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贗存疑黃庭堅書法日本拍出3億元,原估價約2萬元

文章來源: - 新聞取自各大新聞媒體,新聞內容並不代表本網立場!
(被閱讀 次)

4月18日晚,在日本某拍賣會“百年藏珍——關東某藏家舊藏專場”中,一件被標注為北宋黃庭堅(款)的書法作品——《草書釋典卷》引發競拍。這一作品既注明為“款”,按照拍賣業內的說法,即表示拍賣方亦認為此一作品真贗存疑。

事實上,該作估價估價50萬-100萬日元,約兩萬元人民幣,說明拍賣主辦對其信心不足,然而該作最終以50億日元落槌於3035號買家,含傭金以59.9億日元(約2.88億元人民幣)成交,超逾低估價萬倍。2010年,黃庭堅《砥柱銘》在2010年在國內拍賣成交時,曾被質疑為贗品。

黃庭堅(款) 草書《釋典卷》,局部

據介紹,拍賣書法的這一日本拍賣公司專門從事拍賣古董、藝術品、古玩、書畫、珠寶等藝術品的拍賣業務,創立於1956年,總部位於東京。一家發布藝術品與古書畫收藏的公眾號今天淩晨報道稱,這一藏品的買家是一位來自中國的馬姓收藏家。澎湃新聞就此進行了解,仍未獲得證實。

拍賣現場 圖源雅昌

據此前相關資料,此次日本拍賣界在日本征得一卷黃庭堅(款)《釋典卷》,署款:“元祐九年(1094)四月戊申,書贈高城蔣叔震,山穀道人”,絹本。

卷後附有虞集(1272-1348)、宋濂(1310-1381)、徐霖(1462-1538)、祝允明(1461-1527)、謝承舉(1461-1524)、沈周(1427-1509)、翁孫斌(1860-1922)等明清諸家的題跋。

黃庭堅(款) 草書《釋典卷》

黃庭堅(款) 草書《釋典卷》

黃庭堅(款) 草書《釋典卷》

黃庭堅(款) 草書《釋典卷》

黃庭堅(款) 草書《釋典卷》

黃庭堅(款) 草書《釋典卷》

黃庭堅(款) 草書《釋典卷》

黃庭堅(款) 草書《釋典卷》

手卷釋文:

貪嗔邪見意業。妄言綺語兩舌惡口口業。殺盜淫身業。夫欲誌求大道者。必先淨修三業。然後於四威儀中。漸次入道。乃至六根所對。隨緣了達。境智雙寂。冥乎妙旨。雲何淨修身業。深自思惟。行住坐臥。四威儀中。檢攝三愆。無令漏失。慈悲撫育。不傷物命。水陸空行。一切含識。命無大小。等心愛護。蠢動蜎飛。無令毀損。危難之流。殷勤拔濟。方便救度。皆令解脫。於他財物。不與不取。乃至鬼神。隨有主物。一針一草。終無故犯。貧窮乞丐。隨己所有。敬心施與。令彼安隱。不求恩報。作是思惟。過去諸佛。經無量劫行檀。布施象馬七珍。頭目髓腦。乃至身命。舍而無吝。我今亦爾。隨有施與。歡喜供養。心無吝惜。於諸女色。心無染著。凡夫顛倒。為欲所醉。耽荒迷亂。不知其過。如捉花莖。不悟毒蛇。智人觀之。毒蛇之口。熊豹之手。猛火熱鐵。不以為喻。銅柱鐵床。焦背爛腸。血肉糜潰。痛徹心髓。作如是觀。唯苦無樂。革囊盛糞。膿血之聚。外假香塗。內唯臭穢。不淨流溢。蟲蛆住處。鮑肆廁孔。亦所不及。智者觀之。但見發毛爪齒。薄皮厚皮。肉血汗淚。涕唾膿脂。筋脈腦膜。黃痰白痰。肝膽骨髓肺脾腎胃。心膏膀胱。大腸小腸。生藏熟藏。屎尿臭處。如是等物。一一非人。識風鼓擊。妄生言語。詐為親友。其實怨妒。敗德障道。為過至重。應當遠離。如避怨賊。是故智者觀之。如毒蛇想。寧近毒蛇。不親女色。何以故。毒蛇殺人。一死一生。女色係縛。百千萬劫。種種楚毒。苦痛無窮。諦察深思。難可附近。是以智者。切檢三衍。改往修來。背惡從善。不殺不盜。放生布施。不行淫穢。常修梵行。日夜精勤。行道禮拜。歸憑三寶。誌求解脫。於身命財。修三堅法。知身虛幻。無有自性。色即是空。誰是我者。一切諸法。但有假名。無一定實。是我身者。四大五陰。一一非我。和合亦無。內外推求。如水聚沫。浮泡陽焰。芭蕉幻化。鏡像水月。畢竟無人。無明不了。妄執為我。於非實中。橫生貪著。殺生偷盜。淫穢荒迷。竟夜終朝。矻矻造業。雖非真實。善惡報應。如影隨形。作是觀時。不以惡求。而養身命。應自觀身。如毒蛇想。為治病故。受於四事。身著衣服。如裹癰瘡。口餐滋味。如病服藥。節身儉口。不生奢泰。聞說少欲。深樂修行。故經雲。少欲頭陀。善知止足。是人能入賢聖之道。何以故。惡道眾生。經無量劫。闕衣乏食。叫喚號毒。饑寒切楚。皮骨相連。我今暫闕。未足為苦。是故智者。貴法賤身。勤求至道。不顧形命。是名淨修身業。

款識:元祐九年(1094)四月戊申,書贈高城蔣叔震,山穀道人。

黃庭堅(款) 草書《釋典卷》,局部

黃庭堅(款) 草書《釋典卷》,局部

黃庭堅(款) 草書《釋典卷》,局部

黃庭堅(1045-1105),字魯直,號山穀道人,涪翁,洪州分寧(今江西修水)人,世稱“黃山穀”。北宋詩人,與張耒、晁補之、秦觀俱遊學蘇軾門下,天下稱為“蘇門四學士”,開創江西詩派。其一生命運多桀,仕途坎坷,與蘇東坡極為相似,熱衷佛老,也不遜於蘇。《宋史·文苑傳》稱他:“庭堅學問文章,天成性得”,陳師道謂其“詩得法杜甫,善行草書,楷法亦自成一家。”他自己說:“餘學草書三十餘年,初以周越為師,故二十年抖擻俗氣不脫。晚得蘇才翁(舜欽)子美書觀之,乃得古人筆意。其後又得張長史、懷素、高閑墨跡,乃窺筆法之妙。”

他的行書,如《鬆風閣》,《蘇軾寒食詩跋》,用筆如明代馮班《鈍吟雜錄》所講:“筆從畫中起,回筆至左頓腕,實畫至右住處,卻又跳轉,正如陣雲之遇風,往而卻回也。”他的起筆處欲右先左,由畫中藏鋒逆入至左頓筆,然後平出,“無平不陂”,下筆著意變化;收筆處回鋒藏穎。善藏鋒,注意頓挫,以“畫竹法作書”給人以“沉著痛快”的感覺。其結體從柳公權的楷書得到啟發,中宮收緊,由中心向外作輻射狀,縱伸橫逸,如蕩槳、如撐舟,氣魄宏大,氣宇軒昂。其個性特點十分顯著,學他的書法就要留心於點畫用筆的“沉著痛快”和結體的舒展大度。至於他的草書,趙孟俯說:“黃太史書,得張長史圓勁飛動之意。”“如高人雅士,望之令人敬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