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 | 繁體
loading...
新聞頻道
  • 首頁
  • 新聞
  • 讀圖
  • 財經
  • 教育
  • 家居
  • 健康
  • 美食
  • 時尚
  • 旅遊
  • 影視
  • 博客
  • 群吧
  • 論壇
  • 電台
  • 焦點新聞
  • 圖片新聞
  • 視頻新聞
  • 生活百態
  • 娛樂新聞
您的位置: 文學城 » 新聞 » 焦點新聞 » 職業撈女現狀:金錢是一時目的,跨越階級才是目標

職業撈女現狀:金錢是一時目的,跨越階級才是目標

文章來源: 娛樂硬糖 於 2024-02-13 18:06:21 - 新聞取自各大新聞媒體,新聞內容並不代表本網立場!
被閱讀次數

陳妮(化名)的人生轉折點是認識了一位投資大佬。

遇見大佬之前,她是出生在安徽小鎮、苗條俏麗、靠實力考進一流院校的女大學生。“最想過的生活是做一份安穩工作,找個程序員結婚生孩子”。遇到大佬以後,陳妮在其幫助下去美國商學院讀了金融學碩士,畢業回國成為名企管培生。沒過多久又開始創業,現在名下已有一家電商公司、一家傳媒公司,基本實現財務自由。

聽陳妮講這段革命家史,在場者無不脫口而出“好想要同款劇本”。然後更多的細節被還原,陳妮跟大佬相遇時,對方是已婚人士,所謂幫助是超越道德的經濟供應。再通俗點說,就是撈女和金主的關係。

“對我來說,撈女不可怕,可怕的是窮。再說現在也沒誰對我貼臉嘲諷,有什麽好計較的。”陳妮坦然接受撈女的標簽,但也反複強調這更多是一種工具,而非身份。“如果一定要定義,請把我劃分到職業撈女那檔。”

從小鎮少女到年輕富婆,陳妮是得到過高人指點的。她跟金主的感情變得冷淡後,曾找情感導師教主(化名)付費谘詢——“如何才能利益最大化,多要點分手費”。對方經過評估,給陳妮指了一條明路:切忌過早撤退,要把金主當老板,走職業通道。

教主說,她是撈女這一細分領域的職業規劃師,做的並非“曲曲大女人”那樣的情感培訓業務。在教主看來,職業撈女的江湖裏沒有聖母聖父,所有人都在跟自己的欲望較勁兒。一旦分心選錯路,就永遠無法真正上岸。

撈女的時代,變了

在撈女的鄙視鏈裏,混圈和外圍一直是相互瞧不上、誰也不服誰。

所謂混圈,就是一波略有姿色的女生抱團,跟一波玩得挺花的富二代,在夜店和酒吧周旋。富二代有點零花錢,基本用在集體日常吃喝玩樂,喊混圈女作陪純屬添趣。醉時同交歡,醒後各分散。混圈女很少會遇到長期的供養者,絕大多數隻能撈點小錢。

少數段位高的能推進到婚嫁模式,通關難度便會一下暴漲。依教主的經驗,大戶人家相當看重體麵,自家小孩怎麽搞男女關係家長不在意,但真到談婚論嫁的時候,他們恨不得把女方祖上三代的資料都扒出來,“混圈女分分鍾被打回原形”。

最讓教主痛心的,是很多混圈女生別說搞錢,偶爾走心看上長得不錯的小哥哥,甚至會把自己的錢包搭進去,美其名曰“金錢和愛情都看老娘心情”。

當然,在教主的理論體係裏,混圈和外圍的發展局限性都太過明顯,兩者都無法專注目標,小徑分叉或急功近利都難以獲得長期回報,容易造成資源浪費。因此,她把撈女的變現模式劃分成性、婚育和技能三種,“門檻逐級遞增,待遇和地位也一樣”。

事實上,情感導師“曲曲大女人”一夜走紅,也讓外界開始察覺到撈女的戰鬥力變了。她在直播間分享無數成功上岸的故事,給人一種隻要買了《金貴的關係》這門定價三千多塊的課,“導師天團”就能帶你撈到豪門的幻覺。

在教主看來,曲曲大女人的一切內容都是為了賣課,難免在創作時采用誇張手法,“不排除有運氣好還分享欲爆棚的,但個個撈到身價千萬、上億的,開什麽玩笑。不過,現在三四線城市的撈女確實比一二線好混。在小城跟對大哥,最好再生倆娃,直接晉升富婆隊伍。”

反倒是北上廣的撈女,在頂級酒店、高級會所穿梭來去,談笑風生的還是社會上最有錢的一批人,時間一久會有躋身上流的錯覺。可歎技能和眼界都跟不上,金主錢袋子晃晃,她們就敢沒有規劃地走長擇路線,三五年找不到上岸機會,白白浪費大好青春,“這時候回老家再就業,大哥身邊早沒空閑位置,隻能找個老實人寬慰自己。”

這是撈女們普遍的痛點,也是教主新業務的立身之本。她曾是小有名氣的情感導師,指導嬌妻、小三做小伏低,給供養者提供情緒價值,“處處要忍讓和克製,真憋屈”。最近幾年,遠離男性、努力搞錢成為很多女性的目標,教主打心裏覺得兩件事情不衝突,於是去報了個培訓營,當起了職業規劃師。

“既然要做撈女,那就做站在鄙視鏈頂端的撈女。”這句話教主跟數百位客戶說過,陳妮就是其一。

誰在當職業撈女

用教主的話說,傳統撈女和職業撈女的差別,比人和猩猩都要大。

比如,傳統撈女相當看重顏值,很多人好不容易搞點錢全砸在美容院。但在職業撈女的價值序列裏,顏值的排名卻比較低,幾乎是夠用就行。對此,教主的解釋是:顏值變現的最佳方式不是當撈女,而是跟易夢玲那樣把美麗做成事業。如果長相是絕對優勢,那撈流量極可能比撈金主性價比更高。

再比如,傳統撈女通常采取廣散網、多斂魚的策略,找準機會立馬替換更好的供養者。這一點硬糖君倒也見識過,有位美女給金融圈大佬當了多年女朋友,去年轉身投進一位主治醫生的懷抱,理由是後者身邊鶯鶯燕燕終歸少一些,“福利好,壓力小”。

職業撈女卻對社交關係有著更嚴格的要求,不說簡單或高級,至少不能混亂。教主說,真正有錢的金主會既要又要還要,“既要人風騷,又要人清純,最好還要被他私有化”。所以說,職業撈女必須明白機會成本昂貴,你接受了路途的引誘,就可能錯過終點的獎賞。

這種差距真實反映在現實選擇上。教主輔導過兩位藝校客戶,她們的出身、顏值、性格等幾乎不相上下。其中一位被小有名氣的導演相中,有機會演S級的網劇,但她最終還是選擇放棄,去南加州大學進修電影,堅定地打進歐美時尚圈,現在攀上了美國富商的高枝。另一位陪小導演混跡各種飯局,前期也因此得到過不少角色。“但她跟的那人現在都半失業,姐妹隻好又重新開始混圈,過得真不如腰部網紅。”

說到這裏,教主再次強調,不是上點網課就能當好撈女,這背後是一條漫長且艱難的職業規劃之路。比如自我提升這塊,傳統的情感導師總愛教學員上花藝班、廚藝班、咖啡課,“這些知識的獲取需要時間和金錢,又沒辦法輕易變現,本質上是闊太們的消遣,壓根不是撈女的必修課。”

雖說教主會根據客戶實際情況,定製最符合對方的職業規劃方案。但硬糖君留意到,她在“打開社交關係”的部分,大多會給到參加戶外、球類、拳擊等有一定門檻的俱樂部的建議。

這是教主的經驗之談。“這些地方優質男性會員居多,撈女學習這些技能更有使用場景,陪金主會客也好,日常消遣也罷,總歸實用。職業撈女的定位不是女傭,學書法、盤串、鑒寶,也都比學插花、學做飯強。金主更愛能帶來利益的女人。”

一位金融係在讀的學生找到教主,表示自己想要真正打進上流社會,谘詢要不要貸款去歐美留學。“妹子悟性很高,想法也挺堅定,主要是想認識一些有利於搞事業的人。她能力比較強,借點錢留學也沒啥太大風險,我建議試試,幫忙推了一些人脈和資源。她主動申請帶研學團認識了大佬,大佬現在就盼著她來自己公司工作呢。”

不止一位女大學生跟教主談到她們想搞錢,這種焦慮一般都是從參加商務局開始的——實習或偶然被介紹參加成功人士的酒局,看到老板和老板的女友們,聽過各種階層跨越的故事,也迫切希望繞開彎路,走一條直通這些高級會所的捷徑。

教主告訴硬糖君,她自己吃這碗飯,自然不會站在道德製高點審判任何人。與此同時,她也打心裏覺得有些職業撈女的能力遠超常人,本就可以過不富裕但也輕鬆的一生。“實在是想要的太多。在社交媒體刷完富婆的日常,就相當於吃過好的、見過好的,拚了命想過一樣的快樂人生。”

職業化之路

性和美貌越來越算不得稀缺資源,加之又有極強的可替代性和衰減性。這從根本上決定著,撈女曾經是碗青春飯,生命周期相當短暫,多數還沒成為頂撈就已經花期逝去、機會不再。喜寶那種頂級撈女的故事,在現實生活裏少之又少。

拋開道德標準,想當撈女的人可能有著隱忍、努力、克製等世俗認定的美德。也正因如此,曲曲大女人收割了一波又一波的忠實粉絲,當外界傳來吐槽和抨擊時,她們堅定擋在偶像前麵,高喊“一切都為我所用,這有什麽錯?我們在雄競,才不被待見和接受。”

是不是雌競另說,但職業撈女確實已經意識到,跑車、奢侈品、乃至房產都不是真正的頂級資源,終極追求應該是權力,以及製造財富的技能。隻用青春和子宮換飯票的女性,總歸是手心向上,沒有真正的自由。

教主覺得,職業撈女要按照香港貴婦的標準培養和進化。“她們上能打理投資業務,下能安頓管家保姆,管理能力毫不遜色於創業公司的小老板。”據說,內地許多公司老板也喜歡把重要業務交給“女友”負責,這種關係和心態大概可以參考國產劇《不完美受害人》裏的劉奕君和董潔。

某種程度上來說,曲曲大女人的教義仍是提供情緒價值,利用人心和人性換取利益。而教主這些撈女職業規劃師則往前又走了一步,號召撈女把金主當老板,用親密關係打開方便之門後,再去沉澱真正的技能和資源。

教主告訴硬糖君,名校學曆一直是上流社會的敲門磚,你足夠優秀才會匹配到相應資源。她認為學霸人設是撈女的黃金盾牌,會建議客戶先去鍍金。“專科生先去升本科,本科生去考研或者留學,你看那些網紅太太不也是這條路子。”

當然,在這個過程裏,職業撈女必須保持耐心,不要輕易下調心理預期。“比如說,有些人釣條小魚就滿足了,覺得跟富二代玩玩也不錯,浪費時間、浪費金錢,最後發現也沒撈到啥,再來找新金主謀一份穩定的職業,那就太難了。”

陳妮曾也對大佬動情,甚至想過要麽當麵攤牌、讓對方離婚,如果不成功就拿一筆分手費。教主及時摁下陳妮的躁動,“這太不劃算了,人家給她安排工作,還願意出錢支持她創業、開公司,比起享受情欲,我更相信對方是滿意她的能力,打心裏覺得陳妮有過人之處。”

在社交媒體,網友對曲曲大女人那套普遍表示不解,對職業撈女這種“工作”也很嫌棄。但在教主的世界觀裏,“沒主見的人才接受道德規範”。退一萬步說,等她們的能力得到認可,外界自然會跟著高看她,也就洗白了。大家最討厭的不是撈女,而是無能的撈女。

查看評論(0)

24小時熱點排行

不丹大王母風韻猶存騎摩托,4位親姐妹共侍一夫
馬斯克20歲“女兒”意外亮相真人秀,穿露臍背心熱舞
奧特曼國會聽證會發言:美國模型領先於中國,但...
新教皇的芝加哥故居待售,房主稱“像中了彩票”
趙作海去世,冤案製造者結局如何?

24小時討論排行

特朗普稱印巴在美國的斡旋下停火,魯比奧透露細節
美商家曬關稅賬單:進口3000美元付關稅4600美元
特朗普聲稱中美談判取得 “重大進展”
中國籃協歸化新規:球員要棄原國籍、學唱國歌
ICE在紐約執法!多名亞裔被捕,華裔在內
特朗普在做中國想做的事:讓自由亞洲電台噤聲
告別戶口本!中國婚姻登記實現全國各地通辦
中國貨船歸零!加州州長:關稅恐讓美國丟'最大經濟體'地位
特朗普又反悔?這次要推動上調“超級富豪稅”
特朗普:將對各國維持至少10%基準關稅 但允許例外
印度前外交官:讓巴基斯坦緩和局勢 中國說的話好使
英法德波四國領袖突訪問基輔 表態力挺烏克蘭
1.9萬名村官被查背後 治理農村基層幹部‘微腐敗’
“你好呀,丁真!好多年了…”華春瑩與丁真同框
他是中國國務院熱門接班人?“三重派係”背景全都有
美國加稅145%,“他”的1000萬聖誕樹訂單說沒就沒了
  • 文學城簡介
  • 廣告服務
  • 聯係我們
  • 招聘信息
  • 注冊筆名
  • 申請版主
  • 收藏文學城

WENXUECITY.COM does not represent or guarantee the truthfulness, accuracy, or reliability of any of communications posted by other users.

Copyright ©1998-2025 wenxuecity.com All rights reserved. Privacy Statement & Terms of Use & User Privacy Protection Policy

文學城新聞
切換到網頁版

職業撈女現狀:金錢是一時目的,跨越階級才是目標

娛樂硬糖 2024-02-13 18:06:21

陳妮(化名)的人生轉折點是認識了一位投資大佬。

遇見大佬之前,她是出生在安徽小鎮、苗條俏麗、靠實力考進一流院校的女大學生。“最想過的生活是做一份安穩工作,找個程序員結婚生孩子”。遇到大佬以後,陳妮在其幫助下去美國商學院讀了金融學碩士,畢業回國成為名企管培生。沒過多久又開始創業,現在名下已有一家電商公司、一家傳媒公司,基本實現財務自由。

聽陳妮講這段革命家史,在場者無不脫口而出“好想要同款劇本”。然後更多的細節被還原,陳妮跟大佬相遇時,對方是已婚人士,所謂幫助是超越道德的經濟供應。再通俗點說,就是撈女和金主的關係。

“對我來說,撈女不可怕,可怕的是窮。再說現在也沒誰對我貼臉嘲諷,有什麽好計較的。”陳妮坦然接受撈女的標簽,但也反複強調這更多是一種工具,而非身份。“如果一定要定義,請把我劃分到職業撈女那檔。”

從小鎮少女到年輕富婆,陳妮是得到過高人指點的。她跟金主的感情變得冷淡後,曾找情感導師教主(化名)付費谘詢——“如何才能利益最大化,多要點分手費”。對方經過評估,給陳妮指了一條明路:切忌過早撤退,要把金主當老板,走職業通道。

教主說,她是撈女這一細分領域的職業規劃師,做的並非“曲曲大女人”那樣的情感培訓業務。在教主看來,職業撈女的江湖裏沒有聖母聖父,所有人都在跟自己的欲望較勁兒。一旦分心選錯路,就永遠無法真正上岸。

撈女的時代,變了

在撈女的鄙視鏈裏,混圈和外圍一直是相互瞧不上、誰也不服誰。

所謂混圈,就是一波略有姿色的女生抱團,跟一波玩得挺花的富二代,在夜店和酒吧周旋。富二代有點零花錢,基本用在集體日常吃喝玩樂,喊混圈女作陪純屬添趣。醉時同交歡,醒後各分散。混圈女很少會遇到長期的供養者,絕大多數隻能撈點小錢。

少數段位高的能推進到婚嫁模式,通關難度便會一下暴漲。依教主的經驗,大戶人家相當看重體麵,自家小孩怎麽搞男女關係家長不在意,但真到談婚論嫁的時候,他們恨不得把女方祖上三代的資料都扒出來,“混圈女分分鍾被打回原形”。

最讓教主痛心的,是很多混圈女生別說搞錢,偶爾走心看上長得不錯的小哥哥,甚至會把自己的錢包搭進去,美其名曰“金錢和愛情都看老娘心情”。

當然,在教主的理論體係裏,混圈和外圍的發展局限性都太過明顯,兩者都無法專注目標,小徑分叉或急功近利都難以獲得長期回報,容易造成資源浪費。因此,她把撈女的變現模式劃分成性、婚育和技能三種,“門檻逐級遞增,待遇和地位也一樣”。

事實上,情感導師“曲曲大女人”一夜走紅,也讓外界開始察覺到撈女的戰鬥力變了。她在直播間分享無數成功上岸的故事,給人一種隻要買了《金貴的關係》這門定價三千多塊的課,“導師天團”就能帶你撈到豪門的幻覺。

在教主看來,曲曲大女人的一切內容都是為了賣課,難免在創作時采用誇張手法,“不排除有運氣好還分享欲爆棚的,但個個撈到身價千萬、上億的,開什麽玩笑。不過,現在三四線城市的撈女確實比一二線好混。在小城跟對大哥,最好再生倆娃,直接晉升富婆隊伍。”

反倒是北上廣的撈女,在頂級酒店、高級會所穿梭來去,談笑風生的還是社會上最有錢的一批人,時間一久會有躋身上流的錯覺。可歎技能和眼界都跟不上,金主錢袋子晃晃,她們就敢沒有規劃地走長擇路線,三五年找不到上岸機會,白白浪費大好青春,“這時候回老家再就業,大哥身邊早沒空閑位置,隻能找個老實人寬慰自己。”

這是撈女們普遍的痛點,也是教主新業務的立身之本。她曾是小有名氣的情感導師,指導嬌妻、小三做小伏低,給供養者提供情緒價值,“處處要忍讓和克製,真憋屈”。最近幾年,遠離男性、努力搞錢成為很多女性的目標,教主打心裏覺得兩件事情不衝突,於是去報了個培訓營,當起了職業規劃師。

“既然要做撈女,那就做站在鄙視鏈頂端的撈女。”這句話教主跟數百位客戶說過,陳妮就是其一。

誰在當職業撈女

用教主的話說,傳統撈女和職業撈女的差別,比人和猩猩都要大。

比如,傳統撈女相當看重顏值,很多人好不容易搞點錢全砸在美容院。但在職業撈女的價值序列裏,顏值的排名卻比較低,幾乎是夠用就行。對此,教主的解釋是:顏值變現的最佳方式不是當撈女,而是跟易夢玲那樣把美麗做成事業。如果長相是絕對優勢,那撈流量極可能比撈金主性價比更高。

再比如,傳統撈女通常采取廣散網、多斂魚的策略,找準機會立馬替換更好的供養者。這一點硬糖君倒也見識過,有位美女給金融圈大佬當了多年女朋友,去年轉身投進一位主治醫生的懷抱,理由是後者身邊鶯鶯燕燕終歸少一些,“福利好,壓力小”。

職業撈女卻對社交關係有著更嚴格的要求,不說簡單或高級,至少不能混亂。教主說,真正有錢的金主會既要又要還要,“既要人風騷,又要人清純,最好還要被他私有化”。所以說,職業撈女必須明白機會成本昂貴,你接受了路途的引誘,就可能錯過終點的獎賞。

這種差距真實反映在現實選擇上。教主輔導過兩位藝校客戶,她們的出身、顏值、性格等幾乎不相上下。其中一位被小有名氣的導演相中,有機會演S級的網劇,但她最終還是選擇放棄,去南加州大學進修電影,堅定地打進歐美時尚圈,現在攀上了美國富商的高枝。另一位陪小導演混跡各種飯局,前期也因此得到過不少角色。“但她跟的那人現在都半失業,姐妹隻好又重新開始混圈,過得真不如腰部網紅。”

說到這裏,教主再次強調,不是上點網課就能當好撈女,這背後是一條漫長且艱難的職業規劃之路。比如自我提升這塊,傳統的情感導師總愛教學員上花藝班、廚藝班、咖啡課,“這些知識的獲取需要時間和金錢,又沒辦法輕易變現,本質上是闊太們的消遣,壓根不是撈女的必修課。”

雖說教主會根據客戶實際情況,定製最符合對方的職業規劃方案。但硬糖君留意到,她在“打開社交關係”的部分,大多會給到參加戶外、球類、拳擊等有一定門檻的俱樂部的建議。

這是教主的經驗之談。“這些地方優質男性會員居多,撈女學習這些技能更有使用場景,陪金主會客也好,日常消遣也罷,總歸實用。職業撈女的定位不是女傭,學書法、盤串、鑒寶,也都比學插花、學做飯強。金主更愛能帶來利益的女人。”

一位金融係在讀的學生找到教主,表示自己想要真正打進上流社會,谘詢要不要貸款去歐美留學。“妹子悟性很高,想法也挺堅定,主要是想認識一些有利於搞事業的人。她能力比較強,借點錢留學也沒啥太大風險,我建議試試,幫忙推了一些人脈和資源。她主動申請帶研學團認識了大佬,大佬現在就盼著她來自己公司工作呢。”

不止一位女大學生跟教主談到她們想搞錢,這種焦慮一般都是從參加商務局開始的——實習或偶然被介紹參加成功人士的酒局,看到老板和老板的女友們,聽過各種階層跨越的故事,也迫切希望繞開彎路,走一條直通這些高級會所的捷徑。

教主告訴硬糖君,她自己吃這碗飯,自然不會站在道德製高點審判任何人。與此同時,她也打心裏覺得有些職業撈女的能力遠超常人,本就可以過不富裕但也輕鬆的一生。“實在是想要的太多。在社交媒體刷完富婆的日常,就相當於吃過好的、見過好的,拚了命想過一樣的快樂人生。”

職業化之路

性和美貌越來越算不得稀缺資源,加之又有極強的可替代性和衰減性。這從根本上決定著,撈女曾經是碗青春飯,生命周期相當短暫,多數還沒成為頂撈就已經花期逝去、機會不再。喜寶那種頂級撈女的故事,在現實生活裏少之又少。

拋開道德標準,想當撈女的人可能有著隱忍、努力、克製等世俗認定的美德。也正因如此,曲曲大女人收割了一波又一波的忠實粉絲,當外界傳來吐槽和抨擊時,她們堅定擋在偶像前麵,高喊“一切都為我所用,這有什麽錯?我們在雄競,才不被待見和接受。”

是不是雌競另說,但職業撈女確實已經意識到,跑車、奢侈品、乃至房產都不是真正的頂級資源,終極追求應該是權力,以及製造財富的技能。隻用青春和子宮換飯票的女性,總歸是手心向上,沒有真正的自由。

教主覺得,職業撈女要按照香港貴婦的標準培養和進化。“她們上能打理投資業務,下能安頓管家保姆,管理能力毫不遜色於創業公司的小老板。”據說,內地許多公司老板也喜歡把重要業務交給“女友”負責,這種關係和心態大概可以參考國產劇《不完美受害人》裏的劉奕君和董潔。

某種程度上來說,曲曲大女人的教義仍是提供情緒價值,利用人心和人性換取利益。而教主這些撈女職業規劃師則往前又走了一步,號召撈女把金主當老板,用親密關係打開方便之門後,再去沉澱真正的技能和資源。

教主告訴硬糖君,名校學曆一直是上流社會的敲門磚,你足夠優秀才會匹配到相應資源。她認為學霸人設是撈女的黃金盾牌,會建議客戶先去鍍金。“專科生先去升本科,本科生去考研或者留學,你看那些網紅太太不也是這條路子。”

當然,在這個過程裏,職業撈女必須保持耐心,不要輕易下調心理預期。“比如說,有些人釣條小魚就滿足了,覺得跟富二代玩玩也不錯,浪費時間、浪費金錢,最後發現也沒撈到啥,再來找新金主謀一份穩定的職業,那就太難了。”

陳妮曾也對大佬動情,甚至想過要麽當麵攤牌、讓對方離婚,如果不成功就拿一筆分手費。教主及時摁下陳妮的躁動,“這太不劃算了,人家給她安排工作,還願意出錢支持她創業、開公司,比起享受情欲,我更相信對方是滿意她的能力,打心裏覺得陳妮有過人之處。”

在社交媒體,網友對曲曲大女人那套普遍表示不解,對職業撈女這種“工作”也很嫌棄。但在教主的世界觀裏,“沒主見的人才接受道德規範”。退一萬步說,等她們的能力得到認可,外界自然會跟著高看她,也就洗白了。大家最討厭的不是撈女,而是無能的撈女。