覺得漂亮衣服都是身材好的人穿的,現在隻要自己開心,想穿啥穿啥,啥漂亮穿啥。

一個人養老,於她來說,是在老年把自己又精心養了一遍。



對於更老一點的疾病、災痛,她想得也開。

有錢在醫院插管子治病,還不如拿它趁現在多享受。

真不行了,也別勉強了,還不如安安靜靜地走,那就是最大的福氣。

02

酒店養老

西安有位90歲的蔡奶奶,想法也相當超前。

幾十年,她都住在廠家屬院,10年前老伴去世了,就一直獨居。

但這房子實在太舊了,前幾年被拆遷了。

她一時半會沒找到合適的地方住,也不想去養老院,幹脆先在酒店開了間長租房,想著過渡一陣子。

沒想到,這一住,徹底不想走了。

直接續租好幾個月,還打算一直住下去。



蔡奶奶是這麽合計的:

第一,其實酒店長住費用沒有想象中那麽貴。

她之前租房,想找到個方便的、環境好的、帶電梯暖氣的,各種費用,一個月怎麽也要3000塊。

再找個鍾點工做飯,又要買菜,一個月六七千了。

但酒店設施齊全,還有豐盛的自助餐,長租下來便宜太多。

第二,酒店也比一般租的房子住起來舒服,環境好,到處幹幹淨淨。

房間衛生也有人打掃。



第三,酒店人流密集,服務人員每天都能見到,這比獨居安全得多。

萬一有情況,也能及時得到幫助。

她每天運動、閱讀,在酒店附近遛彎,愜意得很。



蔡奶奶算是無意間打開了新型養老的大門。

其實這些年,好多酒店也開始搞養老項目。

有的專設了醫護團隊和醫務室,平時還給老年人組織組織活動,還推出適合老年群體飲食特點的餐單。

說不定以後,酒店養老還真會發展成靠譜的養老方式呢。

03

互助式養老

大部分無孩養老,多是兩種選擇。

一是去養老院,二是居家。

現在養老院是朝陽產業,設施越來越好,好多老年人都願意去住了。

就說我家這個小縣城,新建的養老院三種房型檔位,個個寬敞舒服。

90多平的兩居室一個月2000元,外加800元護理費,有退休金的老人搬進去真的很香。

居家養老也是個自在的選擇。

還記得我之前寫過的86歲朱奶奶嗎。

在自己的房子裏侍弄花草、做一日三餐,看喜歡的比賽節目,每天堅持運動。

好像在度過一個人生的悠長假期。



但除這些之外,好多老年人的情況,比較微妙。

有些老人不願意住養老院,高端的怕太貴,普通的又怕受委屈。

但有基礎病的話,自己在家,很難說什麽時候有突發狀況,太危險。

所以有些地方,就在探索“老青互助”的養老模式。

比如南京,就推出了“時間銀行”。

簡單來說,就是年輕人幫老年人買菜、買藥、上門打掃衛生,這些時間都被記錄下來。

然後等你老了需要幫助時,就可以兌換你需要的養老服務。

20多歲的年輕人,為半失能老人理發、助潔、按摩,測血糖、量血壓、翻身。



更多的,是低齡老人幫高齡老人。

很多五六十歲剛退休不久的低齡老人,身體健康,有大把時間,也比年輕人更能了解老年人的心理。

他們給老人送飯、拿藥、陪診、陪聊。

老人孤獨的生活裏有了依靠。

而等到將來他們需要被照護時,也可以兌換同等時長的養老服務。



還有些地方,推出“老青同居”模式。

比如杭州。

有個80多歲的汪奶奶,退休前做倉庫保管員,退休工資夠生活,也有房住,但就是一個人太寂寞。



她就把自己的苦悶跟社區說了。

社區工作人員在了解到老人房子有70平,還算寬敞後,向她仔細講了講“老青同居”項目。

簡單來說,就是年輕人在外打工,租房困難。

而孤寡、獨居老年人,需要人陪需要人照顧。

那就試著讓年輕人與老人一一結對。

老年人為年輕人提供居住場所,年輕人為老年人提供日常健康照看與簡單的生活協助。

汪奶奶同意後,一個24歲從外地來打工的姑娘搬進了她的家。

汪奶奶免去了她的房租,她每天陪奶奶說話、做飯。

還督促奶奶量血壓,教老人用微信,發朋友圈。

彼此陪伴,感情也越來越好。



04

看了這麽多丁克養老方式,都挺美好。

但說句實際話:其實不管選哪一種,都不可能是完美解藥。

不管你想怎麽養老,都得麵對一係列現實問題:

比如失能。

上了年紀骨密度變低,彎腰駝背不說,還會影響行走,甚至摔倒。

連路都沒法走的話,何談生活?

忙碌了一輩子突然無所事事,腦力也會退化。

可能會變得遲鈍呆滯,怎麽辦?

其次,怎麽應對虛無感。

到了一定歲數,身邊的朋友都忙著顧各自的家庭。

你沒事幹,也沒人陪,真的可能對自己人生的價值產生懷疑。

那種空虛和孤單,能不能承受?

最關鍵的,錢的問題。

萬一失去自理能力,甚至得了場大病。

請護工、看病治病的錢,都需要提前準備吧?

……

上了年紀,再簡單的問題可能都會成為無解難題。

所以真考慮丁克養老、無孩養老,趁年輕就要有所籌備,應對風險。

比如想延緩生理上的衰退,早早開始健身。

飲食也需要注意注意。

應對腦力上的衰退和落伍,可以保持學習,多嚐試新事物。

很多人畢了業就放棄學習了,沒看過書了。

其實多學點東西,哪怕是“無用”的,對我們的腦力肯定都是有好處的。

怕有虛無感,就多培養些愛好。

我時常看到那些下棋的、釣魚的、登山的、唱戲的老人就會想,人到老要沒有一樣熱愛是真不行。

有愛好不光能讓你有活力、有盼頭、有事幹,更會讓你有同好、有交際圈,不然很容易與社會脫節。

最後錢的問題,有空多賺點,沒事多攢點,做做理財,合理分配,長遠規劃。

其實說白了,決定我們晚年輕鬆還是艱辛的,也不一定是有沒有子女。

隻要身體健康,經濟獨立,有很多養老方式我們可以選擇。

關鍵是,在任何一個年齡段正視問題、正視需求,學會自己為自己打算,按自己的心意過這一生。

還是那句話,我們的美滿從來都無法綁定在別人身上。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